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寻找一部国产傣族的电影
就是
<孔雀公主>
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F%D7%C8%B8%B9%AB%D6%F7
② 求傣族神话电影,电视剧
还有一部说一傣族女人在河里吃了一半菠萝生下女主角的电影,叫什么?
③ 推荐关于与少数民族相关的电影
蒙族的:
《绿草地》,宁浩的新作。
《嘎达梅林》,冯小宁作品,英雄史诗。
《图雅的婚事》,余男作品,0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
《黑骏马》,谢飞导演,腾格尔主演,第十九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导演及最佳音乐艺术成就奖。
《蒙古王》,四国合拍的成吉思汗电影,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悲情布鲁克》
藏族的:
《红河谷》,冯小宁作品,宁静邵兵主演。
《喜马拉雅王子》,蒲巴甲主演的,改编自《哈姆雷特》。
《静静的玛尼石》,非常出色的西藏纪录片,经典。
《可可西里》。陆川的作品,很著名了,关于保护藏羚羊的。
《小喇嘛看世界杯》。澳大利亚和不丹合拍的电影,很有意思。
《冈拉梅朵》,今年的新片,爱情故事值得一看。
《盗马贼》,田壮壮作品,于1988年获瑞士第四届第三世界电影节弗里堡市大奖。
《小活佛》,大名鼎鼎的贝托鲁奇作品,三国合拍,寻找转世灵童的故事。
《梅里雪山》,07年的小成本影片。
《茶马古道-德拉姆》,田壮壮拍的纪录片,有关茶马古道的故事。
其他民族:
彝族:《花腰新娘》,张静初、印小天主演。《毕摩纪》,不错的片子。
壮族:《刘三姐》,老片子了。
白族:《五朵金花》、《阿诗玛》,同上。
维族:《冰山上的来客》。
一下就想起这些,严重推荐《图雅的婚事》《静静的玛尼石》这两部,比较新,成就也高。
④ 求一部傣族电影名
是不是<<孔雀公主>>
三四百年以前,在遥远美丽的西双版纳,头人召勐(meng)海的儿子召树屯英俊潇洒、聪明强悍,喜欢他的女孩子多得数也数不清,可他却还没找到自己的心上人。一天,他忠实的猎人朋友对他说:“明天,有七位美丽的姑娘会飞到郎丝娜湖来游泳,其中最聪明美丽的是七姑娘兰吾罗娜,你只要把她的孔雀氅(chang)藏起来,她不能飞走了,就会留下来做你的妻子。”召树屯将信将疑:“是吗?”但第二天,他还是来到了郎丝娜湖边等候孔雀公主的到来。
果然,从远方飞来了七只轻盈的孔雀,歇落到湖边就变成了七位年轻的姑娘,她们跳起了优雅柔美的舞蹈,尤其是七公主兰吾罗娜,舞姿动人极了!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姑娘啊,召树屯立刻爱上了她。她照着猎人朋友的话做,兰吾罗娜的姐姐都飞走了,只剩下她一人时,召树屯捧着孔雀氅走了出来。兰吾罗娜看着他,许久许久没有说话,但爱慕之情已经从她的眼光中传递出来。不用说,召树屯娶到了自己心爱的新娘。
他们成婚不久,邻近的部落挑起了战争,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英勇的召树屯和兰吾罗娜商量了一个通宵,第二天就带着一支军队出征了。战争初期,天天都传来召树屯败阵退却的噩耗,眼看战火就要烧到自己的领土了,召勐海急得乱了阵脚。却偏偏在这时,有个恶毒的巫师向他进谗言:“兰吾罗娜是妖怪变的,就是她带来了灾难和不幸,若不把她杀掉,战争一定会失败的!”召勐海头脑一昏,就听信了他,决定把美丽的孔雀公主烧死。
兰吾罗娜站在了刑场上,泪流满面,她深深地爱着在远方征战的召树屯,却不得不离开他。最后她对召勐海说:“请允许我再披上孔雀氅跳一次舞吧!”召勐海同意了。兰吾罗娜披上那五光十色、灿烂夺目的孔雀氅,又一次婀娜地、轻盈地、优雅地翩翩起舞,舞姿中充满了和平,充满了对人世的爱,焕发出圣洁的光芒,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深受感染。在悠扬的乐声中,兰吾罗娜已渐渐化为孔雀,徐徐凌空远去了。
可就在这时,前线传来了召树屯凯旋的消息。在欢迎大军得胜归来的载歌载舞的人群中,召树屯没有看见自己日夜思念的妻子,在祝贺胜利犒劳将士的庆功宴上,召树屯还是没有看见兰吾罗娜的身影,他再也忍不住了,说道:“多亏了兰吾罗娜想出的诱敌深入的办法才打败了敌人,可现在她到哪儿去了呢?”召勐海一听,这才如梦初醒,却已悔之莫及。他把逼走兰吾罗娜的前因后果告诉了召树屯,真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召树屯只觉天旋地转,昏倒在地。苏醒过来后,他的心中想的只是要去把她找回来:我不能没有她,没有她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他找到猎人朋友,问清楚原来兰吾罗娜的家乡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地方。跨上战马,召树屯又出发了,怀着猎人朋友送的三支具有魔力的黄金箭,怀着对兰吾罗娜矢志不渝的爱,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来到了一个山谷入口。山谷口被两座大象一样的山封住了,召树屯用第一支黄金箭射开了一条出路,进入了山谷。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拼搏,不管全身伤痕累累,不管前程凶险莫测,他终于到达了孔雀公主的家乡。可是孔雀国的国王因为觉得召树屯的族人对兰吾罗娜不公平,决定考较一下召树屯是否有保护兰吾罗娜的本领,否则就不让兰吾罗娜回去。国王让七个女儿头顶蜡烛,站到纱帐后面,让召树屯找出他的妻子,并用箭射灭烛火。召树屯内心平静下来,凭着对兰吾罗娜的思念,用第二支黄金箭射灭了兰吾罗娜头顶的烛火,终于得到了与孔雀公主重逢的那一刻。他们含着泪再次拥抱,发誓从此永不分离。
回到家里,召树屯问明父亲,知道原来是那个恶毒的巫师陷害兰吾罗娜,就去找巫师报仇。那巫师其实是一只秃鹰变的,听闻召树屯来找他,立刻化成原形,飞上天空想逃跑,召树屯抽出最后一支黄金箭,正义之气随着箭象闪电一样,将万恶的巫师射死了。从此,那象征和平与幸福的孔雀公主的故事也在傣族人民中间广为流传,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
⑤ 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有哪些
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影史绝不应该只是汉民族的电影史,其他55个少数民族理所当然应该被纳入中国电影的生产、文化表征和传播消费范畴。最大的难点在于,对少数民族电影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概念界定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学者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1]。笔者以为,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电影必须具备几个要素:首先是电影的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应当拥有少数民族身份,这种身份不是生物学上的类属范畴,而是专指文化身份,不但延承着某个民族的血缘,而且熟悉、尊重并热爱这个民族的世俗生活习性和内在精神信仰[2]。。其次,电影题材必须反映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这种反映不局限于影视人类学意义上的“原生态”纪录,可以是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也可以是人情世态的精细描摹,最忌讳夸大虚构的民俗奇观化展示和对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和宗教文化理解肤浅、隔靴搔痒。再者,电影应当起用少数民族演员,赋予他们在视觉文化中的主体位置,避免以汉族中心视点所引起的文化隔阂。笔者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综合了当前流行的“作者决定论”和“题材决定论”,事实上,这种考虑也还是处于尴尬的理想主义状态,现实中更多的是导演身份和题材的交叉游移,绝大多数此类电影被悬置起来,难以判定是否属于少数民族电影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电影领域尚未出现像戈达尔、特吕弗、费里尼、霍克斯那样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电影作者”,加之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政治原因,贴近少数民族电影这一标签的导演屈指可数。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塞夫、麦丽丝[3],天山电影制片厂的广春兰[4],藏族导演万玛才旦[5]最负盛誉。毋庸置疑,我们所触及的少数民族电影大多只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甚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少数民族题材。笔者此处也采用广义上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即主要的判定标准是电影以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场景,反映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影片的主要角色中出现少数民族。
据考证,我国在1949年之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瑶山艳史》(1933)、《塞上风云》(1940)和《花莲港》(1948)。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之初,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了两次繁荣,第一次是在“十七年”时期,一批涉及多个民族的电影精品集中涌现,如《五朵金花》(白族)、《回民支队》(回族)、《摩雅傣》(傣族)、《刘三姐》(壮族)、《农奴》(藏族)等。单就数量来看,1959年生产6部;1960年则出品10部,占那一年国产影片总数的近六分之一。[6]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从奴隶到将军》、《不当演员的姑娘》、《月落玉长河》等也广有影响。比较而言,两个时段拥有的共同特征是都注重表现少数民族的新生活、新面貌,透过新旧社会的强烈反差,有效地实践着新生政权合法化的意识形态运作。值得注意的是,“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样式丰富,涉及正剧片、人物传记片、惊险片和戏曲片等,基本上内置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指导思想和“十七年”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脉络中。结合当时盛行的文艺政治论和当下掀起的老电影题材重拍之风[7],可以认为当时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有效的少数民族题材叙事/电影样式是反特片。作为一种较成功的惊险片亚/准类型,少数民族题材反特片负载着特殊的政治寓意和文化内涵:一方面,它与《无形的战线》、《斩断魔爪》、《秘密图纸》、《羊城暗哨》等反特故事构成一组文本序列,分享着反特惊险片这一电影样式某些共同的能指符号和叙事模式;另一方面,鉴于题材的特殊性,它与同时期的其他类别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如《芦笙恋歌》、《阿娜尔罕》、《鄂尔多斯风暴》等表达着某种特定的“情感结构”。少数民族题材反特片是“十七年”电影这一多重话语的重要细部,由于其处于十分特殊的叉合位置,并且耦合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语境,因此具有多重读解的可能。
⑥ 关于傣族的电视剧有哪些
《版纳风云》、《千娇百媚》。
傣族(罗马字母:Dai),又称泰族(泰文:ไทย,罗马字母:Thai)、掸族(罗马字母:Shan)等,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称,过去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
⑦ 请问90年代一部反映傣族生活的电视剧或电影的片名
应该是《孽债》吧
孽债主题曲:《谁能告诉我》
下载地址:http://www.70020.com/hjgq/dl/nz1.wma
孽债片尾曲:追忆(哪里有我的家
)
(男)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的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女)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对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music
(合)美丽的西双版纳
留不住我对爸爸
上海那么大
有没有我的家
爸爸一个家
妈妈一个家
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爸爸呀 妈妈呀
能不能告诉我
这到底是为什么
下载地址:http://hd1.15150.com/music/2005_5_23/2170_12410_705547511.mp3
⑧ 求一些老的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片名。
诺玛的十七岁〉、
红河花腰彝族风情〈花腰新娘〉、
红河瑶族风情的〈咬指〉,
反映僳僳族、傣族抗英斗争的〈石月亮〉、
《山间铃响马帮来》(苗族、哈尼族)、
《芦笙恋歌》(拉祜族)、
《边寨烽火》(景颇族)、
《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
《刘三姐》(壮族)、
《阿诗玛》(彝族
《青春祭》(傣族)、
《鼓楼情话》(侗族)、
苗家儿女》(苗族)、
《神秘的伴侣》(瑶族彝族)、
土家族(《连心坝》),
布依族(《山寨火种》),
瑶族(《瑶山春》),
苗族(《火娃》),
回族(《六盘山》),
佤族(《孔雀飞来阿佤山》),
壮族(《拔哥的故事》),
独龙族基诺族(《绿海天涯》),
达翰尔族(《傲蕾•一兰》),
傣族(《青春祭》、《孔雀公主》)
彝族(《奇异的婚配》),
⑨ 傣族电影有哪些
孔雀公主
⑩ 西双版纳有拍电影,电视剧的群头么
1、《摩雅傣》:这是第一部反映西双版纳傣族生活的电影,拍摄于1960年。
2、《红象》:拍摄于1982年的儿童片。
3、《孔雀公主》:这部拍摄于1982年的电影是那个年代的“偶像剧”,李秀明、唐国强主演。
4、《青春祭》:拍摄于1985年的影片,著名女导演张暖忻以云南女作家张曼菱小说改编的。
5、《孩子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云南曾接纳数万名知青,他们中许多都落户版纳傣寨,他们的青春记忆,从此与版纳紧紧联系在一起。而另一部《孩子王》,也在1987年拍成电影,由也曾在版纳插队落户的陈凯歌导演。是作家阿城的两部代表作《棋王》、《孩子王》。
6、《孽债》:或许应该把1994年拍摄的《孽债》排在第一,正是这部电视连续剧的风靡,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一股版纳热。
7、《云南故事》:拍摄于1993年的这部影片鲜少人知,估计跟上映时正值中国电影最萧条的时期有关,其后只能偶尔从央视电影频道看见它的身影。
8、《玉观音》:这部电视连续剧与电影的“双生子”自不必说,同一题材能短时间内被拍摄两遍,待遇快赶上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了。
1984年《相约在凤尾竹下》(导演:王家乙、陈学洁 、周炜/主演:宝萍、 岩段、 依蝶)
1991年《傣女情恨》(导演:姚寿康、 王江东/主演:单星梅、 贾平、王华 、 韩老六、玉妲)
1996年《小象西娜》(导演:吴天忍/主演:李艳波、林甜 、 黄志玲、毕远晋)
1997年《相爱在西双版纳》(导演: 葛晓英/主演:陈大明、刘孜 、古丽鲜)
2008年《月光下的凤尾竹》(导演:王晖乐/主演:钟云鹏 、陈羽婷、马媛)
2010年《花恋》(导演:闻辰/编剧:王辰 、 张晓诚/主演:王鸥 、李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