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拍一部电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员
1、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这部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2、制片人: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协助导演保质保量早点完成拍摄。
3、顾问:为专业题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
4、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5、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6、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7、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8、场务(剧务):负责提供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备道具、选择场景、维护片场秩序、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等。
9、布景师:负责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
10、灯光师: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灯光效果。
11、造型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要求为影片中的演员造型。
12、化妆师: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13、后期处理:按照导演的要求,对后期选择的镜头进行编辑和特效制作。
14、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
15、剪辑:负责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16、影片拷贝:母片处理完成后,制片人会找专业的电影拷贝公司拷贝子片,运往各地电影市场,待上市或上映。
(1)电影有哪些制作组组成扩展阅读:
电影构成:
技术
视觉滞留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
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拍摄技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
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
B. 电影制作一般分为哪些"部门"
先要找到投资人(也就是通常电影开头的出品人)这些工作都由制片人来完成。
前期拍摄,就是剧组,包括导演、演员、剧务、茶水、监制、制片人、灯光、道具、烟火、武术指导、替身等。
后期制作部门,做一些后期的录音合成,剪辑、特效处理。
电影全部制作完成后,还得送到中国广播电视总局审查。
通过之后,再寻找发行公司,进行发行并和电影院合作进行首映和全国的同步播放
C. 电影制作中各职务的英文名称
电影制作中各职务的英文名称如下:
1、导演-Director
核心职位之一。狭义上的导演负责指导表演和设计镜头;广义上的导演要负责电影拍摄的所有艺术创作部分。
2、副导演-Assistant Director
核心职位之一,分为1st Assistant Director,中文为第一副导演,简称1st AD;2nd Assistant Director,中文为第二副导演,简称2nd AD。
第一副导演,有时在国内会被被称为执行导演,是导演具体工作的执行人,主要负责片场的正常运行,以及确保拍摄按照拍摄计划执行,并制作每日的通告单(call sheet)。
第二副导演,在国内有时被称为助理导演,或仅仅“副导演”。他负责所有与导演工作有关的信息,报告,和文案。他还负责催场,提醒演员,安排演员或文替,并进行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他还需要记录所有工种的工作时间表,协助第一副导演的工作,负责整理所有有关文档。
3、Procer-制片人
制片人完全控制电影拍摄的资金,是整个电影制作团队的领导者,也是将一部电影从无到有成功完成的实现者。制片人负责除了导演需要负责的艺术创作部分的其他所有部分,最主要的是资金的筹措。所以,在独立制片制度中,导演往往就是电影的制片人。
4、Property Master-道具师
制作,购买,管理拍摄道具的人,也即道具部门的总管,与剧本监制(Supervisor)一同工作。
5、Screenwriter-编剧
核心职位之一,即撰写剧本的人。在影片字幕中被写作“Writtenby”。
6、Talent-演员
好莱坞对“演员”的另一称谓,更普通,更口语化。(不需要去区别男女,即actor和actress)
7、Cinematographer-电影摄影师
电影摄影师是对布光,摄影机,构图,电影拍摄技术了如指掌的艺术创作者。他们是那个真正意义上将剧本文字转化为图像的人。
8、Composer作曲
核心职位之一。即创作电影音乐的音乐人。一般被赋予“Music by”的称号。
9、Costume Designer-服饰设计师
就是设计电影中角色穿着戏服的人。
9、Editor-剪辑
核心职位之一,把拍摄好的素材剪辑成成片的人。
(3)电影有哪些制作组组成扩展阅读:
一般电影的制作流程如下:
1、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
2、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
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制作电影。小成本电影基本在1000万人民币以下,中型制作电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万人民币左右,大制作电影成本在8000万元以上。
3、选择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的,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的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
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在国际化的电影制作中是剧本选择导演,而不是导演选择剧本。制片人在电影筹备时还要担当起选择演员的任务,在中国大陆这些都是由副导演来完成的。
4、明星阵容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参与。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组建摄制组
摄影组包括:场记、化妆、道具、灯光、美术、后期指导、跟组剪接。
6、电影剪接
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剪接权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进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线导演的话,那就不同了。
7、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看发行商来表现。
8、宣传方式
就拿<强战世界>来说,早在电影放影4个月前电影的广告和宣传海报就已经出炉。
9、电影国际发行
发放电影配音权,剪编权
10、参加电影节
D. 电影的导演、制片人、监制、编剧、策划、出品人等都是干什么的大小顺序是什么
一般制作人权限最大,导演其次。其它没有大小顺序,只是分工不同。
1.导演:主要负责电影中的演出部份,以及管理电影中的创意部份。如张艺谋、冯小刚。
2.制片人: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公司。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包括演职人员以及摄制器材的合同签订)、摄制资金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等工作。如华谊兄弟、王中军。
3.监制:可能和制片人是同一个人,也可能另有其人。管理整个电视或电影拍片流程相关环节的一切工作,如工作人员的寻找与协调,预算的控制,拍摄时间的进度等,让电影能在合理的时间与预算下完成。
4.编剧: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就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成就突出的职业编剧被称为剧作家。如电视剧《母仪天下》的王伊。
5.策划:制片前中后期及过程中的对内制片工作和对外宣传,广告等等方面的工作,从而使电影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
6.出品人:影片的投资人。影片的商业属性,决定了制片人是一部片子的主宰,有权决定拍摄影片的一切事务,包括投拍什么样的剧本,聘请导演、摄影师、演员和派出影片监制代表它管理摄制资金,审核拍摄经费并控制拍片的全过程。
电影制作流程:
1、选择剧本
这是最重要的,一般是由制片人来选择剧本,但是也不缺乏导演来选择剧本的,但是导演在选择了一部好的剧本之后就要说服公司以及制片人,来为他投资,但是在21世纪的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剧本改编权利的,如果他在开拍前希望改变剧本就必须经过公司上层董事会的批准。
2、资金
电影的成本不仅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场景,拍摄,后期,食宿行等的费用,而且包括市场营销及宣传的费用,通常市场营销及宣传费用等于拍摄费用或1/2的拍摄费用。每部电影根据概念和要求的不同,可以分为小成本电影,中型制作电影,和大制作电影。小成本电影基本在1000万人民币以下,中型制作电影成本基本在1000-8000万人民币左右,大制作电影成本在8000万元以上。
国产小成本电影代表作《失恋33天》(约900万人民币,不含宣传费用),国产中型制作电影代表作《人在囧途之泰囧》(约3000-4000万人民币,不含宣传费用),好莱坞大制作电影代表作《阿凡达》(约6亿美元,不含宣传费用)。
3、选择导演演员
中国电影不会有选择导演这种说法的,在一部电影里导演说的算,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要对电影的质量负责还要对片场的其他方面负责,而国际电影制作中导演只需要负责好电影拍摄的任务. 在国际化的电影制作中是剧本选择导演,而不是导演选择剧本. 制片人在电影筹备时还要担当起选择演员的任务,在中国大陆这些都是由副导演来完成的。
4、明星阵容
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中,不仅要有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情节,好的导演.最重要的是有大牌明星的参与. 明星是电影中闪亮的焦点,也是电影票房的保障。
5、组建摄制组
摄影组包括:场记、化妆、道具、灯光、美术、后期指导、跟组剪接。
6、电影剪接
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导演是没有剪接权利的,都是由制片公司进行剪接,但是如果是一线导演的话,那就不同了。
7、发行商
商业电影中发行商和制片商不是一家,发行商是通过竞争来取得发行权,一部电影的好坏也可以通过看发行商来表现。
8、宣传方式
就拿<强战世界>来说,早在电影放影4个月前电影的广告和宣传海报就已经出炉。
9、电影国际发行
发放电影配音权,剪编权。
10、参加电影节
E. 影视制作包括哪些分工
前期和后期之分,前期的从上往下,制片组,导演组,摄影组,灯光组,道具,这是基本的分组。如果大的剧组还有美术,服装,化妆,DIT等。
后期从前往后,剪辑,特效,合成,配音,调色基本就这几个了,具体的大电影细分的就多了一个步骤一个组,比如特效里的抠像可以单独一个组,三维建模,贴材质,渲染等等那就多了去了。具体了解就得进大公司了。
F. 一个拍摄电视剧/电影的剧组都有哪些部门,职务,职责又是什么出品人和制片人又有什么区别
你好!
制片部、财务部、化妆组、服装组、道具组、导演组.摄影组、灯光组、录音组.........有生活制片、外联制片、现场制片等,现场副导演、演员副导演等,出品人就是投资方,制片人属于制作方,完成电视剧或电影的拍摄、录制等
如有疑问,请追问。
G. 一个标准的电影剧组包含哪些成员
前期后期以及加上拍摄期间的人员,正常的话也是一两百人至少。
制片
也有的监制实际是给新晋导演提供保障的,包括经验、人脉、资金等,实际就是解决麻烦的人。
其实制片人和监制都来源于英文单词:procer,在香港监制就是制片人,只不过大陆电影行业起步晚,相关标准不完善,专业人才不齐备,才有了现在制片人和监制的区分,所以他们的职责既有交叉也有不同。
导演
这个不难理解,就是影片拍摄的leader,组织不同专业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生产出高质量的影片。
在国外,导演只对艺术负责,把剧本用自己的理解付诸于拍摄,成为影像。但在国内,导演往往是摄制组甚至是剧组的老大。(摄制组是剧组中的一个工种单位)
执行导演
指在有两名导演共同指导的情况下,负责具体导演工作的人。
打个比方,总导演是军委主席,负责战略构想,执行导演是总参谋长,负责将战略意图变为现实以及具体战术的执行。
副导演
还是那句话,谁都有管不过来的事儿,导演也一样,于是就是了副导演,专门负责某一领域内的工作,比如选角副导演,这是个吃香的工作。
编剧
顾名思义,剧本的创作者。
在国外,编剧是权利很大的,可以决定角色走向,导演要根据编剧的意图来。我们看的美剧,很多都是拍一集播一集,边写边拍。这样可以很好的参考市场反响和观众意见,所以为什么美剧好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主角还能活几集,比如《权力的游戏》。
但在国内,剧本要全部写完过审,片子拍完也要过审,导演权利往往至高无上。
当然一个剧组的组成还不止以上的人员,还有很多人。
H. 电影制作团队是怎么配合怎么工作的
1:一部电影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制片组,一个是导演组。
2:制片组为管理方,导演组为工作方。
3:制片组为:出品人,制片人,制片主任,外联制片,现场制片,生活制片,服化道。
4:导演组为:导演,副导演,执行导演,演员副导演,后期制作,场记,摄影,灯光。
5:1。制片人:拿着剧本找钱,到广电局做审批,找工作人员的职务。2.出品人:出钱的人。3.制片主任:拿着出品人精打细算花钱的人。4.外联制片:找拍摄场地的职务。5.现场制片:维持现场秩序的。6.生活制片:管着剧组吃喝拉撒的。6:导演:这个不用解释了吧。副导演:找演员,这类人手下都几个穴头。执行导演:熟读剧本,对现场演员的调度,喊123开始的那人。演员副导演:准备第二天拍摄的群众演员。后期制作:把素材剪辑成片。场记:这个很重要,记录拍摄的。摄影:这个知道吧。灯光:这个也不用解释了吧。
最后想说一下,本人在电视台工作,也拍摄过电影,电视剧。给你解答的是凭经验说的,更详细的你找本制片之类的书看看就行,或者仔细的看部电影看后尾的字母,我说的都是基础当然香港的还会有茶水等职务,看影片类型不同分工。大方向就是制片组和导演组。
I. 电影制作的岗位分工有哪些 详解
主要:导演 副导演 编剧 制片 监制 策划 制片主任 总策划 总监制 制作统筹 剪辑 制片助理 摄像 制片经理 编剧总监(文策划) 品 演员
其(般电影都):美术指导 摄影 服装指导 灯光(照明) 发型设计 作 场记 场务 烟火设计 置景 道具 化妆助理 录音助理 字幕 服装助理 计 化妆设计 律顾问 总美术 美术助理 照明助理 声音统筹 配音指导 台词指导 白编辑 剧照 道具设计 置景统筹 道具助理 置景助理 烟火助理 演员助理 武术特技 招商推广 海报设计 图像设计 音乐监制 配音 助理剪辑 宣传总监 剧务 原创音乐 作曲 作词 编曲 机器 电工 现场制片 医 旁白
些制作电影:指挥 琴师 摄影助理(机工) 画师 翻译 声音编辑 数码合师 视觉效剪辑 电脑画指导 数码合指导 概念设计师 电脑画组 电脑灯光组 电脑模型组 电脑特别效组 视觉效统筹 第二副导演 服装制作 第二组摄影 第二组摄影助理 第二组照明助理 记录片 镜绘画 控制行摄影 制片协作 技术支援 软件程式组 软件程式员 电脑画实习员 图像设计实习员 音乐协作 数码间片指导及调光 数码IQ操作员数码间片统筹 音响剪辑 故事情节绘图 武师 历史顾问 制作花絮 音乐制片
J. 一个标准的电影剧组包含哪些成员
1.导演组:导演、副导演、执行导演、场记。
2.制片组:制片主任、现场制片、生活制片、外联制片、监制、统筹、财务。
3.剧务组:剧务主任、剧务助理、剧务。
4..摄影组:摄影指导、摄影师、副摄影师、摄影助理、机械员、灯光师、灯光助理。
5.美工组:总美术师、副美术师、美术助理及服装、道具、化妆等小组。
6.录音组:设录音师和录音员。
(10)电影有哪些制作组组成扩展阅读
相关背景:
导演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作为影视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的任务是:组织和团结剧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和演出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众人的创造性劳动融为一体。
制片主任和制片人是雇佣关系,制片主任代表制片人行使影视作品生产期间的行政管理权利。他的职责主要是八个字督促、检查、指导、协调。他要调动和安排好制片班子的工作,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