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看懂信条
一群蒙面匪徒闯入乌克兰一个歌剧院劫持人质,真实目标是要抢夺一个装有神秘物质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抢夺手提箱,但任务离奇失败,主角为保护秘密“被假死”。
主角在假死被救后,被赋予新的更大的任务,通过女科学家的帮助,主角从射出的子弹倒着回到枪膛的实验中了解到“逆转时间”的概念,并被告知整个世界可能因为逆时间技术消失。主角从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条”组织,成为无名氏,他的任务是保护全世界不要被逆时间毁灭。
为了阻止萨特企图毁灭人类的行为,以无名氏、尼尔和凯特为首的队伍们来到萨特的基地,利用逆时间完成了任务,毁掉了萨特手中的时间炸弹,最终阻止了人类世界在逆时间中灭亡。
(1)电影信条镜头类型有哪些扩展阅读:
相关延伸:信条的幕后花絮:
1、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在脑海里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和情节。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
2、《信条》中视觉特效镜头有280个。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来说,这个数字最低。《黑暗骑士》有650个视觉特效镜头,《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盗梦空间》大约有500个,《敦刻尔克》有429个。
3、该片剧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随影片飞往全球多国拍摄,在每个国家都有大场面戏份。
4、影片中一架波音747飞机横穿一栋大楼,最终炸毁。那场戏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 X1实拍的。原本导演打算用缩微模型加布景,辅以视觉特效来拍摄,不过剧组在美国加州勘景时,发现了一大批波音旧飞机,导演和工作人员在一番权衡之下决定用真飞机实拍。
5、《信条》中角色正逆时空对打交锋的场面,全部由演员亲自上阵,演员都要经过复杂的反复排演。
『贰』 电影镜头专业术语解释及种类有哪些
1.空镜头——画面上没有人物而只有景或物的镜头。空镜头也叫景物镜头。空镜头的内容不“空”,它是影视介绍环境、叙述事件、刻划人物、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空镜头的在展示故事发生的环境时,往往出现在影片的开头。2.长镜头——指长时间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空完整性的一个镜头。此镜头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了空间、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在节奏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有人把长镜头称作“镜头内部蒙太奇”。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是“长镜头理论”的倡导者,并总结了长镜头在电影中的运用实践:(1) 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运用可以避免严格限定观众的知觉过程,它是一种潜在的表意形式,注重通过事物的常态和完整的运动揭示动机,保持“透明”和多义的真实;(2) 长镜头(镜头-段落)保证事件的时间进程受到尊重,景深镜头能够让观众看到现实空间的全貌和事物的实际联系;(3) 连续性拍摄的镜头-段落体现了现代电影的叙事原则,摈弃戏剧的严格符合因果逻辑的省略手法,再现现实事物的自然流程,因而更有真实感。后人称巴赞的理论为“长镜头派”。长镜头作为一种电影风格和表现手段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3.仰俯镜头——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在电影画面中,拍摄角度不同,被摄对象在观众视觉范围内的方位、形象就会变化,从而引起观众对被摄对象的注意,改变观众的心理反应。仰摄就是摄影机由下往上、从低向高的角度拍摄,仰镜头代表了观众向上仰望的视线,在感情色彩上往往有舒展、开阔、崇高、敬仰的感觉。俯摄就是摄影机从高往低、由上往下的角度拍摄,俯摄代表了观众向下俯视的视线。俯镜头在感情色彩上,使人有阴郁、渺小、压抑的感觉拍摄角度适宜表现人的悲剧命运或是反而人物的可憎卑劣。在许多影视片中,时常用俯镜头拍摄敌人的酒宴、赌场的嘈杂、匪徒的密谋等等。4.快慢镜头——按正常情况拍摄的速度,每秒钟24格画面。如果摄影机拍摄的速度减低或加快,而不改变按每秒24格的放映速度,地么银幕上就会出现特殊的视觉效果。低于摄影机正常速度24格/秒拍下的镜头叫快镜头,放映时在银幕上出现比实际的运动快的效果。快动作的镜头运用得当,会产生一种夸张的喜剧性效果。但因在观众视觉上停留时间,运用得不多。高于摄影机正常速度24格/秒拍下的镜头叫慢镜头,放映时在银幕上出现慢动作。慢镜头在影视的造型中有特殊的意义。它能人为“延缓”动作节奏,“延长”动作时间,使观众看清在正常情况下看不清的一些动作过程,因此普多夫金称慢镜头是“时间的特写”是一种有意识引导观众注意的方法。5.主观镜头——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而言,又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从剧中人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把摄影机的镜头当作剧中人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它因代表了剧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难事我观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
『叁』 镜头多,节奏快,人物杂,信息量大,你看懂诺兰《信条》了吗
看完诺兰的《信条》,这部烧脑的电影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说实话,这部电影前半个小时,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在弄不清楚后续剧情的逻辑关系,最后,只剩下一脸懵懵的状态走出了电影院。看完这部电影,可以用以下几个人归纳:镜头多,节奏快,人物复杂,信息量大,也正因为上述几个要点的原因,让我实在没有看懂这部烧脑电影,那么,你看懂诺兰的新片《信条》了吗?
其实,《信条》作为一部硬科幻电影作品,拥有庞大的精致镜头,镜头的视觉冲击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剧情的天马行空,我们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看不懂《信条》,不过,放松心情,用沉入式的心态跟着诺兰的导演思想,认真去感悟,就好。
『肆』 诺兰最难懂科幻片《信条》,想看懂至少需要知道哪些知识
话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每一部电影都备受关注,他极其善于拍摄关于“时空”的题材,他的作品往往都特别烧脑。这次的电影《信条》也是如此,而且要远比之前的《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烧脑得多。同样的,《信条》这部电影也加入了许多“科学理论”,同时还做了一些奇怪的设定,令绝大多数的观众看得目瞪口呆。这篇我们就来聊一聊《信条》当中,那些基础的物理学概念到底是什么?
不过,关于“时间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这个说法是存在争议的。这个说法成立的条件是宇宙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然而如今的研究发现,宇宙并非是封闭系统。因此,“时间的方向就是熵增的方向”这种说法并非是科学界的主流认同,而只是一个假说而已。
『伍』 电影《信条》如何深度解析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诺兰在《信条》中讲的就是非常滥俗的改变时空→回到过去→影响未来→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宝拿出月光宝盒或者复联超英们回到过去是一样的。
但诺兰并不是简单地“我们来拍一个时间穿越”,而是仔仔细细为穿越这件事设计了具体的每一个步骤和深度逻辑,第一次给了回到过去这件事一个“解释”。
影片中实现“穿越”的关键道具正是旋转闸门,根据片中的解释,这种黑科技是未来人教给反派的,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将人或者物体“逆向化”。
首先,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中,时间线是从“现在”指向“未来”,人也是从“现在”指向“未来”。经过旋转闸门,人变成从“现在”指向“过去”,在时间流中变成逆流而上的动作(所以整个世界都变成了倒放)。
逆流而上回到“上游”(过去)之后,再次经过闸门的逆向化,人回到指向未来的状态,完成整个“穿越”的动作。
在诺兰的设计中,“回到过去”这个概念被拆解成了三个具体的动作:转向,逆时间前进,再次转向。
而整部影片在最后高潮戏之前的大部分剧情,都是基于这三个步骤在进行展示和说明。
花絮
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在脑海里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和情节。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
《信条》中视觉特效镜头有280个。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来说,这个数字最低。《黑暗骑士》有650个视觉特效镜头,《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盗梦空间》大约有500个,《敦刻尔克》有429个 。
该片剧组有500人,其中250人需要随影片飞往全球多国拍摄,在每个国家都有大场面戏份 。
影片中一架波音747飞机横穿一栋大楼,最终炸毁。那场戏是用一架真的波音747 X1实拍的。原本导演打算用缩微模型加布景,辅以视觉特效来拍摄,不过剧组在美国加州勘景时,发现了一大批波音旧飞机,导演和工作人员在一番权衡之下决定用真飞机实拍。
『陆』 电影《信条》中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1.剧院全景镜头,半圆形顺时针运镜,这与钟表顺时针方向相同,代表正时间。
2.虚焦镜头,警察的红蓝灯交替闪烁。代表真警察的想要杀掉所有观众,而混入其中的假警察主角,却想救全部观众,形成了身份的反差。
3.主角迅速拆枪是身份伏笔。同后面第一次,第二次正反时间自己对打时,均有逆时间主角迅速去拆正时间主角枪的镜头。
4.装算法的袋子是蓝色的。
5.整个剧院,蓝色地毯,红色座椅。红色座椅上的广大群众被迷晕,反派和主角在蓝色逆时间上枪战。代表信条组织和反派的博弈,最后炸弹爆炸,群众被保护,但群众对信条完全不知情。
6.尼尔逆时间子弹时,给了蓝色地板特写。
7.尼尔背包的挂饰,是身份伏笔。
『柒』 《信条》是部什么类型题材的电影
电影《信条》算得上是一部标准的动作片了。那么这部电影到底会带给大家怎么样的惊喜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其实说起这部电影的导演,相信很多人都十分的熟悉,那就是诺兰。只要听到是这位导演出片的电影,那么在质量上一定是过关的,因为这部导演制作的电影没有一部不是佳片巨作,比如说大家熟知的《蝙蝠侠》,《星际穿越》,《盗梦空间》等电影都是出自于这部导演之手。
为了使动作戏更加的真实,主演约翰·大卫也是拒绝用替身,所用的动作武打都要自己亲自上阵,这样才能够让电影呈现出来更加的真实,所以这部电影也是将科幻与动作的两大元素神奇的融合在了一起,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让观众能够进一步的深入到这一电影中去思考和体会。
不得不说,这一电影也算的上是疫情之下的佳片,或许能够带动各地影院的票房业绩,就让我们一起期待一下吧!那么你准备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吗?
『捌』 电影《信条》深度解析是什么
从大的概念上来讲,诺兰在《信条》中讲的就是非常滥俗的改变时空→回到过去→影响未来→拯救世界的故事,和至尊宝拿出月光宝盒或者复联超英们回到过去是一样的。
但诺兰并不是简单地“我们来拍一个时间穿越”,而是仔仔细细为穿越这件事设计了具体的每一个步骤和深度逻辑,第一次给了回到过去这件事一个“解释”。
影片中实现“穿越”的关键道具正是旋转闸门,根据片中的解释,这种黑科技是未来人教给反派的,通过这个装置,可以将人或者物体“逆向化”。
花絮
影片开拍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已经在脑海里用20年的时间思考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和情节。为电影的细节和剧本也筹划了大约6年。
《信条》中视觉特效镜头有280个。对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来说,这个数字最低。《黑暗骑士》有650个视觉特效镜头,《黑暗骑士崛起》有450个,《盗梦空间》大约有500个,《敦刻尔克》有429个 。
『玖』 电影镜头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由于不同的叙事功能和表现特征,电影镜头分为不同性质的若干类别。
空镜头:画面里不出现人物或动物的镜头,又称景物镜头。通过移动摄影和蒙太奇剪接,使空镜头与有人物出现的镜头组接出多种意义关系,如表达思想感情,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进行时空转换,控制叙事节奏等。而使用较多的是用以抒发感情、创造意境,具有隐喻、联想、升华的艺术效果。
主观镜头:影片中通过某一人物的视线来观察、表现对象的镜头。这种镜头表示的是片中角色的视角,反映他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色彩。通过放映,这种视角也被强加到观众身上,使观众暂时站在角色的地位去共同体验、经历,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观众理解人物有一定帮助。
客观镜头:用不参与剧情的旁观或中立的视角拍摄的镜头。一部影片中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它担负着叙述剧情、介绍环境、刻画人物、烘托气氛等剧作任务和通过画面体现风格的艺术表现功能。观众可以通过客观的叙述、描写,扩大视野,参与事件进程,理解人物。
运动镜头:摄影机的运动,主要指推、拉、摇、移、升、降等运动摄影方式,所以又称移动摄影。移动摄影是指将摄影机固定在轨道移动车或其他运输工具上,或手持摄影机在机位移动中拍摄。它并不包括被摄对象是否运动。
『拾』 《信条》曝“逆时危机”,与诺兰的其他作品相比,它优秀在哪里
诺兰是非常著名的大导演,他曾经拍过很多经典电影,其中盗梦空间和蝙蝠侠系列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他的新作品《信条》片花曝光后,引起了很多电影爱好者的猜测,诺兰将怎么样讲述这样一个关于时间逆转的故事。这部电影和之前的作品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突破的部分?从已经曝光的片花看,《信条》从题材选择和后期制作都超过以往诺兰的作品。
一、《信条》讲述逆转时间来阻止危机爆发,题材非常吸引人。
《信条》的题材从曝光度预告片来看,有很多关于时间的描述,诺兰本人对时间有很多自己的理解,这些都在他曾经的作品中有所展现,这次这个题材会更加扩展时间的概念。科幻题材一直受到电影观众的喜爱,尤其是能够把故事讲好的电影导演的作品。这次的题材是诺兰第一次接触,因此会和之前的作品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