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哪些电影里涉及论文的桥段

哪些电影里涉及论文的桥段

发布时间:2022-07-20 00:56:26

⑴ 请问电影术语中“桥段”一词的概念

“桥段”一词,已经很难考证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了。当它与电影联系在一起时,一般是指比较经典或者流行的电影表现手法。它可以是一种叙事方式,例如将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重新排列组合的桥段;也可以是一些特定的场景,例如“定时炸弹总在最后一秒中止”的桥段;它还可以与电影类型联用,如“一惊一乍”的惊悚片桥段或者“最后决斗”的西部片桥段等。
电影诞生一百多年来,催生的桥段数不胜数,一部新电影要想完全不触及桥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关键在于桥段使用多少、以及使用合理性的问题。特别是对于类型片来说,本来就是建构在桥段基础上的,所以如何去使用桥段,真正彰显一部商业片的价值。

⑵ 国内影视作品中有哪些常见的桥段

我感觉最多的桥段就是霸道总裁与灰姑娘的故事。

他们在某种情况下相遇,灰姑娘看不惯总裁的霸道,总裁看不惯灰姑娘的野蛮,是一对名副其实的冤家,后来,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对方是个不错的人,爱情也就慢慢地在滋生,最终,成为了一对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

⑶ 谁可以给我一篇港台电影的赏析论文

《猛龙》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天到晚看的都是《大长今》、《人鱼小姐》、《欲望城市》、《佐罗传奇》,人们是怎么了?原来是走向国际化了,我们也是国际人了。要改革、要新技术、要老树开新花,《猛龙》中黑社会的“有志"青年们在呐喊着,黑社会也要国际化,段氏兄弟表情严肃,正襟危坐如是说,不然香港黑社会是没有出路的。于是他们吸引了大量的外援,不同国籍、不同派别的帮会,庞大地、有系统地汇集替他们工作。在他们手上,香港变成了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猛龙》内容上最国际化的元素莫过于其暴力美学的运用。此片的监制是好莱坞重磅级人物史提芬·西格,他的那套暴力美学让观众记忆深刻。相应此片的国际化道路,《猛龙》的动作设计带有西方色彩就不足为奇。暴力是这部电影最为抢眼的元素——枪战、大刀横过,还有把血淋淋的人头拎在手里,的确非常抢眼。无数人曾梦想自己驰骋沙场,其实何尝不是期冀满地的鲜血以及刀剑横过他人所带来的快感。但是很明显的一件事情是,我们不能过度宣扬暴力,更不能滥用这种令人浑身毛发直竖的手段来吸引影迷的眼睛。《猛龙》里面出现的血腥场面估计会让很多很多的女生发出高强度的尖叫。

影片开始时有一点《无间道》的影子,一个个人物的闪回,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只是很多东西过于刻意于是看完电影以后,很多人就会发现电影走了一条警匪片常常陷于的误区。为什么阿乐没有死掉?因为我们常常不忍心让正义败于邪恶,因而这种刻意的成分就更加强烈。如同以前的《冲出亚马逊》,我很难以忍受那种为了表现人物的品质而刻意拔高的行为。当然,《猛龙》似乎是略胜一筹的,除了角色的百折不挠和百打不死之外,似乎让人找不出别的毛病。

其实当中国电影开始走向国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可能会丧失一些东西。中国的电影文化是中国自己的,不是好莱坞的。说实话,《猛龙》的剧情实在难以与其所宣扬的暴力美学相媲美。逻辑先不提,单是许多桥段为打而打,就不能让观众体会到其趣味性。故事情节也是老套:几个年轻队员组合团队,起先不能抵挡经验老到的雇佣兵,最终因配合默契而战胜敌手。敌人中的头目异常凶狠,但还是对一位女子起了爱心……这些剧情相信影迷们都能闭眼写出。

⑷ 一部外国电影 我只记得结尾是女主角好像在进行她的文学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在答辩会上,考官要极力找出来在论文中所表现的水平是真是假。而学生不仅要证明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而且还要证明老师是错的。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一)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
凡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二)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是审查和公正评价毕业论文、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织保证。
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和学校委托下属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主任委员,负责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工作。

⑸ 请寻一篇关于电影中有法律鉴赏得论文,谢谢

这是一部比较真实反映美国法律制度的电视连续剧,从1990年开播以来,每周一集,热播至今。而且还有两部独立的“外传”,《法律与秩序:特殊受害者》(Law & Order: Special Victims Unit)1999年开播;《法律与秩序:犯罪倾向》(Law & Order: Criminal Intent)2001年开播,到2004年就播出了25季、近600集节目,该剧第三个外传《法律与秩序:陪审团审判》(Law & Order: Trial by Jury)2005年3月开播。这使它成为美国电视史上最长寿的“涉法电视剧”。
《法律与秩序》灵感来自美国上世纪50年代电视剧《逮捕和审判》。每集内容大都取材于社会上发生的真实案件。主角是两个警察和两个检察官。首先是警察发现案件,然后调查案情,逮捕嫌疑人,再由检察官准备控罪,与嫌疑人的律师谈判,在法庭上进行辩论。最后是法官作出判决。每集大约50分钟。它是了解当代美国法律文化的最佳影视片
《法律与秩序》与其它警匪片最大不同是:
它把焦点集中在法律程序上,爆炸、飞车、枪战的场面极少出现。作为主角的两个警察在22集里没有开过一枪,侦查案件全凭两条腿一张嘴,这正是司法实际真实运作反映。该剧许多故事都直接来自美国当时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所以在某些集的结尾,会出现这样的字幕
《法律与秩序》成功在于提供了观赏电视节目中的“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判断的欲望”。它最厉害的是使电视剧“尽量接近真实”。虽然快节奏的电视剧无法完全还原复杂繁琐的司法程序,但该剧仍然力求细节真实。很多法律界人士和警察都对该剧赞誉有加,喜欢的人说“这就是真实的法律电视剧”,不喜欢的人则批评它“更像法学教育的电视剧”,但极少有人质疑该剧的真实性。不同法律文化背景、西方法律知识缺乏是观众不大容易欣赏该剧又一个缺憾
根据美国最权威的尼尔森收视率调查,《法律与秩序》在刚开始播映时,排在当周所有节目的第77位,但NBC电视台(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认准了该剧的独特魅力,继续坚持播映。从第2季开始,《法律与秩序》的收视率直线上升,迅速攀升到前10之列,并在此后的14年中始终没有跌出前20名。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一奇迹是在电视剧中“司法人员”不断更换、15年先后有20多人担当过主角情况下实现的。可见,该剧吸引观众的法宝,不是影视明星,而是“涉法戏”的情节
2004年5月2日,美国《自由兰斯星报》(The Free Lance-Star)报道说,在弗雷德里克斯堡(Fredericksburg)附近一家旅馆外的垃圾箱里发现了一具尸体,警察调查现场的时候,有个人走进围观的人群中,向一个看热闹妇女询问了什么事情,然后就跳上街对面的一辆汽车,迅速离开。这个妇女立刻掏出照相手机,拍下了这辆车的车牌号码。警方根据她提供的线索,在事发39小时后就逮捕了嫌疑犯。这位女士告诉媒体,她之所以反应迅速,是因为她“看了足够多的《法律与秩序》,能够正确分辨各种可疑的现象”

⑹ 什么是论文电影

电影拍得完全象一个论文。先是1968,一个肉联厂的工人们把厂长扣押在办公室里当人质,一个美国女记者苏珊与一个法国导演也被困在其中。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是西方导演们记得最牢的毛主席语录,贝托鲁奇在《戏梦人生》里引用过,塞尔乔•莱昂内在《革命往事》里也引用过,戈达尔一样也引用了这句话),但是电影里的阶级斗争场面,在中国观众眼里看来实在温和得很,工人们让厂长在厕所间奔波以体会限时方便的痛苦,厂长情急之中砸了块玻璃解决问题——是不是我们看过听过的太多?简直象个小幽默。但是当然,资产阶级的万恶与无产阶级的痛苦不因为曾经的“叙事方式”过于单一,就真的变成了艺术的一部分,而已经不在现实之中。——戈达尔把这部分内容放在一个平面里来拍,细节与场景依旧有强烈的讽刺度与感染力。然后1968年的革命很快过去了,1972,重新歌舞升平,就象导演如今拍的广告片一样。苏珊很痛苦,她想要离开。

在碟片的花絮里,有一封戈达尔写给简•方达的信。他说,要用方达在越南拍的照片(方达是著名的反战人士)作为电影在戛纳电影节的宣传海报。电影中的苏珊走向哪里?全世界的苏珊能做些什么?也许简•方达的所作所为,刚好给了戈达尔一个答案。但是这个答案依然不是一个生活之中的答案。知识分子的内心纠结,恰如戈达尔的这封长信般辗转反复,对“意义”念兹在兹地纠缠不休。

“意义”这个词太贵重。没有对“意义”的在意,虚无与庸俗容易入侵个体生活,但如果是外来的“意义”,又让人心生警惕,不知道这个意义会对个体生活进行怎样的预支。对于戈达尔,这么一个资产者的儿子来说,成为左派是他树立起自我的一个反向度的向度,他的“意义”追索是自内而外的,是知识分子式的逻辑推导,并最终成为一种伦理需求。而他最厉害的地方,当然在于他简截有力的镜头、剪切与声画对位——每一个细节拆分出来,都可以进行一点“意义”的探讨。然而他最难得的地方,又在于他的“论文”里其实并不抛弃生活,每一个人在他的镜头下都还是每一个具体的人,观点,感情,可以沟通理解共鸣。苏珊心情郁闷,和男友吵架,她故意掀翻了一个茶壶盖,然后踢了男朋友一脚。——但是这个细节,拍得多么“优雅”——是属于简•方达这样的左派的。戈达尔的把握多么帖心!

⑺ 法国电影与中国电影中可以写论文的点有啥呀

回眸新中国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至今,经历了几度沉浮。从宏观角度看,新中国科教电影的历史可以分为两大块:计划经济时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如果按科教电影的发展历程来分,可以分为初创阶段、停滞阶段、黄金时期、转型调整时期和重生时期。
1 50年代至60年代——初创阶段
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国科教电影的初创阶段。这一阶段,科教电影创作的机构逐步建立,人才逐步到位,影片也开始产生影响。建国之初,百废待兴,需要大力促进生产.而中国社会长期动乱,造成广大民众的知识与
技术水平低下。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而科教电影作为科普宣传的重武器,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1949年到1960年之间,不仅组建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片组,还组建了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三家专业厂。同时,鼓励其他制片厂也建立科教电影拍摄小组。另外,国家从相关单位抽调一些高素质人才,进入上述科教电影制作机构,并以他们为骨干,逐步培养和建设专业创作队伍。如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就从教育部和卫生部调来已有一定经验的创作人员,并接收了大量高校毕业生。这一切不仅为我国的科教电影事业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科教电影生产单位创作的一些科教电影也满足了当时的社会需求。

2文革时期——停滞阶段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是众所周知的文化大革命时期,这段时间,整个科教电影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四人帮”的控制下,只有极个别的科教片能在影院放映,上百部片子被封存起来。创作人员都去了五七干校学习、劳动,创作生产全面停止,更不用说新人的引进和培养。这段时间的损失是巨大的,而且还对后
来的科教电影事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 70年代到90年代——黄金时期
这是新中国科教电影的黄金十五年。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不仅吹响了改革开发的号角,也为我国的科教事业发展明确了方向。这一切,不仅给科教电影的创作生产带来了无限生机,也激发了广大科教电影从业人员的无限热情。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当时科教电影创作生产的最大特点,创作生产人员们潜心创作、积极研讨, “比学赶帮超”的创作氛围非常浓厚。特别是三个专业厂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并逐步形成了三个厂各自的特点。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题材多样、创作手法新颖;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创作则贴近生活、表达方式细腻;北京农业电影制片厂的创作专注于农业技术等等,个性化特点比较明显。这段时间也是科教电影创作生产数量最多的时候,科教电影的年生产量都在200部左右;最多的几年,达到了近300部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我国电影发行放映体系最完善的时候,放映网遍布全国所有城市和乡镇。正是在这种产供两旺、需求迫切的前提下,科教电影充分发挥了它的独特功效,为我国的
社会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90年代中期——转型调整时期
1993年,中国电影事业开始改革。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即“广电字3号文件”)。“意见”的主要内容,一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不再对国产片统购包销,各制片厂可以直接同地发行公司进行出售地区发行权、单片承包、票房分成、代理发行等多种形式的交易;
二是电影票价要原则上放开,具体由各地政府掌握。1994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出供于进一步深化行业机制改革的通知》,宣布从1995年1月1 Et 起,各制片单位可直接将影片发行到任何一级发行机构,乃至电影院。这种对电影投资和发行的重大调整,可以说是中国科教电影遭遇的转型硬着陆,或者说是一次休克疗
法。

5。90年代末至今——重生期
1997到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酝酿并提出了跨世纪的农村电影“2131”工程,并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计划。所谓“213l ”工程, “就是在2l 世纪初,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一个村一个月看一次电影目标”( 引自计社20( 0F- - 246( 文件) ) 。从那时起,国家以政府补贴或政府采购的方式,对科教电影的创作生产给予了新的支持,从而激活了科教电影。同时,电影放映市场的逐步成熟,也让资本看到了希望,出现了对科教电影的投资尝试。另外,科技的进步与电视业的快速发展,也对科教电影的创作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科教电影不仅其产量从1997年的10部扩大到现在的30多部,参与单位从北京科影、中国农影扩大到今天的十几家;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不少大量运用新技术、能满足现代观众视听要求、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普大片。

⑻ 影视作品中有哪些经典的桥段

《镇魂》沈教授出场,虽然这部电视剧的争议蛮大的,而且编剧也是让人十分的火大,但是不得不否认,这部剧是神仙选角,里面的一些重要角色真的是让人无比的惊艳,两位主角的演技也是杠杠的,这部电视的好多场景都让我觉得十分惊艳,但是第一个就是沈教授的初登场的场景,沈巍的一转头,哦呵呵,我花痴了,教授嘴角的一抹笑简直不要太撩人,一袭白衬衣再加合体的西装马甲、金丝边框的眼镜将教授的儒雅之气便显得淋漓尽致,胳膊上的袖箍和法式领撑又将沈巍这个人自身一丝不苟的特性精致表露,试问上天,当初我为什么没有遇到这样的老师……除了这个还有后面的黑袍登场,跪地求药,最后两个人为苍生而死时简直哭成狗!

阅读全文

与哪些电影里涉及论文的桥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为什么会有超过 浏览:712
食人族电影怎么看不到 浏览:243
没觉得周星驰的电影好看 浏览:956
飞机空难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24
我们喜欢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613
电影院投资要多少钱 浏览:95
一部电影会在电影院上映多久 浏览:195
有什么好看的免费的科幻电影 浏览:316
苏联电影静静的顿河国语版免费下载 浏览:667
2019年穿越电影有哪些好看的 浏览:855
爱奇艺怎么查电影卷 浏览:498
好看的电影的排名 浏览:824
电影僵尸保镖国语版免费观看 浏览:875
看个2小时电影要多少流量 浏览:899
电影免费看天堂日落 浏览:404
现在小孩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62
电影剪辑怎么快速找到内容 浏览:610
免费无线小电影 浏览:546
前南斯拉夫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916
阎王殿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