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韩国电影经常映照社会现实,中国有哪些类似的影视佳作
我们知道,韩国的电影经常都是映照现实社会的,比如说《素媛》、《熔炉》这一题材的电影,其实完全是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其实在中国也是有一些类似的影视佳作,比如说《我不是药神》,还有就是《少年的你》。
一、《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是真实故事改编的。《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其实很多人都看过的。这部电影也是由真实故事改编的,讲述的是一群白血病的患者因为吃不起治疗白血病的药,而从那些药贩子手里买那种便宜的治疗白血病的药。那个药贩子刚开始也是为了牟利,最后也是真的为这些病人感到心痛,而用最低廉的价格卖出这个药。这个故事其实是非常感人的,也是因为这个故事治疗白血病的药的价格得到大大的下降,所以说也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的。
综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有非常多映照社会现实的电影佳作。对此,你有什么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里说一下,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B. 中国有哪些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
《我不是药神》主要通过小人物程勇卖药的故事反映了穷人吃不起药的社会现实。
这部影片无论是剧情还是演员的演技都是非常的棒。而且它所反应的还是人们最关注的医疗问题,所以这部电影上映后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关注。在这部影片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有一幕一个老婆婆说到“我想活下去”这一幕也可以说是影片的点睛之笔,让整部电影更有泪点,也更加真实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电影的主题。
没有看过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部剧绝对是直击人心。
C. 有哪些反映社会现象的电影推荐
反映社会现象的电影有《钢的琴》、《十二公民》、《万箭穿心》、《盲山》、《盲井》。
我之前看过《十二公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十二公民》是具有国民气质的,该片借经典法律题材探讨通识,以群像的方式真实反映了中国社会现状,展现偏见的同时又表达对于正义的追求,以经典的法律戏剧文本去试练当下的中国社会,使得每一位观众都能够和它产生共鸣,在这个时期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望采纳~
D. 中国有没有反映现实生活的电影
1.黄土地
《黄土地》是陈凯歌的处女作,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他背负着厚重的责任感,用电影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并不新奇却震撼人心的故事,《黄土地》不仅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也是陈凯歌对中华民族力量的反省和思考。
2.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1994年最受中国人关注的一部国产电影,姜文的导演处女作,年仅16岁的主演夏雨凭借影片中的马小军一角获得当年的威尼斯影帝的称号。堪称是94年度全世界令人赞 绝的、至今仍渴望观看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从内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 国电影,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影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3.霸王别姬
影片借助于几位京剧演员人生、命运的曲折展现对人的生存理想与现实存在着的永恒矛盾做了哲理的探索与阐释。影片因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及内蕴的丰厚的东方化的人文主题勇夺戛纳金棕榈大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所获得的最高荣誉。
4.马路天使
马路天使电影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压轴之作;描绘活泼市井生活的伟大的艺术杰作;中国早期社会问题片的集大成者,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高峰的标志。
5.大红灯笼高高挂
大宅中的争宠戏的经典简约版。争来争去只有寂寞。红彤彤的画面背后是一世荒凉。一直没有出现正脸的男人,是封建宅门的象征。
6.芙蓉镇
《芙蓉镇》是谢晋代表作,影片根据古华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姜文主演的右派书生和刘晓庆主演的“豆腐西施”都极其精彩,这两个中国最伟大的男女演员自此开始了几次完美的合作和一段令人唏嘘的爱情
7.蓝风筝
本片透过小孩铁头的眼光,反映了自1953年至1967年的中国的历史变迁。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 《蓝风筝》的导演田壮壮没有回避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是以一个导演应有的良心和责任感,用深情的“笔触”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
8.城南旧事
本片根据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同名中篇小说改编。影片发展了原著抒情风格和怀旧情绪,将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展现在观众面前,是一部极有意境的散文式的电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令人看后之有产生一股“挥之不去”的惆怅。
9.小武
第六代是一个很尴尬的导演群体,而贾樟柯处在这个群体的尾巴上,却以更大的魄力和责任感担当起振兴中国电影的重任,虽然他的初衷并非如此。诚然《小武》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导演直面现实的勇气和魄力在令国人颇觉尴尬的同时也令世人更深入的认识到当前社会更真实的状态。《小武》粗粝镜头下描述的小人物悲哀无助,却又让我们同情不起来,恨不下去。
10.孔雀
获得奖项:第55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顾长卫制作。
11.《鬼子来了》:姜文以本片显示了中国人直面历史的勇气
1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爱上你的那一刻起我已万劫不复
13.《甲方乙方》:直到冯小刚,中国电影知道了怎么拍喜剧,拍什么样的喜剧。
14.《小城之春》:发乎情,止乎礼。中国几千年封建礼教的禁锢于此可见一斑。
16.《疯狂的石头》:小制作电影彻底使中国电影狂欢了一把。
17.《红高粱》:生命的热血和激情在此燃烧。
18.《爱情麻辣烫》:四段故事完成了对整个人生的简约叙述。
19.《十七岁的单车》: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痛并忧伤。
20. 《活着》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
E. 有哪些影视作品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并且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无一例外,大家意见少有得统一,评价之高,有登顶之势,这让我不禁对这部作品产生浓厚兴趣,马上买了票去一探究竟,看完之后果然没让我失望,确实是难得的一部好片,无论是影片的题材,还是演员们的表演,都无可挑剔。
这部片子也在提醒着人们对于当今社会制度和法律条文的反思。比如剧中丢失了孩子6年之久的韩德忠在彻底失去希望以后,办理二胎时,却被要求出示自己孩子的死亡证明。反映的社会现实问题令人嘘唏不已!
F.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有哪些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有:《中国机长》、《烈火英雄》、《我不是药神》、《炉熔》。
电影也是一门艺术,艺术更多的是来源于生活,只有真正发生过的事件才更能让观众印象更加的深刻,有很多的电影是导演构想出来的,但是也有很多的电影是以真实的事件为原型的。利用技术和映像还原出当时发生的情况。
一、《中国机长》
最近很火的一部电影,评分很高,很多的人都去看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就是根据2018年5月14日川航紧急迫降所改变的。当时这个事件可以说是民航史上的一个奇迹。
虽然我们早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还是很激动的看完了整部电影。它让我们知道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航班为什么会取消,延误等问题。还有形形色色的人在面对死亡时候的人生百态。
G. 求好看的很现实的中国电影或者电视剧
城市的:
活着
蓝风筝
17岁的单车
十三棵泡桐
孔雀
青红
小武
立春
二十四城记
纺织姑娘
耳朵大有福
农村的:
盲山
天狗
天那边
光荣的愤怒
冯志远
一个都不能少
那山那人那狗
马背上的法庭
民工的:
盲井
站台
世界
三峡好人
上车,走吧
苹果
泥鳅也是鱼
我的美丽乡愁
特殊群体的:
过年回家
可可西里
租妻
H. 中国现在都有哪些好看的现实题材的电影
《上海一妇人》
《观音山》
《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山那人那狗》
《活着》
回答完毕 谢谢
I. 中国有哪些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既保留了艺术追求,同时也获得高票房你认为它们是怎样做到的
《姊妹花》导演:郑正秋1933年 上海明星影片公司
《姊妹花》是郑正秋根据自己编写的舞台剧《贵人与犯人》改编和导演的电影,以1924年军阀内战为背景,描写了一对自幼离散的孪生姊妹,因处境不同,妹妹成了军阀的姨太太,姊姊成了囚犯。
结局是姊妹相认,与父母阖家团圆。该片由当时的影后胡蝶一人分饰两角,首映后受到极大欢迎,在上海连映60多天,盛况空前,是解放前少有的最卖座影片之一,这个纪录长时间无人能够打破,直到1934年出现了《渔光曲》(后者以其绝佳的视听效果创造了84天的上映纪录)。《一江春水向东流》导演:郑君里、蔡楚声 1947年 昆仑电影公司据统计,从1947年10月到1948年1月,《一江春水向东流》连映3个多月,观众达712,874人次,创造了《渔光曲》之后的最高纪录。这部史诗式的影片有着辽阔的社会背景,事件纷繁,人物众多,关系复杂,时间跨度大。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卓著,是中国风格的电影代表作。《白毛女》导演:王滨、水华1950年 东北电影制片厂《白毛女》是新中国第一部在全国引起巨大轰动的电影,它改编自延安时代令广大工农兵刻骨铭心的同名歌剧,这部歌剧取材于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白毛女》上映时,国内首轮观众即达600余万,上海达80余万人次,创中外影片最高纪录。50年代这部影片先后在30多个国家、地区映出。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在他的《电影艺术史》中,给《白毛女》以很高评价,称之为“动人心弦的现实主义”。《喜盈门》导演:赵焕章1981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1980年代初期的话语中心是农村的经济改革,家庭内部的争端成为社会焦点。适时而出的家庭伦理道德片《喜盈门》以北方农村一个家庭婆媳之间的争端为主要内容,关注了传统伦理道德特别是尊老爱幼、赡养老人在经济改革年代的农村的失落问题。1981年放映后的两年内,全国观众达1.7亿人次,成为80年代上座率最高的国产故事片之一。这部产于大城市上海的电影,长时间以来成为中国农村电影的惟一代表。《芙蓉镇》导演:谢晋1986年 上海电影制片厂这部根据古华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是被认为传统伦理电影最后一位导演的谢晋的代表作。其电影在多年之内创造的观众人次记录在中国电影史上堪称空前绝后。即便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淡化以后的1998年,北京零点-中博影视调查系统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的1500位18岁以上的市民所进行的调查中,仍然有25%的观众选择了谢晋为他们 “最欣赏的国内导演”,其得票率超过了居第二位的张艺谋。不仅如此,它也创造了内地影片在香港最高票房纪录,1988 年3月10日在香港上映后,15天内票房收入达511万港元。同时,在国际上也是口碑卓越。《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1986年 新艺城-电影工作室香港英雄片的经典之作,曾被评选为香港10大电影第一名。1986年8月首映后,创下了票房34,651,3 24港元的当年最高纪录,随后风靡东南亚,又以辗转的渠道风靡整个大陆。《英雄本色》使失意的吴宇森和周润发横空出世,成为香港影坛的里程碑,后者扮演的“小马哥”成为一代影迷的偶像。通过该片,吴宇森树立了其“暴力美学”旗帜,周润发也彻底改变了“票房毒药”的不佳名誉,确立了其香港第一影帝的地位。该片的续集也广受欢迎,成为香港电影的一种品牌。《少林寺》导演:张鑫炎1982年 香港银都机构1981年,《少林寺》正式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实地开拍,出演。这部投资120万元人民币的功夫电影全国公映后取得巨大轰动,在香港及亚洲、澳洲和美洲一些国家上映时,引发一股强烈的“少林旋风”和“功夫热潮”,观众遍及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仅国内的观影人数就达到了5亿人次,在日本的票房收入超过了3000万人民币,香港突破功夫片历史最高卖座记录,仅在香港的票房收入就达1615.7万港元。《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1995年 香港彩星电影公司这套投资6000万港币的影片最初在香港上映时,票房极差,仅为4500万港币。进入大陆后,起先默默无闻,没人愿意看和谈论它,票房低到登上了“95年十大引进劣片”榜。但随后,这部影片以盗版VCD(后来又以DVD、网络下载的形式)在高校的学生中流行开来,并且声誉日涨,最后到达了成为经典的程度,充当了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最热门的公共话题,由此衍生出的语言、文学、游戏、及相关一切变成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甚至引起了严肃的专家学者的解读兴趣。这部电影只是在票房上失利,但在其它方面所赚取的人气和利润,不知道要超过票房多少倍。到了20世纪末,它的票房已经高达6000万元。《大话西游》已成为年轻人心中CULT片崇高的经典。《大闹天宫》(上、下集)导演:万籁鸣、唐澄1961年、1964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从1960年到1964年,历时4年时间创作完成,绘制了近7万幅画作,堪称一部鸿篇巨制。这部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少年回忆的动画作品,几年间创下上亿元票房,同时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20多年后,《大闹天宫》于1983年在法国公映,依然震撼了这个艺术国度。法国《德国人》介绍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此后的40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影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英雄》导演:张艺谋2002年 银都机构、精英娱乐、北京新画面2002年可说是《英雄》年,这一年年底,张艺谋首次试水的武侠电影在恢弘的宣传气势中上映了。这部投资30 00万美元的超级巨片以别人无法仿效的宣传发行模式,瞬间席卷了全国影院,并创下了高达2亿元的国产电影有史以来最高票房纪录,两年后的2004年9月份,《英雄》北美上映后成为票房冠军。在国内电影市场连年不景气的情况下,张艺谋和他的搭档张伟平敢于斥巨资拍摄这样一部空洞的“英雄”电影并获得如此大的回报,说明中国电影产业的空间仍是巨大无比的。此后,中国官方和电影人开始认真地考虑市场和产业问题,这或许才是《英雄》落幕之后中国电影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