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八佰里面天上飞的是什么武器
是九六式舰载战斗机(日语:きゅうろくしきかんじょうせんとう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海军研制的首款全金属单翼舰载战机,其前身被称为“九式单战”,1936年三菱重工的设计打败中岛飞行机中标,随即取代中岛九五式舰载战斗机成为日军航空母舰主要战斗机,此机也可称为零式舰载战斗机的前身。
B. 为什么《八佰》中的国军德械师,不过是中看不中用呢
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又让“德械师”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这些士兵与国内同时期其他部队相比,有着更精良的装备和更正规的训练。不过《八佰》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了,烈士们最终大多以身殉国,那么在真实历史上,国军的德械师曾经发挥了哪些作用呢?
C. 如果把《八佰》里的装备给了人民解放军,会怎样
我们在观看新上映的电影《八佰》的过程中,其实对于当时的历史也是有所学习的,而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士兵作战是十分艰苦的,并且他们在作战过程中,其实也遭受到了各个方面对他们的打压与压迫,并且在装备方面,他们也并不占有优势。所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给当时的士兵提升了很大的作战难度,但是当时的士兵也没有放弃,从中可见中华民族的毅力和志气所在。
所以在现代有很多相似的电影出现,其实也是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真切的感受到当时历史的压迫下,人民群众也没有因此就放弃自己的生活。我们也会从中学习到很多的精神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并且历史其实对于每一代人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的,一个民族是不能抛弃历史而独立存在的,我们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历史的耻辱和辉煌都加以继承与铭记的。
D. 《八佰》中的88师战斗力有多强为何被称为德械师
88师非常强,是当时最精锐的,国军德械师,是接受了德式(仿制德式)装备、按德国顾问建议编组、接受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国民革命军,故对其统称为德械师
塞克特曾点明“中国军队的武器处于缺乏的状态,然而向外购买武器、弹药只能视作过渡期的行为。若本土无可靠的军火生产,以资平时练兵和战时所需,则中国势必被迫依赖外国进口,而在战时无法自保”。
结果就如前述所言,连最精锐的第88师都重火力不足,国民政府也据实报告在整编20个师的时候,尚缺步枪12,000支、轻机枪108挺、重机枪缺612挺、迫击炮缺120门等。
这造成国军内武器杂乱、土洋混用、后勤补给不易的窘况,以及缺乏步战协同的演练机会。
E. 八佰的内容简介
电影《八佰》是根据抗日期间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改编的影片,影片初始,我们看到的是士气低迷、组织涣散的军队走在田野中,被战争破坏了的上海,配上几声苍凉的鸦叫声,奠定了这部影片的基调必然悲凉凄惨的。我想结合史实来分析一下题主的问题。
一、历史上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结束。淞沪会战又是怎样的战役呢?历史书上只能用形容词形容一下淞沪会战的惨烈,数据倒是可以直观地印证一下这场战役的悲壮与绝望——我国军80万人对战日军20万人,国军宣布伤亡30万人,日军宣布伤亡4万余人,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能感受到吗?日军的攻势难以抵挡,但是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为上海和长江下游工厂与物资内迁赢得了时间。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三、结语任何国家,在民族存亡之际,都有舍身取义为国为家之人,有自私自利做他人走狗之辈,有冷眼旁观见风使舵的二鬼子,民族大义当前,可否团结一致?鲁迅先生口诛笔伐,想要通过笔杆子唤醒麻木的国人,军人死守阵地,是命令使然,亦是心底呐喊,国不在,家何在?
F.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吗
我写过四行仓库相关历史,还被人骂过,说是国粉来的。我就在想,咱们中国的军队,为何国军英雄咱就能只字不提呢?他们不也是为中国付出了生命吗?谢晋元,我唯一写过的一位国军英雄。而最近热榜电视剧《八佰》,就是根据谢晋元的英雄事迹改编的。
另外一个原因,陈树生这么做,实际上也是“涨我军之士气,挫败日军锐气”的一种战术考量。战士们见陈树生勇敢牺牲,人人都更加斗志昂扬。日军见守军均以自杀式的方式退敌,英勇果敢,不怕牺牲,胆都被吓破了。
因此,陈树生果敢跃出6楼,对镇守四行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此之后,日军再也不敢试图靠近偷袭四行仓库的围墙。
G. 请问电影八佰里为什么要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
电影《八佰》正在热映,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电影也让很多人了解了那一段不为人知历史。电影上映之后便引起了强烈的方向,很多家长也将自己的孩子带去观看,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虽然这部电影的制作非常精良,但是因为很多观众不了解那一段历史,所以对于一些情节就会感到非常奇怪,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那么为什么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是更好?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当时中国士兵的装备,当时德械师全面学习德国军队,就连手榴弹也是与德军同种型号的,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德国M24手榴弹。最为一款性能优异的手榴弹,M24的使用时间贯穿了整个二战时期,也在抗日战争时期给了日军沉痛打击。M24手榴弹又被称为木柄手榴弹,这是因为除了圆柱形的攻击部,手榴弹还有一个长长的木柄,为的是便于投掷并且让投掷距离更加远。当时M24手榴弹大多由中国兵工厂仿制,因为中国工业的落后,所以国产M24的装药量要小得多,这也使得威力大打折扣。
所以如果直接将手榴弹投掷下去,一来自重过小不能击穿日军的钢板阵,而且还会被日军的钢板弹开,其次单枚手榴弹的威力过小,就算击中钢板也不会产生多大的伤害,所以英雄陈树生才义无反顾的跳了下去。
H. 如果把《八佰》里的装备给了人民解放军,结果会是怎样
按照东亚军队那种宁死不降的精神,解放军很有可能集体为国捐躯。以平型关伏击战为例,伏击日军的后勤部队基本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面对和日本正面的甲种部队硬碰硬的阵地攻坚战,除了正面硬钢外没有任何方法。阵地战不比游击战、麻雀战,整个战线绵延十多公里,一旦一处奔溃就如同虫蛀的水坝,想靠袭击敌后就必须扛住正面的攻击。而且上海平坦的地形对双方都没有优势,这时候就得看谁的火炮多、谁的战术更强、谁的人数有优势了。
I. 《八佰》中四行仓库保卫战到底在保卫什么
《八佰》中四行仓库保卫战保卫的是上海不沦陷,不向日军低头的态度。在政治上的策略,四行仓库保卫战其实是一场向西方国家争取同情与支持的秀,因为在四行仓库隔着苏州河的对面就是租界,说白了就是打给租界里面人看的。其实当时上海整体的情况,再苦守四行仓库,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但是却是当时战场中博弈的一个节点。
在电影里,最让人觉得惊心动魄的,是一个个战士身上绑着炸药包,直接跳入敌人的阵营。这个场景是相当惊人的, 也是看出了战士们的英勇。
牺牲是必然的,但是能够在对抗日军这件事上,我们从电影看到的,远比现实要残酷。在这场战役中,里面的战士其实更多的是像小湖北这样稚嫩的孩子,不过十七八岁。放在现在,那还都是个孩子,却要肩负起了国家重任,是相当了不起的。
《八佰》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在这场毫无胜算的守卫战背后,这些士兵也是知道最终结果的,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了服从,选择了留下。甚至在这场守卫战中最高指挥者谢晋元,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
J. 电影八佰抱着手榴弹跳下去的场景为何会引发热议
试想在正常情况下,有谁能抱着手榴弹去送死呢?如果不是被逼入绝境,怎么会选择这么壮烈的方式牺牲?但凡有其他能消灭敌人的方式,800名烈士也不会以自己的身躯当成消灭敌人的武器。这个场景之所以引发人们的热议是由于引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震撼。
面对敌人的迫击炮,当时的中国军人并没有可以与之抗衡的武器,只能选择抱着手榴弹一个一个去炸毁迫击炮。电影《八佰》里的抗战场景,都是向当年幸存的军人请教来的,有真实依据。这部电影最令人震撼的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这句话,说明这么惨烈的场景在历史上是真实发生的,真的有人不顾自己的性命去为了战争的胜利牺牲而亡。
或许你并没有经历当年抗战的情景,但是不应该忘记当年的耻辱和烈士们的英勇,应当铭记历史,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