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看过纪录片《中国医生》后,你有什么感受
看过纪录片《中国医生》后,深刻感悟到伟大的“抗疫精神”,报国情怀。影片真实再现了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场景和历史: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武汉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们为之流汗、流血、流泪,为之拼命,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们以新时代的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终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胜利,成就伟大“抗疫精神”。观影涕零,感慨良多。
疫情能在较短的时间取得阶段性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而科学的领导。疫情爆发后,党中央统一指挥,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支援武汉。短短几天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写下请战书,换上白大褂,迅速集结。全国人民,以的勇气和决心共同保卫武汉,一场生死殊途的武汉保卫战在山川河流的见证下拉开了帷幕。武汉“封城”,从省到村形成五级书记抓防控的领导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党委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带领勇敢的“战士”在疫情各条战线,冲锋陷阵,用生命力挽狂澜,限度减少国和人民的损失。伟大的党,我们为你而骄傲。
中国战疫的成功经验,源于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连心锁”。疫情刚一发生,14亿中国人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碧血丹心。这种无穷无尽的“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感天动地泣鬼神,打败了狡猾恶毒的“新冠君”。中华民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中,发扬了“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船精神”,以“泰山压不倒,洪水冲不走”的毅力,向世人证明了没有翻不过的高山,没有蹚不过的险滩。这一场疫情,不仅考验了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特大城市,也检验了中华儿女披荆斩棘、肝胆相照的英雄气概。英雄的人民,你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你们在这场疫情中书写了壮丽的篇章。
武汉重启的密码,归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场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中国人民展现出患难与共、玉汝于成的家国情怀;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救死扶伤、舍我其谁的大爱情结;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斗争品格。这些都归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疫情导致武汉“封城”,全国各地小区“封闭”,但人民群众生活依然井然有条,物价平稳,充分保障了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纵观历史,没有哪一个国、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国这样,能让全国人民在危难面前心手相连、守望互助;能让如此多的爱国人士不计后果、赴汤蹈火;能在短短的时间取得抗疫的巨大成就,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我国制度的优越性。我们为中国有这样优越的制度而自豪,为身在中国而骄傲。
② 《记一辆纺车》体现了怎样的延安精神
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延安精神
《记一辆纺车》是一篇文质兼美、艺术感染力强的优美散文。写于1961年2月,当时国家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应该如何对待面临的困难,这是一个重要问题。作者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从“曾经使用过的一辆纺车”入手,展开丰富的联想,把纺车比作“战斗用的枪”、“耕田用的犁”、“学习用的书和笔”、“亲密的伙伴”,并把与纺车有关的许多事情巧妙地组织起来,对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国民党反动派配合日寇封锁想困死边区的时候,边区军民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彻底粉碎了敌人阴谋的壮阔图景展示了出来,向人们介绍了延安的革命传统,宣传了延安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延安时期难忘的既艰苦而又有意义、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的战斗生活的无限怀念,也旨在激励人们乐观向上的革命斗志,激励人们以饱满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夺取胜利。这篇散文的发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在广大读者心目中成为“延安精神”的一个具体而生动的象征,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动。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我们更应该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延安精神。
望采纳一下!
③ 电影《延安时代》观后感 上网找不到啊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时代》观后感
看完纪录片《延安时代》,耳边依旧回荡着陕北民歌的荡气回肠、浓郁朴实,
眼前依旧浮现出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坚韧不屈,脑海里依旧闪过中国共产党带
领人民革命和建设如火如荼的场景。片子看完了,留给我的却是无限的思考和启
发。
1935 年到1948 年,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陕北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
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石,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
设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
的精神财富,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在当代,我们仍
应该坚持和发扬延安精神。
发扬延安精神首先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对全体人民进行共
产主义理想教育。没有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引,就没有正确的革命运动。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弘扬延安精神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毛
泽东同志始终认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1938 年,他为中
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词:“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机动
灵活的战略战术,用以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设新中国。”延安时期,正是在马
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
伟大的胜利。
发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事实就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
在延安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坚持这一思想路线,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制订了符
合中国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面对教条主义“山沟沟里出不来马列主义”的
讽刺,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决策的正确性。遵义会议确立了马泽东思想
的指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矛盾论》《实践论》《论
持久战》等一系列著作都是毛泽东解放思想,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④ 《延安时代》观后感
远去的传说,永恒的经典 ——观电视纪录片《延安时代》观后感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胡银银
这次张静老师安排我们观看的《延安时代》 ,使我受益匪浅,可是在提笔写 观后感时,我却无法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因为任何华丽的辞藻在这 部电影要彰显的"延安精神"面前都会显得黯然失色!走进那个红色的传说,看 着那奔流而下的黄河,重温那段如诉如歌的岁月,我的心灵受到了一种莫名的震 撼,因为走进人心的感动太多太多…… 第一集 时代之声 曾经沧海,盛世与乱世,交织成历史的梦影,笼罩着葱葱郁郁的山川,回首 中国的抗日战争史,令人感到无尽的苍凉和悲壮.一幕幕的屠杀,饥饿与死亡, 让我感到心灵深处的某一点在隐隐作痛, 却不着痕迹……这一集时代的声音在告 诉我们革命的真理在哪里! 毛泽东以其深邃的眼光毅然选择在条件艰苦的延安建 立根据地,开始了漫长的革命征程.开始的时候,有许多人迷惑不解,可是后来 他们终于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和苦心, 并称赞他的睿智, 正如斯诺说的那样: "毛 泽东使人信服,是因为他目光远大! "在国家危难之际,国民党却发动皖南事变, 暗地里破坏统一战线,使得举国上下气愤不已.陈毅将军奋笔疾书一首诗,发出 "百年积弱叹华夏"的感慨.然而有着博大包容心的中国共产党仍在西安事变以 后,释放了蒋介石,维持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这是民愿所归,人心所向,同时也 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赞许.毛泽东带领中国红军去了延安,找到了革命的方向, 为中国革命征程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有一位去延安学习的学员叫何理良,知道她姓名的毛泽东问道: "什么道理 是好的 "她答道: "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好的,许多人都是冲着这条真理来延安 的! "一个风趣的问答道出了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有志之士为什么都选择去延 安;白求恩,柯棣华为什么去延安!时代的声音在召唤,人民的祈愿在召唤,延 安的精神在召唤,真理在召唤! 第二集 思想之魂 也许,现在的我们可以出言不逊,可以不可一世,可以狂妄不羁,可以傲视 一切, 然而这些都只能表明我们软弱背后的无知与年少轻狂. 可是毛泽东不一样, 卓立于橘子洲头,他出口成章《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 , 大气磅礴的诗词道出了一代伟人的豪情壮志!1927 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 没有因此而沮丧黯然,他在井冈山说: "站得高,看得远,不仅要看到长沙,福
1
建,更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他让贺子珍给他缝了个文具袋,说用文房四宝 打天下,他就是以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不懈斗志指导中国革命不断前进的. 贵州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的领 导地位,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毛泽东夜以继日地工作,1937 年他在 延安李家窑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他提出的人民群众观,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民主思想和矛盾观点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卡里.纪伯伦说 过: "灵魂绽放它自己,像一朵有无数花瓣的莲花. "由众荷喧哗而只剩一只将谢 未谢冷寂无声的红莲,由赧然阴郁而惊喜地手足无措,灵魂在思索和顿悟中悄然 绽放, 宛如一朵午荷……中国革命时代的思想之魂在哪里, 看看延安的革命先辈, 看看毛泽东思想的论著,我们将会得到答案! 第三集 奋斗之路 本集带我们回到了大生产运动中的延安:党的领导人和延安人们一起纺纱, 种菜,开垦荒田,南泥湾也由一片荒凉之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一切都如奇迹 般撼动人心. 要知道在这之前, 延安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红军过着怎样的生活: 刘伯承元帅只穿一件薄的棉衣过冬,红军和延安人民与饥饿和寒冷作斗争,缺衣 少食的艰苦对于我们这些 80,90 后的人来说恐怕是难以想象的了.素日里那样 和善温和的周总理对扔了半截铅笔的战士发了脾气,要知道在那样艰难的岁月 里,哪怕一点点物资都是很来之不易的啊!想想现在的我们,有些人在食堂打来 馒头,在端饭过程中馒头不小心滑落了,没有人会弯腰捡起来继续吃掉,而是去 打饭窗口再打一个!衣食无忧的我们会想着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光彩照人,今 天买了衣服, 明天就想着去买双怎样的鞋子来与之搭配……物质日益丰富的我们 缺少的正是思想,物质和素质! 纵观红军的奋斗之路,作为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我们更应明白自己肩负 的责任,更应明白奋斗的重要性,时代变了,任务也变了,但努力的方向是一致 的,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安娜.路易.斯特朗曾在参 观延安后说,在没有衣服穿没有事物吃的条件下却生活着具有世界眼光的人!那 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努力呢 第四集 力量之源 内战的枪声打响了,一位国民党人说: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国民党 的举动打碎了人民和平的愿望,抗日结束内战又随之而来,人民又一次陷入内战 的水深火热之中. 毛泽东的名言: "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 "它道出了中国红军,中国共 产党人的立场,道出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美国将军蒙哥马利在参观延安后临
2
走时只带走了一把锄头和一袋小米, 因为只有久经战争考验的人们才知道什么是 最重要的.国民党军队由美国提供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军队支援,物质丰富,虽然 表面上占尽优势,可其内部实行独裁专制,极其腐败,不堪一击!就如毛泽东说 的那样: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当红军攻打总统府时,随着一声炮响,庞大的 建筑在瞬间坍塌,就连蒋介石也对此感到十分震惊! 这就是命运,以一种不可知的方式送人们到自己的运行轨道,谁能与 之抗衡 谁掌握了人民的力量,谁就掌握了胜利!在中国,是历经二万五 千里长征的红军掌握了人民,掌握了革命胜利的方向! 第五集 圣地之歌 这一集终于道出了延安精神的内涵: (1)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3)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看完了影片,心里想法颇多,在人生中,许多细节,很多事物都已被 时光的筛子过滤地没了踪迹,可是我们还是应该铭记那些永恒的经典!在 反思中沉默,延安时代——这是一个红色的传说! 从这个传说,我想到,一个人,无论身陷怎样的绝境都要坚信:这个 世界,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总有生生不灭的希望,所以一定要坚持不懈 地追求自己的价值目标,并为之奋斗! 一部 2003 年的老影片,看似平淡,却最亲切;有一个时代看似远去, 却最经典……
⑤ 电影《十三根金条》主要讲了什么
10月17日,电影《十三根金条》全国公映媒体见面会在济南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影视中心、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联、山东省新闻广电出版局、淄博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参会。影片将于10月18日十-九-大开幕之日在全国院线公映。
影片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策划、中共山东省淄博市委宣传部监制、山东淄博庄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出品,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自觉自律、坚守信仰的高尚情操和清风正气,诠释了我党干部克己奉公、追求进步的无私情怀,具有昂扬向上、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和精神力量,传递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影片将于10月18日起在全国院线公映。
⑥ 求电影《西柏坡》观后感。要求600字左右。初二水平
西柏坡观后感 西柏坡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圣地,我只在教科书上神往过。2010年9月18日,我却作为参观学习团的一员有幸成为参观者之一。回顾党在西柏坡工作奋斗的那段历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正是我们一行的目的。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东麓,是滹沱河北岸柏坡岭下一个极为普通的小山村。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她是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是一片红色的美丽的让人深深眷恋的热土,是和井冈山、遵义、瑞金、延安齐名的五大革命历史纪念地之一,她的名字早己连同一个伟大的政党、一个强盛不衰的共和之国,震彻寰宇。
据介绍,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落户在这里前后不到两年,毛泽东转战于此也只有短暂的10个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 也只是一些泥砖垒砌的平房,简陋得近乎“原始”的家舍,清贫而节俭的生活,但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偏僻的农村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雕刻在中国历史年轮上的则是闪烁着时代光芒的深刻痕迹。更可贵的,是人们在这里还可以从留存的文字和资料中听到一些巨人曾经发出的声音,就像先辈们谆谆的历史叮咛,始终萦绕于耳,久久难以磨灭。
西柏坡不仅仅只是一个历史地理名称,更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西柏坡精神体现的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历史必然;包涵着的是与时俱进的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展现着的是实事求是和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西柏坡精神产生在一个特殊的革命时期,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因此她的生命力是永恒的,成为了亿万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圣地”,正如一句对西柏坡的介绍所说:“尽管它没有故宫馆藏文物那样价值连城,没有临潼兵马俑的雄伟壮观,但因为它的精神和力量而显得十分伟大。”
西柏坡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升华。一种革命精神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具有长久的影响力。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的特点,决定我们在概括西柏坡精神时,应着眼于继承、发扬、发展、创新。所谓继承和发扬,就是看党中央在西柏坡这个历史阶段,有哪些老的、好的传统和精神发扬光大了;所谓发展创新,就是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是新产生出来并形成巨大影响力的思想作风。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了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才是构成西柏坡精神的全部内涵。
西柏坡以它独特的历史地位,记录了中国革命从艰难曲折走向胜利的过程,它所代表的那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成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种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将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支柱。
在新时代的发展形势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并将永葆青春的西柏坡精神付诸现实工作中去。
“创新引领未来”不正暗合着“传承和发扬”的西柏坡之魂么!
⑦ 莫耶《延安颂》中体现延安精神的歌词,急求!!!
《延安颂》
歌曲:延安颂
作词:莫耶
作曲:郑律成
演唱:李双江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
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
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
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
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千万颗青年的心,
埋藏着对敌人的仇恨,
在山野田间长长的行列,
结成了坚固的阵线。
看群众已抬起了头,
看群众已扬起了手,
无数的人和无数的心,
发出了对敌人的怒吼,
士兵瞄准了枪口,
准备和敌人搏斗。
啊!延安!
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
筑成坚固抗日的阵线,
你的名字将万古流芳,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
拓展:
《延安颂》是一首歌曲,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纪念日的歌曲,歌曲原唱是李双江,翻唱是薛浩根。
创作背景
《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4月,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全曲可分为五个部分,曲式结构为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中间节奏比首尾稍快,风格上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部分带有叙述性,优美妩媚的旋律倾注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满腔的热情的由衷的赞美。结尾处二声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
荣誉
这首抒发革命豪情的歌,是莫耶献给革命圣地延安的一曲心灵之歌,她倾诉着革命青年的心声,鼓舞着前方战士的杀敌斗志。这首壮丽的颂歌,成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千千万万青年人在抗日战争潮流冲击下,如同奔向太阳一般奔到了延安。音乐家时乐蒙就是唱着这首歌从河南到达延安的,电影演员陈波儿从上海奔赴延安,欢迎会上她首先唱的就是这首歌。新中国成立后,《延安颂》又出现在电影《南岛风云》、《峥嵘岁月》、《椰林曲》、《永不消失的电波》及电视连续剧《延安颂》里。1993年6月5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将《延安颂》定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颁发荣誉证书。
⑧ 《延安,我把你追寻》里说的延安精神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⑨ 请写一部反映延安精神的影片或电视剧,不少于300字
你有病吧,不给分,还要写300字。加分,我们在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