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民俗电影,给个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在电影创作中,以民俗文化作为电影故事的叙事主体和艺术创作的主题载体,通过电影的各种表现手法,将民俗美学的瑰丽与传统文化的意韵融为一体,并明显突出当地民间风俗,通过建筑,服装,生活习惯等元素强化的主题电影。
该类型的电影有《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等
㈡ 让你了解到日本自然民俗的影视作品都有哪些
《日本之形(日本の形)》即《THE JAPANESE TRADITION 〜日本の形〜》。这部影片面向对日本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外国观众,《日本之形》系列由11部短片组成,每部短片围绕着一个关于日本的传统文化或是日常行为主题进行展开,表现出日本文化“特有的魅力”。“这就是美丽的日本传统!震惊世界的短片,传统将在日本凯旋。”
㈢ 关于民族习俗的电影有哪些
《沙漠之花》: 电影根据出生在索马里的黑人模特华莉丝·迪里的自传畅销书改编。从索马里沙漠逃亡到成为世界顶级名模,世人评价华莉丝是一个勇于反抗压迫的斗士,她生命中所体现的那种非凡勇气会激励每一个人去面对意想不到的困境。摘录剧情:她在索马里沙漠里出生。四岁时就被父亲的朋友奸淫。五岁时被迫接受了数年前已经夺去她亲姐姐生命的女性割礼。十二岁时为了五头骆驼被父亲嫁给六十岁的老叟,赤脚逃婚时在沙漠险成狮子口中的食物。因为机场的疏忽她逃亡到了伦敦做了佣人,接着一个偶然的机会被发掘最终成为世界名模。当她将5岁时曾受割礼的经历公之与众后引起一片哗然,为了更多的非洲妇女不再受这种酷刑,38岁时她成为联合国反对割礼的代言人活跃在各地。
《俄玛之子》俄玛是哈尼族童话里最大的母神,起名俄玛之子寓意是所有拥抱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的孩子都是天之骄子,是祖先会为之微笑骄傲的孩子。 本片是根据导演的亲身经历改编。 哈尼族少年阿水生长在风景如画的大山深处,爸爸的烟袋和流水不断的梯田伴随他日复一日。北京来的老师带他们看了一场电影,从此,阿水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爸爸看出了阿水的心思,买了水牛干起来放映员,阿水在一场一场的电影中长大,并为了心中的梦想走出了大山。
《独龙纹面女》 (1993)故事梗概
根据张昆华小说《不愿纹面的女人》改编。 妇女成年时必须在脸上刺上可怖的蓝黑花纹,并被永远禁止与异族婚恋,这是只有数干人的独龙族几百年的习俗。数百年来,独龙纹面女在那与世隔绝的高黎贡山下与泪相伴,自生自灭……然而,也总有一代又一代的纹面女为自由的爱情而抗争。阿南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抗拒纹面,她逃进林中,与藏族青年顿珠一见钟情。一直暗恋阿南的独龙族青年雷木嘎与顿珠矛盾频生。顿珠携阿南来到家乡,两人的婚事遭顿珠之父格桑土司极力反对,顿珠被迫送阿南返回独龙江茂丁寨。归途中,两人与人贩子阿肯匪帮遭遇。顿珠的机智勇敢虽赢得独龙族人的好感,但依照习俗,阿南仍旧得嫁给普卡瓦酋长的儿子。在茂丁寨的一次狩猎中,顿珠不顾生命危险救出了被野牛挑伤的巫师h松老爹。卜松是独龙族的精神领袖,有感于顿珠之勇猛善良,临终前劝阿南父茂丁把女儿嫁给顿珠。为了女儿的幸福,茂丁按族规与普卡瓦酋长打了一场官司,不幸落败。负疚的茂丁夫妇决定帮助阿南和顿珠出逃。卡雀瓦节盛会上,茂丁夫妇企图拖住普卡瓦家族,不料被对方识破,强行抢亲,顿珠试图带走阿南,陷入独龙族人重围。对峙中,阿肯匪帮攻打茂丁寨,抢掠妇女,顿珠与独龙族人并肩御敌。一场血战,阿肯匪帮覆灭,雷木嘎英勇牺牲,阿南、顿珠劫后余生,却双双死于普卡瓦父子的毒箭下。茂丁寨陷于一片火海……
㈣ 求带有国外民俗风情的电影
《燃情岁月》美国西部草原的风土人情
《云中漫步》美国中部葡萄园的风土人情
《一年好时光》法国葡萄园的风土人情
《情迷拉斯维加斯》美国拉斯维加斯风土人情
《恩怨情天》爱尔兰的风土人情
《环游世界80天》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荷兰小镇的风土人情
《罗马假日》这个不用我说了吧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印度的风土人情
《日落巴黎》法国人特有的浪漫
《非洲之旅》东非大草原的风土人情
《初恋50次》夏威夷风土人情
《新郎不是我》苏格兰的风土人情
《英国病人》北非风土人情
《接吻吧 不为媒体》(以普京和妻子柳德米拉为原型的电影)俄罗斯的风土人情
㈤ 在电影《寻找刘三姐》中体现的民俗内容有哪些
电影《刘三姐》是反映壮族的生活故事 .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对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项主要活动,因此又称“歌圩”或“歌节”。
歌节,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相互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之为“墩圩”。
歌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来旁观助兴。小的歌节有一、二千人,大的歌节可达数万人之多。在歌节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节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节,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巴马的盘刚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都是历来较大的歌节。人们到歌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每年3月3日的壮族传统歌节,在广西那里十分隆重。节前家家户户会准备五色糯米饭。人们摘来红兰草、枫叶、紫蕃(fan1)藤等,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米饭。
㈥ 有哪些值得看的中国乡土气息电影
《孙子从美国来》是一部以皮影戏的传承保护为生活原型的电影,由曲江涛导演,罗京民和刘天佐主演,于2012年2月2日中国大陆上映。
影片讲述了布鲁克斯父母当作为志愿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时,委托老杨头照顾小洋人布鲁克斯,期间老杨头和布鲁克斯在生活习惯、语言形式、行为思维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对立,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接纳以及人性化的关爱,最终变对立为友情,老杨头和布鲁克斯成为老少朋友。
主人公华县皮影戏老艺人——杨老头,崇拜中国刘天佐传统文化中的孙悟空人物。另一主人公是美国的小男孩——布鲁克斯,则崇拜西洋文化中的蜘蛛侠。其中一条主线是,布鲁克斯父母当作为志愿者赴西藏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时,委托老杨头照顾小洋人布鲁克斯,期间老杨头和布鲁克斯在生活习惯、语言形式、行为思维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相互排斥、对立,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接纳以及关爱;另一条主线是,镇文化站站长请缨老杨头出阵,以师带徒传承保护华县皮影戏,因老杨头曾在“文革”中受过冲击,回避担当此任,经过站长的苦口婆心努力和生动的典型说教,老杨头最终接受了任务,办起了皮影戏和皮影雕刻艺术短训班。
㈦ 有没有民俗风情的电影
《边寨烽火》(景颇族)、
《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
《刘三姐》(壮族)、
《冰山上的来客》(塔吉克族、维吾尔族)、
《阿诗玛》(彝族
《青春祭》(傣族)、
《盗马贼》(藏族)、
《鼓楼情话》(侗族)、
《黑骏马》(蒙古族)、
《红河谷》(藏族)、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族)、
《益西卓玛》(藏族),
〈天上的草原〉(蒙古族)
《草原上的人们》(蒙古族)、
《金银滩》(藏族)、
《猛河的黎明》(藏族)、
《哈森与加米拉》(哈萨克)、
苗家儿女》(苗族)、
《患难之交》(朝鲜族)、
《神秘的伴侣》(瑶族彝族)、
蒙古族(《祖国啊母亲》),
土家族(《连心坝》),
布依族(《山寨火种》),
瑶族(《瑶山春》),
苗族(《火娃》),
回族(《六盘山》),
佤族(《孔雀飞来阿佤山》),
壮族(《拔哥的故事》),
独龙族基诺族(《绿海天涯》),
达翰尔族(《傲蕾•一兰》), 冰山上的来客
㈧ 推荐一部民俗色彩浓厚的电影,并简要介绍,然后分析其中的民俗文化。
[祭灶] [扫尘] [吃灶糖]
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
[接玉皇][赶乱岁][照田蚕][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洗 浴]
??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小除夕] [过赶年]
??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贴门神][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
[放爆竹][祭祖][给压岁钱]
??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拜年][开门炮仗]
[占岁][贴画鸡][聚财]
??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中国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根据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更改正月初一的时间。
[祭财神][财神的传说]
??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祭财神][路头神][送穷][开市]
??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娘在这日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 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这日还有不行刑的风俗。
[谷日][顺星]
??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 旧时民间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元宵节][送孩儿灯][迎紫姑]
[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 元宵节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 立春日迎春,是中华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周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㈨ 展现中国民俗的电影有哪些
一个民族地方特色凝聚的东西能在电影上呈现出来有时会带给观众眼前一亮。不同文化的碰撞总能引人思考。下面推荐5部比较出色的带有民族风情的国产电影。
1 百鸟朝凤(2013)
该片是由吴天明执导,陶泽如、郑伟、李岷城等主演的剧情片,主要讲述了德高望重的唢呐老艺人焦三爷带领徒弟们用执着的热情与坚定的信仰追求和传承唢呐精神的故事。技艺过人的焦三爷在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和浮躁年代里,对没落的唢呐技艺坚守不渝,引领弟子们用生命不息传承不止的信念,奏响唢呐艺人独特的光辉。《百鸟朝凤》表现的是对中华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
2 图雅的婚事(2007)
《图雅的婚事》是由王全安执导,余男、巴特尔、森格等主演的剧情爱情电影。主要讲述了蒙古族妇女图雅迫于生活的艰辛,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一起征婚的故事。该片朴素的镜头、颗粒感极强的画面契合了故事发生的地域、背景,逐渐沙化的草原风沙漫天、孤独的蒙古包,粗犷中透出写意风格的影像,粗砺的美感后所蕴含的赞美和忧思也尽在其中。
3 花腰新娘(2005)
《花腰新娘》是由章家瑞导演,孟家宗、袁大举编剧,张静初、印小天等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该片讲述敢于打破旧俗的花腰彝族新娘凤美,为了加入新郎阿龙带领的女子舞龙队,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和误会的故事,其中穿插着浓郁的彝族风情。
影片故事出自花腰彝族一项古老的结婚风俗“归家”[32] ,根据云南一支彝族女子舞龙队夺冠[15] 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突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叛,“龙”这一文化图腾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民众的意识。
4 千里走单骑(2005)
张艺谋精心拍摄的一部电影,该片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在儿子生命最后时刻表达自己的爱意和忏悔,走上一段自我心灵的救赎之旅。《千里走单骑》呈现了一个民风淳朴的世界,没有苦,没有恨,没有愤怒,没有无奈,只有纯洁的感动。
5 可可西里(2004)
《可可西里》是由陆川执导,多布杰、张磊、奇道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
可可西里》被称之为“一部关于信仰和生命的电影”,该片不仅在国内国际获奖,而且也感动了不少观众。《可可西里》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由生到死的过程鲜活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