㈠ 韩国电影为什么发达
在韩国电影产业振兴的过程中,韩国政府尤其《电影法》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1999年,金大中政府对“电影振兴法”的第二次修订,是韩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电影政策,主要内容有4点:1、废除电影审查制,转为分级制;2.、以市场为主导,尊重电影产业自律权,成立专门的民间电影管理协会“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3、严格执行国产电影的银幕配额制;4、资金上支持,允许和鼓励风险投资进入电影产业。配额制作为保护伞,对于90年代体制、投资、技术等各方面还非常脆弱的韩国电影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1999年彻底放开管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和积累,本土电影逐渐具备了和好莱坞自由竞争的实力。
电影分级制取代电影审查制度改革成效十分显著。如前所述的《生死谍变》创造了韩国商业片神话,与其说是好莱坞式间谍大片叙事模式的成功,不如说是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以后的效果。导演姜帝圭说:“因为这部影片除了动作,也刻画了分裂的韩民族的痛苦,有国情、民情,也有爱情。”影片投资500万美元,创下了660万观影人次的历史纪录,超越《泰坦尼克号》的417万人次。在《生死谍变》之前,韩国人几乎不看本土电影,韩国自己的电影市场在哪里?就在人们普遍产生疑问的同时,韩国国产电影《生死谍变》诞生,振奋了疲软的韩国国内电影市场,给韩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感动。该片描写南北韩之间的谍海风云,充满血腥、火爆和奇情,影片不但在本土引起轰动,也引起西方传媒争相报道。该片吸引人之处在于写情,同时以接吻鱼来贯穿情节,寓意南北朝需相濡以沫。
因为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共同警备区》、《朋友》、《家族荣誉》、《杀人回忆》以及《实尾岛》这些原来应该禁止的题材,纷纷问世,并且一再夺得票房冠军。2003年的《实尾岛》和2004年的《太极旗飘扬》开启了1000万观影人次时代,这对全国人口只有4千多万的韩国来说可谓是巨大的成就。银幕数量的增加和2000年开始的大规模放映模式,使电影能更容易的在短时期内吸引大量观众。
㈡ 近年来韩国电影能大获成功,跟国内的电影有哪些关系
韩国电影是近两年最常被拿来打中国电影脸的。首先确实应该承认,韩国电影这些年的进步非常可观,其整体水准不仅在亚洲、甚至除北美之外的全球来说,都已经挤身一流之列。
但在中国,审查制度挤压电影人意愿,控制创作范围,随意切割电影、降低艺术质量,大大提升了原本就高昂的好电影成本。谁还愿意去做呢?这一做可就是几年的时光。
电影是一种精神商品,好片少,留下的空间自然有大量烂片去占领。烂片成本低回报高,投资人趋之若鹜;烂片横行,既败坏了市场口味,也极大压缩了好片应有的份额。
㈢ 韩国作为一个小国,为何电影可以拍的这么好
因为韩国的电影演的都比较真实,他们大部分电影都是根据社会现实改编的。而且也有人专门给他们递这种真人真事的稿件,所以他们在拍摄的过程中不需要自己编故事,都是社会上真实的事,所以给大家的感觉就非常真实。韩国的电影最好看的一部就是《熔炉》。当时这部电影不仅在韩国国内收视率超高,在每个国家收视率都特别高。
但是韩国的电影他会把真实的大结局演出来,会狠狠的揭露现在人的人性。大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会觉得非常真实,有的人甚至看了几遍,也会给各位家长普及一下这个剧情里面的知识,所以韩国的电影每一部票房都非常高。韩国的剧本一点都不夸张,都是按照真实的故事情节去演的,所以大家更喜欢看。
㈣ 韩国电影能发展如此好,有哪些因素
因为真实,不夸张的说,当下韩国部分电影的思想性、展示出的话题性及对社会良知、人性的省思和拷问,已经不是电影流水线化作业日趋严重的好莱坞愿意包容和挖掘的。 我也确实无法在近三四年来的好莱坞电影里看到接近于韩国电影那样的整体发展态势、那股一鼓作气的拼劲、那样精雕细刻的严谨、那种努力将生活的点滴启示融入每一部小成本生活电影的诚意和不止步的创新意识,所以哪怕是一部题材不起眼的爱情片、喜剧片,你也能感受到韩国电影工作者给予它的温度和份量,一种完全不同于同类型好莱坞烂俗爆米花商业电影的朴素、真实和东方生活气质。
㈤ 韩国的电影审查制度是怎样的
作者:胡杨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1683537/answer/191525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韩国于1998年建立电影分级制度。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12岁以上、15岁以上、18岁以上可以观看和限制放映。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进行评级。另外,对于网上的色情资讯,年龄限制提高至19岁或以下不能观览。这种分类只出现于不能在戏院上映,而只能以录像带或影碟发行的电影。——维基网络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观众是看不到韩国电影的,在今日,或许观众和电影研究者对近十年来的韩国电影相当熟悉,但是如果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产生隔膜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我们需要《韩国电影史》这样一本书的原因。它的功能简单明确,以编年史的线路来梳理韩国电影,向韩国以外的读者介绍韩国电影(书的幕后推手是“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你大致可以看出此书的官方色彩)。但这本书的奇特之处在于,它的实际编撰者有三十余位,从而在编年体的框架内有自由跳跃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或许使书的结构存在某种混乱,却也能让韩国电影史有了前后响应的连贯性。
如果我们全面审视这本电影史,会发现一个名曰“审查”的幽灵一直居住其间,是这本书的许多撰写者都很难规避的一个问题。这个“幽灵”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色彩,一直影随身动,紧跟韩国的政治时局变化。电影初传入朝鲜半岛时,朝鲜王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审查的概念,最多派个警察去看场子,因为“众多观众聚集在黑暗场所,难免会发生点小摩擦”。随着日本对朝鲜的殖民入侵,电影审查制度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种审查很明显是为了限制民主主义言论的表达,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更是在韩国强化了电影审查,在1940年制定了“韩国映画令”,把“亵渎皇室尊严和损害帝国威信”作为法令的基础。此时对于拍摄电影的限制完全是一种政治上的需要,是对确立日本“宗主国”地位的意识的强调,如果我们把目光从朝鲜拉回到日本,就会看出两处审查政策的不同,黑泽明在他的《蛤蟆的油》里曾经说过:“我认为,那时内务省的检查官们一个个全是神经不健全者。他们都是迫害妄想狂,都有虐待狂、受虐狂和色情狂的性格特征……他们把外国电影里的接吻镜头全部剪掉,凡是女人光着脚或露膝的画面,也一律剪掉。”他所要争取的自由表达显然与韩国的电影创作者们是有区别的。到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审查依旧阴魂不错,军人掌握政权时期,审查只是换了个基调而已,“不许攻击政府”肯定是必需的,反共意识形态更是审查者的普遍共识。军政府搞出了事前审查制度,并且为此不惜在1962年修改了宪法,以保证这种审查制度不违宪。
当然,如同任何一种丑陋的制度一样,苛刻的、自利性质的政府审查行为不会永远存在。从1984年开始,韩国政府开始废除事前审查制度,政治钳制大为减少。令人意想不到然而又在情理之中的是,审查的松绑带来的是一股色情影片的热潮。这或许也是重视保护青少年的中国广电部门迟迟不愿意推行电影分级制度的一个原因。而韩国的电影分级制度在1996年开始推行,这一回宪法没有扮演绊脚石的角色,宪法裁判所多次认为电影振兴委员会推行的分级制度所含有的对电影的分级审查是违反宪法的,甚至认为给电影分级的机构都是“属于宪法禁止的审查机关”。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审查与人类的自由表达权利一直是相生相伴的,分级制度并非审查的完全终结,之所以在分级制度确立后,韩国电影的题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过去不能碰的敏感问题也出现了重大突破,完全在于创作人员的自由表达权得到了放大。过去的审查制度(无论是日占时期还是军政府统治时期)充满黑箱操作,并且还有恶法保护,它不仅让一部电影无法上映,成为了禁片,而且事前审查制让许多电影创作早早就胎死腹中,连拍摄都不可能。分级制度同样也保证了观众的选择权利,一个文明社会的成年公民有权利选择他想观看的任何电影,对青少年的保护并不意味着对成年人意志的限制与践踏。当然,任何“好”的制度不可能一日促成。韩国电影审查制度不仅依附于电影工业本身,更多的是韩国政局的缩影,当军人政府下台之日,电影的蓬勃发展已经势不可挡。第一部给韩国电影带来国际声誉的《生死谍变》,直接触及了韩国与朝鲜之间的间谍战,这种题材的开发在过去是不可想像的,电影不仅在韩国本土取得了票房成功,而且还打开了韩片在日本与香港的市场,成为了韩国电影兴起的标志。不仅南北问题不再成为禁区(《义兄弟》也受惠于此),而且韩国电影创作者也有了可以反思自己国家的历史问题的可能,无论这种尝试是否成功。李沧东和奉俊昊都在自己的电影中对光州事件做了微妙的表达,而金志勋导演的《华丽的假期》更是直接展示了光州事件中政府军队对民众的镇压。审查的松绑让电影的类型创作有了巨大的空间,韩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恐怖片生产的大国,这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金知云的《蔷花红莲》甚至让好莱坞买去了改编权。林常树导演的《那时候那些人》将朴正熙总统被刺事件加以戏剧化,结果引起了轩然大波,汉城地方法院要求电影删除开头和结尾的片断,引起了电影公司的不满,做出了在判决之前提前公映的举动,这次对电影的干涉与审查没有多大关系(否则影片决无上映的可能),而是影片涉及的事主亲属告到了法院。像这样的争议反而是一种进步,所有问题可以公开讨论,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黑箱操作,无声无息。
韩国电影在21世纪的飞跃,从苛刻审查转向分级制度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我们看完《韩国电影史》,就会明白书的编者序中的那句话的分量,当人们探究韩国电影何以成功时,作者的回答是———“旧制度和审查,首先必须废除”。
㈥ 韩国电影是如何崛起的有哪些中国可以借鉴的地方
韩国电影的崛起应该是源于分级制度的创立,再加之韩国政府为了振兴韩国电影,创立了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给予电影不同程度的支持。
中国电影,这个不许拍,那个不让演,拍了还禁了,在这种情况下,失去了很多的自由度。哎。。。路漫漫其修远兮。。
㈦ 韩国电影为何发展如此迅速
提起韩国电影不得不说1999年对韩国电影的意义。韩国电影兴盛始于90年代末期,1999年韩国电影人发起的“光头运动”可以说是韩国电影的分水岭。光头运动:1999年,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开放外国电影配额,韩国电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头在汉城国厅、光华门等地静坐抗议。因为剃光头在韩国是极强烈的抗议形式,而此活动又为全韩国影人集体参加,所以被世界媒体高度关注,韩国政府在极大压力下,决定继续Screen Quota政策令韩国导演士气大振,成为韩国电影发展的一个契机。虽说韩国电影的配额制度不符合世贸组织公平竞争原则,但正是因为韩国电影人的抗争,这一制度继续保留,为韩国电影的发展铺平了道路。1999年上映的《生死谍变》轰动了韩国,观影人次579万,上映57天就打破由《泰坦尼克号》保持的票房纪录。 可以说,光头运动促成了《生死谍变》的成功,而《生死谍变》反过来成了韩国电影的助推器。也是从《生死谍变》开始,韩国电影开始了其狂飙之旅。
㈧ 韩国电影拍的越来越好的原因有哪些
韩国电影比较多元化,而可以多元化的电影上映主要是对这方面管理不严。而我国对电影这块管理是比较严的,所以很多题材的电影写到一半却不能上映,所以我国的电影类型不是很多,那就满足不了观众。
㈨ 戴锦华谈韩国电影崛起,你对韩国电影有何印象
个人对韩国电影的印象就是敢拍,韩国电影各种题材类型层出不穷,想法创意都能实现。
韩国电影能够给人敢拍的印象,最大的优势还是其对于本国电影的全力支持。一个完全没有限制的创作环境,各种灵感自然是随便实施,导演的各种想法都可以在荧幕上进行实践,而不用担心太多后果,只要电影拍出来,检验成果的就是市场,不用害怕无法播出。
㈩ 从何时开始,韩国电影开始风生水起,大超涌动
80年代香港电影苗根正红,日本电影风生水起的时候,韩国电影还是一副扶不起阿斗的模样,79年韩国刚结束独裁统治,但电影依旧受到政治因素影响,上映要挨刀,与中国总菊一个调性,严厉禁止色情、暴力和政治题材,这直接影响到电影产业的发展,整个韩国电影产业呈现低迷状。
韩国电影的发展与90年代的一系列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1998年韩国官方废除了韩国的电影审查制度,采用西方的分级制度。1999年的光头运动促使韩国电影的本土保护机制诞生,每年本土播放146天本土电影。这两起重要的事件使得韩国电影的发展呈现一种井喷状,使得韩国电影市场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只是其中一部分,因为韩国电影的崛起并非由于电影审核制度的解禁,也不只是因为本土保护机制的产生。
韩国政府对电影的支持从侧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韩国就读影视方面的学子有非常多的机会参加各种艺术投资的电影拍摄,不仅是经济上的支持和社会实践,政府为这些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政府注重文化产业的投资,电影节遍地开花。大企业的财务支持,国家层面的重视,对国产电影的优惠,政策上扶持新人导演,增加出国交流的机会,引入国外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这一系列的发展为韩国电影的崛起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韩国电影的创作更自由,制度完善,许多有良知的电影拍摄了大批具有具有批判性质的现实主义电影,由于韩国电影对本土的包容,韩国电影的题材不局限于商业和娱乐,大量具有自揭伤疤题材的电影应运而生。
题材方面的解解禁后,韩国电影人不断探索类型片和本土文化的结合。独特的文化构成,特殊的政治环境,改革中的矛盾和牺牲,正式这些特殊的元素,为韩国电影制造了特殊的表达方式。也使得韩国电影人另辟蹊径,韩国电影不但在国际化的类型片上获得成功,在艺术上丝毫没有减弱。
韩国近些年的北韩题材电影大量涌现,南北韩高度僵持,战争危险的一触即发,促使反战类型的影片获得成功,这其中包括99年的《生死蝶变》、00年的《共同警备区》03的《实尾岛》、04年的《太极旗飘扬》。当然韩国电影人在自揭民族伤疤的同时,也关注的弱势人群,这种题材的创作算是创作者的良心,一批诸如《熔炉》、《绿洲》、《马拉松》等影片的成功,不得不说是韩国电影人关于社会的反思。类型逐渐多元化的韩国电影市场在犯罪题材上更是风生水起,《朋友》《杀人回忆》、《老男孩》都是风格清晰,黑暗气质浓郁,但是这一类电影成功后,韩国的犯罪类型片大量涌现。
朴赞郁、金基德、奉俊昊、洪尚秀、李沧东、崔东勋、姜帝圭、康佑硕等一些优秀导演的涌现为韩国电影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00年后这些导演在题材的创作和拍摄的手法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的成熟期,并开始走向国际,拍摄过《共同警备区》、《老男孩》的朴赞郁后来拍了《斯托克》。拍摄过《杀人回忆》、《母亲》的奉俊昊拍了此时正在上映的《雪国列车》。沉默的金基德用他的语言为韩国电影增加了新鲜的血液。拍摄过《薄荷糖》《密阳》的李沧东用他精致的电影语言指导了《诗》。
这些优秀的导演并没有盲目的追求大格局大视野的商业电影,初期从底层视角看待社会变革,思索经济发展对于价值观带来的冲击,批判现实的黑暗,他们用现实主义的路径打开了韩国电影的新世界。正是有着这样一批优秀的导演及素质过硬的编剧创作,韩国电影才真正的在亚洲博得一片天空。
韩国电影优秀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小格局大视野,精致不花哨,接地气不媚俗,往往一个普通的故事拍的扎实稳健,一个犯罪类型的电影充斥着讽刺和批判,《黄海》和《恐怖直播》中一黑到底的小人物的挣扎,以及最后的反抗,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反类型片,韩国电影在近几年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的成功,是一个市场的进步,反观国内,几乎惨不忍睹,或许中国电影依旧在进步,但与韩国的成熟相比,我们差的不仅仅是一个分级制度。文化氛围、编剧素质、导演能力、电影市场、我们几乎没有一点领先与韩国,从《汉江怪物》到《线虫入侵》在到《流感》韩国灾难片在亚洲的领先程度已经毋庸置疑,从编剧到导演都是以好莱坞水准作为标杆的,而我们还在拍《超强台风》.....从《追击者》到《黄海》再到《恐怖直播》,犯罪类型电影已经趋向于国际化水准,甚至代表了亚洲电影的制高点。当我们嘲笑韩国电视剧雷人,爱情片狗血的时候,我们的影视剧产业不但都像一个妈生的怪胎,而且甚至拿不出几部有诚意之作,而当韩国人不玩狗血偶尔玩下热血的时候,我们生生的被甩出了几条街。
http://i.mtime.com/eilonr/blog/776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