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哪些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2-08-06 21:51:53

1.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什么

特征:

1、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是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

2、与现代主义电影迥然不同的另类电影为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提供了研究的对象。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

3、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认为,1968年后的法国电影,已经包含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反叛精神和若干形式因素,如拼贴、随意插入引文和照片、再现拍摄现场、加入电视采访、直接面对观众宣讲等颠覆传统电影语言的手段。

在狭义上,对应尹鸿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概念:

指对后现代社会的时代特征进行反映和反思的电影类型,它具有知识分子精英的怀疑气质,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和可追求性,不再相信人类解放的宏大叙事,也不在相信主体人的伟大神话。

它是对崇高感、悲剧感、使命感的疏离和拆解,在具体的电影摄制上,它往往把这种思想气质融入到电影的表现内容、反映视角、框架结构和镜象语言上,这使得电影往往能显出一种强烈的实验性质和前卫立场。

2. 简述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2、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3、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4、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复杂性和矛盾性去洗刷现代主义的简洁性、单一性。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等设计手段,以模棱两可的紧张感取代陈直不误的清晰感,非此非彼,亦此亦彼的杂乱取代明确统一,在艺术风格上,主张多元化的统一。

(2)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在审美领域,后现代主义特征倾向于解决现代主义审美的某些问题。按John Hill(1998,P99)的归纳,现代主义审美的表达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它正走向思源枯竭的失败;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宣扬高雅艺术并缺乏与少数精英以外的公众进行沟通,现代主义审美表达正逐渐失去大众市场的关注与支持。

面对这些问题,电影的审美表达在后现代那里显现出三个变化性特征:

其一,对大众欣赏口味与俗文化表现出热衷的态度并淡化高端品位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以揭露高雅艺术的伪善;

其二,在热衷的基础上显露出折衷主义的痕迹,不拒绝(甚至鼓励)不同风格的类型、艺术手法之间的混合以形成文体的杂揉或强调并置、拼贴和挪用的策略;

其三,应对现代主义的文化枯竭,电影的后现代表达倾向于淡化对文艺原创性的强调,转而为戏仿、拼贴创造机会以寻求原始文本的新意。

3. 后现代电影有哪些特征

1、后现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其解构性,最具代表性的后现代思潮是“解构主义”。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雅克•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

后结构主义否定结构主义把语言当成一个封闭的、稳定的、有明确含义的结构体系,认为语言的含义不在语言符号本身,而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比较和差异之中。

2、后现代主义追求的是平面感,反对艺术向深度开掘,追求一种轻松的享受,它放弃了深度意义的追寻而转向表层快感的满足。因此,后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是感官性的。

(3)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大众文化发展趋向

后现代思潮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是对现代性包含的文化矛盾,包括社会的异化、技术的异化、人的异化的反抗。后现代主义最突出的特征是消解意义、中心与权威,拉近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模糊理性与非理性的界限。

后现代思潮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即将断裂、零散、平面、复制作为美学特征来欣赏。后现代思潮有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但同时也取消了启蒙时代以来所有精英文化价值观所建立的人生存在的意义感。

人们在消费时代所需要的完美、另类和新奇感,特别容易与后现代美学特征相吻合,因为后现代思潮的断裂、零散、平面的审美倾向,极易刺激人的非理性需求,并借助大众传媒高科技手段开拓出广阔的文化市场。

后现代思潮一方面能为大众文化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但另一方面其解构一切建立起的反文化、反美学姿态,使得大众文化可能发展成最任意拼接、表现最没有文化内涵的东西。

4. 后现代主义文化三个特点

、夸张与含蓄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新旧融合、兼容的思想,让后现代主义风格所涉及的手法、意是都存在多样多样性,但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夸张和含蓄。多种思想融合在一起让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杂而不乱,让每种思想之间的撕裂扩大,表现的特点是自然是夸张,但包容性有让这种夸张变得很含蓄。如在家居中常见的布艺上变形的图案、夸张造型的装饰、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等无不充满新奇和时尚感。

2、历史文化和符号隐喻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上通过符号表达大量的历史和文化隐喻,在怀旧的思潮下后现代主义风格内涵格外丰富。在追求新潮流的过程中,不管的融入历史文化,这也是后现代注意风格的主要特点之一。

3、人性与自由化后现代主义对纯理性的逆反心理让人性化和自由化更加的突出,在自然、高雅的情趣中,加人性化提高到主导地位。后现代主义风格家居中大量使用的铁艺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将铁艺作为主要构件,融合多种材料的新铁艺工艺品不仅能让线条的曲线和非对称性更加完美的展示,而且更有新意。

5. 什么是后现代电影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电影美学思潮和倾向的批评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危机和动荡的时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滥,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乱。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美国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概括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的特点是:流行性、短暂性、可消费性、低成本、批量生产、青春性、诙谐、性感、炫奇弄巧、魅惑力和商业化。尽管电影中的“后现代”概念与“现代”概念的界线十分难以确定,因为电影艺术自身就是现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但是,与现代主义电影迥然不同的另类电影为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提供了研究的对象。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认为,1968年后的法国电影,尤其是戈达尔的影片和德国导演让—玛丽·斯特劳布的若干影片,已经包含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反叛精神和若干形式因素,如拼贴、随意插入引文和照片、再现拍摄现场、加入电视采访、直接面对观众宣讲等颠覆传统电影语言的手段。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莱德》、阿仑·雷乃的《生活是部小说》、费里尼的《八部半》、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也可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先声。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电影来势汹涌,后现代电影理论批评方兴未艾。西班牙的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法国“新新浪潮”代表吕克·贝松、新巴洛克派雅克·贝内克斯和“新流行派”扬·库南,美国的大卫·林奇、昆廷·塔伦蒂诺和科恩兄弟,英国的丹尼·波勒等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这些的作品采用反常的情节结构、漫画式的叙事基调、混杂的拼贴方式、电视广告式的美学语言、黑色幽默的暴力诗学、反讽和滑稽模仿手法,所有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极力推崇的手段。

6.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哪些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反深度,反文化,反传统。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基本特征是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

与现代主义电影迥然不同的另类电影为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提供了研究的对象。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

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认为,1968年后的法国电影,已经包含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反叛精神和若干形式因素,如拼贴、随意插入引文和照片、再现拍摄现场、加入电视采访、直接面对观众宣讲等颠覆传统电影语言的手段。

7. 后现代主义三方面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创作方法的多元性、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下面我们分而述之:
1.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
被誉为“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的美国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就这样声明:“我的歌中之歌是不确定原则.”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题的不确定、形象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和语言的不确定.
(1)主题的不确定.如果说, 在现实主义那里,主题基本上是确定的, 作者强调的就是突出主题;在现代主义那里, 作者反对的是现实主义的主题, 他们并不反对主题本身, 相反, 他们往往苦心孤诣地建构自己的主题.而在后现代主义那里, 主题根本就不存在, 因为意义不存在, 中心不存在, 质也不存在,“一切都四散了”.一切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没有主题, 也没有“副题”,甚至连“题”都没有.这样一来, 后现代主义作家便强调创作的随意性、即兴性和拼凑性, 并重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参与和创造.
这种主题的不确定与后现代主义者理性、信仰、道德和日常生活准则的危机和失落是密不可分的.譬如“垮掉的一代”就是从精神到肉体的全面垮掉.乔治•曼德尔指出,当时“整个国家的人民都以各自的方式暂时失去了知觉:在教堂里,在电影院里,在电视机前,在酒吧间里,在书本里……整个世界都在努力寻找它的麻醉剂……瘾君子的哲学家、娼妓和诗人、艺术家和窃贼、情人们、梦想家们、玩忽职守者,以及美国各式各样的无家可归的人们……不管他们是一步一步祈祷地爬上摇摇欲坠的塔顶, 向某个天堂的幻影前进, 还是一点一滴地, 从一场无聊的电影到一针海洛因, 赢得任何一条可能的逃避途径一一全世界都陷进了圈套”. “垮掉的一代”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但他们更加突出了存在主义软弱、绝望的一面一一物质世界的荒诞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孤独一一而将存在主义重在行动与选择的进步因素抛弃了.另外, 他们在精神分析学说和佛教禅宗的影响下,强调人的精神活动的非理性、潜意识活动, 用虚无主义对抗生存危机.因此,“垮掉的一代”在思想倾向上又表现出两个特点: 第一, 以虚无主义目光看待一切, 致使他们的人生观彻底“垮掉”,他们对政治、社会、理想、前途、人民的命运、人类的未来统统漠不关心.第二他们用感官主义把握世界, 导致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彻底“垮掉”, 他们热衷于酣酒、吸毒、群居和漫游的放荡生活.“垮掉的一代”在“垮掉”之后, 便毫不羞愧、毫无顾忌地在作品中坦述自己最隐私、最深刻的感性, 他们称自己的创作为“自发创作”,他们要随意地、即兴地表现自我.“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家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是这样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根据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小说表现了“垮掉”分子“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纵横交错、飘忽不定.他们一方面抛弃了旧有的社会道德和价值标准, 另一方面, 他们在青芜庞杂的社会思潮面前又茫然失措.作者认为, 生活就是一条永无尽头的大路, 虽然人们走走停停, 但永远都是在路上.作者为了最好地表达这一思想, 他将一长卷白纸塞入打字机, 不假思索地把他的流浪生活和同伙的谈话记录下来 ,三周之内便匆匆写成了这部20余万字的小说.
(2)形象的不确定.如果说在现实主义那里, 人物即人, 在现代主义那里,人物即人格的话,那么, 在后现代主义那里, 人即人影, 人物即影像.后现代主义在宣告主体死亡、作者死亡时, 文学中的人物也自然死亡.当代理论家费德曼说:“小说人物乃虚构的存在者, 他或她不再是有血有肉、有固定本体的人物.这固定本体是一套稳定的社会和心理品性-一一个姓名,一种处境,一种职业, 一个条件等等.新小说中的生灵将变得多变、虚幻、无名、不可名、诡诈、不可预测, 就像构成这些生灵的话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木偶.相反, 他们的存在事实上将更加真实、更加复杂,更加忠实于生活, 因为他们并非仅仅貌如其所是;他们是其真所是:文字存在者.” 有人将后现代主义的这种人物形象特征概括为“无理无本无我无根无绘无喻”,其中“无绘”指的是没有人物形象的描绘代码, 它不给人物一幅肖像;“无喻”的意思是没有比喻和转喻代码 ,因为在后现代主义文学那里, 根本就没有隐藏在现象后面的“意义”可以探寻.正是这"六无", 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形象的确定性完全被肢解了.
这种“形象的不确定”还体现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主人公已经从昔日的“非英雄”走向了“反英雄”.美国当代作家巴塞尔姆是比较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家, 他的短篇小说《辛伯达》可算是经典的后现代文本.小说中有两个主人公: 一个是具有丰富的浪漫航海历险经历的水手辛伯达;另一个是80年代的美国教师“我”.“我”生活贫困, 衣着寒酸, 被白天上课的学生看不起, 但充满浪漫激情的诗一般的语言还是打动了学生们, “要像辛伯达一样!迎着风浪前进!……我告诉你们,与大海融为一体吧!”学生们却说, 外面什么也没有.“我”说, 你们完全错了.那里“有华尔兹, 剑杖和耀眼炫目的漂积海草.”这里说的华尔兹, 是指小说前面提及的水手辛伯达在他第八次航海失事后向传来华尔兹音乐的树林走去.在这里,人们难以分清讲话的人是水手辛伯达还是大学教师“我”, 或者水手辛伯达与“我”原本就是同一人?小说的主人公究竟有几个, 两个还是一个? 也许正是过去的水手辛伯达现在成了大学教师“我”? 所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这种似是而非、或此或彼的人物形象使任何试图捕捉准确的意义的企图都完全落空, 剩下的便只能是后现代主义的“怎样都行”, 你把它理解成什么, 它就是什么.
(3)情节的不确定.后现代主义作家反对故事情节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封闭性.他们认为,前现代主义的那种意义的连贯、人物行动的合乎逻辑、情节的完整统一是一种封闭性结构, 是作家们一厢情愿的想像, 并非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因此, 必须打破这种封闭体, 并用一种充满错位式的开放体情节结构取而代之.这样一来, 后现代主义作家便终止情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将现实时间、历史时间和未来时间随意颠倒, 将现在、过去和将来随意置换, 将现实空间不断地分割切断, 使得文学作品的情节呈现出多种或无限的可能性.
新小说便一反传统小说情节的确定性, 而精心建构一种迷宫式的情节结构.新小说因为反对有计划地安排人物的命运和遭遇, 反对将生活编写成连贯集中、惊心动魄的样子, 反对塑造典型人物, 因此, 新小说在写作手法上也大都打破传统的时间概念, 把过去、未来、现在混为一体, 将现实、幻觉、回忆交织一团, 从而构成了一些与传统小说完全不同的, 表面上杂乱无章的场面,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作者精心安排的.布托尔在谈到他的小说时曾说过,“它不仅是一座空间的迷宫,也是一座时间的迷宫”.新小说家把形式看得高于一切, 认为作家构造一部小说, 重要的不在于写什么, 而在于怎么写, 因此他们尽可能将作品的情节结构安排得错综复杂, 独具匠心.比如,布托尔的日记体小说《时间表》分为5个部分, 这5个部分即日记中的5个月(5一9月).主人公在这个迷宫般的城市里所写的日记已不是按照正常的时间顺序来展开, 而是将现在、过去、未来, 现实、历史、幻想交织在一起.书中的时间顺序重叠交错, 但又有一定的规律, 就像是一个递进的乘法口诀表或铁路上的价格表.5个月首先按5、6、7、8、9直线顺序写,然后从5月到2月按斜线的顺序写;其次,每一个月所写的东西在递增,因此每一个月的日记增加对一个月的记述, 这样一来, 虽然只写了5个月, 但12个月的事都包含在这5个月里, 而这一年又象征着人的一生, 象征着整个时代.这种纵横交错的时间又同迷宫般的空间交织在一起, 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复杂精巧.读者如果以读巴尔扎克式的小说的神智去读这部小说, 就会如坠五里云雾, 不知所云, 以为这是作者在“发神经病”;读者如果按照新小说的方式阅读新小说, 层层解析作者精心设计的结构, 就会产生一种一步一步走出迷宫的愉悦和快感, 就不得不叹服作者独具匠心.
(4)语言的不确定.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的最重视的因素, 它甚至都上升到了主体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 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就是语言的不确定性.对此我们后面还有论述.
2.创作方法的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创作原则必然导致其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多元性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国际比较文学学者伊布斯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曾经指出, “绝对主义的对立面是相对主义.相对主义以不同标准的多元共存为前提”, “多元主义意指多样性的互动.这一概念的主要长处在于, 它允许不同诠释框架的奉行者互相交流, 进而使他们参与到不同的框架中, 从而避免相互隔绝”.进入90年代以来, 由于世界局势的巨大变化, 以“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为代表的文化绝对主义已成为众矢之的, 世界各地的思想家和学者都开始思考、关注如何建立起新的国际文化关系这一最新课题.在失去中心与绝对之后, 全球人类共同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世界文化呈现出一派多元发展态势, 人们所重视的, 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对话.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多元性元疑同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倾向不无关系.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多元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的融合贯通之中.
(1)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精神虽然与现实主义相去甚远, 但在表现手法上却有着许多相通之处.譬如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后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神奇结合.魔幻现实主义是后现代文化的产物, 其总体精神及创作方法都具有鲜明的后现代特征, 但是,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从来就没有远离过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首先是对现实的一种态度.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面对现实,力图深入现实, 去发现现实中、生活中、人类活动中的神秘所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大都非常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创作目的明确, 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鲜明的爱憎观念.略萨说, 作为一个作家, “意味着同时负担起一种社会的责任: 在发展个人的文学事业的同时, 通过写作及其活动, 还应该是解决社会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的积极参加者”.因此,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不同于典型的西方后现代主义作家, 他们并不热衷于描写个人内心的非理性的变态心理, 而是牢牢扎根于客观现实,尽情地揭露当代拉丁美洲的政治寡头、大庄园主和帝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表达作家对人民的同情,对民族与人民的命运的思考.卡彭铁尔对超现实主义的精神错乱的梦呓文学, 从一开始的欣赏到后来的厌倦到最后的决裂, 乃是因为他用理性对这类文学进行了严格的分析和审查, 因为他有一种强烈的要表现美洲大陆的愿望.马尔克斯说, 他内心深处有两种信念:“一、优秀的小说应该是现实的艺术再现;二、人类最临近的目标是社会主义”.他的《百年孤独》通过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的离奇曲折的遭遇和充满传奇色彩的坎坷经历, 描写了加勒比海沿岸小城马孔多百余年的历史变迁, 反映了哥伦比亚农村从19世纪到20世纪之间的百年沧桑, 表达了作者渴望和平、痛恨社会动乱、憎恶战争、反对外来势力、主张民族独立和团结的思想, 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因素非常突出.
(2)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在大部分分歧点上,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似乎都只是一个自觉程度上的差异.它们与其说是异中之同, 不如说是同中之异, 所以, 要将二者严格地分开几乎是不可能的.几乎所有的后现代主义作家都受到过现代主义作家的影响, 而许多现代主义作家又常常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某种后现代色彩.乔伊斯是现代主义的经典作家, 但近年来他又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的开创者.他的《芬尼根守灵夜》常常被视为英美后现代主义新纪元的开始, 因为这部作品体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现代主义”向“以语言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的过渡.在这部小说中, 乔伊斯对语言实验和文本构造的关注超越了合理的界限.为了文本的需要, 他不仅采用了一种世界语言史上绝无仅有的“梦语”, 而且还让其他任何他认为可用的素材堂而皇之地进入他的作品, 由此他向读者展示的, 是一个独立而又封闭的小说世界和一座永远也无法走出的迷宫.乔伊斯此时想做的, 已经不是像他早年那样, 试图通过某种奇特的语言和文本反映点什么, 而是旨在通过语言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实的世界.乔伊斯终于完成了他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像乔伊斯这样跨越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界限的作家并不算少数, 卡夫卡、福克纳、贝克特、威廉斯、阿尔比等都是这样.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黑色幽默”显然受到过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的影响.“黑色幽默”作家正是在将世界视为荒诞不经、无可理喻之后, 才采取了付之一笑的态度.这些“黑色幽默”作家“对于自己所描述的世界怀着深度的厌恶以至绝望, 他们用强烈的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嘲讽的手法, 甚至不惜用‘歪曲'现象以致使读者禁不住对本质发生怀疑的惊世骇俗之笔, 用似乎‘不可能'来揭示‘可能'发生或实际发生的事情, 从反面揭示他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的本质, 以荒诞隐喻真理.他们把精神、道德、真理、文明等等的价值标准一股脑儿颠倒过来( 其实是现实把这一切都已颠倒了 ), 对丑的、恶的、畸形的、非理性的东西, 使人尴尬、窘困的处境, 一概报之以幽默、嘲讽, 甚至‘赞赏'的大笑, 以寄托他们阴沉的心情和深渊般的绝望.” 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作者原本要以人类的智慧去嘲讽那些统治社会的军事官僚体制和控制人的生存权的大人物, 而最终这部“第二十二条军规”却成了无时无处不在、无法摆脱的人类荒诞处境的一个象征、一个圈套, 具有了永恒的意义, 甚至智慧也无法幸免于这一圈套.因此, 海勒对生与死、情与爱、理想主义和爱国主义都采取了极端与陌生的讥讽嘲笑的态度.甚至昔日在莎士比亚笔下庄严的“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在海勒笔下也成了戏谑之语:“死还是不死,这就是要考虑的问题.”小说在总体精神上更多属于后现代主义, 而在艺术手法上则更多地属于现代主义.(3)后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正像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有着许多密切的联系一样, 后现代主义也常常弥漫着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譬如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美国崛起的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一一自白派就是将浪漫主义的“抒发个人情感”这一特征推向了极点.自白派诗人坚决反对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原则和新批评理论.艾略特认为, 文化史的重大压力比诗人本人的创作冲动要强大得多,因此, “诗不是放纵感情, 而是逃避感情, 不是表现个性, 而是逃避个性”, 这就是艾略特著名的“非个性化”创作原则.新批评派在艾略特的这一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了“意图谬误”论.他们认为,因为人们常常将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对作品的价值判断混为一谈, 并以前者代替后者, 这样便导致了“意图谬误”, 因此, 批评家应当将作者的创作意图排除在文学批评之外.针对艾略特与新批评派的理论, 以及美国学院派诗歌创作的传统, 自白派诗人反其道而行之.他们毫无顾忌地揭示自己的个人隐私, 比如性欲、死念、羞辱、绝望、精神失常、接受外科手术、与雇主的矛盾, 以及对妻子、父母、兄妹、子女的扭曲的变态心理等, 由此使他们的诗歌创作回归浪漫主义, 从而开创了60年代风行一时的“自白诗”运动.
3.语言实验和话语游戏
人们通常认为,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 现代主义是以“自我”为中心, 而后现代主义是以“语言”为中心.早在1932年法国作家贝克特就在他的小说《难以名状者》中通过主人公发出了后现代主义的呐喊, “所有一切归结起来是个词语问题”,“一切都是词语, 此而已”. 一般来说, 现代主义遵循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 将认识精神世界作为主要表现对象;而后现代主义则倡导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方法, 高度关注语言的游戏和实验.前者通常将人的意识、潜意识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加以描绘, 刻意揭示人物的内在真实和心灵的真实, 进而反映出社会的“真貌”.而后者则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 醉心于探索新的语言艺术, 并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他们的意图不是表现世界、也不是抒发内心情感、揭示内心世界的隐秘, 而是要用语言来制造一个新的世界, 从而极大地淡化, 甚至取消文学作品反映生活、描绘现实的基本功能.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 后现代主义文学首先要揭露的就是所谓"现实"的虚假性, 即“现实”只不过是语言虚构的假象.在这一点上, 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可以作为代表.元小说( 又称反小说 )就是以戏仿( 或讽仿 )为主要范式, 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颠覆, 这就在形式上和语言上导致了传统小说和叙述方式的解体, 宣告了传统叙事的无效和虚假.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家们认为, 现实是语言造就的, 而虚假的语言造就了虚假的现实.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就是虚假现实的造就者之一: 它虚构出一个虚假的故事去“反映”本身就是虚假的现实, 从而把读者引人双重虚假之中. 因此, 小说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去揭穿这种欺骗, 把现实的虚假和虚构的虚假同时展现在读者面前, 促使他们去思考, 去重新认识现实和语言.元小说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小说何以成为小说的小说”. 它自我揭示虚构、自我戏仿, 把小说自我操作的痕迹有意暴露在读者面前, 自我揭穿了叙述世界的虚构性和伪造性.“小说的真相就是:事实即幻象;虚构的故事是世界的原型”.这样一来, 在元小说中, 所谓的“现实”便只存在于用来描绘它的语言之中,而“意义”则仅存在于小说的创作与解读的过程中.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这种叙述方式的游戏性, 使得读者能够从阅读文本中获得极大的愉悦. 后现代文本是一种“语言构造物”,是一个网状结构, 读者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阅读, 也可以在任何地方停止阅读.读者无须去探求或推敲隐藏在文本之后的内容, 他只要关注自己每时每刻的体验和感觉就行.1968年英国小说家B•S•约翰逊别出心裁地发表了一部装在盒子内、封皮可以移动的散装活页小说, 便将后现代主义的这种游戏精神发展到了极致. 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将全书松散的27章重新排列, 任意组合, 可以从任何一章开始阅读, 开始自己的游戏.
现代主义文学的对象是主观的内心世界,是人的潜意识中的“自我”.这就必然导致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的心理性和表现性特征.简单地详,现代主义创作方法就是心理主义或表现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以潜意识为表现对象.现代主义与传统文学的最基本的区别是表现对象的转移,传统文学注重人物的形象、性格及环境的联系,现代主义则转而重视人的内心,而且是人所自觉不到的、心灵深处的潜意识.
第二,非理性的思维方法.由于现代主义的潜意识为表现对象,而潜意识是人的理性所无法控制的领域,它缺乏明晰的逻辑性和规律性,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因而,在创作中,他们就必然常常使用非理性的思维方法、塑造支离破碎、互不联贯的形象系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完满地达到表现自己的潜意识的艺术追求.另外,由于从潜意识的角度看世界,世界也自然变得无秩序、无规律、无意义起来,并且认为这就是艺术所要表现的世界的真实本质.诗歌之所以要采用象征的手法,也正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无理性的潜意识冲动.
第三,以象征,意识流,变形为表现方法,突出虚幻性和假定性.为了表现超感觉的激情和难以捉摸的内在现实,现实主义文学普遍运用在非常态的,变形的假定性手段.它采用奇特的比喻,极度的夸张,使对象象征化.象征可以说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最基本的手法.如果客观事物的原有形象不能完满天的表达内心深处的东西,就得加以扭曲变形,直到能够完满天地表现主观的内在冲动为止.这样的手法在象征主义、神秘主义、荒诞派戏剧等流派的创作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意识流也是现代主义的常用手法,这是现代主义以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以人的潜意识为表现对象的直接产物.它不是通过塑造外物形象来象征人所要表现的主观自我,而是频频采用“自由联想”、“内心独白”、“感官印象”等手法,直接描写心灵深处的活动,描写潜意识的流向,这种意识流的手法完全是自然主义的,它不需要用理性加以整反理,综合.
第四、反传统,求创新.这也可以说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总的特征.其表现几乎涉及文学的一切方向,如反理性、反主题、反情节、反语言等.传统文学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反映,重视外部世界.而现代主义则把重心转向内心转向潜意识.主观文学是主观自我的表现,传统文学强调理性精神,热衷于于将世界规律化.力求“给混乱以秩序”.而现代主义则排斥理性,诉诸直觉和本能,努力“给秩序以混乱”,传统文学反映现实年活,现代主义则完全摒弃主题,认为主题就是作品的结构-形式,它根本否定人的伟大和尊严,强调人年的痛苦和无意义.因而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无个性、无生气、完全异化了的抽象 的人,有时甚至连形象、职业、性别都没有.传统文学往往追求生动曲折的情节,现代主义则大多没有情节,即使有,也是十分单调、枯燥.《等待戈多》中两个不知身份的流浪汉就是如此,在野外盲目地等待戈多的到来,甚至戈多不来他们就决定要上吊自杀,而读者对戈多却一无所知.传统文学讲求语言的准确生动,追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表现力.现代文学的语言则许多是无逻辑的,颠三倒四,支离破碎,无任何意议.所有这些,都要构成现代主义反传统的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美学追求的创新意识,不可否认,现代主义的反传统和创新,对反映迅速变化的现代生活提供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但是,由于以唯心主义的思想世界观作为认识论的基础,现代主义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不少作家脱离现实,一味追求形式的新奇,故弄玄虚,造成许多作品晦涩难懂,离奇古怪.

8. 何谓后现代主义(一些外国电影反映的主题)给具体论述.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
Postmodernism
Writing from the 1960s forward characterized by experimentation and continuing to apply some of the fundamentals of Modernism, which included Existentialism and alienation. Postmodernists have gone a step further in the rejection of tradition begun with the Modernists by also rejecting traditional forms, prefering the anti-novel to the novel and the anti-hero over the hero. [编辑本段]后现代主义产生与发展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 [编辑本段]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科技和理性的极端发展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科技和理性的负面效应得以充分展现正是借助了自然科学的建立,西方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把科技推向了极端。资产阶级一方面依靠科技建立了庞大的工业生产体系,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把科技和理性变成了获得私利和殖民掠夺的工具。从而使国内的危机和矛盾不断激化,也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市场中的不平衡状况,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两次大战中,被现代科技武器灭绝的生命达到7000多万。不仅如此,科技和战争之间还陷入了一种恶性发展之中,把科技和理性、西方社会和西方人推向了更加片面化、极端化和畸形化的困境。
人沦落为理性和机器的奴隶:科技本是为人造福的,理性本是人高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然而,社会历史和现实却使科技和理性走向了人的对立面:理性变成了纯粹的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变成了部分人掠夺他人的御用工具;人道和人权也服从于工具理性,人从理性的主体和人道主义服务的中心对象的位置沦落为工具理性和机器的奴隶。这使得人们不得不用怀疑的眼光重新审视科技理性。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矛盾加剧,人们的生存状态更加恶化:随着西方社会的发展,管理和生产的高度机械化、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管理变成了更为庞大、严密和无情的机器体系,人成了这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人们的生活、消费、思想观念完全商业化了,并且为商业广告、大众传媒所左右,人失去了主体性、选择性,成为“单面人”(马尔库塞语),由工人和学生举行的游行示威时有发生,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不断激化。西方人在尼采喊出“上帝死了”之后,又不得不感叹“人也死了”!
资本主义对自然的破坏越演越烈,威胁着人们生存的自然家园。:随着工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受利益驱动大量开采自然,使很多非再生资源几近枯竭;另一方面,大工业又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和气体,排放到自然界,进一步恶化了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自然界是人类的家园,是人的“无机身体”(马克思语)。环境的恶化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本身。这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和反思研究现代主义电影之后的电影美学思潮和倾向的批评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经历了危机和动荡的时代,嬉皮士、反文化和性解放思潮的泛滥,反映了青年一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愤懑、反抗和精神上的混乱。后现代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美国波普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概括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的特点是:流行性、短暂性、可消费性、低成本、批量生产、青春性、诙谐、性感、炫奇弄巧、魅惑力和商业化。尽管电影中的“后现代”概念与“现代”概念的界线十分难以确定,因为电影艺术自身就是现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但是,与现代主义电影迥然不同的另类电影为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提供了研究的对象。以反文化的立场颠覆传统艺术电影的深度思考,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从蒙太奇转向拼贴的电影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标志。后现代主义电影理论认为,1968年后的法国电影,尤其是戈达尔的影片和德国导演让—玛丽·斯特劳布的若干影片,已经包含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反叛精神和若干形式因素,如拼贴、随意插入引文和照片、再现拍摄现场、加入电视采访、直接面对观众宣讲等颠覆传统电影语言的手段。阿瑟·佩恩的《邦妮和克莱德》、阿仑·雷乃的《生活是部小说》、费里尼的《八部半》、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也可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先声。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主义电影来势汹涌,后现代电影理论批评方兴未艾。西班牙的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法国“新新浪潮”代表吕克·贝松、新巴洛克派雅克·贝内克斯和“新流行派”扬·库南,美国的大卫·林奇、昆廷·塔伦蒂诺和科恩兄弟,英国的丹尼·波勒等是后现代主义电影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采用反常的情节结构、漫画式的叙事基调、混杂的拼贴方式、电视广告式的美学语言、黑色幽默的暴力诗学、反讽和滑稽模仿手法,所有这些都是后现代主义电影批评极力推崇的手段。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哈桑在《后现代转折》中列举了现代和后现代的若干对立表现,可以作为认识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参照:现代与后现代;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达达主义;形式——联结封闭反形式,分裂开放;理念游戏;秩序无序;再现滑稽模仿;艺术品——完成作品行为艺术/即兴表演;审美距离互动参与;整体解构;中心去中心;文本互文本;语义学修辞学;深层表层;诠释反诠释;叙事——恢弘历史反叙事/具细历史;大师法则个人语型;症候欲望;类型变化;超验反讽;确定性不确定性?碎片化;零乱化;经典性非经典性-种类混杂;狂欢;生殖的——两性/同性关系;超越性;内在性;历史性与非历史性。

9. 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为什么说<大话西游>是后现代主义解构电影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为后现代风格。50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兴起的大众艺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这是由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决定的。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人的精神冲击是全方位的,在思维理论论层面上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的批判否定精神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只有在其“异样事物”中,才会获得自身的规定和理念。
后现代主义风格是一种在形式上对现代主义进行修正的设计思潮与理念。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现代主义的严肃与简朴,往往具有一种历史隐喻性,充满大量的装饰细节,刻意制造出一种含混不清、令人迷惑的情绪,强调与空间的联系,使用非传统的色彩,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常使人产生厌倦,而这种厌倦正是后现代主义对过去50年的现代主义的典型心态。

阅读全文

与后现代主义电影的文化特征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会蝎子功的是电影叫什么 浏览:257
未删减版有哪些电影 浏览:1000
老师天生阴阳眼是什么电影名字 浏览:598
网络电视有哪些好看的电影 浏览:511
三大女特工电影有哪些 浏览:87
电脑里电影如何保存到手机 浏览:274
和白头神探一样好看的电影 浏览:55
真好看的探险电影 浏览:196
初二英语电影评论怎么写 浏览:943
电影里阿甘有多少资产 浏览:706
微信订电影票怎么自助取票 浏览:270
香水电影免费播放 浏览:222
美团电影票会员卡优惠多少 浏览:41
电影码流不够如何增加 浏览:774
台湾电影最好看的十部 浏览:963
二十不惑免费观看电影盒子 浏览:809
推荐几部超好看的Yy小电影 浏览:458
李丽珍主演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10
冯小刚电影公社好看吗 浏览:810
古装电影中辫子功什么电影 浏览: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