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家好,想看一些美国经济金融方面的纪录片,请高手介绍一下。谢谢
华尔街
纪录片《华尔街》—— 以华尔街金融危机为契机, 梳理两百多年来, 以证券市场为中心的现代金融来龙去脉; 是中央电视台站在华尔街, 在历史坐标中, 探寻、发现资本市场兴衰与经济起伏的规律; 为中国决策者提供依据, 为资本市场的实践者提供镜鉴, 为中国大众提供关于资本市场的启示。 [详细介绍]
B. 该导演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在2006年他拍的一部讲金融市场的 和华尔街的电影上映 我想请问导演及作品名
1946年9月15日,伟大的奥利弗-斯通在美国纽约出生,少年时期的斯通受到了布努埃尔和戈达尔的深刻影响,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早年生活也成为他后来电影拍摄的主要源泉和题材。 奥利弗·斯通
他的父亲路易斯-斯通是一名普通金融职员,父亲在华尔街的起起伏伏成就了奥利弗-斯通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耶鲁大学在外人看来是一个梦想天堂,但对于斯通来说却是可以随意丢弃的玩物,在耶鲁仅仅读了一年之后,他就前往越南“支教”,在做了一年的乡村教师之后,斯通经墨西哥辗转回了美国。 1967年,斯通又回到了他熟悉的越南,但这一次不是来教书,而是因为战争。两次天壤之别的越南之旅也把这个贫穷而美丽的国家深深地烙在斯通身上,他后来拍摄的“越战三部曲”成为别人难以复制、逾越的鸿篇巨制。 和大多数心怀电影梦想的青年一样,斯通在越战结束后开始了自己系统的学习阶段,他在老师马丁-斯科西斯的带领下以摄影师的角色进入电影圈,其后他出任了一些编剧和剪辑的工作,这些工作为奥利弗-斯通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他凭借《午夜快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斯通默默无闻的电影生涯结束了,1981年的导演处女作《手》接踵而来。 1986年对于奥利弗-斯通来说应该是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波尔多的庄园为世界奉献了若干美酒,而斯通带给世界的则是一部《野战排》。获得2项奥斯卡提名并不奇怪,让评论界奇怪的是如此角度偏颇的战争片竟然在当年的卖座榜上排名第三,奥利弗-斯通的电影被喜欢、被厌恶的阵容旗鼓相当,对奥利弗-斯通及其电影的争论由此开始。 在《萨尔瓦多》(1986)、《华尔街》(1987)、《脱口秀》(1988)未获好评的情况下,奥利弗-斯通又在1989年推出了“越战三部曲”之《生于七月四日》,6项奥斯卡提名,最终斩获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在其他14项电影节提名中获得10项大奖,奥利弗-斯通一举树立的好莱坞一流导演的地位,并把对政治和战争的鲜明观点打造成自己的性格标签。 奥斯卡的小金人给了斯通无限自由的创作空间,在“越战三部曲终结篇”《天与地》之前,他还执导了《大门》和《刺杀肯尼迪》,前者不仅成为“大门乐队”的“官方传记”,更是后来许多摇滚电影学习的榜样;后者将斯通的政治片提升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的旁敲侧击,《刺杀肯尼迪》换成了一副直接拷问的架势,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经络分明的剖析,给观众呈现了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政治黑幕,《刺杀肯尼迪》也因此成为美国最具争议的电影之一,汤姆-汉克斯在近日宣布将按照官方的“华伦报告”拍摄一部正说“肯尼迪之死”的电影。 似乎所有禁忌的主题都能让奥利弗-斯通产生兴趣,1994年暴力题材的《天生杀人狂》虽然在奖项上收获寥寥,但对于暴力的过分表现,还是在电影界掀起了
轩然大波。 《大门》的经验,让对于政治深感兴趣的奥利弗-斯通执导人物传记得心应手,从《尼克松》开始涉及著名政治人物的传记。而斯通独立电影的巨大影响也为他赢得了众多政治人物的友谊,《尼克松》反映平平并不能阻碍斯通政治情结的膨胀,纪录片《指挥官》和传记片《卡斯特罗》给全世界重塑了一个活生生的古巴反美英雄形象。 独立电影的精华已经深入奥利弗-斯通的骨髓之中,外界的评论对他完全不起作用,在巨星云集却应刚愎自用而大败的《亚历山大大帝》之后,斯通重新操起了赖以成名的政治电影老行当,这一次他缅怀的是9·11中的平凡人,虽然他一直宣称这是一部很“单纯”的纪录片,但影片《世贸中心》的上映还是受到了重重阻挠,令所有人不解的是,同题材的《93号航班》却顺利通过审查。 令人欣慰的是,这点挫折并没有消磨独立战士奥利弗-斯通的斗志,相反可能会令他越战越勇。近期的消息显示,斯通有计划为伊朗领导人内贾德拍摄一部纪录片,而且已经得到了内贾德的同意。更令影迷们振奋的消息是,斯通有意拍摄他的第四步越战片,4000万美元的预算和布鲁斯-威利斯的加盟,值得每一个“斯通迷”振臂高呼。 奥利弗-斯通在好莱坞现在不仅仅是作为一名导演存在,他还担任了不少电影和电视剧的制片人,编剧也是他的强项之一,别忘了他的第一个奖就是“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甚至他还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偶尔露两下脸,这样的导演除了“天才”和“全才”,别无他称。 1946年9月,奥利弗·斯通出生在纽约,他的父亲在华尔街工作,家境良好,生活优越。1967年奥利弗一时心血来潮加入了军队,服役期间两次受伤,父亲想让他远离炮火纷飞的危险战斗,但都没有成功。1968年4月,奥立弗被派往侦查排,这段经历为他后来著名的影片《野战排》(Platoon)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从越南回国后,奥利弗师从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受益匪浅。在纽约大学上学期间,斯通拍摄了三部黑白短片,分别是《Last Year in Vietnam》、《Madman of Martinique》和《Michael & Marie》。1971年,奥利弗与Najwa Sarkis结婚,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当起了出租车司机,同时还必须忍受电影和剧本不断碰壁带来的挫折。最终,在一个加大拿富豪的资助下,奥立弗前往加拿大,和一个破产的电影公司合作,自编自导了电影《癫痫》(Seizure)。1976年的夏天,他决定趁着还没有忘记在越南的经历之前,写出《野战排》的剧本。适逢婚姻走到尽头的奥立弗独自在纽约艰苦创作,几周后剧本终于完稿,他搬到洛杉矶,向多家电影公司兜售他的剧本,却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最终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被他的写作才华所吸引,花钱请他改写比利·海伊斯(Billy Hayes)的土耳其 奥利弗·斯通的导演现场
监狱题材剧本《午夜快车》(Midnight Express),1978年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斯通也因此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剧本改编奖。1986年,屡遭冷落的《野战排》终于在菲律宾被拍摄成电影,并一举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奥斯卡大奖,成就了奥立弗·斯通事业的辉煌巅峰,一年后他的《华尔街》(Wall Street)为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赢得奥斯卡影帝头衔。 此后奥立弗还拍摄了《生于7月4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刺杀肯尼迪》(JFK)和以独特的越南人视角来讲述越战的《天与地》(Heaven and Earth)等越战和政治题材的电影,引发不少了争议和讨论,奥立弗其他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死亡热线》(Talk Radio)、《门》(The Doors)、《天生杀人狂》(Natural Born Killers)等,在电影的道路上,奥立弗始终在不断地超越自己,以图象和声音记录着这个时代。
C. 求关于经济、金融、会计的纪录片
[道兰][NHK纪录片]金融危机专题
[道兰][NHK纪录片]金融危机系列(1):世界金融危机是这样开始的
[道兰][NHK纪录片]金融危机系列(2):美元时代的黄昏
[道兰][BBC纪录片].金融危机系列(3)1929年大崩盘.
[道兰][NHK纪录片]金融危机系列(4):再访上海长途汽车站
[道兰][NHK纪录片]金融危机系列(5):波兰打工者的苦恼
[道兰][NHK纪录片]金融危机系列(6):次级贷款的悲鸣
[道兰][NHK纪录片]美国投行的兴与亡
[道兰][NHK纪录片]上海.“股市泡沫”中狂热的人们
[道兰][NHK纪录片]世界金融危机
[道兰][NHK纪录片]应对金融危机欧洲的摸索
[道兰][NHK纪录片]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能否被抑制
[道兰][NHK纪录片]走投无路的证券化业务
[道兰][日经情报]紧急取材:中国企业倒闭浪潮
[道兰][NHK纪录片]黑色星期四-撼动世界的经济危机因何而起
[道兰][NHK纪录片]世界经济危机背后的美国金融政策
[道兰][NHK纪录片]热钱暴走-从次级房贷到石油
[道兰][NHK纪录片][三点同时]纪实系列.紧急运送.人气商品越洋记
[道兰][NHK纪录片][三点同时]纪实系列.谋略的较量
[道兰][NHK纪录片]中国—汽车立国 能否赶超日本
[道兰][NHK纪录片]欧盟农业挤压发展中国家
[道兰][NHK纪录片]膨胀中的美国石油确保战略
[道兰][NHK纪录片]全球化资本主义的未来
[道兰][NHK纪录片]日韩对决-年轻技术精英之战
[道兰][NHK纪录片]石油暴涨-世界市场发生了什么
[道兰][NHK纪录片]石油的世纪(7):海湾火药库
[道兰][NHK纪录片]世界粮价飞涨的背后
[道兰][NHK纪录片]世界粮食危机(1):粮食依赖美国的失败
[道兰][NHK纪录片]世界粮食危机(2):粮食争夺战
[道兰][NHK纪录片]21世纪-变化的中国(1):高级人材的回归
[道兰][NHK纪录片]21世纪-变化的中国(2):
[道兰][NHK纪录片]21世纪-变化的中国(3):汽车大国之路
[道兰][NHK纪录片]吞没世界的巨龙和巨象(01)-飞跃与摩擦
[道兰][NHK纪录片]吞没世界的巨龙和巨象(02)-世界新秩序的胎动
[道兰][NHK纪录片]印度崛起第二部(1):瞄准“贫困层”
[道兰][NHK纪录片]印度崛起第二部(2): 印度商业模式的登陆
[道兰][NHK纪录片]印度崛起第二部(3):召回“世界的头脑”
[道兰][NHK纪录片]印度崛起第三部(1):膨胀的印度军力
[道兰][NHK纪录片]印度崛起第三部(2):2009年印度大选
[道兰][NHK纪录片]印度崛起-头脑大国的实力
[道兰][NHK纪录片]印度崛起-政治大国的光和影
[道兰][NHK纪录片]印度崛起-11亿人的消费力
如果你喜欢这些,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http://lanyubumei.spaces.live.com/blog/
D. 有没有什么华尔街的纪录片
内容简介 · · · · · ·
《伟大的博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它生动地讲述了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展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书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 · · · · ·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他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在过去的二十年,他作为全职作家,著有《华尔街上的猩红女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尔街历史》,《汉密尔顿的赐福:美国国债的兴衰史》。1999年,他出版了《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祁斌,《伟大的博弈》译者。1968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同年转学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97年获MBA学位。从1997年起开始在华尔街工作,先后在伦敦、纽约等地从事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等业务。曾供职于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高盛集团,并曾在纽约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任合伙人。2000年回国加... (展开全部)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他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在过去的二十年,他作为全职作家,著有《华尔街上的猩红女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尔街历史》,《汉密尔顿的赐福:美国国债的兴衰史》。1999年,他出版了《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祁斌,《伟大的博弈》译者。1968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同年转学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97年获MBA学位。从1997年起开始在华尔街工作,先后在伦敦、纽约等地从事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等业务。曾供职于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高盛集团,并曾在纽约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任合伙人。2000年回国加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任战略规划委委员。2001年至今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
E. 华尔街 纪录片,华尔街 纪录片下载地址,华尔街 纪录片全集下载地址
《华尔街》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tnXgnKhIjz8LmE6oY5Z_ng
F. 寻求金融分析领域帮助,如何分析金融市场例如金融危机的电影名字叫《商海通牒》英文名:CRASH。
首先是 西方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 统计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经济数学 政治经济学 会计学 经融市场学 国际贸易 商业银行金融管理 等。这些学科很重要。这些书看完就明白,不懂问我。我名就是我QQ号
G. 如何评价韩国金融电影《作战 / 金钱作战 / 股神战场/The Scam》
如果把《金钱作战》这部影片放置在当今全球金融危机,尤其是韩国经济惨淡的背景中加以解读,那么,这则穷大学生翻身的故事,与当下许多人的现实体验,便能轻而易举地形成很多对话关系。
永远不要相信看不见的股票。
这是电影从头到尾一直在强调的。老百姓是蚂蚁,资本家是大象,这场游戏从头到尾就是不公平的。在某种程度上,电影中的黑帮老大似乎影射了靠殖民靠战争发家的美利坚老大哥,而穷大学生则象征着“天赋异禀”的韩国小弟弟。虽然够聪明,但是在全球资本市场中,韩国依然是一只蚂蚁,老大哥们握有大量的国库储备金条,随时可以拍拍屁股走人,最后留下的只有是自己充当替死鬼。
所以说张贤洙妈妈才是智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把现金换成房产实物才是聪明的投资选择。美国人踩着地下国库的金条顶着金融风暴依然可以安然入睡,中国人一向安分守己现金充裕,保守摧残的韩国人终于在这场残酷的游戏中明白了真理,只能在电影中拼命意淫。
我觉得你们不够善良……
按照这类题材故事的叙事模式,通常是小人物凭借善良的心打动了高人,赢得美人归。但是本片似乎存在着偏差。因为张贤洙与柳书廷的合作,并不是良心发现,而更像是狗咬狗之后被迫抱着取暖生存。
去年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同样也讲述了一曲穷小子翻身解放的神话,但他铺垫了很长的戏来证明贾马尔的诚实善良、以及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所以最后的咸鱼大翻身也就成为了一碗可口的心灵鸡汤,告诉我们只有像贾马尔一样,踏踏实实,学习好知识,就一定能走出贫困。
但是,在《金钱作战》中我们领悟了什么?除了“股市有风险入市请谨慎”之外,仿佛就没什么心得了。
什么才是王道?
历史记载,公元1600左右,世界最富有的三个国家:明朝中国藏银1250万两、印度国库藏金6200万块、土耳其帝国藏金1600万块。但是2009年的今天,这三个昔日的福布斯富豪榜名人却都沦为了发展中国家。电影中的黑帮老大够狠够有钱,但最后依然锒铛入狱,那什么才是王道?
神秘的柳书廷用事实告诉我们,关系网才是最重要的。她不够聪明不够善良不够美貌,但是她认识一大群富翁、政要,这些人在关键时刻给了她和张贤洙最大的帮助。
不幸的是,这个不同于寻常“心灵鸡汤”电影的情节安排,不但没有出奇制胜,反而将鸡汤烹成了麻醉剂,被击中的观众沉迷在柳书廷闪闪发光的大眼睛里,或者是最后片尾的豪华轿车上。
或许是我的要求过高了,原本期望着电影能带来一丝慰藉。但全片终结后,却只觉得男主角很幸运,认识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人,于是什么梦想都实现了。他的执着和善良,在这场命运与人性的拯救中,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在金融危机的漫漫长夜里艰难跋涉,何处才是黑暗的尽头,何时才见希望的彼岸?希望不止是幸运而已。
H. 有没有以股票为主题的电影
1.《华尔街1.2》 2.《拜金一族》 3.《颠倒乾坤》 4.《锅炉房》 5.《硅谷传奇》 6.《可口可乐小子》 7.《发达之路》 8.《优势合作》 9.《巴塞罗那》 10.《甜心先生》
I. 有没有内容关于经济金融的影片
1. 《锅炉房》(Boiler Room)
新线公司(New Line Cinema)2000年出品
主 演:乔万尼-瑞比西(Giovanni Ribisi)
本-阿弗莱克(Ben Affleck)
导 演:本-杨格(Ben Younger)
类 型:社会片
J.T.马林经纪公司的核心办公室被员工们称之为“锅炉房”。可不要小看这个地方——在这里一夜能诞生20个百万富翁!正是在这间“锅炉房”里,斗志激昂的年轻的经纪人们通过电话为深深信赖他们的买主兜售股票,帮他们炒股。而他们所得到的报酬是豪华公寓、法拉利和更多连他们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奢华礼物。在长岛这片平凡无奇的土地上,在无数经纪公司的“锅炉房”中,X一代正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着他们的梦想,只是有的时候他们离法律仅仅一步之遥……
19岁的赛斯-戴维斯原本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个梦想:因为家境不佳,所以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挣上一百万;又因为从小父亲就一直看不起他,所以他希望什么时候自己能让父亲另眼相看,变得尊重自己。到底如何才能实现这两个梦想呢?一开始赛斯打算靠跟别人玩一种非法纸牌来起家,可是他很快就发现这条路根本行不通。最后他决定走一条合法的道路:加入J.T.马林经纪公司去做一名经纪人,因为公司承诺会给提供他一条“最为快捷的成功之路”。
成为“锅炉房成员”看起来的确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赛斯每天身着西服,废寝忘食地工作,很快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股票经济人认证考试。他整日忙得如飞转的陀螺,在不断给客户打电话、不断地计算与操作、不断地招徕新客户的过程中,赛斯最初的梦想——银行里的存款与作一个好儿子的愿望——似乎都在实现……
2. 《我如何弄垮巴林银行》(Rogue Trader)
导演:
James Dearden
主演:
伊万·麦格雷戈 Ewan McGregor
Tom Wu
John Standing
Anna Friel
类型:惊悚 / 剧情 / 犯罪 / 历史
片长:101 min
国家/地区:英国
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Cinemax
上映日期:1999年6月25日 英国
1995年,巴林银行,这家全球最古老的银行之一破产了,曾经是英国贵族最为信赖的金融机构,200多年优异的经营历史,没能逃过破产的结局,事件震惊世界。为了揭开这一事件之谜,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特别节目《资本市场》几经周折,终于采访到了当年显赫气派的巴林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
伦敦市郊,在一家仅能容纳150人左右的小电影院里,我们见到了当年的巴林投资银行
首席执行官彼得·诺里斯。彼得·诺里斯引咎辞职之后,如今变成了这家小电影院的老板。彼得·诺里斯说:“巴林集团拥有很多家不同的银行,当巴林集团倒闭时,我正好担任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正是在我领导的投资银行里发生了李森的罪行。是李森毁掉了巴林银行吗?当然是。正是由于他的罪行,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崩溃。他长期以来进行欺诈,对电脑会计系统做了手脚,许多员工都被卷了进去,最终导致了巴林银行的倒闭。”
令人震惊的是,这样一个让巴林银行惨痛的结局,出自于一个普通的证券交易员尼克·李森之手。尼克·李森1989年加盟巴林银行,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成为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总经理。而尼克·李森搞垮巴林银行的事发地也正是在新加坡。
期货交易员难免会在交易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情况。因此,他们一般都会开设一个特殊帐户,用以暂时存放那些错误的交易,等待适合的行情出现时再挽回损失。但是,错误帐户在尼克·李森的手中改变了用途,他把自己失败的交易记入其中,用以掩盖损失。结果,为了赚回赔掉的钱,尼克·李森的赌局越开越大,以至于到了无法收拾的境地。
1995年2月23日傍晚,已经赔光了整个巴林银行的尼克·李森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但是,惊弓之鸟般的逃亡生涯仅仅持续了4天,1995年2月27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刚刚走下飞机悬梯的尼克·李森被捕了。
1995年11月22日,尼克·李森再次变成了全球的新闻焦点,他从德国被引渡回新加坡,而仅仅一周之后,被送上了审判台。根据新加坡《证券交易法》,尼克·李森因欺诈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从而变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监狱中的阶下囚。
尼克·李森利用欺骗的手段使巴林银行蒙受了8亿6千万英镑的巨额亏损,从而把巴林银行推上了死亡之路。尼克·李森事件并非偶然。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中,大投资者侵犯小投资者利益,中介机构损害客户利益,上市公司欺骗股东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市场需要一系列严明的法律约束,同时需要一个强大的监管体系。作为尼克·李森的顶头上司,彼得·诺里斯引咎辞职后的心情人们可想而知。在巴林银行破产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彼得·诺里斯痛苦不堪,他仇恨尼克·李森。但毕竟是5年过去了,如今他面对来访者似乎已经平静了许多。
1999年7月,尼克·李森因患癌症被保外就医,他回到了伦敦。此前,他在狱中撰写了《我如何弄跨巴林银行》。在书中,尼克·李森描述整个事件的真实经过。当然,李森自有李森的感受,但是,比尼克·李森感受更为深刻的,恐怕就是这位彼得·诺里斯了。彼得·诺里斯说:“我认为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教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不要想当然认为所有的员工都是正直、诚实的,这就是人类本性的可悲之处。多年来,巴林银行一直认为雇佣的员工都是值得信赖的,都信奉巴林银行的企业文化,都将公司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中。而在李森的事件中,我们发现他在巴林银行服务期间一直是不诚实的。所有金融机构的管理层都应该从李森事件中吸取教训,意识到用人的风险所在。巴林银行存在着内部管理机制的诸多不足,一直没有及时发现李森的犯罪行为,而当发现时却为时已晚。所以,我认为教训是,应该随时保持极高的警惕性。”
尽管,新加坡和英国法院的联合调查表明,巴林事件完全是尼克·李森个人所为,巴林银行的管理层没有法律责任。但是,彼得·诺里斯依然认为,巴林银行的破产与其内部管理的混乱有着密切的关系。
尼克·李森在狱中完成的《我如何弄跨巴林银行》一书,很快被拍成了电影。1999年年底的一天,这部电影在彼得·诺里斯经营的小电影院首次放演。忽然他的放映员来告诉彼得,一个长得很像尼克·李森的人就坐在电影院里。电影散场的时候,彼得·诺里斯先生看得清清楚楚,那个人就是尼克·李森本人。
一位是原巴林投资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另一位是弄垮这家银行的肇事者。在巴林银行倒闭之后,两个人第一次在这家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人生的悲剧和喜剧的电影院里见面了。
彼得·诺里斯毕竟还能从电影院的收入中获取自己的收益。但是,尼克·李森却大不一样了。本应属于尼克·李森的一切版权收入,都将用来偿还巴林银行债权人的债务。
3. 最王牌的脱口秀节目“The Suze Orman Show”
A weekly live-to-tape TV special of well-known personal finance expert Suze Orman's radio broadcast of "The Suze Orman Show."
从2002年开播至今,好评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