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此字原为艺术史与批评的专用语,意指不再把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地,以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作为艺术的唯一目地。表现主义电影则发源于1920年的德国,此种电影中的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都用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不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这种手法而闻名。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森.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电影有:《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盖努茵》,《三生记》,《泥人哥连》,伊门多夫1945年生于德国布勒克得,1964年就读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是大师瑟夫•博伊斯的门生。60年代,伊门多夫参加了博伊斯倡导的“行为艺术运动”,然而很快发现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在别的地方,于1977年开始架上绘画的创作。七十年代末开始,与巴塞利兹、吕佩尔兹、里希特、基辅、波尔克、彭克等人,共同创造了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潮流。伊门多夫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的一些形式技巧,不同的是,在内容上更加关注德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氛围。 画家约尔格•伊门多夫是当代德国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也是政治性最强的艺术家。在七十和八十年代创作“德国咖啡馆”绘画系列,描述对两个德国现实的印象,随后创作的“德•弗勒咖啡馆”绘画系列反映伊门多夫与自己的榜样和朋友的关系《演皮影戏的人》,《蜡人馆》(1924),《圣女贞德的激情》(1928)。
2.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什么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是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在德国出现的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原则运用于电影创作的电影流派。
表现主义电影用荒诞离奇的手法,曲折而准确地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德国人民带来的极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银幕上呈现的是高度夸张、变形、主观化的世界。
表现主义电影特征:
风格化的平面,对称、扭曲、夸张;相似形状的并列,
1、影像
表现主义的导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倾向认为电影的影像应该成为平面艺术。在构图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往往在一个构图中用相似的形状并列而形成相当具有表现力的镜头。
2、表演
表现主义的表演一般比较夸张,基本放弃了写实主义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变动、舞蹈般的动作、变形或扭曲的表情。
3、题材和类型
在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品中,题材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恐怖、灾难、犯罪题材是最常见的,表现主义电影艺术家们往往从被扭曲的、阴暗的世界中去寻找素材,在那似乎与现实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处的孤独、残暴、恐怖、狂乱的精神状态。
内容荒诞离奇,有时结构散乱,情节变化突兀,故事人物类型化,往往鬼魂与活人同时出现(《吸血鬼》等),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
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关注畸形社会中的心理非常态,关注那些焦虑与紧张的情绪,力图透视那些狂乱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原因,用主观化的影像风格来反证社会事实,作品因此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3. 德国表现主义的代表电影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盖努茵》,《三生计》,《泥人哥连》。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即以运用表现主义手法而闻名。之后德国表现主义的风格影响到默片时代的一些好莱坞电影与1940年代的黑色电影,其它如希区考克与奥逊·威尔斯亦受表现主义的影响。
4. 下面哪一项不是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
3: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下面哪一项不是现代主义在电影中的表现
1:先锋电影 2:新好莱坞电影 3: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D:法国新浪潮
答案是3: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5. 下面哪一项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
德国人善拍带有反思的片子,其中的二大主流是“政治反思片”和“战争反思片”,对于前者,我看过并不多,但看过的每一部都非常经典。除了以上这两种,还有一些片子据网友反映也很不错,比如《罗拉快跑》、《柏林苍穹下》等等。
〔政治反思片〕
《卡桑德拉大桥》(强烈推荐!!)
(如果牺牲掉数百个人的生命,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你会否把他们牺牲掉?哪怕,这些人是无辜的。这部片子是和英国、意大利合拍的,影片对人性作出了深层的拷问,一列火车上的乘员不幸感染了病菌,政府为了保全“大局”,不惜要把这列火车引向毁灭的道路——卡桑德拉大桥。)
《窃听风暴》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德国版的《1984》,对极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出了质问,但片子拍得很客观,没有过多煽情的成分,导演无意把柏林墙的倒塌形容为西方民主的胜利,反而刻画出了东德人在信仰破灭后的失落感。片中扮演“窃听者”的光头演员,在现实中,他是“窃听风暴”的受害者……)
《再见列宁》
(故事发生在两德刚统一后,影片非但没有鼓吹西方的“民主自由”,反而讲述了一个普通妇女,信仰共产主义的那种朴素精神,揭示了信仰与政治始终是不同的,政治家把社会主义信仰强加于民众是一回事,老百姓信仰社会主义又是另一回事。)
6. 电影史:简述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是从1919至1924出现在德国的一个把文学、戏剧和绘画上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于影片创作的电影流派。它的艺术目的是力图通过不自然的形式和极度失真、变形的世界形象来强烈的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恐惧、焦虑、爱和憎的情绪。布景高度失真变形、摄影角度古怪奇特、照明阴沉朦胧,表达的共同的主题是谋杀、死亡和暴力,描绘了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悲愤、痛苦和恐惧。其代表作有《卡里加里博士》、《疲倦的死》、《吸血鬼诺斯费拉杜》、《蜡像陈列馆》等。
二三十年代在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下后续发展出了两个分支流派:街道电影和室内剧电影。街道电影的代表作有卡尔格吕纳《街道》、派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布鲁诺拉恩《街头惨剧》;室内剧电影的代表作有卡尔梅育尔《后楼梯》、罗布辟克《圣苏尔维斯特之夜》、茂瑙《最卑贱的人》。
7. 【高分】表现主义纪录片
表现主义电影指的是德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将文学,戏剧跟绘画中的表现主义风格运用到电影创作中的电影流派。按照电影史学家的分析,表现主义电影之所以诞生并得以发展的原因,是德国电影艺术家一直热衷于三种颇具日尔曼风格的主题:
1,神秘的传说。2,在等级地位和集体主义下的个性沦丧。3,带有疯狂虐待和精神错乱的性场面。
罗伯特-维内导演的《诺斯费杜拉》(1921)最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理论。它们几乎集中了表现主义电影的所有特征:一切真实的事物都通过弯曲的线条或倾斜的角度,不自然的,令人恐惧的展现在布景上,甚至光影也通过奇形怪状的线条画在布景上;角度古怪的摄影,阴郁的高反差照明;演员风格化的服装,化妆与舞台动作。
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还有保罗-维格纳的《泥人歌连》(1920),弗里茨-朗格的《疲倦的死》(1921),F-W-茂瑙的《最卑贱的人》(1924)。。。而保罗-莱尼的《蜡人馆》(1924)则被认为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最后一部作品。
8. 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有什么
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有维内的《卡里加里博士》、朗格的《疲倦的死》、威格纳的《泥人哥连》和鲁滨逊的《演皮影戏的人》等。
《卡里加里博士》是一部深刻地反映了德国战后现实的作品。影片揭示了一个神秘的卡里加里博士,对青年舍扎尔施行催眠术,把他拉到市场卖艺献技。一次在狂欢节上,舍扎尔碰见学生阿莱茵,预言他活不到第二天清晨,此话果然应验。阿莱茵的朋友弗朗西斯怀疑这是卡里加里博士搞的鬼。第二天深夜,舍扎尔受卡里加里博士指使,劫持了弗朗西斯未婚妻珍妮,人们紧追凶手舍扎尔,他拼命逃窜,直到精疲力竭而死。人们后来追寻至卡里加里的小屋中,发现他早已溜掉,原来他已躲进了疯人院,还当上了院长,这实际上是对德国当时混乱的社会现实所作的一个象征性写照。
“室内剧”电影最负盛名的代表作是由梅育编剧、茂瑙导演的一部描写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影片《最卑鄙的人》。故事发生在柏林一家豪华的旅馆,旅馆看门人因年迈体弱,被迫脱去上等仆役的金制服,贬为厕所看守。他觉得这是莫大的耻辱,便以隐瞒和撒谎去欺骗女儿、亲戚和街坊邻里,甚至想寻短见。影片题材虽来自果戈理的小说《外套》,但对当时的德国社会专门注重外表与服饰的陋习,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抨击。影片的场景、情节和对人物的细致描写,都坚持了现实主义的原则,只可惜影片的结局却写了这个看门人的时来运转,由于他得了一笔遗产而成了那家旅馆身价百倍的客人,显得十分浅薄。
9.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
1,第三电影
第三电影Third Cinema。泛指第三世界电影工作者所制作的反帝、反殖民与反种族歧视、反剥削压迫等主题的电影。其具体主张由古巴导演费南多.索拉纳斯与奥大维.杰提诺在1970年代初期合写的《迈向第三世界电影》(Toward a Third Cinama)一文。
2,巴西新电影
巴西新电影Cinema Novo。指巴西在1960年代兴起的新电影运动,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创造有地方色彩的电影文化,以挣脱外来,尤其是北美电影文化的主导形式。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现实的观点较为犀利,美学原创力亦非常丰富。
3,德国新电影
德国新电影New German Cinema。1960年代初出现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1950年代西德随著经济的复苏电影亦蓬勃发展,
但内容逃避现实,贫乏单调,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电影业陷入低潮,连国际影展的参加资格也没有,受到当时法国与英国等国家新电影的影响,便产生了德国新电影。
4,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
5,意象派电影
意象派电影 Imagist film。运用一系列相关的意象,以制造一种气氛,或创造一种抽象概念的电影。意象派电影工作者企图利用有关性质的视觉和听觉细节,使镜头与声音的累积,为一个场景或整部影片带来更大的意义,而不需用直接陈述的方式。
10. 什么不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吸血鬼不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因为吸血鬼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或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内在的需求。所以吸血鬼不是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注意事项:
德国的新表现主义,顾名思义它是以20世纪初的表现主义为主题。它在理论上是接受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在实践的时候去学习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文化传统,主要是讲究绘画过程的情感突发和即兴创作,是追求一种粗犷的、最原始的简单踊跃的美学风格。更加竭力的主张还绘画以本来面目,注重绘画的探索内容,思想,色彩和表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