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电影聚焦采访了哪些人

电影聚焦采访了哪些人

发布时间:2022-05-02 09:35:44

⑴ 艺考编导生影评《聚焦》

看了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是奥斯卡的热门,而是这个故事本身吸引我。

作为一个热爱新闻事业的人,看完电影之后,我热泪盈眶,想起了当年曾经执意报考新闻系时的梦想。而这梦想在多年后被忘记了。

这次,内心深处的一个房间再次被打开了,一个久经时事的人才会潸然泪下。夜里,当我辗转反侧的时候,再次想起了白天看到的这部电影。

总有一些人活着,是为了真相。

总有很多人蒙蔽着别人,不让真相显露于外。

电影里,受到侵犯的孩子们都是贫穷缺失父爱的孩子们,而施暴的是那些看似高尚的且有着神圣话语权的人们。

信任被利用,无数孩子被伤害而无法言说,他们的生活就此改变,可怜的一点儿申诉,也被无情的压制下来。这些人算是“习得性无助”的一群人。

如此黑暗的现实,那么多人的参与,那么久的时间,那么大破坏力。

在最初的战场,媒体并不是最坚持的那部分人,还有另外一群人:那个看似疯疯癫癫的律师,那个从没出过画面的学者,那个看似根本不可能开启保密卷宗的法官。甚至那两个帮助教堂打官司的律师,他们其实也有反抗过。

所以其中一些人才会不断的询问《聚焦》的编辑和记者们,你们为什么现在才来?

这个问题深深的打动了如我一样的观众。那么多年,那么多案例发生,人们,甚至职业记者们的冷漠,让更多无辜的孩子受到了伤害。

这是为什么?

片中,一个记者作为孩子父亲,当他发现有一个有嫌疑的神父就住在自己的附近时,他是多震撼,他跑到了那家人的房子前,拍了照,写了字条给自己的孩子们。在调查中,他甚至想到要“泄密”:告诉身边的邻居朋友们,以便要保护好他们的孩子。

另一个细节,当编辑本人的高中被查出有问题的神父和受到伤害的校友,他对那些试图息事宁人的人说,我们只是幸运而已。而幸运其实是个概率事件,当施暴的人数足够多,幸运的可能性就会趋近于零。如果长跑接力队的教练也是施暴者,编辑本人可能就会是受害者;而那个劝慰他放手的校友,来自橄榄球队,不是受害者所在的曲棍球队,他的安全只不过也是幸运罢了。

总有一些人活着,是为了真相。

如何评价 2016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

这个电影说不上来,感觉最震撼的还是专业性吧,不是现在网上新闻那么多的标题党纵横或者是看完了发现基本没有内容,或者就是拿几年前的新闻再炒个回锅肉,现在很多想新闻价值是在丧尸的。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网络新闻确实对纸质的媒体新闻形成了毁灭性的冲击,现在除了老人和有读报纸习惯的人,年轻人都是在用网络媒体进行新闻了解,可是网络媒体欠缺的恰恰就是《聚焦》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一份责任心,一份专业度。
他们可以夜以继日,他们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为了得到个什么奖,但是他们保留了媒体人的一份责任心,一份职业操守,他们为了查明并揭露丑闻,顶着巨大的压力,挽救了无数儿童,这也是他们对社会最直接的回报,也是聚焦告诉现在的媒体的,要报道可以,但是去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吧。

⑶ 电影《聚焦》中聚焦小组采用的调查方法都有哪些

摘要 第一步 收集资料

⑷ 中国电影报道主持人

姓名:涂经纬

昵称:经纬

生日:9月6日

星座:处女座

身高:166cm

出生地:贵州省贵阳市

籍贯:北京

民族:汉

座右铭:“因为自信、所以完美”

毕业院校: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本科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在职研究生

特长:手风琴

业余爱好:旅游

最喜欢的水果:桂圆

最喜欢的食品:辣火锅

最喜欢的服饰:T-shirt、牛仔裤

主持特点:亲切、甜美、时尚

经纬工作简历

2003年—至今 担任CCTV6大型日播资讯栏目《中国电影报道》主持人

一、主持大型晚会:

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

3届金鸡白花电影节红地毯仪式

4届北京大学电影节颁奖典礼

2届“喜盈门”电影人春节大联欢晚会

3届中国电影剧作家联欢晚会

2届澳大利亚电影节

2届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

2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晚会

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

长春电影节颁奖典礼

红河电影周颁奖典礼

等等大型晚会30多场

二、主持电影首映礼:

《功夫》、《无极》、《如果爱》、《霍元甲》、《十面埋伏》、《冷山》、《佐罗》、《七剑》、《神话》、《哈里波特4》等电影首映300多场。

三、采访明星:

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周星弛、成龙、李连杰、章子怡、赵薇、周迅、刘德华、梁朝伟、苏菲·玛索、蕾妮齐·维格、安东尼明格拉等国际国内影星200多位。

经纬曾获荣誉

金鸡百花电影节形象宣传大使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颁发的2006年“金鹰之星”荣誉称号

“万校联动优秀影片放映计划”贵州形象代言人
本文转自人物E网:http://www.erenwu.com

⑸ 如何评价 2016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Spotlight》(聚焦)

在现实的这一刻,对这一部电影做视听语言和剧本方面的过多评价,是没有必要也没有价值的。其实也不需要。 美国人拍摄这一类的电影,有着一种极为严肃的态度。也正因为此,这部电影是一个内涵大于技巧的电影。 电影拍到这份上,已经不是故事、人物这么简单的层面了。甚至连情怀都不是,是一种对新闻价值观的敬畏与信仰。 联想到我们自己,我除了肃然起敬,并且自惭形秽之外,别无想法。

⑹ 聚焦电影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评价

《聚焦》是由托马斯·麦卡锡执导的剧情片,由迈克尔·基顿、马克·鲁法洛、瑞秋·麦克亚当斯、斯坦利·图齐联合主演。
影片于2015年11月6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根据《波士顿环球报》中一篇新闻改编,以美国神职人员奸污和猥亵儿童的丑闻为背景,讲述了几位记者为了找出事实真相历经艰难的过程。
该片于2016年2月在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原创剧本奖。

⑺ 如何评价美国电影《聚焦》

《聚焦》是目前颁奖季里最喜欢的电影,节奏的控制和情绪的把握都恰到好处。影片可被拆解成两个结构:神父性侵幼童、媒体对抗权势。前者可以从《虐童疑云》、《不良教育》中去窥探神父如何把魔爪伸向脆弱儿童;后者可以从《总统班底》、《对话尼克松》、《惊爆内幕》中感受到新闻人挑战权势的勇气和纪实新闻独有的迷人气质。

前后看了两次,走出电影院时都觉得很感动。一方面为新闻人对真相不留余力的追求和在真相面前的自我克制精神而感动,另一方面因看到权势庇护下的丑恶终将暴露人间所带来的振奋而感动。

一、 臭名昭著的神父 Geoghan

神父 Geoghan 曾对一个家庭里七个男孩进行长达近两年的性侵。

虔诚教民Dussourd养着八个小孩,自己三男一女,再加上侄女的四个男孩。一开始,她很高兴孩子们能有该神父作为行为榜样。在长达近两年里,神父常常带小孩儿们外出吃冰激凌,并几乎夜夜造访她家,衣着教服和孩子们闭门相处。但她不清楚的是,那扇门背后的中年神父常常衣不蔽体。神父偏好小男孩,八个孩子当中,只有小女孩儿万幸未受神父垂青。这群孩子中,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只有四岁。

事件暴露之后,Dussourd并没有得到众人的支持。教区居民指责她制造丑闻,教会官员则施压警告她不要提出法律诉讼。另一方面, Geoghan 在承认此事的情况下却并未被剥去神职。经过短暂的停职之后,他又被派遣到新的教区任职,在那儿,他可以继续带着小孩出去吃冰激凌。

90年代中期, Geoghan 长年累积的罪行已经不能被掩盖住,针对他的性侵的诉讼高达134件。教会通过手段和约1000万美元私下调解了其中近50件,剩下84件诉讼中的原告拒绝轻易调节,一直处于未了状态。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 Globe)的一篇小专栏针对 Geoghan 的84个未了诉讼进行了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新上任的主编Marty Baron(列维•施瑞博尔)的注意,他决定让聚焦小组对此报道背后的事实进行深挖。

但是聚焦的目标远远不止揭露 Geoghan 的罪恶。

二、聚焦小组调查过程简单概括

Geoghan 是天主教内部掩盖亵童神父丑闻的腐败缩影,也多亏了他的响亮丑名大到难以掩盖,聚焦才有机会开始去调查这件事。

整个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聚焦小组抽丝剥茧调查过程的还原。而电影做得最好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它纯粹干净毫不花哨,故事虽涉及众多角色,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电影叙事线是新闻调查线的还原:定目标——挖细节——证来源。电影所具备的真实感,甚至让老一辈的新闻人开玩笑说观影体验类似于看色情片。

1. 定目标

曝光Geoghan 的昭彰罪行,和他背后的教会的一手遮天。之所以 Geoghan 可以反复犯罪,是因为他从未为自己的罪恶付出过真正意义上的代价,而这样的“特权”,则源自于教会内部对这种恋童行为的变向纵容。故聚焦小组的目标不止是曝光 Geoghan 的丑恶罪行,更是要去深究此类悲剧存在的根本的原因——教会的庇护。

2. 挖细节

线索挖掘兵分三路。之一:波士顿环球报上诉解除针对 Geoghan 的84个诉讼案件文档的机密性,当时文档机密性权力掌握在教会手中。之二:对有着手此类案件经历的律师进行访问。Garabedian (斯坦利•图齐)是未了诉讼案件的辩护律师,掌握大量案件信息,被教会方面施压闭嘴;Macleish是有过和教会私下调节经历的律师,知晓有过亵童经历神父的姓名;聚焦组长Robby(迈克尔•基顿)的长年好友Jim是教会内部的雇佣律师,同样知道亵童神父的信息。之三:对受害者及亵童神父的访问。青少年Gay和破碎家庭里的小孩往往是神父下手的对象。记录被性侵的具体经历和细节,还原事实真相和保持新闻力度。

随着调查增进,显然波士顿远不止一个 Geoghan 存在。通过整理数字来简单理清整个调查:

十三个:
SNAP是幼年受过神父性侵的人聚集起的一个互助小组。SNAP掌握的证据显示,仅波士顿就有十三个亵童的神父存在。

九十个:
天主教内部对亵童神父一般采取“停职+治疗”的方式。通过“治疗”之后,神父被派到新教区任职。前神父A.W. Richard,曾是这样所谓治疗机构里的医生,后从事于亵童神父现象的研究。据他的推测,波士顿区域大概有九十个神父有恋童癖。

八十七个:
聚焦小组在查阅神父工作日志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被公开指控有亵童行为的神父,在被停职的时间段里,工作日志上存在类似于“病假”的标注。根据这个规律,聚焦四人对照了所有工作日志,发现大概有87个神父符合这个规律。这个数字跟预测很接近。

七十个:
十二月底,在长达五个月的调查之后,聚焦小组最终定下了70个神父的名字,这些名字来源于过去几十年间,天主教和被性侵小孩的家庭的私下调解案件中涉及的神父。这些调解从来没有上过正式法庭。

3. 证来源

十二月底,正式出版时间迫在眉睫。波士顿环球报决定让波士顿人民再过一个安静的圣诞,特别是同一年刚好经历了9.11的伤痛。定下的70个神父名字最好都精准无误,不然天主教会上层人员必然抓住把柄反击。而教会内部的人员对名单的确认,将是准确性的极大保障。

圣诞前夕,Robby(基顿)拿着名单去与他长年为教会工作的律师好友Jim去求证。一开始Robby被赶了出去,镜头跟着他走向他的车,昏黄的街灯冰冷的路面。但忽然Jim出门叫住了他,Robby回头,眼里含着泪花。如果不仔细看的话,甚至不容易去发现他眼中的泪花——这一幕戏很打动我,所有克制的情绪都显露在那个红了的眼眶中。律师拿着笔圈住了所有名字。问,为什么不早一点,早一点我们在哪。答,我也不知道呀,我也不知道。

三、教会的腐败和导致的悲剧

天主教内部形容亵童神父为“仅仅是大园子里的几个烂苹果”。但这绝对不是几个烂苹果的小事,而是系统的腐烂,是体制上层的朽败。

《虐童疑云》里,被修女(梅姨饰演)赶走的亵童神父(霍夫曼),未受任何处罚,甚至被调到一个更高的新职位。到最后钢铁老修女埋头痛哭,感叹个人力量的有限与对世态的迷惑。教会的力量可以压住一个修女,几个受害者家庭,藏好腐烂臭气,任毒瘤发展。但并不能威慑住新闻人。新闻人背后的支持,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关注,来自于真相的力量。所以才会有《总统班底》里新闻人掀总统下马的壮举。

冯提尔的《女性瘾者》里有一幕戏关于中年男子暴露 / 发现自己有恋童癖好。甘布斯说,觉得该男子不该被鄙视,甚至值得赞扬——因为他成功克制了自己的欲望,没有去伤害任何人。这话借一个女性瘾者的口来表达,显得合情合理,同是社会边缘人。

但显然,普通社会体系里跟教会体系完全是两码事。教会甚至成了恋童癖者的天堂。根研究数据,人口中1%的人具有恋童癖好(By Dr. Michael Seto,),而在天主教内部,这个数据高达6% (By A.W. Richard)。这种上层结构包庇丑闻的态度,以及对亵童事件的不重视(有过亵童经历的神父竟然能反复任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甚至成了教会的广告宣传语——喜欢小孩?加入教会吧。

电影里有一幕戏也从侧面反映了教会内部的腐烂。女记者Sacha Pfeiffer(瑞秋•麦克亚当斯)敲开一个老年神父的门,质问他是否有过性侵过儿童。神父竟然毫无遮掩点头确认,像在谈论天气一般。他接着说,但自己并没有强奸这些小孩,并强调”不是强奸”这一点很重要——他说,因为自己小时候被强奸过,所以知道区别。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轮回的悲剧。

现实中,教会这种对亵童神父进行四处调遣的行为,对一个家庭造成了类似的悲剧轮回。据报道,某小男孩不幸是神父 Geoghan 的受害者,而他的父亲竟然在幼时也被另一个神父性侵过。

四、封闭体制自我审查的限制

可以说电影从两个不同层面来反映了封闭体制自我审查的失败。

首先,教会内部自我审核的失败。很显然,教会对亵童的恶劣的现象的自我审核是彻底失败的,掩盖、自欺、任毒瘤发展。听闻波士顿环球报换了新主编,主教及时“召见”主编,并提合作的意向以进一步达到掩盖的目地。然而媒体要的真相,比权力本身更大,也更具备撼动人心的力量。

其次,波士顿新闻人未能准确嗅到自己城市里存在的问题。主教包庇过的亵童神父的名单早在九十年代中期就被寄给了聚焦小组,但却并未引起重视。直到拖到新千年,需要借助外来的新主编——非波士顿人——的新闻嗅觉,才意识到自己城市里教会的腐朽。所以,Robby在圣诞那晚被朋友叫住回头时眼角的泪光,是愧疚,也是自我救赎达成的感慨

⑻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聚焦时代楷模,能成为时代楷模的人都具有哪些特征

以拉齐尼这个时代楷模的真实事件创作的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宣布定档,这部电影将观众的目光聚焦在了时代楷模的身上,通过介绍时代楷模的事迹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学习。因此也让小编在观看预告片后,思考能够成为时代楷模的人所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正如主角拉齐尼一样,一定是能够为人民做贡献有着责任与担当的人。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时代的楷模和英雄,才能够将平凡变为不平凡、才能够让我们更多的人生活在一个幸福平和的社会和国家中。而此类电影的播出也正是希望,这种崇高的精神能够代代相传。在世人歌颂他们的英雄事迹之时,也要更多地向他们学习。

⑼ 《送你一朵小红花》被各界看好,剧中聚焦了哪些特殊群体

“送你一朵小红花”,目前已经定档于今年12月31日在各大电影院上映,各位朋友一定要记得去看啊。

⑽ 电影聚焦的原本案件

《聚焦》电影依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聚焦”栏目组揭露天主教性侵儿童丑闻的一系列故事。

事件原貌

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里面一个名为“聚焦”的栏目组于该年1月6日到12月14日,对神父亵童事件进行一系列的报道,揭露了天主教神父在美国犯下的性侵儿童丑闻。

宗教背景

天主教是波士顿第一大教,在当地政坛的影响非常之大,并且经常会对各类机构施以压力。美国的肯尼迪家族就是波士顿最有名的天主教政治家族。波士顿之所以发生大规模教士性侵儿童事件,与当地执法部门在天主教的压力下从轻处罚瞒而不报及有很大的关系。

事件起因

2001年7月底,马丁·伯恩(Martin Baron)刚刚从《迈阿密先驱报》转到《波士顿环球报》,还是报社的一名新人。他注意到了法律专栏上一则“牧师涉嫌卷入性侵丑闻”的报道,当他准备做更深入的调查时,却被告知法官已经封存了法庭现场记录,这无疑是在防止牧师的个人档案公之于众,马丁·伯恩(Martin Baron)马上意识到,他所面临的会是一则真正的大新闻!

马丁·伯恩(Martin Baron)

他开始组建起最初的“聚焦”团队,并开始着手对神父John J. Geoghan进行调查。

真实的John J. Geoghan,2003他在服刑期间被监狱的犯人谋杀

调查的结果让人震惊:这位神父在6年的神父生涯中竟然性侵过130名多名男童!更让人意外的是,他的事情并非没有曝光,可他却在被曝光猥亵年轻教友后仍继续保留原来的神父工作达30年之久。

波士顿环球报的报道

“聚焦”团队把对Geoghan神父的调查整理成一篇名为“Church allowed abuse by priest for years”的报道。这片报道轰动全国,但这只是整个波士顿天主教性侵丑闻的冰山一角。

深入调查

一开始,记者们认为大概有15到20名左右的牧师曾做过同样的猥亵教友的事件,但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在过去几十年中波士顿竟然有将近250名牧师曾做过猥亵儿童的事情。更令人愤怒的是,教会为了防止事情曝光,将神职人员进行大洗牌,从这个教区换到那个教区,这些神职人员又在新教区中继续做着猥亵儿童的恶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受害者。

值得一提的是,调查过程中一名叫Rev. Ronald H. Paquin的牧师在节目中亲口承认了他所做的事情。这对整个事件意义重大,因为当时虽然调查结果已为人所知,但并没有涉案的神职人员正面承认过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几乎所有神职人员对这件事都讳莫如深,Rev. Ronald H. Paquin的公开承认在民众间引起多大的反响就不言而喻了。

Rev. Ronald H. Paquin

他说自己直到1989年,也就是教区主教把他从波士顿调走之前,一直在猥亵男孩,这件事持续了整整15年,经历了两名不同的教友。但是他说“确实,我愚蠢透了,但是我从来没有强奸过任何人并且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在这件事中感到过快乐。”正如电影中所展现的那样,Rev. Ronald H. Paquin自己还是个少年的时候曾经被一位天主教神父强奸。

事件影响

波士顿的事件很快蔓延到了美国全国,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反天主教事件,蔓延到了其它天主教的国家,如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地。其它教派也开始公开指责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面临巨大的危机。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不得不出面对此事作出回应。

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不得不出面对此事作出回应。《波士顿环球报》最后一篇关于该系列的报道题目是《罗马教皇接受Cardinal Law的辞呈》,相关犯人均锒铛入狱,教会在虐童事件上的罚款高达20多亿美元。事情由此告一段落。

沃尔特·罗宾逊(Walter Robinson)

在“聚焦”团队呆了七年。从1972年起就在环球时报担任记者,曾报道了四次总统竞选,两任总统,并且曾在海湾战争期间担任报社中东地区的主管。他从33个国家和48个州发过报道。他还曾担任经济新闻编辑,城市新闻编辑,负责调查的助理总编辑。

萨沙·菲佛(Sacha Pfeiffer)

是一个在“聚焦”团队工作了5年的成员。报道关于财经,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方面的新闻。除了是一个资深记者外,她也是波士顿NPR台两档节目的主持人和高级记者,以及该台另外两档全国知名节目的主持人。曾获得国家爱德华默罗奖。

迈克(Michael Rezendes)

他是一名调查记者和聚焦团队的高级成员,在团队已经超过十年。

马丁·伯恩(Martin Baron)

他曾在2001到2012年期间在波士顿环球报担任编辑。目前是华盛顿邮报的编辑。在波士顿环球报工作之前他曾是迈阿密先驱报的执行主编。

马特·卡罗尔(Matt Carroll)

于1987到2014年期间在波士顿环球报担任记者,曾是聚焦团队的数据报道专家。他也曾是因报道醉驾无罪审判率而获得2012年乔治·波克大奖的团队中的一员。1994年卡罗尔建立的环球杂志的第一个网站。在加入聚焦团队之前,他一直报道的是商业和郊区新闻。他现在是一名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的研究学家。

小本·布莱德利(Ben Bradlee Jr.)

他在波士顿环球报已经工作了25年,作为一名编辑,他负责报纸上州议会和市政府方面的内容,及本地新闻,此后被任命为副总编辑。曾在1982到1986年期间担任波士顿环球报的全国记者。

创作原因

2002年《波士顿环球报》的新闻调查组揭发天主教儿童性侵案丑闻的全过程,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汤姆·麦卡锡开始注意到这个故事,在新媒体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汤姆·麦卡锡意识到不仅要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应该让更多人通过网络和电影等新媒体去关注此类事件,于是萌生了制作成电影的想法。他与编剧约什·辛格还往返波士顿六次去深入了解当时的记者和编辑,研读法律文件和电邮,经过无数次的修正重写。他们还在当地重新创造了波士顿环球报的编辑部和“聚焦”报道组的办公室。耗时3年之久将电影呈现出来。

电影角色“聚焦六人组”

本片在北美上映后,口碑非常出色,烂番茄新鲜度96%,IMDB评分8.6,metacritic评分93。美国本土还由此引发了新一轮对天主教的虐童事件的反思。影片讨论了信仰与正义,宗教强权与舆论自由等主题,是一部难得的有社会深度的影片,而片中记者们所展现出的那份对于真相和正义的坚守,无论相隔多远的地域差异,一样打动人心。

阅读全文

与电影聚焦采访了哪些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风花雪月鸟精什么电影 浏览:776
小鬼当家2免费国语版电影 浏览:814
国产成人电影有哪些 浏览:830
免费观看老电影猎字99号 浏览:768
mid002电影怎么这么卡 浏览:165
电影感动免费 浏览:425
国外如何评价印度电影 浏览:863
怎么用手机看sm电影 浏览:404
星空电影怎么看不了 浏览:131
韩国电影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电影借鉴 浏览:282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高潮是什么电影 浏览:278
妈妈我应该怎么办韩国电影 浏览:504
电影偷功背景音乐免费下载 浏览:878
2016年关于教育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5
如何查询每年的院线电影 浏览:553
我的皇帝陛下好看吧电影 浏览:235
如何突破路由器限制看电影 浏览:924
好电影用英文怎么说 浏览:441
好看的网络喜剧大电影 浏览:923
迅雷下载电影之后如何播放不了 浏览: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