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中国第六代电影
没有第几代电影一说
有第六代导演一说
像疯狂的石头导演 南京的导演
宁浩这些个导演 算第六代导演 指年轻的 有能力的导演
『贰』 谁能告诉我…中国第六代导演都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都有哪些代表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关于中国导演“第六代”的媒体话题已形成
胡雪扬《淹没的青春》《留守女士》《童年往事》
王小帅《冬春的日子》《日照重庆》《十七岁的单车》《梦幻田园》
娄烨《周末情人》《危情少女》
张元《妈妈》《过年回家》《北京杂种》
管虎《头发乱了》《黑洞》《冬至》《面对面》
路学长《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卡拉是条狗》《租期》
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太阳花》《昨天》
贾樟柯《站台》《世界》《任逍遥》《小武》《公共场所》《狗的状况》
王瑞《北平往事》《追赶我可能丢失的爱情》《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
『叁』 第六代电影的前途在哪里
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商业的洪流中,纯粹的艺术能坚持多久.还有就是在这个坚持的过程中对开发中国巨大的电影市场做了多少的贡献.这两者看似有些矛盾,但事实就是如此.电影的实质不是矛盾吗?
『肆』 哪位亲有第六代007的全部电影!!!
亲,在007贴吧里有一个007电影的全部高清种子下载,速度还好,(偶下了皇家赌场的,但因为电脑里的东东太多了,暂时没找到,对不起啊,偶真的不是故意的~~~~(>_<)~~~~ )推荐亲去吧里看看,有不少高清的bond电影,有的可以直接找到网页,有的留邮箱即可(偶试过,真的不错),里面还有伊叔的小说原著,都符合亲的要求的。
『伍』 中国观众的电影审美习惯与第六代电影有何关系和影响
实际上,中国老百姓都是喜欢看故事的.
而第六代导演,最早是玩意大利福利你那种表现主义和反思内核的.外在上讲究造型和摄影技巧的.这就和老百姓的欣赏有了距离.
记得,田壮壮为了一个电影不被大众理解书过"我是拍给下个世纪观众看的."
『陆』 第六代导演的成员名录
在第六代导演中,张元是最早的几个探索者之一。他1991的作品《妈妈》展现了非同于主旋律电影、“新民俗”电影与“新体验”电影的风貌,早期作品《北京杂种》《东宫西宫》都体现出创作上的边缘性和先锋性;《北京杂种》以摇滚为题材,《东宫西宫》以同性恋为题材,都是相关题材在中国电影中的最早尝试,具备一种粗糙的、迷离的、破碎的艺术风格。但在《过年回家》中,张元虽然还是大体保持一种“艺术电影”的探索风貌,却已经有了试图与主流意识和商业电影的靠拢的倾向。接下来他基本上“转型”,拍了《我爱你》《江姐》《绿茶》,这些影片都谈不上有多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江姐》中对革命的再加工,再利用,《绿茶》的制作班底与明星阵容的商业化,都可以看出张元对时代风向的投机性把握。
张元作品:《妈妈》、《北京杂种》、《东宫西宫》、《过年回家》、《我爱你》、《绿茶》、《看上去很美》、《达达》
个人成就:《妈妈》获得瑞士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奖、柏林电影节最佳评论奖;《看上去很美》获得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王小帅最早的作品《冬春的日子》,这是中国最早的“独立电影”之一,导演自己筹钱拍摄,并完全脱离了中国电影的发行与放映体系。他的作品中,《十七岁的单车》《极度寒冷》是体制外的“地下作品”《梦幻田园》《扁担姑娘》是体制内的作品,《十七岁的单车》也是一部书写“残酷青春”的电影,但是比起第六代导演的同类作品来,这个作品显得格外质朴,它的主人公不是“文艺青年”,而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有着一个普通的远望:拥有一辆好单车。但是困难的家庭生活、恶劣的生活环境,却经常地摧毁少年的梦想。其中体现了青春期的暴力、爱情与虚荣心。都显得可感可触,而不流于自恋式的呓语。《梦幻田园》基本上不能反映王的创作风格,而《扁担姑娘》中可以看到艺术观念带有妥协的痕迹。
王小帅作品:《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左右》、《二弟》、《扁担姑娘》、
《极度寒冷》、《日照重庆》、《我十一》。
个人成就:第5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十七岁的单车》
第5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青红》
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最佳剧本奖 《左右》 贾虽然是在第六代导演中出现的较迟的一个,但却以“故乡”三部曲后来者居上地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并也获得了最多的国际认可。“故乡”三部曲包括三部作品:《小武》《站台》与《任逍遥》。《小武》与《站台》是对80年代成长的青春追怀,其中文化元素如流行音乐的运用,非常好地复制了当时的文化氛围,而导演对于成长感受的清晰记忆与微妙表达,使他能够与观众形成很好的共鸣。《任逍遥》的时间滞后十年,是比小武更小的一辈年轻人的成长故事,在这个电影里,导演拍的不再是自己的经历,而是他人的经历,因此有些生硬和单薄之处,不及前两部丰富自然。《世界》是他04年的一部很优秀的作品。
贾樟柯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
个人成就: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三峡好人》
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天注定》
娄烨是一位在“地上”与“地下”起伏的导演。他的《周末情人》使一次标准的青春影像写作,但是《周》显然是个见习水平的作品,并且还是一个想法与技术上都较为成熟的习作。后来还有《苏州河》,这个地下电影就具备了一种娄烨式的迷离风格,一种茫然的风格与一种凄美的叙事的影像的交织。而《紫蝴蝶》是娄烨的商业片的尝试,他和王家卫是有点接近。他们都可以算会拍那种具有“艺术气质”的商业片。但是娄烨不如王家卫彻底,感受都不如王自觉与自足,《紫蝴蝶》显得有点单薄,它的好处,在于流动。一种流动的气质——关于永恒的时空感的,最后可能超越人物与情节,留在观众的印象里。
娄烨作品:《周末情人》、《危情少女》、《苏州河》、《紫蝴蝶》、《春风沉醉的夜晚》、《母狗》。
个人成就: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苏州河》、戛纳电影节最佳剧本《春风沉醉的夜晚》 王超可以说是第六代导演中间社会阅历最为丰富的一位了。年少时的他,体弱多病,尔后居然曾在病中离家出走。后来因为对电影的执迷,选择了去北京电影学院成人学院,即夜校学习。毕业之后拍摄了《安阳婴儿》,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位下岗工人和一个性工作者的故事,王超用他极具个人风格的长镜头、意味深长的现场收声来诠释了2000年左右中国二三线城市深刻的社会现实。这部第六代作品中最负声誉的现实佳作,经常会被拿出来和贾樟柯的《小武》比较,不过相较于贾樟柯反映的“日常部分”社会现实,王超的《安阳婴儿》显然更能打动人心。
王超作品:《安阳婴儿》、《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来》。
个人成就:59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江城夏日》。
『柒』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是那些人
王小帅,张元,何建军,贾樟柯,娄烨,路学长,张扬,管虎,朱文,李欣,宁浩
『捌』 中国第六代导演都有谁代表作是哪些
第六代导演一般指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和七十年代中后期,他们已经成为华语影坛的一股重要的力量,而这些风格各异的电影作者,亦是中国电影之今天明天。
张元,满族,1963年生,江苏连云港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 代表作:《妈妈》1990、《北京杂种》1993、《回家过年》1999
路学长,1964年生,北京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长大成人》1994、《卡拉是条狗》2003、《租期》2006
张扬,1965年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爱情麻辣烫》1997、《洗澡》1999、《昨天》2001
孟京辉,1965年生,江西人,1991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像鸡毛一样飞》2002
贾樟柯,1970年生,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代表作:《小武》1997、《站台》2000、《三峡好人》2006
娄烨,1965年生,上海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周末情人》1994、《苏州河》2000、《颐和园》2006
霍建起,1958年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 代表作:《那山那人那狗》1998、《蓝色爱情》2000、《暖》2003
胡雪扬,1963年生,上海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留守女士》1991、《湮没的青春》1994、《冰与火》2000
王小帅:1965年生,山东人,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十七岁的单车》2000、《青红》2004、《左右》2007
管虎,1969年生,北京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法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头发乱了》1993、《浪漫街头》1996、《西施眼》
李欣,1969年生,上海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代表作:《谈情说爱》1995、《欲望边缘》2003、《自娱自乐》2004
王全安:1965年生,陕西西安人,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代表作:《月蚀》1999、《惊蛰》2003、《图雅的婚事》2006
何建军,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 代表作:《悬念》1993、《邮差》1994、《蔓延》2003
『玖』 我国从第一代到第六代导演有哪些
第六代以贾樟柯为代表,比较著名的还有张元、娄烨、陆川、王小帅、管虎等。前期主要活跃与地下,后从地下走到地上。
现在又新生代的说法,但第七代还没真正成型。
『拾』 第六代电影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贾樟柯《小武》,张元《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王超《江城夏日》,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张杨《爱情麻辣烫》,王全安《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宁浩《绿草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