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瑞士康特拉大坝除了<黄金眼>在那里拍了电影外,还有哪些电影在那里取过景
好像《霹雳娇娃2》的片头也是在那拍的吧。
㈡ 推荐一部瑞士的电影
LS的推荐不错,但是用这个名字是搜不到那个电影的,LZ想看的话,最好用《想飞的钢琴少年》这个名字来搜。
瑞士的电影一般以唯美为主,情节性不是很强,有一部叫《舞者》的电影很不错,但是不一定能够搜得到。
瑞士的电影只看过这两部
http://www.douban.com/movie/tag/%E7%91%9E%E5%A3%AB%E7%94%B5%E5%BD%B1
这个是豆瓣上的瑞典电影合集,要是有兴趣的话搜搜看
㈢ 有关阿尔卑斯山的电影
海蒂和爷爷 最好看的电影,没有之一,看了他之后,我看到的是自由,纯真的自由
㈣ 盘一盘千禧年之后,值得期待的瑞士电影有哪些
瑞典有很多好看的电影的,除电影以外,也有一些比较不错的电视剧。
同瑞典的国土位置一样,尤其所拍的电影似乎具有着很特别的气质,很多都涉及心理方面以及对人性的探索。
著名的有《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狩猎》《狗镇》《龙纹身的女孩》系列。
个人则对《龙纹身的女孩》系列情有独钟,当时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三部,一解没有机会读原著的遗憾。
电影围绕复仇、破案、暴力以及女主角的真世谜团展开。它似乎是用一种近乎不懂声色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人性的黑暗,血腥以及暴力。电影中的犯罪故事多由犯罪者个人心理的黑暗部分所导致,作案对他们来说,更多的是用一种非正常的扭曲手段来弥补自己心中的空白。
虽然结局有些俗套,三部分剧情有些冗杂,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
㈤ 瑞士电影的著名影片
瑞士有4个语言区,除罗曼什语区外,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均有电影生产。20年代,在法语区拍摄的影片有《塞尔温的十字架》(1922,导演Z.贝兰热)、《山的呼唤》(1923,导演A.波尔舍)、《攀登萨列弗的人们》(1923,导演Z.布洛舍)。德语区是制片业最为活跃的地区。1924年摄制了歌颂瑞士民族英雄威廉·退尔的长故事片《联邦的起源》(导演E.哈德尔)。同年,在苏黎世创立普拉厄森斯电影公司,起初只摄制广告片。30年代里,该公司拍摄了几部大型纪录片,后来,便投资摄制故事片,主要是改编19世纪瑞士德语作家G.凯勒和J.戈特赫尔夫的古典作品,其中比较重要的影片是L.林德堡执导的《机枪手维普夫》(1938)、《最后的机会》(1945)和《马托王朝》(1947),F.施尼德尔执导的《长工乌利》(1954)和《佃户乌利》(1956)。普拉厄森斯电影公司力图打入国际电影市场,曾聘请外国导演去瑞士拍片。如美国导演齐纳曼,F.拍摄了故事片《搜索》,意大利导演康曼西尼,L.拍摄了《海蒂》(1952)等。其它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了一些描写社会生活的影片,如导演K.弗里尤的《警察维克尔里》(1955)、《楚列尔面包房》(1957)、《达列巴赫·卡里》(1970)。德国导演E.莱泽尔在瑞士剪辑了几部反法西斯的政论性影片《埃赫曼,“第三帝国”的人》(1961)、《我选择生活》(1963)。60年代中期以前,法语区的电影公司主要生产纪录片,故事片为数很少。如《在暴风雨中的孤岛》(1942,导演A.波尔舍)、《马努什》(1943,导演F.肖尔瓦里),《沉默的恐惧》(1960,导演K.留丹)。提契诺州的意大利语区,70年代以前只生产了3部故事片:《爱娃》(1940,导演包尔基),《随着布谷鸟啼鸣声》(1942,导演A.凯伦)、《边境的往事》(1971,导演B.索尔迪尼)。 从6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主要是在法语区工作的青年电影工作者在创作中逐渐冲破旧模式,力求使作品所表现的冲突真实可信,具有社会意义,代表作品是《他们中间的四个》(1967,导演C.萨姆皮温,Z.桑道斯,F.柳塞尔和Y.叶尔森)等。体现这种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还有达涅尔,A.执导的 《蝾螈》(1971)、《世界中间》(1974)、《在白色城市里》(1983),M.苏台拉执导的《大麻素》(1968)、《逃避》(1974),高列达,C.执导的《邀请》(1973)、《花边女工》(1977,与法国、联邦德国合拍)、《马里奥·里奇之死》(1983)。这个时期,德语区的电影创作者们也力求通过现实主义手法拍摄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如导演T.久尔菲尔的《跳蚤马戏班老板之死》(1973)、《帮工》(1977),导演R.里希的抨击性讽刺片《叶夫盖尼──可见是高尚的人》(1968)、《对质》(1975),导演D.施密特的以精细、雅致著称的影片《今夜或永远不……》(1972)、《天使们的影子》(1976)。80年代初期最有影响的一部故事片是《船已满员》(1981,导演M.伊姆霍夫)。
瑞士在洛桑设有电影资料馆(1948,由国家资助)。出版的电影刊物有《瑞士电影》(1935年创刊)等。
㈥ 有一部电影被称作瑞士版007叫什么名字
《汉密尔顿:国家利益》,是“汉密尔顿系列”的第一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片中,号称瑞典版007的汉密尔顿(米克尔·佩斯勃兰特 饰)为寻找丢失的瑞典GPS导弹一路追踪,从索马里监狱的偷袭,到阿曼街头的巷战,再到斯德哥尔摩丛林的对峙,动作场面冷暴残酷。
同时,《国家利益》还为汉密尔顿设置了“虐心”的个人辅线——他因应激反应误杀女友,却由于已经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而不会受到审判。他只能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中,为国家利益付出自己的全部。
不爱香车、美女和轰天震地,北欧硬汉偏好冷暴赤搏
虽然号称瑞典版007,但汉密尔顿系列与邦德系列,除了主角都是不死小强外,在风格上几乎没有类似之处。
㈦ 瑞士电影的介绍
瑞士电影是瑞士在1896年的日内瓦国际博览会上开始放映电影,但由于语言的不统一,电影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918年建立了第一家电影公司,专门拍摄惊险片和滑稽片。
㈧ 瑞士有什么著名的电影
瑞士有4个语言区,除罗曼什语区外,德语区、法语区和意大利语区均有电影生产。20年代,在法语区拍摄的影片有《塞尔温的十字架》(1922,导演Z.贝兰热)、《山的呼唤》(1923,导演A.波尔舍)、《攀登萨列弗的人们》(1923,导演Z.布洛舍)。德语区是制片业最为活跃的地区。1924年摄制了歌颂瑞士民族英雄威廉·退尔的长故事片《联邦的起源》(导演E.哈德尔)。同年,在苏黎世创立普拉厄森斯电影公司,起初只摄制广告片。30年代里,该公司拍摄了几部大型纪录片,后来,便投资摄制故事片,主要是改编19世纪瑞士德语作家G.凯勒和J.戈特赫尔夫的古典作品,其中比较重要的影片是L.林德堡执导的《机枪手维普夫》(1938)、《最后的机会》(1945)和《马托王朝》(1947),F.施尼德尔执导的《长工乌利》(1954)和《佃户乌利》(1956)。普拉厄森斯电影公司力图打入国际电影市场,曾聘请外国导演去瑞士拍片。如美国导演齐纳曼,F.拍摄了故事片《搜索》,意大利导演康曼西尼,L.拍摄了《海蒂》(1952)等。其它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了一些描写社会生活的影片,如导演K.弗里尤的《警察维克尔里》(1955)、《楚列尔面包房》(1957)、《达列巴赫·卡里》(1970)。德国导演E.莱泽尔在瑞士剪辑了几部反法西斯的政论性影片《埃赫曼,“第三帝国”的人》(1961)、《我选择生活》(1963)。60年代中期以前,法语区的电影公司主要生产纪录片,故事片为数很少。如《在暴风雨中的孤岛》(1942,导演A.波尔舍)、《马努什》(1943,导演F.肖尔瓦里),《沉默的恐惧》(1960,导演K.留丹)。提契诺州的意大利语区,70年代以前只生产了3部故事片:《爱娃》(1940,导演包尔基),《随着布谷鸟啼鸣声》(1942,导演A.凯伦)、《边境的往事》(1971,导演B.索尔迪尼)。
㈨ 美国特工电影(开场场景在瑞士)
开场是渔船上的人发现海上漂了一个人吧,后来这个特工去瑞士苏黎世银行取自己的保险箱。《谍影重重1伯恩的身份》,该系列目前共有4部,前3部都是以伯恩为主角的。
㈩ 有没有关于瑞士的电影,能体现出瑞士的风光自然风土,内容充实剧情饱满健康的
秀兰邓波尔主演的《海蒂》
完全满足你的要求
不过是黑白片
小海蒂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成了孤儿,从小就给姑姑带大,直到五岁,她的姑姑厌倦了抚养小海蒂后,把海蒂送到隐居在瑞士山脉里不友善的祖父那儿,祖父刚开始时并不待见小海蒂,但后来慢慢喜欢上孙女,在大自然的熏陶下,让小海蒂对美丽的山光和纯朴的人们产生了热爱,她用她的爱心帮助了性格孤僻的祖父回到人群中,延长了远离光明的祖母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