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的有哪些电影史上很经典的梗
主角遇到一群人围堵,然后配角好像集体智障了,一个个上去跟他单挑,其它人就在边上晃啊晃的看着。
Ⅱ 2020年影视剧的“四大梗”,还没听过的抓紧进来补课了,看看都有哪些
2020年已成过往,无论曾经过得怎样,新的一年已经不期而至。
回首过往,有数不清的美好瞬间,也曾有数十部好剧,陪伴我们有过2020年的300多个日日夜夜。
在这句经典台词火爆后,大家争相模仿,也让“寒江孤影,江湖故人”成为了很多人追寻的“理想境界”,孤寒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向往。
怎么样,小伙伴,2020年影视剧中的“四大梗”你听过几个,想起他们的同时,是否也回忆到其他的一些美好呢?评论区分享出来吧!
Ⅲ 《哪吒》导演竟是星爷粉,电影里有哪些致敬梗
以下是我个人观点:
1905电影网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暑期档“爆”了,影片自开画以来口碑票房一路走高,上映4天实时票房已达到7.9亿,豆瓣稳定在8.7分。不少网友都称其为新“国漫之光”。
除了“不认命”主题引发广泛共鸣,其实导演饺子还是个周星驰粉丝!电影里有大量致敬星爷的梗,比如下面7条:
7.还有一条额外彩蛋,导演饺子的首部动画作品《打,打个大西瓜》,片名就来自周星驰电影。《鹿鼎记2:神龙教》结尾,韦小宝对吴三桂说出:“还打,打个大西瓜!”
《打,打个大西瓜》片尾致谢名单出现了周星驰
可以看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深得周星驰喜剧神韵,在《哪吒》里不少笑点用的也是标准的“周氏无厘头”路数。本片正在全国院线火爆热映中。
Ⅳ 电影史上很经典的梗都是有啥呢
说是什么丑女,往往只有脸上一块斑,根本掩饰不住其五官一眼看到的,泯然于众人的主角脸。
Ⅳ 有哪些梗是《哈利波特》迷才懂的
我讲讲《哈利波特》中比较有意思的梗:
01、伏地魔的鼻子梗
有一天,伏地魔看到了霍格沃茨三人组,向他们炫耀着自己拥有的一切,三人组冷眼看着伏地魔,对他说了一句——We have noses,伏地魔听完,气到心梗。
《哈利波特》中的孩子们,都是在九又三分之四站台坐的火车,而他们进入站台的第一步,就是对准火车站的柱子,猛烈地冲进去,普通人无法进入,但拥有魔法的霍格沃茨的学生们就可以轻松进入了。而对于《哈利波特》比较痴迷的人,在看到火车站站台中的柱子的时候,也会有一种撞柱子的想法……
《哈利波特》里面的梗还是蛮多的,不过玩梗要适度,毕竟麻瓜们可听不懂!
Ⅵ 没看过电影,也听说过这些“电影梗”
从
“我反对这门亲事”
“这项目我王多鱼投了”
“怎么可以吃兔兔”
到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
“今晚全场消费,由赵公子买单”
“先生,这里衣冠不整恕不招待”
衍生自各大电影中的“电影梗”已经遍布了我们的社交平台,无论是抖机灵的工具,还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他都深刻地烙印在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一起爬山吗”
“我还有机会吗”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
在《隐秘的角落》热播下,大家乐此不疲地从剧里获取灵感,加以创造运用,引发一阵阵玩梗浪潮。
梗,是当下社交圈的通行证。知梗、懂梗,无疑会给生活增添很多乐趣。
而且,相比于惯从时下热门作品演化而来的剧集、综艺梗,不少电影梗则流传自“老电影”,令人意外。经典作品历经时间仍被网友翻来“把玩”,也从侧面印证着内容本身穿越时间仍存的传播力。“电影造梗”不问时代。
没看过电影,也听说过这些“电影梗”……
实际上,“梗”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古代流传下来的典故、成语都是“梗”的一种。转化到电影梗,在网络时代尚未兴起时,观众便经常传播一些 搞笑 幽默的电影段子,像周星驰电影,还有冯小刚早期的喜剧电影都是大家偏爱的对象,这都算是“梗”文化的一种。借由日渐发达的社交网络,电影梗在今天也有了进一步的创造运用。
首先,在文字领域,常见于各社交平台的评论、弹幕、贴文等等,便存在着不少电影梗。这其中,周星驰或者说香港电影就占有不小比重。
▲《大话西游》剧照
比如《大话西游》里妖怪口中的“我反对这门亲事”,《精武门》里李小龙的那句“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破坏之王》中大师兄的经典台词“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功夫》里小男孩的“放开那个女孩”,客串的冯小刚喊出的那句“还有谁”也成为 游戏 解说里的热门梗,还有《逃学威龙》中周星驰的“我靠,躺着都中枪”,其实也是如今“躺枪”这一热词的来源。
《九品芝麻官》里徐锦江饰演的豹子头在跟包龙星逛妓院时说的那句“我全都要”,坊间流传是被虎扑网友所发掘,后来经过网友的层层改造,只要是出现红白蓝配黑黄灰的类似配色,都被定义理解为是同等意思。
国产电影同样有案例存在。《西虹市首富》里的王多鱼为了完成一个月花光十亿的目标,尽情挥霍钱财,投资各种赔钱项目,善于发掘的网友们就用“我王多鱼投了”评价嘲讽各种荒诞不赚钱的项目;《夏洛特烦恼》里,“马冬什么,什么冬梅啊,马什么梅啊”-“行,大爷你先凉快吧”的 搞笑 对话中,由于“大爷”谐音“打野”,马冬梅便被网友延伸为“打野、菜鸟”的意思,成功在 游戏 圈火了一把;还有《撒娇女人最好命》中的“怎么可以吃兔兔”也成为一时的网络热梗。
▲抓到一个巧用“电影梗”的影视骗子
DC超级英雄“海王”,由于能够和海洋生物交流的角色属性,在引进片《海王》热映时,被网友延伸定义为暧昧众多的“中央空调”,即渣男。常见的非主流式文案如“本以为进了哥哥的鱼塘,没想到哥哥是个海王”等等。
看向短视频,前几年大火的“今晚全场消费都由赵公子买单”就是出自五百导演的《“大”人物》,赵公子便是包贝尔在影片中饰演的富二代赵泰一角;“老许,你要老婆不要”是出自1982年谢晋导演拍摄的《牧马人》;“阿伟已经死了”、“你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是《扫毒》里张家辉的台词;“我养你啊”则是周星驰《喜剧之王》中的台词。
今年短视频领域同样掀起了几波电影梗热潮。比如《城南旧事》里林英子的那句“你是来拉*的吧”;《赌侠》里刘德华和赌场服务生的一场对话:“先生,这里衣冠不整恕不招待。”-“怎样才算整齐呢”-“起码要打领带”;“不是吧,阿sir ”也是香港电影中常见的话术;而最近颇有领衔新一代模仿热潮势力的“大威天龙”则是徐克执导的《青蛇》里的场景。
从电影中获取相关台词、情节灵感,进行重新演绎,再灵活运用于社交网络,成为广泛流传的幽默段子, 娱乐 为王时代,网友们前赴后继地参与到创作、使用、分享过程中,达成独属于自我群体的默契感,造就一场场社交狂欢。这也是网友们冲浪的一大快乐源泉。
什么样的电影容易造“梗”?
或者是电影本身带有的喜剧特色,或者是原本严肃认真的电影戏份,在网友的加工下,成功走红的电影梗都增添了一份别有的“社交趣味”。当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有“梗”。那么,什么样的电影会产“梗”呢?
“梗”,其实是“哏”字的误用,延伸为笑点之意。所以从类型上看,一个个走红的电影梗背后也多是从喜剧电影中找到的灵感。而香港电影之所以成为网友们发掘梗料的沃土,喜剧作品的力量同样功不可没。因而,电影梗走红的本质还是幽默 搞笑 的段子属性。
而《赌侠》《九品芝麻官》等经典作品的意外翻红,除了自带的喜剧基因,更重要的还契合了当下的网络环境,虽然内容些许“久远”,但内核还是新的。
▲《牧马人》剧照
《牧马人》《海王》等非喜剧电影的走红,则映衬着当下种种 社会 现象,以及年轻群体的 情感 诉求。拿《牧马人》来说,影片在社交平台备受关注的一大情节是,牧民郭子推开许灵均(朱时茂饰)的门大声喊道“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开金口,我等会给你送来”。后来,郭子还真就给老许送来一个媳妇,两人也因此结缘,过上了幸福生活。
想当下,多少年轻人苦于单身、相亲、催婚,甚至离婚,在 情感 中遭遇种种挫折,为得不到一份完美爱情而苦恼,但影片中的男主不费吹灰之力就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而且两个人也没有因物质条件的匮乏产生矛盾,相反一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这样单纯且美好的爱情就这么戳中了当代年轻人最柔软的内心,引发模仿热潮。
另外,还有一些影片的走红看似毫无逻辑,却契合着媒介平台的某些特性。其中尤以短视频平台最为典型。像耍酷、换装、卡点、土味等屡见不鲜的招式风格,便在短视频平台拥有极大流量。因而很多电影情节会成为视频博主的创作素材。《扫毒》中原本略带辛酸色彩的台词“你知道我这五年是怎么过的吗”,便被网友发展为卡点视频的标配前置文案。
▲《扫毒》剧照
因媒介载体的不同,在视频领域活跃的电影梗往往还要具备可供演绎及视觉呈现的特性。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为赶热点、追流量产生的盲目跟风现象。一个博主率先发掘出来后,很多人蜂拥而上、模仿成风,将电影意外推红,从而诞生了很多“莫名其妙”的电影梗。
尽管出场方式各一,情节原貌也有不同,但流行起来的电影梗都承担起了一定的 娱乐 功能,被网友运用在各种特定语境下,成为当下一大流行文化。
永远会被时代玩腻的“梗”
取材于影视内容,或者是公众人物,亦或是 社会 事件,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新梗,造梗、玩梗成了网友的一大冲浪乐趣,“梗”文化深入人心。从银幕到真实生活的运用落地,电影梗的出现和流传,也让电影本身仿佛离观众更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这也何尝不是电影生命力的一种体现。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电影梗也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因而具有很大的时效性。但《牧马人》《赌侠》等影片在上映几十年后,又在当今时代重新得到普罗大众的关注,成为一时热点,更焕发着经典电影本身的生命力,同时彰显着内容本身穿越时间仍存的强大传播力。很多网友在看到这些电影梗之后,还习惯翻出原电影欣赏一番,这更是对优秀作品的一种传承。
▲《赌侠》剧照
如今,每当电影上映,为吸引观众目光,争取更大量的潜在观众群,很多电影营销公司会提前根据影片内容,或者观众前期的评价反馈,做一些指向性引导,造梗便是其中之一。有时,观众也会从上映电影中自发挖掘出相关热点,进行网络传播。
《“大”人物》《西虹市首富》《海王》等影片出现的各个“电影梗”,便都是在上映期间逐渐在社交平台被网友熟知的。虽然很难界定这些梗到底能给影片带来多少票房转化率,但在电影上映期间,电影梗的出现和火爆无疑会给影片带来基础的热度加持。这也对未来的电影营销带来些许启发。
▲《海王》剧照
但反过来看,电影梗走红背后不乏为追逐流量的跟风恶搞推动。就像很多人难以理解为什么费玉清的《一剪梅》和大张伟的《阳光彩虹小白马》突然在大洋彼岸的视频平台爆红,后者还意外引发一场“种族主义”乌龙战一般。不管国内外,很多内容的爆红其实并没有逻辑可言,ck不必过度解读。
面对电影梗,一些网友其实并不知道梗的来源出处,以及背后的真正涵义,只是觉得好玩有趣,大家都在玩,便加入了进来。这也容易让大家忽略电影本身的内容及想要传达的主题意义,停留在单纯的 娱乐 阶段,甚至对电影产生误解,将原本严肃认真的作品理解为热闹喜剧。
电影造“梗”时代,从电影中诞生出来的各种梗料,在社交平台的“病毒式传播”,对经典电影的传承以及新上映电影的市场推动,无疑都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个时代,没有什么会永远新鲜,这些电影“梗”也一定会被大家玩腻,最后“好玩的”永远是“下一个”。
Ⅶ 大的要来了是什么梗
大的要来了主要是用来嘲讽为了博取眼球的标题党们,为了博取关注危言耸听。
这个梗内涵的意思是大的灾祸即将来临,目前主要是用来嘲讽网络上那些所谓的末日预言家们。他们的生活乐趣就是预言大的灾难发生,为了博取关注就只能用一些危言耸听且故弄玄虚的标题、
常用的标题就是:今晚别睡!大的要来了!之后就是论坛或者帖子下面的网友喊破了喉咙都没有等来后面的大内容。结局就是终究还是被骗了,随着网络文化的传播就变成了一个玩梗姿势,被各种标题党欢乐的引用。
梗的出处
大的要来了这个梗最早出自于灾难电影《2012》同名的电影网络贴吧的内容,这里经常会有人预言天灾人祸。
贴吧当中常见的语言标题是:大的要来了,北极冰川全融化了!大的要来了,xxx地区突发战争。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大家发现,这些所谓的大的语言都没有发生,就是标题党们的套路罢了。
Ⅷ 知道哪些电影里的梗
《星球大战》中的父子梗,里面有一句“我就是你的爸爸”,《玩具总动员2》中也有父子梗。
Ⅸ 你身边哪些经典的“梗”来自于影视剧台词
其实在很多电视剧当中,因为某一句话也就成为了网友们的梗,这主要就是因为现如今的网友实在是脑洞太大了。其实出现在我个人身边,来自于影视剧台词的经典梗并不多,因为本身我自己的社交圈子就是比较窄的,在这里我可以给大家介绍几个来自于影视剧台词当中的经典梗。
周星驰所出演的系列电影给大家的童年带来了很多的美好回忆,当然也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当然在周星驰的电影当中也是频繁的出现各种各样的京剧,就比如那一句: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这句台词是非常励志的,俏皮当中又带着一些正能量。以至于现在很多人经常会用星爷影视剧当中的台词来做各种各样的梗。
Ⅹ 有哪些影视作品中被网友频繁使用乐此不疲的梗
《还珠格格 》里面大家喜欢用的一句台词梗:你还记得当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甄嬛传 》里面的臣妾做不到,贱人就是矫情,《羞羞的铁拳 》你过来啊!《夏洛特烦恼 》一名群演自造的三句话:马冬什么?什么冬梅啊?马什么梅呀?《三国演义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神探狄仁杰 》里面的元芳你怎么看?这些梗如今应用到很多谈话之中,比如我们在向别人挑衅的时候喜欢说你过来呀,既幽默又给足了对方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