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野山》是在陕西镇安县拍摄的,其中“禾禾”与“桂兰”在一个桥下聊天,请问是哪个桥
是渔洞峡大桥,就是现在西康高速镇安出口下,到县河方向的第一个桥
⑵ 镇安县电影院怎么样
镇安县电影院是1989-08-25在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注册成立的内资企业法人,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永乐街道办镇城社区南新街。
镇安县电影院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110256679861547,企业法人朱晓韦,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镇安县电影院的经营范围是:露天电影放映;农村电影网管理;房屋出租。(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陕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1207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9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镇安县电影院更多信息和资讯。
⑶ 镇安县3d电影院在哪里
全剧终,看见满场空座椅,灯亮起,这故事,真实又象虚幻的情景
⑷ 野山的演职员表
影片根据贾平凹小说《鸡窝洼人家》改编,是一部以生活化方式探讨大陆农村改革问题的代表性佳作,通过一个俗称“换老婆”的故事,表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对闭塞的陕北小山村的冲击。影片从细节上追求生活实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片中演员的表演与作品生活纪实化的风格相统一,桂兰和禾禾的扮演者岳红、辛明因此片双双获得当年的金鸡奖。该片为第一部荣获六项金鸡奖奖项的电影,取得了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录音、最佳服装奖项。该片还获得1985年广电部优秀故事片奖,法国南特第八届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故事片大奖等多个国内外奖项。
本片的拍摄取景于陕南山区的镇安县米粮镇。二十多年前,《野山》剧组在米粮乡拍电影的时候,全乡还没有一间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今天的米粮镇却已呈现出一个现代小城镇的雏形:街道上,宾馆、饭店、商铺林立,车水马龙,米粮如今已是附近十里八乡最繁华的商贸区。 当然,米粮今天的发展与电影《野山》几乎没有任何关联。但《野山》却曾影响了这里的一些个体,甚至改变过他们的命运。 如今在北京人艺工作的白世林,就是当时拍摄《野山》时,剧组人员看他聪明伶俐却因家贫辍学务农,便介绍他去北京照顾著名剧作家曹禺,从此走上与放牛娃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如今他已在北京娶妻生子。 电影里,在秋绒怀里“吃奶”的孩子,其实是当地农民蒋立政的孩子蒋国宝,当时才两岁。如今,25岁的蒋国宝已大学毕业在上海工作。在当年考上安徽科技学院时,因为家贫险些上不起大学,岳红等演员获知消息后,还对他进行过资助。 拍摄《野山》的时候,隐藏在秦岭深山里的米粮,就如电影中展现的那般安静、落后、封闭,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专心务农。当外面的世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还如“世外桃源”一般。 而今天的米粮,全镇二万多人口,竟有近5000人常年到大城市打工,劳务输出的收入,已经占了米粮人收入的一大部分。《野山》里,禾禾走出深山到城市打工的“不安分”行为,今天已是米粮一条最有潜力的创收之路。 与之相对应的是,当年扮演“保守妻子”秋绒的徐守莉,如今远居美国;而扮演“开放妻子”的岳红,虽然未见大红大紫,却一直默默坚持自己的演员事业,《野山》“一不小心”成就了她演艺生涯的标高。 而《野山》让当地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拍电影的城里人”在这里近一年生活、工作的场景。他们记得岳红,记得徐守莉,“那时候和我们一般大,还是姑娘娃”。还记得当年第一次从电影里看到自己破旧的乡村,“上了电影风景咋就那么好看哩!” 在主要场景拍摄地清泉村,经过20多年来的植树造林,景貌变化很大。当年的几间道具房早都拆除。但村民们仍然记得,剧组的汽车不小心把村民的狗撞死了;秋绒背着蒋立政家的娃推磨,“是真的推出汗了”;禾禾他们在麦地里打架“从坡上滚下来”;灰灰在哪道山哪道梁耕地,村民如何教他扶犁…… 20多年来,《野山》早已成了米粮人记忆里最美好的往事。村民的讲述过程,其实是在有意无意地怀念着那些拍 “电影的日子”,而穿插的那些对比自己青春年华的回忆,又有意无意营造了这种气场,娓娓道来,听者同感。(华商报) 1985年,“第五代”风暴愈加猛烈,但“第四代”仍从容不迫地实践着他们的电影理想,《人生》、《野山》、《青春祭》、《红衣少女》、《良家妇女》……都在这一年涌现。《野山》导演颜学恕借助贾平凹原作《鸡洼窝人家》,讲述了一个关于农村“换妻”的故事,涉及传统伦理道德和农村政策,引起广泛的争议,甚至在第六届“金鸡奖”的评选过程中险些下马。不过风波过后,《野山》最终获得了包括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在内的六尊“金鸡”。
在《野山》中饰演农村汉子“灰灰”一角的演员辛明获得第六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他向记者谈起拍摄《野山》时的有趣经历,并表达了对已过世的导演颜学恕深深的敬意。 我出生在北京,父亲辛静也是电影演员。“文革”期间我被分到河南当工人,后来进入河南省话剧团。1978年出演北影崔嵬导演的影片《风雨里程》,在《长河奔流》、《九龙滩》、《彩桥》等片中也饰演过角色,在这些影片中我大多是工人或者知识分子的角色,对于自己的演员定位也不准,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角色。崔嵬导演非常喜欢我,有一次他很坦诚对我说:“大辛啊,你演农民一定能演好”。我听了一愣,把他这句话埋在心里。
后来到了《一个和八个》,因为这部片子主要讲的是一个群体的故事,群戏平均到每个人身上戏都不是很重,原来“中年逃兵”这个角色已经有了人选,人家就是一看这个角色戏份实在太少,又都是一帮刚出校门的年轻人不知道他们会拍成什么样,结果在开拍之前退出了,这下急坏了导演张军钊。
我和张军钊曾有一面之交,他给我打来电话说能不能帮个忙,我们见面后聊了一夜,我知道里面没什么戏,但是就一个镜头我也演了,“救场如救火”。当时去的时候长头发、戴眼镜,把头发剃了到大王滩水库玩命曝晒,最后连郭宝昌导演都没在老乡中认出我来。因为我一米八六,于是在戏中我就叫“大个子”,从中我真正总结了很多东西,而且我自信我演农民一定会非常精彩。 1984年我在北影老招待所碰到了颜学恕导演,他已经为《野山》准备了好长时间,他喜欢喝咖啡,一边煮着咖啡一边招呼周晓文给我剧本看看。我拿回去一看耐不住了,赶紧又去找颜导演问他演员都选好了没有,我说想演“灰灰”,当时导演对我说:“你是第六人选。”原来每一个角色都有五六个演员备选。我跟导演说前面的演员都没有我合适,结果导演答应让我试一试。
我、岳红、杜原、徐守莉几个人因为要演两对夫妇,每天做小品,最不可思议的是安排我们到乡下体验生活,答应一周后来接我们,结果寒冬大雪封山,一个月之后他们才回来。我们也没有钱,借粮食,借炭,还到供销社借过期水果罐头,后来人家都不敢借我们东西了。女的学纳鞋底、照顾孩子,男的犁地、拉套,一个月后摄制组来接我们,转了好几圈认不出我们。我们简直已经跟当地农民一个样了,这下可给导演高兴坏了,立刻签合同拍板就是我们四个来演了。从1984年的雪天一直拍到1985年开始下雪,这部片子拍了将近一年,导演是非常认真的,因为“十年磨一剑”啊! 颜导演是个要求极其认真的人,我当时自认为演得还可以,但迟迟得不到导演肯定,因为我前面演过几部电影,导演觉得我还有表演的痕迹,拍了大概三分之一,真的有点打退堂鼓了。第一批样片送回西影厂,当时厂长吴天明看完后在大会上大加赞扬,还充分肯定了我的戏。当时我们这边还在山沟沟里面拍摄,也不知道情况,心里还很忐忑。结果一位作曲老师来我们组里,告诉了我们厂里反响很好。其实颜导演早知道了,他说这是“激将法”,是对我的一片苦心,希望我演得更出彩。我心里说差点没给我“激”回去了。
后来我因“灰灰”一角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得最佳男主角的是《黑炮事件》中的刘子枫。虽说我得的是配角,但是分量很重。我也很自豪,假如一年一百部戏,一百个主角里面选出一个“最佳”,那么一百部戏里得有三百个配角,竞争肯定更激烈,我得“最佳配角”是很荣幸的。或许真是应了崔嵬导演的那句话,我演农民一定能演好。
⑸ 陕西励志校园数字院线的影视教育活动
爱国主义影视教育是将国家教育部、广电局推荐的优秀爱国主义影片送进校园,送进课堂,与中小学德育、美育、养成教育、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运用优秀的影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10年以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通知》(陕教德〔2009〕5号)和《陕西省中小学影视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励志院线建立了覆盖全省11市(区),107个县(区)近200支放映队伍,专门从事中小学爱教影片进校园放映工作。到目前为止,励志院线共完成全省中小学爱教影片放映18万余场,观影学生近6000万人次,学生覆盖率81.6%。
励志院线以服务为根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间断调研学生和老师的观影需求,及时更新片源。建立的24小时服务体系将设备维修维护作为根本任务,保证基层放映队能按照课表准时放映。为传达中央及省、市关于影视教育的有关精神,实时报道陕西影视教育相关动态,更好的推广影视教育,院线开发运营了“励志院线网”,出版内刊《陕西影视教育资讯》,拍摄了专题片《为了共和国的明天》。为了保证学生观影安全,院线制作了《安全观影须知》动画片,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保证影视教育顺利进行。
2012年9月,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在西安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现场观摩交流会,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广电局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西安市大学南路小学、西安小学、西安一中、西安三中参与现场观摩交流。陕西励志校园数字院线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俊斌在大会作了重点发言。陕西省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广电总局、教育专家和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根据《陕西省中小学影视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各市、县(区)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中小学影评活动。省教育厅每两年举办一届全省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影评活动。
2011年,由省教育厅主办,励志院线承办的陕西省首届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影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总计参赛作品13724篇。经县、市、省三级评选,共评选出优秀作品255篇,优秀组织单位12个,优秀指导老师15名。255篇作品集结成册,正式出版了影评集——《春天的脚印》。2013年4月初,全省第二届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评已全面启动,4—10月为投稿期,11月进行全面评审。 为了让中小学生在接受影视教育的同时,更好地树立爱国情怀、体验影视艺术魅力,省教育厅下发《关于举办全省中小学生电影夏令营活动的通知》(陕教基一办〔2011〕24号),把夏令营活动纳入中小学影视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举办一届中小学生电影夏令营。
2011年,励志院线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首届“爱祖国·爱生活·爱电影”主题夏令营活动。由各地市推荐的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或文艺骨干及优秀大队辅导员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全体营员从西安出发,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去绍兴参观鲁迅故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体验鲁迅先生当年的学习情景和儿趣;在横店影视城,零距离接触影视拍摄,感受电影拍摄的艰辛与乐趣;在上海科技馆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此次夏令营活动留给了同学们一个不一样的假期。
2012年7月,陕西省第二届中小学生电影夏令营活动盛装起航,来自全省的优秀学生代表和2011年影评征文获奖学生及带队老师前往韩国交流学习,以“开拓国际视野·放飞电影人生”为主题。此次夏令营活动主要围绕韩国民俗文化观摩学习,开展中韩文化互动交流,了解韩国人文社会景观,参观丽水世博园。一段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且充分体验异国情怀的旅程不仅让大家了解了韩国的人文社会知识,增强了环保意识和科技强国的理念,更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013年7月下旬,陕西省第三届中小学生电影夏令营活动将全面展开,励志院线将组织学生们走进具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探索光影传奇,开拓文化视野,丰富人生阅历,培养人文情怀。 在开展影视放映工作的同时,励志院线也积极开展爱心公益活动。
2012年六·一儿童节,励志院线组织前往镇安县黄家湾中学,看望困难学生张余,为她带去了爱国主义影评集《春天的脚印》及爱心捐赠物资。张余高兴地说:“我要努力学习,实现梦想”。
2013年5月13日是沈星壮烈牺牲一周年,励志院线阎良影视教育放映队走进沈星母校阎良二中开展《一道星光化彩虹》首映活动,“传承沈星精神,传递中国梦想”,影片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激励着他们以沈星为榜样,努力学习、奉献社会。
2013年5月, 励志院线与三秦出版社一起,共同承办了陕西省教育系统“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共筑中国梦”贡献力量。
此外,励志院线协同省教育厅于2013年五月 启动了“放飞梦想·励志青春——优秀儿童电影走进特殊学校”活动。“放飞梦想·励志青春”电影展映活动走进全省特殊教育学校,为榆林、西安、安康、宝鸡、渭南、汉中等全省各地的特殊学校,如榆林特殊学校、西安盲哑学校学校、宝鸡眉县特殊教育学校、渭南澄城县阳光教育学校、安康阳光教育学校、汉中洋县聋哑学校等送去一份特殊的6.1儿童节礼物。活动自5月15日起,6月5日结束,运用影视画面配合手语老师的生动讲解,使学生们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为特殊的孩子们打开心灵的窗口,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该活动被各级媒体如《中国电影报》、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第一新闻栏目、陕西省文明网、陕西省教育网等广泛转载报道。 随着影视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拓展活动在全省遍地开花。主题班(团)会、小小舞台剧、主题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经典电影歌曲比赛等活动形式在各学校已进入常态化发展。西安市一中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西安市三中、西安小学等学校开设《影视鉴赏》课,并在校本课程中开发了影视摄像基础知识内容;延安志丹县还将影视教育列入学生成长及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拓展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已成为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宝鸡、延安、榆林等市把影评活动作为每年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勉县电教中心举行“勉县中小学影视教育演讲比赛”;武功县教育局在全县开展电影《跑出一片天》观后主题演讲活动;大学南路小学以影视教育为载体,积极开展影视理论知识普及、摄影展交流、动画制作等提升素质、增长技能的活动。
2013年1月,应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组委会邀请,中国儿童电影学会委托陕西励志院线选派西安市第三中学4名学生参加了第八届印度班加罗尔国际儿童电影节。西安的4名小评委积极参与,感受国际儿童电影的发展,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自2010年陕西省中小学爱国主义应试教育正式启动以来,影视教育在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起到了良好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