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下导演"贾樟柯的电影为何屡屡被禁"
贾樟柯是一个小山村里走出来的人,但是他从小就热爱文学,学生时期还出了一本诗集。当他接触到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的时候,被震撼了,从来不知道,电影原来比文字更有震慑力,所以他就立志要去拍电影,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他如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在这里开启了他电影之旅。
贾樟柯拍电影,从来不会因为这个演员有多少流量而去选角,而是他会选一些相对不是那么出名,却更适合他的风格的角色。当初贾樟柯和赵涛的合作就是这样一个初衷,赵涛站在贾樟柯的肩膀上火了,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赵涛成就了贾樟柯。
❷ 贾樟柯四部必看电影是什么
1、《小武》
该片讲述了,小武是山西汾阳一个屡教不改的“惯偷”,即使公安部门在搞严打活动,他仍要想方设法下手。但是抛开所谓的“小偷”身份,他是个十分恋旧十分传统的人,亲情、友情在他心中都有沉甸甸的分量。但昔日亲朋好友早将他看作瘟神,惟恐躲避不及。
前妻是他当年用钱买来的,生完孩子后跑回了奉节。寻找前妻的过程中波折不断,韩三明决定留下来做苦力一直等到前妻出现。女人沈红来自太原,是名沉默寡言的护士,为寻多日不曾与自己联系的丈夫而来奉节。
❸ 谁说国产无好片国产影视剧中有哪些不可多得的精品
其实国产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没有得到大家的关注,是因为票房不佳,还有一点那就是被列入禁片。我个人非常喜欢贾樟柯导演,他的所有作品,都属于一种纪实类的或者比较另类的拍摄手法,并不是那种商业影片,所以他的影片观赏度特别高,基本上贾樟柯所有的作品都非常受欢迎。
如果说导演都能够放弃利益,而追求这种电影的本质,那么国产电影还会进步许多。李阳导演在最近这几年也没有拍摄电影,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应该就是经费不足,也没有任何的投资人愿意给这样的导演去投资,虽然电影本身很好看,但是不会创造效益,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简直就是在做慈善。
❹ 贾樟柯都有哪些经典的电影
最喜欢贾樟柯的山河故人,他的电影都很写实贾导演是真的很喜欢赵涛,差不多御用女主角。
❺ 为什么贾樟柯的电影都被禁
并没有都被禁。《世界》不是公映了吗?只是有些电影的经营渠道没有选择国内罢了。由于题材限制,报审肯定无法通过,但是作为艺术家,他又具有一种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所以,他就进行不报审的地下制作,直接拿到国外参展,走国外的院线系统以此方法收回投资成本,甚至赢利。这种方式大多的题材以现实主义作品和年代剧居多。
现实主义作品:贾樟柯《小武》 李扬《盲井》
年代剧:陈冲《天浴》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❻ 贾樟柯主演的必看电影有哪些
有如下几部:
1、《小武》是由贾樟柯执导,王宏伟、郝鸿建、左雯璐主演的剧情片,于1998年上映,豆瓣评分8.3。该片讲述了惯偷小武在生活中的无奈以及亲情、友情和爱情。
2、《站台》是贾樟柯执导,赵涛、王宏伟主演的剧情片,于2000年上映,豆瓣评分8.2。该片探讨的是四位主演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轨迹,描写之细腻,恐怕在中国再也找不出第二部片子了!
3、《天注定》是贾樟柯执导,赵涛、张嘉译、王宝强、姜武主演的剧情片,于2013年上映,豆瓣评分8.0;电影赤裸裸地呈现了现今中国的诸多问题:官商勾结,贫富差距,血汗工厂,夜总会...精彩的暗喻和隐喻更是数不胜数!
❼ 贾樟柯逆袭禁片导演,国内票房惨败为何还能享誉国际
因为他拍的片子其实质量还是挺不错的,只不过这些影片在国内没有市场罢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能够享誉国际。
❽ 贾樟柯拍过哪些电影
男,生于1970年5月27日,中国,山西汾阳
星座: 双子座
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法国《电影手册》评论他的首部长片《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贾樟柯还参与了大量的国际文化活动,成为当今亚洲最为活跃的电影导演之一。考大学的时候,他数学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学的一个美术班,好准备考美术院校。贾樟柯常去学校附近的一个“公路局电影院”看电影,有一天,他看到《黄土地》,就立下了当导演的愿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他组织了“青年电影实验小组”,还大张旗鼓地印了T恤衫。发动一切可能发动的力量,开始拍摄《小山回家》,这个片子得了香港映像节的大奖。这部55分钟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种敏感直接的气质,意味着真实。它不是一个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为贾樟柯提供了一个机会,开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温柔。他的思考方式与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与深入的表达。
《小武》得了8个奖,进入柏林电影节“青年论坛”,贾樟柯成名。法国《电影手册》评论《小武》摆脱了中国电影的常规,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复兴与活力的影片。德国电影评论家乌利希·格雷格尔称他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摄不太可能没有压力。《小武》是一个切片,而《站台》是一个历程。越过《站台》,贾樟柯成了新一代电影领袖。但他还在“地下”,他的电影国内看过的人还是不多。贾樟柯是以他的决心与耐心,梦想与行动换来流动的影像。《站台》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部分,并获最佳亚洲电影奖。这是中国七十年代出生的导演第一次入围三大电影节的正式竞赛单元并获奖。法国《世界报》为此发表题为《大师的铁拳》的评论文章,认为《站台》表现出了惊人的电影品质,亦将成为电影史上的重要一笔。《站台》再获殊荣,获得第2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导演两项大奖。《公共场所》是一个国际合作项目,一个30分种的短片,没有剧本与对话,只有表面的展增。贾樟柯一向是强调表面的,他拒斥人为的深度。
之后贾樟柯又拍摄了《任逍遥》、《世界》两部剧情片。《世界》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国际版本,片长138分钟,简称长版。2004年,贾樟柯把《世界》带到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全球首映的就是这个版本。有学者称其为“威尼斯版”;另一个是中国国内版本,片长108分钟,简称短版。2004年8月4日始,在国内院线放映了此版本。《世界》不但展示了现代化进程对移民劳工的物质剥削,他更展示了身处的速度世界如何夺去他们的安全感、梦想和自由。2006年,在拍摄以三峡民工为关注点的纪录片《东》时,他决定套拍故事片《三峡好人》。结果该片在当年威尼斯电影节上一举拿下金狮大奖。目前他正在拍摄中的是《24城记》,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刺青时代》。
2004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奖。
2004年,贾樟柯担任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2005年,贾樟柯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审
2006年,因《三峡好人》获得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获国际经济组织“青年领袖”称号
2007年,因《三峡好人》获得首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第57届柏林电影节,出任柏林电影节“天才训练营”校长
2007年,第60届戛纳电影节短片及电影基石单元的评委主席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钟,故事片)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首奖:沃尔夫冈 斯道奖
第4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
第20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热气球奖,最佳女主角奖
第17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龙虎奖
第3 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潮流奖
比利时电影资料馆98年度大奖:黄金时代奖
第4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首奖:SKYY奖
1999年意大利亚的里亚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站台(2000,193分钟/154分钟,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参赛作品,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0年获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奖
2001年获瑞士弗里堡国际电影节唐吉可德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2001年获新加坡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奖
2001年获布宜诺斯艾利斯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奖
2001年获第30届蒙特利尔国际新电影新媒体节最佳编剧奖
2002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公共场所(2001,31分钟,纪录片)
第13届法国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影片
◇狗的状况(2001,5分钟,纪录片)
2001年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特别展映。
◇任逍遥(2002,113分钟,故事片)
第5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16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特别奖
2004年洛杉矶影评人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2年美国《电影评论》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钟,故事片)
第6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片
第 6届西班牙巴马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伯爵奖、最佳摄影奖
第11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 7届法国杜威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金荷花奖
多伦多影评人协会2005年最佳外语片奖
法国《电影手册》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东 (2006, 70分钟, 记录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竞赛片
意大利纪录片协会最佳记录片奖
意大利艺术协会2006开放奖
2006台北国际记录片双年展最佳亚洲纪录片奖
◇三峡好人 (2006, 105分钟, 故事片)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2007年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影展最佳影片奖
第28届南非德班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7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2007年挪威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
◇《无用》 (2007, 105分钟,纪录片 )
获最佳纪录片
获纪录片最高奖
摘下最佳纪录片奖
获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
内容简介
闷热的广州,电扇将铁丝上挂着的衣裙吹起,缝隙间露出服装女工的脸.在缝纫机巨大的轰鸣声中,日光灯下的工人显得无比安静.那些即待出厂的衣服不知将会被谁穿起, 流水线上每一张面孔的未来都不够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装设计师马可带着她新创立的中国品牌“无用”参加2007年巴黎冬季时装周.她把她的服装埋在土中,让自然与时间一起完成最后的效果。她喜欢手工制做所传递的情感,厌倦流水线的生产,变成一个不喜欢时装的设计师……
❾ 大家觉得导演贾樟柯导演的作品都有哪些这些电影怎么样
贾樟柯的好,在于他对于小人物的关怀,以及对于社会变迁中普通人的关注。他的影片中体现出对时代的思考在中国导演中并不多见。用一句很冠冕堂皇的话说,他对于这片土地有很深的热爱。第六代导演中,目前仍然保持稳定高产且质量出色的只剩他和娄烨了。
❿ 贾樟柯的电影是迎合国外还是真实呈现
时至今日,贾樟柯的名字前面依然总是跟随者“第六代著名导演”、“第六代领军人物”这样的标签,“第六代”是他无法闪避也乐于接受的头衔。事实上,与其他“第六代”同仁相比,贾樟柯是这代人中创作生涯最迟开启的一位。当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王小帅、娄烨、张元等人相继在1990年前后拍出自己的处女作之时,贾樟柯还是一名彻头彻尾的“汾阳小子”,如果没有那次已成传奇的观看《黄土地》的经历,我们很难得知这么一位平凡的小镇青年是否还能蜕变为今时今日的大导演。然而也正是这迟了四五年的时光,让贾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得与他的同一代人不同。当张元不倦地用各种实验风格探索社会边缘与禁忌时,贾的选择是记录这个时代;当王小帅死磕下放知青的文革记忆时,贾的选择是记录这个时代;当娄烨痴迷于用自己风格化的叙事和影像宣泄诸般个人情绪时,贾的选择还是记录这个时代。正是因此,当“第六代”的标签后来渐趋模糊,模糊到越来越多人不知该如何定义它的时候,似乎只能用“地下电影”、“独立电影”甚至是“禁片”这寥寥几个标签为其定性,只有贾樟柯的电影能够鲜明地让人一眼识别出其标识属性--他就是在拍他所见所知所关切的人和事,在拍你我与他一共身处的迅疾变幻的时代。所以后来当他不失优雅地为“第六代”摇旗呐喊之时,从前的前辈娄烨和王小帅更像是两名大副,维护着这个群体的尊严以及声威。
在2010年王小帅的《日照重庆》于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所做的一次试映活动中,贾发表了著名的《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一文,不无自豪地阐释了自己心中的“第六代”理念--挑战权威、挑战市场、挑战自我。简明扼要的12个字似乎一瞬间让这一群体找到了某种寻觅已久却始终不得的思想认同,无论他们选择的是哪一条路,最终似乎都可以落脚于这12个字。自此之后,人们对于“第六代”的憧憬,始终离不开打破国内电影市场既有的商业独步格局,每有新作上映,都要不失时机地倡议声援艺术电影与艺术院线(娄烨去年的《推拿》与王小帅今年的《闯入者》上映时引发的热议话题极其鲜明)。而国外媒体与电影界对于他们的期许,则多少添加了几分政治色彩,从对电影审查制度的批评到对当代中国社会阴暗面的描写(娄烨在《浮城谜事》上映前夕的公开信,以及贾樟柯的《天注定》),不一而足。
贾樟柯无疑是这群人当中最具政治话题的一个,他与张元的探索禁忌、娄烨的钟情情欲、王小帅的沉湎回忆都不相同,后者挑战的是个人情感与已有定论的历史,贾挑战的,却在当下。因此从他惊世骇俗的长片处女作《小武》开始,就处于尴尬的被禁境地。这部以极其粗陋低廉的制作条件拍竣的毕业作品,却以半纪录片的冷峻格调,展现了新颖的时空处理技巧,让小武所处的那座小城,具备了激烈的变化和冷峻的凝固。没有猎奇、没有俯视,而是直接把摄影机对准寻常街头,纪录下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涌动的新生事物与旧体制旧观念的碰撞和交叠。《站台》的视野无疑更为宏大,它像是一部80年代断代史,用一个小小的文工团,扫描了那一整代年轻人。《任逍遥》某种意义而言恰是《站台》的延续,它所记录的是90年代的新一批年轻人如何在那新旧叠瓦的价值观中从迷茫彻底走向了迷失。质感粗粝的“故乡三部曲”让世人得见一个真实的当代中国,一个过去在电影胶片中长期处于失位状态的变革中国,国际电影界终于在“第五代”的民俗审美和渐趋泛滥的武侠古装巨制中窥见了中国电影的另一番风貌,因此贾樟柯也就此顺理成章地从小城南特一路红到了威尼斯再到了戛纳。
到2006年的《三峡好人》时,贾樟柯在其固有美学基础上绘出了画龙点睛的一笔升华,偶尔闪现的超现实主义元素搭配着过去不甚明显的诗意基调,在三峡这个巨大的时代镜像中终于绽放出最璀璨的光晕。在拆迁、黑煤矿、买卖人口等等夺人眼球的社会热点元素包裹下,贾樟柯所讲述的其实依然是当代底层人物的生存处境,那些鱼龙混杂桌椅肮脏的苍蝇馆,和置于床头案板上的烟酒茶,才是这部电影的灵魂。《三峡好人》带回来的一座沉甸甸的金狮,也算是为“第六代”真正正名--在第五代之后,三大电影节的最高荣誉终于重现国人的身影。
客观地说,贾樟柯的这一系列电影本身并不具备什么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只不过试图忠实地记录寻常人的挣扎生活,其中虽难免夹杂苦难,但立意并非直指社会批判。但即便如此,依然不时有指摘的声音响起,斥责贾恶俗地步第五代之后尘,为了在国际市场上招徕生意与喝彩,勾兑国人的苦难和悲伤大肆贩卖,以满足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审丑欲望为主旨进行创作云云。对此,贾樟柯只能付诸一笑,他所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如何让自己的电影被自己心中的观众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