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香港早期电影有哪些影响

香港早期电影有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2022-05-28 16:19:13

⑴ 20世界80、90年代至今香港警匪电影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香港警匪片已经历时五十个年头,其间经历过最初粤语残片的粗陋寡淡、一成不变;到七十年代新浪潮由警匪片打响头炮,再到八、九十年代产生《英雄本色》、《pol.ice故事》、《龙虎风云》、《喋血双雄》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警匪片,令这一片种不但在香港生根发芽、更令到港产电影在国际上声名大振。而马丁·斯科希斯凭借《无间道》而改编的故事获得奥斯卡的垂青,更使得香港警匪片彻底达到其巅峰时刻,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然而,各种原因的交织也令到香港警匪片愈来愈走入穷途末路,而今即将上映的《窃听风云》很有可能是最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香港警匪片……这一切,待从头细说

香港真正意义上的警匪片兴起于50年代中后期,当时曹达华饰演的缉凶探长形象日趋深入民心。1960年的《十三号凶杀案》更为该类型片带来了第一个春天,成为粤语片影坛的一朵奇葩;70年代初,曹达华自资自导自演的《神探一号》以惨败的票房遭人戏谑为“粤语片的送终片”,加之廉政公署成立后全力清查pol.ice贪污事件,使得警匪片市场一度完全没落!70年代前中期虽仍不乏以警匪斗智题材为主的影片出现,但多数是真实奇案改编的实录片或卖弄B社会礼仪帮规的噱头片,对真正的警匪片而言并无意义

踏入80年代,警匪片终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十年,写实、枪战、动作、喜剧甚至KB无一不俱,类型之多令西方影人都为之咂舌:1981年章国明执导的《边缘人》是这十年来的第一个成功典范,亦是有史以来首部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的香港电影,饰演卧底的艾迪在结局惨遭居民活活打死,临死前哀号“我不想死”的结局更被称为香港电影中描写死亡最深入的场面之一;1984年,李修贤自导自演的《公仆》和麦当雄执导的《省港旗兵》在第二十一届金马奖上大放异彩,令两人分别摘得影帝及“最佳导演”殊荣,成为港产警匪片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战绩;1985年,成龙的《pol.ice故事》和元奎的《皇家师姐》同时出现,自此警匪片又突破了枪林弹雨的套路,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激烈的拳脚肉搏,同时也拓展了类型题材的商业市场,这批被称为“警匪动作片”的分支不但令《警》及《皇》涌现出多部续集兼造就了大批动作男女,时至今日亦有《杀破狼》、《导火线》、《男儿本色》等片延续着题材的活力;至于1986年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和冼杞然的《兄弟》虽带有浓重的江湖色彩,但借兄弟、朋友之间一警一匪的对立身份营造情感张力的剧情模式,在日后的香港影坛亦被多次跟风、沿袭。 直至1987年,港产警匪片又迎来了另一座里程碑——人称“阿SIR”的李修贤成立“万能”电影公司,由创业作《铁血骑警》开始,制作、出品了一系列警匪片,虽则水准有优有缺,但李修贤对该题材的热爱和坚持可谓人皆共知,至今仍被称为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同年,由他自制自演的《霹雳先锋》,虽则并非警匪佳作,但也带起了一个周星驰,当然,这是后话。 同样是1987,真正意义上的集大成之作亦告现身——由林岭东执导、周润发主演的《龙虎风云》以强烈的写实主义为香港影坛掀起了一股“风云”热潮,与吴宇森的都市浪漫英雄形象遥相呼应,将港产警匪片推上新的高峰——事实上,从《龙虎风云》开始,警匪片方才真正踏入风起云涌的主流之路,卧底题材虽有《边缘人》珠玉在前,但回望刘伟强从手提摄影到导演的崛起、昆汀塔伦蒂诺《落水狗》结尾的模仿、直至十五年后《无间道》的逆市反弹,《龙虎风云》的影响依旧无可取代!其后数年,林岭东在《学校风云》、《伴我闯天涯》、《圣战风云》等片中,对警匪对搏的刻画日渐形成独有风格,再有吴宇森借《喋血双雄》将同类题材进一步浪漫化,警与匪的关系又从《英雄本色》的正面对峙转化为惺惺相惜,每当观众重温《龙》中周润发对李修贤一句“我是pol.ice”的坦白、或《喋》中将两人并置的越轴剪辑,都会从警与匪的界限中挖掘出真挚的男性友情!随着第九届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座落入吴宇森之手,港产警匪片终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80年代

80年代香港影坛的百花齐放令警匪片巩固了江湖地位,90年代后则得再行“专业化”——先行代表当推吴宇森的《辣手神探》,将传统警匪片固有的枪战模式极限放大,尤其是******持续长达45分钟的医院大战,火爆刺激程度更是前无古人,虽然颇为夸张,但敢于将医院化为战场的举动,对港产警匪片而言实乃标志;1993年,另一位“火滚代表”黄志强亦交出了一份上佳的成绩单,改编自王德辉绑架案的《重案组》成为成龙演技转型的分水岭,除了成龙一贯的动作表演,枪战、爆炸、pol.ice行动等场面都已超过成龙片的过往规模,再融入严肃的正统剧情,终让成龙蝉联金马影帝!而黄志强虽再未与其合作,但翌年推出的《O记重案实录》及《省港一号通缉犯》都继续大兴火爆,前者在闹市不封路开拍的真实记录,更是黄志强的电影佳话! 1994年,陈嘉上的《飞虎雄心》令军装pol.ice深入民心,两年后的续集《飞虎》更让王敏德成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pol.ice形象,期间又有刘伟强的跟风作《傲气比天高》及多部《飞虎雄狮》等片出现,但水准远不及正牌;1996年,陈木胜的《冲锋队怒火街头》是香港影坛首次拍摄EU,而火爆程度较《飞虎》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事实上,90年代港产警匪片中的悍匪无论装备行为皆较80年代更为丧心病狂,编导为求更大程度炮制大场面,安排多种军装pol.ice上阵,在剧情节奏及视觉效果上无疑更令观众大饱眼福,其后诸如《G4特工》、《重装pol.ice》、直至新世纪后的《PTU》、《大事件》等,警匪片中涌现的身影日益丰富多彩。 但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李修贤的“万能”电影公司在90年代后渐走下坡,期间开拍的一系列“重案实录”片也多属噱头化的流水线作业,甚至本末倒置地大拍pol.ice对匪徒严刑逼供的残酷戏,因此渐为市场忽略,1995年亲身上阵执导的《贼王》之后,李修贤的警匪片再也无复当年之勇….。 除此之外,其他导演亦不断在警匪题材上寻求突破:杜琪峰的《无味神探》可谓个人风格的开端之作,而成立“银河映像”后推出的《暗花》、《暗战》及《非常突然》等总算在黑色风格及商业利益之间找到了一定的平衡点,除了大牌明星的加盟,不拘泥于火爆枪战,而通过别出心裁的场面调度、环环相扣的剧情推进、及银河独有的宿命论主题相互作用的模式,堪称90年代后期港产警匪片中的一朵奇葩;在好莱坞发展不顺的林岭东返港后拍成的《高度戒备》不但吸收了好莱坞电影的长处,更让两大影帝——刘青云和吴镇宇同台飙戏,技巧创意皆精彩绝伦,成为90年代警匪片神采飞扬之作;陈嘉上刻意模糊正邪界限的反英雄作《野兽刑警》注重人性挖掘,风格平实生动,成为第十八届金像奖上的大赢家;同样从闯荡好莱坞中获取经验的还有徐克,返港后首部作品《顺流逆流》亦是警匪题材,场面调度及剪接手法淋漓痛快,更被《时代》周刊评为2000年度十大影片之一,在港片陷入低潮之际,为观众展示了一轮集体的精彩

90年代后期至今,港产警匪片完全可用“命运多舛”形容:横扫金像奖的《野兽刑警》却是陈嘉上从影以来最赔钱的影片;2001年虽有一部《无间道》成功救市,却如烟花一般眼望自身商业价值被迅速榨干后重新归入沉寂;在诸多冲击下,香港影人遂顺CEPA签署之势走上合拍片之路,可惜,他们虽带上了警匪片的剧本与模式前来,得到的却多是举步维艰的遗憾—— 双簧结局 “刘建明,我们怀疑你是B社会卧底,请你跟我们走一趟!” 随着吴廷烨的话音落下,手铐铐在刘建明的手上,同时响起《无间道》的歌曲,影片结束——这一结局曾令不少观众丈二金刚:为何在结局无端将刘建明抓走? 数年后的《神探》亦是如此:港版结局是安志杰为升职而重新布置了枪战现场,但内地版却让他在结局报警自首,即使观众嘘声四起也费事理你,足见“双簧结局”是港产警匪片进入内地的梦魇! 《神探》将脱罪改为自首,终于在内地上映。那么《无间道》呢?虽毫无道理地让刘建明被捕,但影片触犯的另一个禁忌最终还是无法令《无间道》扭转无法在内地公映的命运。“双结局”换不来一个美满的结果,实乃讽刺

票房不灵 港产警匪片在内地生意不景气的现实并非新闻,《伤城》便是数年后的另一个例证:同样是安排在年底上映,警匪题材的《伤城》有梁朝伟和金城武两大俊男同台,又有《无间道》的“铁三角”支撑幕后,虽说上座率及口碑已胜于《终极无间》,最终抱走7400多万人民币,但在数日后公映的大片《黄金甲》却将之迅速将之远抛其后,高达近3亿的收入令《伤城》只至其零头,足见不同类型在内地市场的差距难以同日而语,面对银弹砸下的国产大片,曾在港片市场呼风唤雨的警匪片只得感叹生不逢时; 4. 支离破碎 去年同由庄、麦联合编导的《大搜查》原名《查之女》,但在香港和内地都遭伤筋动骨,让不少观众愣是莫名其妙了一个半小时,有网友曾列举了一系列在影片结束后都未曾揭开的谜团,但仍凭观众如何猜测,《大搜查》布局的七零八落却是有目共睹! 当然,《大搜查》不是第一部受阉割的港产警匪片,数年前同由陈奕迅主演的《爱 作战》在内地上映时便改名为《枪林恋曲》,同时内地版情节亦与港版差别不小。合拍片政策在前,为求占领内地市场,过往在情节上近乎百无禁忌的港产警匪片亦只得惟命是从。 5. 形象越级 由于内地尚未推行分级制,加上政策的问题,警匪片稍有“越级”,便令电影公司难以推行宣传,《无间道》便是最早的例证之一:合拍片中的pol.ice不允许以反面形象出现,而片中的刘建明又是B社会派入警界的“反卧底”,在港版结局中更能声称“我是pol.ice!”继续做好人,当然触犯了合拍片的禁忌,因此那个无厘头的“被捕”结局不但未能帮助《无间道》进入内地,甚至一度沦为观众的笑柄;此外,《门徒》亦是数年后的另一个例证,片中除了对白,吴彦祖所有出现警服的造型皆被改成便装,包括他身着警服注射viper的结局,亦被改为身着便装对viper沉思,便可窥知一二….。种种对pol.ice形象的“不方便”因素,再次构成了警匪片的尴尬。 6. 市场萎缩 香港本土的票房市场难以再支撑过往的香饽饽,除了《无间道》三部曲、《新pol.ice故事》、《门徒》等警匪片冲破2000万以上之外,多数警匪片未过千万:昔日的pol.ice“专业户”李修贤在2002年主演的一部“本色”片《狂野卧底》票房为330港元,沦为全年票房最低之作兼一度保持该项“纪录”,至低程度也是香港警匪片史上票房最低的作品,足见整体市场对类型片接受度的急剧下滑

港产警匪片虽陷入了尴尬境地,但影人们依旧怀着极大的热忱为题材注入新的活力——十多年前,陈欣健便自信地称:“警匪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片种,永远有新一代的观众喜欢欣赏。”而在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警匪片论坛上,《窃听风云》的主创庄文强的一席话亦与之遥相呼应:“警匪片可以永远有新意,它就像是一个容器,里面可以放进去很多东西!” 此言非虚,继《无间道》之后,一众影人对警匪片的热忱再得激发,很快便出现了王晶的《黑白森林》及陈木胜的《双雄》,严格来说虽有跟风,但灵感不落俗套,剧情、剪接而至演员表演皆可圈可点,其后王晶更是野心爆棚,先后编剧、制作了《黑白战场》及《卧虎》,前者更让其首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编剧”;近年,游乃海的《跟踪》及林超贤的《证人》皆较成功地在把握住港片脉络的同时融入内地观众的口味,自然名利双收,而2009年过去近半载后,又将轮到庄文强、麦兆辉编导,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主演的《窃听风云》上场,作为本年度首部登陆内地市场、兼为近年台前幕后规模最大的港产警匪片,它究竟何以突出重围呢? 为无数港片影迷耳熟能详的pol.ice形象除了老一辈的曹达华和胡枫、动作身手型的成龙、“专业户”李修贤、教官王敏德等,最出名的当属刘青云——早在电视剧《新扎师兄》中他便有饰演pol.ice,可惜由于形象黝黑沉郁,走红前无论电影电视剧多演杀手、混混、囚犯等角色;1995年,他在杜琪峰的《无味神探》中饰演因受伤失去味觉的pol.ice形象广获赞赏,更获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其后如《冲锋队怒火街头》中暴躁的EU警长、《高度戒备》中心存杀人阴影的崩溃pol.ice、《暗战》中颇有幽默感的谈判专家、《非常突然》中未能逃出宿命悲剧的重案组探员、而至前年《神探》中的鬼眼帮办......。刘青云的精彩演出乃至获得影帝提名的作品,亦多属警匪片种,此番再于《窃听风云》中饰演pol.ice,在演技上自然先行得到观众的口碑

庄文强和麦兆辉当年凭《无间道》摘取“最佳编剧”,堪称振兴港片市道的重要功臣,但待《无间道》的商业价值迅速被影坛挖掘殆尽后,港产警匪片又恢复了一蹶不振的尴尬状态,而庄、麦两人其后合编《伤城》,反应亦未及预期,加之近年合导的两部风格较为游戏化的《情义我心知》和《大搜查》同样未能赢得更多赞誉,故此番的《窃听风云》可谓寄托了他们“回勇”的野心! 不过,《窃听风云》不仅野心,还有苦心——当年两人与刘伟强带着《无间道》剧本寻找投资时已处处碰壁,公司老板“你走啦!”的冷淡回答让他们险些心灰意冷;数年后,当庄文强与麦兆辉再写出《窃听风云》寻找投资时,宣传的风险却依旧使之被许多公司拒绝,可见金像编剧的号召力也难敌市场顾虑......。直至两人找到尔冬升,一切情形方才得以改善,在小宝的协调、搭桥之下,两人终于得到了保利博纳的投资,而小宝亲任影片监制,更使影片在顺利开拍之后得到了更多的水准保证,故在影片公映之前,如此重磅的幕后组合将是《窃听风云》派给观众的大颗定心丸! 2002年,《无间道》曾让无数港片观众欢呼雀跃,但7年来,港产警匪片似乎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后继之作”,能真正保留过往类型片风格的更是寥寥,掐指一算,此前只得《证人》在维护港片特色的同时迎合了内地观众的审美,因此,《窃听风云》作为今年第一部港产警匪片,能否再次令观众感受到过往港片的精髓所在,实乃颇为期待的话题。 但与此同时,《窃听风云》或许又将是最后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港产警匪片:80年代,警匪片可以大胆拍摄“大圈仔”、贪污、警界丑闻等敏感问题,但走向合拍之路后,题材、剧情则日渐和谐,甚至难以跳出“pol.ice(正义)—卧底(正义)—匪徒(邪恶)”的人物结构框架,导致近年一众警匪片不断丧失港片气味,甚至令观众生厌! 《窃听风云》的难得之处,正如吴彦祖所说:“我觉得这部片子回到了以前香港的风格,所以他们要拍一部纯粹的港片:比较大胆一点,肯讲一些敏感的话题,讲人性。”着实,金融犯罪题材的难度、由“正”渐沦为“邪”的pol.ice、及对不少现实丑闻的影射,都是将《窃听风云》与近年多部同类作品区别开来的关键筹码,因此无论他人如何评价,《窃听风云》中的港味都将以浓郁之态呈现给观众。 当然,《窃听风云》在题材、风格上的突围亦是带有挣扎的,毕竟合拍性质的警匪片至今仍未能真正脱离潜在的困境,在掣肘中激发出的创意和极尽维护的本色是《窃听风云》的诚意,亦是失意——即使在今年的大片市场上跳出一支出色的舞蹈,亦未能彻底地解开身上的镣铐。 “戴着镣铐跳舞”,在种种不如意的情形之下,或许我们最需要做的,仍是期待《窃听风云》作为港产警匪片带来的意外惊喜!

⑵ 为什么早期香港拍电影速度怎么这么密集一年有十多部电影

天时地利人和吧。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邵氏电影多年积累的人才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吴宇森、徐克、王家卫……类型各异、才华横溢的电影人纷纷横空出世。
那时,香港电影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香港本土,向北延伸到大陆和台湾地区,向南延伸到整个东南亚。当时大陆才刚刚开放,录像厅如雨后春笋般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香港电影一时间就成了录像厅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片源。在幽暗肮脏的录像厅看港片,也成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电影每年的产量为200多部,好的年份甚至突破300部。电影从业者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有开不完的工。像周润发、成龙、张曼玉等大腕明星更是片约不断,时常要在拍一个戏的间歇拍另外一个。当时,周润发创下了一年拍片11部的纪录,但很快就被张曼玉打破。张曼玉因为一年拍12部电影,在业内有了“张一打”的外号。
黄金年代的香港电影,不仅产量多,质量也相当上乘。张彻的徒弟吴宇森拍出了后来让他蜚声国际的《英雄本色》系列;林岭东拍出的现实题材的代表作《监狱风云》两部;而徐克与李连杰合作的《黄飞鸿》系列也风靡一时;刚从编剧转型导演的王家卫也找到了合作拍档杜可风,凭借《阿飞正传》、《东邪西毒》逐步奠定自己艺术片大师的地位……

⑶ 说一说哪些香港电影对你产生了深刻影响

‍‍成龙大哥的招牌作品《警察故事》系列吧,我最喜欢。虽然影片续集都获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对香港影坛,成龙本人以及广大80后来说,影响力最大、印象最深刻的还要数《警察故事》第一部了。因为这个,我去考警察了。‍‍

⑷ 香港电影

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最佳拍档》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档》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档》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档》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细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期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著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城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⑸ 香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10部电影是

《白金龙》导演:汤晓丹1933
香港第一部粤语有声电影,邵氏的前身“天一”电影公司出品,由著名的粤剧二位“伶王”之一的薛觉先演出(另一位是马师曾)。没有《白金龙》,就没有今天的邵氏电影公司。当年《白金龙》打破广东、东南亚、欧美唐人街所有的票房记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初到星马的邵仁枚、邵逸夫兄弟正是凭着《白金龙》,开创了邵氏在星马的娱乐王国基业。也正是《白金龙》,开创了粤语片的潮流。上世纪50、60年代,香港制作了近3000部粤语片,形成了香港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独臂刀》导演:张彻1967
《独臂刀》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票房过百万的影片,张彻凭此片成为“百万导演”,王羽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功夫小生,而邵氏电影公司的“武侠世纪”也从此片正式开始。《独臂刀》影响了香港电影的形态和历史。之前,香港的电影仍旧停留在老上海电影的文化形态下,多拍摄以家庭妇女为观众的苦情剧,武侠片中的英雄也多半是女飞侠,男性则是需要保护的文弱书生。《独臂刀》之后,男性开始成为影片的主角,电影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不再是娇弱的女明星,而是健壮有力的男明星。

《侠女》导演:胡金铨1972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电影节上夺得最高综合技术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5大电影节上获奖。胡金铨是香港电影史上的第一个“作者”导演,也是香港电影界最接近大师的一位。他一生致力于拍摄“侠”文化的武侠电影,并以《侠女》登上了中国武侠电影的最高峰。胡金铨的英年早逝,使得中国电影最早的一次文化突破无疾而终。

《蝶变》导演:徐克1979
70年代末,邵氏大制片厂制度对香港电影界的影响逐渐开始弱化,电影的文化形态也开始以多元化的形态出现。在这段时期,香港电影界出现了一次惊人的艺术运动“香港电影新浪潮”,徐克的《蝶变》正是这一运动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蝶变》直接导致了香港电影以后的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艺术电影的出现;二是特技的迅猛发展,80年代以后香港电影特技的发展几乎都与徐克有关。

《最佳拍挡》导演:徐克 1982
自1982年开始,香港电影票房连续3年第一名的都是《最佳拍挡》及其续集,而黄百鸣、麦嘉、石天的“新艺城 ”公司也统领了80年代整个时期的电影。《最佳拍挡》开创了香港电影大片(blockbuster)的先河。开拍之初,许冠杰的200万片酬已经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而该片的拍摄方式也是完全模仿好来坞,在片中大量出现多辆汽车连续碰撞、最新007式先进武器等噱头,弱化故事情节、强化视觉场面。《最佳拍挡》对好莱坞电影制作方式的吸收,是香港本土电影国际化的最初尝试。

《A计划》导演:成龙 1984
香港近20年最伟大的电影演员是谁?成龙。这是香港各界都比较认可的一个答案。成龙以自己的功夫喜剧成为李小龙之后最具世界影响力的香港演员。早期京剧剧班的训练,使成龙娴熟地掌握了以模仿的方式塑造最具亮点的动作造型。这种表演方式成为了他的招牌,他的这种表演在世界影坛上也是独此一家。《A计划》正是早期成龙电影最具特色的一部,例如他从钟楼上坠落的镜头,一镜直落,不加任何剪辑手段。之后《A计划》风格的电影每年必有一部,成龙电影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1986
当冷兵器换成热兵器,张彻电影就变成了吴宇森电影。吴宇森曾经是张彻的“文胆”,做过张彻的副导演,是典型的制片厂出身的工徒导演。他把张彻电影的特点传承下来,把刀剑片改变成了枪战片。《英雄本色》把枪战的方式发扬光大,代表了香港电影枪战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枪战片的最高成就。

《阿飞正传》导演:王家卫 1991
1991年香港文化界最轰动的电影莫过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了,虽然票房成绩一般,但王家卫独特的电影风格在本片中凸显无疑,它宣告了香港第一位国际性电影大师的出现。

《阿飞正传》是一部对香港身份进行反思的本土电影。《阿飞正传》的影像、叙事方式都是原创的,堪称香港电影艺术的奇葩。结尾中梁朝伟的一段“独角戏”,至今被奉为经典。

《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1996
1997回归前的茫然,就像三叉路口的选择,在这个历史时刻来临前的一年,陈可辛的《甜蜜蜜》横空出世,在艺术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文艺片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一种类型,早期就有李晨风、秦剑等著名前辈,而70年代后因为武侠功夫片的盛行,艺术电影始终难以成为主流。《甜蜜蜜》是对早期文艺片的回归,它以腻而真实的心理描写,展现了历史的进程。

喜剧之王》导演:李力持 1999
自1993年香港电影业进入萧条以来,香港电影中能够具有票房保证的演员越来越少,周星驰是其中的一个。香港的喜剧演员,早期有梁醒波、新马仔、许冠文而周星驰是近10年来最杰出的喜剧演员。《喜剧之王》中有着对香港早期电影的大量引用。尹天仇、杜鹃儿是60年代著名粤语武侠片《武林圣火令》中的人物,老少咸知;《演员基本修养》是早期长城、中联等电影公司的训练班手册。这种引用掌故的喜剧电影成为周星驰电影发展的轨迹,新片《功夫》中再次对火云邪神、九龙寨引用,并取得了迄今为止合拍片的最高票房。

⑹ 香港早期经典电影

香港早期的经典电影有好多,比如《英雄本色》,《赌侠》,《阿飞正传》,《大话西游》,《倩女幽魂》,《枪火》还有黄飞鸿系列等等

⑺ 中国香港电影在发展的初期有何特点

1、赶时间:领衔主演的明星通常身兼几个片约,档期有限,所以剧组人员就不眠不休的奋战赶拍。
2、飞纸仔:导演开拍前只有故事大纲,开机后只能等编剧把当天要拍的剧本传过来,当年程小东拍摄《倩女幽魂》、刘伟强拍《古惑仔》都要等徐克和文隽的“飞纸仔”。
3、第二组制度:由于香港武术指导的经验丰富、十分专业,王晶这样的导演经常只专注拍文戏,枪战武打追逐撞车的场面交由动作指导全权负责,这样,一部普通的商业片通常之用十几天就能完成。

⑻ 早年的香港电影为什么好看到底有什么特点

早年香港电影是霸主,不用担心票房,所以电影可以质量更高现在好莱坞进攻。。。没落了,所以恶心循环。。。。要质量就要成本,成本高了有怕亏。要知道,在咱们这。。。。盗版那个是。。。牛的没边啊

⑼ 香港电影对大陆和国际的影响是什么香港电影目前的现状是什么谢谢帮助啊!

你做调研吗?倒是想帮你,但谈起来也太大了吧。
你也不想别人随便从哪里复制黏贴一段吧。
找点数来看吧,香港电影史啊就很不错。

阅读全文

与香港早期电影有哪些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拍好的电影如何上传的优酷上 浏览:804
老外是什么电影 浏览:756
美少女赌神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36
好看的外国电影玩具 浏览:35
中国电影家协会怎么加入 浏览:169
播放一些老电影怎么会非常卡 浏览:811
免费看东海人鱼传电影完整版 浏览:302
最新好看的破案电影大全 浏览:548
恒大的会员电影票怎么买 浏览:439
电影解说制作要多久 浏览:885
电影最后一个人类免费观看 浏览:739
电视剧电影片段怎么发抖音 浏览:299
电影英语重点单词怎么写 浏览:659
恐怖电影剧集有哪些 浏览:516
qq如何让对方听到电影声音小 浏览:717
粤语电影全集免费播放器 浏览:432
中国及日本合拍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36
手机怎么共享一起看电影 浏览:911
韩国免费无遮电影 浏览:203
春节档是什么电影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