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大全 > 孝武帝的电影有哪些

孝武帝的电影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3-19 05:55:10

❶ 求中国古代历史打仗的电影。

一、 周王室的宫廷政变
1、 公元前675年,周大夫边伯等作乱,燕、卫师伐周,立颓为王;公元前673年,郑、虢攻杀颓,周惠王复辟。
2、 公元前636年秋,周王子带攻襄王而自立;次年夏,周襄王复辟。
3、 公元前520年,周王子朝攻杀新王猛,晋人立子丐为王。转自铁血
4、 公元前504年,周王子朝之徒作乱,周敬王出奔。
5、公元前441年,周哀王弟叔袭杀哀王自立,五个月后,周哀王少弟嵬攻
杀思王而自立。
史料:《史纪.周本纪》

三、 秦朝的宫廷政变
1、 公元前210年,赵高、李斯等人伪造秦始皇遗嘱,赐公子扶苏死,立胡亥为秦二世。
2、 公元前207年,赵高等逼秦二世自杀,立子婴为秦王。不久,子婴杀赵高。
毕荒按:关于秦朝的宫廷政变,后世传说最盛的是吕不韦以吕易嬴,《史记。吕不韦列传》也采取这种说法。但据后世学者考证,秦始皇并非吕不韦的儿子。此不赘述。

四、 西汉的宫廷政变
1、 公元前184年,吕后幽杀少帝,另立常山王刘义为少帝。
2、 公元前180年,刘氏宗族与大臣周勃等诛杀诸吕,杀少帝,立代王刘恒为帝。
3、 公元前74年6月,霍光等废昌邑王刘贺。
4、 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刘衎,自居摄皇帝位。
5、 公元8年12月(一说公元9年1月),王莽废孺子婴为安定公,自即皇帝位,改国号新。
史料:《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书。霍光传》
《汉书。王莽传》
《资治通鉴》

五、 东汉的宫廷政变
1、公元92年,汉和帝与宦官钩盾令郑众定议,收窦宪大将军印绶,另其兄弟就国,旋迫令自杀。
2、 公元107年,司空周章谋闭宫门,废太后,杀邓骘兄弟及用事宦官郑众、蔡伦,废安帝而立平原王刘胜。事泄,周章自杀。
3、 公元124年10月,汉安帝皇后阎氏与王圣等共谮太子,太子刘保被废为济阴王,时年十岁。
4、 125年三月,汉安帝病死。阎后等立北乡侯刘懿为嗣,即位。阎太后临朝,以兄阎显为车骑将军。四月,阎显杀耿宝等。十月,北乡侯死。阎显闭宫门,秘不发丧,与太后谋另立他人。十一月,宦官孙程等人拥立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旋杀阎显等,幽禁阎太后(次年死)。封孙程等十九人为侯。
5、 146年闰六月,梁冀毒死汉质帝刘缵;梁冀立蠡吾侯刘志为帝。刘志时年十五岁,是为桓帝。梁太后仍临朝。
6、 159年,汉桓帝与宦官唐衡、单超等定谋,发兵围梁冀第,收印绶。冀与其妻自杀。悉收梁、孙两氏内外宗亲,无少长皆弃世。变卖梁氏家产,凡值三十余万万。封单超等五宦官为侯。
7、 168年,太尉陈蕃劝大将军窦武杀中常侍曹节、王甫等。王节等矫诏收捕武等。窦武号召北军士兵平定叛乱。王甫率剑士捕杀陈蕃。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新到京师,不明真相,节等命奂率兵平叛。窦武兵散,败死。
8、 189年,四月,灵帝死,皇子辩即位,年十四岁,是为少帝。何太后临朝,以兄何进为大将军。何进杀宦官蹇硕,袁绍劝其尽杀宦官,进不能决。七月,袁绍复劝何进召外兵以胁太后,诛宦官,乃召董卓。八月,何进入长乐宫,被宦官张让等所杀。袁绍、袁术等攻杀诸宦官。张让等劫少帝与帝弟陈留王刘协出走。尚书卢植等追之,让等窘迫投河死。董卓兵到,迎帝还宫。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9、220年11月25日,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王曹丕,东汉灭亡。
史料:《后汉书。孝和帝纪》
《后汉书。孝安帝纪》
《后汉书。孝顺孝冲孝质帝纪》
《后汉书。孝桓帝纪》
《后汉书。孝灵帝纪》
《后汉书。董卓列传》
《后汉书。孝献帝纪》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资治通鉴》

六、三国时期的宫廷政变
1、曹魏
(1) 249年,司马懿趁魏帝曹芳与曹爽祭扫高平陵(魏明帝墓,在洛阳南)之际,发动政变,控制洛阳,杀曹爽等人,司马氏遂专魏政。
(2) 251年,王凌谋立楚王曹彪,在淮南举兵反司马懿。司马懿袭擒王凌,王凌自杀。牵连者均遭灭族。司马懿又杀楚王曹彪,令曹氏王公悉居邺中,派官监视。
(3) 254年10月,司马师废魏主曹芳,使仍为齐王,立魏文帝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4) 260年6月,魏主曹髦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讨司马昭。中护军贾充命成济杀帝。司马昭委罪于成济,杀济,灭其族。迎立常道乡公曹璜,为明帝嗣。六月,即位,改名奂,是为元帝,年十五岁。
(5) 265年,十二月,司马炎逼魏主禅位,废为陈留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
史料:《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晋书。景帝纪》
《晋书。文帝纪》
《晋书。武帝纪》
《资治通鉴》
2、 吴国
258年,吴主孙亮欲杀执政孙綝,不成。孙綝废帝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是为景帝。景帝与张布、丁奉杀孙綝。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
《资治通鉴》

七、晋朝的宫廷政变
1、 西晋
(1) 291年,贾后命东安公繇杀杨骏,灭其族;改元元康,废太后杨氏为庶人,次年将其害死。 以汝南王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均录尚书事,辅政。以楚王玮为卫将军,进东安公繇为王。 东安王繇谋废贾后,事泄,被废。 汝南王亮与卫瓘谋夺楚王玮兵权,贾后命玮杀亮、瓘;又以矫诏专杀为罪,杀玮。是为“八王之乱”之始。
(2)299年,贾后诬太子谋反,废太子,杀其母谢氏。
(3)300年,三月,贾后矫诏杀废太子。 四月,赵王伦、孙秀命翊军校尉齐王冏入宫捕贾后,旋杀之,灭其门,并杀大臣张华、裴頠等。赵王伦自任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以孙秀为中书令。八月,淮南王允起兵讨伦,败死。 加赵王伦九锡。
(4) 301年,正月,赵王伦逼晋惠帝禅位,自立,改元建始。 三月,齐王冏起兵反赵王伦。成都王颖在邺,长沙王乂在其国,均起兵响应。河间王颙在关中,遣张方助伦,闻齐王冏、成都王颖势大,反助二王。八王之乱从此发展为大混战。四月,将军王舆等杀赵王伦、孙秀,迎惠帝复位。
(5) 306年,十一月,晋惠帝中毒死,传为东海王越所害。太弟炽即位,是为怀帝。
史料:《晋书。惠帝纪》
《资治通鉴》
2、 东晋
(1)371年,十一月,桓温废晋帝司马奕为东海王,立会稽王昱,是为简文帝。十二月,改封废帝为海西县公。
(2)396年,九月,孝武帝死,传为张贵人所害。
(3)403年,桓玄废晋安帝。十二月,桓玄称帝,国号楚。
(4)418年,刘裕杀晋安帝,立琅琊王司马德文,是为恭帝。
(5)420年,六月,刘裕代晋,是为宋武帝。晋恭帝被废为零陵王,次年被杀。
史料:《〈晋书。海西公纪〉
《〈晋书。孝武帝纪〉
《资治通鉴》
《晋书。安帝纪》
《晋书。桓玄传》
《晋书。恭帝纪》

十一、隋朝的宫廷政变
1、604年,七月,隋文帝在仁寿宫被太子杨广杀害。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2、618年,三月,右卫屯将军宇文化及等杀隋炀帝。
史料:《隋书》
《资治通鉴》
十二、唐朝的宫廷政变
1、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秦府将尉迟敬德入宫,请唐高祖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旋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八月,传位于太子,是为唐太宗。唐高祖称太上皇。
2、684年,二月,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
3、690年,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降皇帝李旦为皇嗣。
4、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以羽林军杀张昌宗、张易之,迎太子李显即位。二月,复国号为唐。十一月,武则天死。
5、707年,太子李重俊矫制起兵杀武三思父子。兵溃,走终南山,被杀。
6、710年,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是为少帝。韦后临朝听政,谋效武后所为。相王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起兵杀韦后、安乐公主等。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以李隆基为皇太子。
7、713年,太平公主阴谋废唐玄宗,当时宰相七人,党于太平者四(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唐玄宗与宰相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内给事高力士等定计,命王毛仲杀萧至忠、岑羲等。窦怀贞自杀。赐太平公主死。上皇下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 崔湜流远地,旋改赐死。其余党羽或死或黜,人数甚多。
8、820年,正月,宦官陈弘志杀唐宪宗,托言服金丹毒发而卒。
9、827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杀唐敬宗。
10、904年,八月,朱全忠(朱温)使朱友恭等杀唐昭宗。
11、907年,四月,朱全忠迫唐哀宗禅让帝位,改名晃,国号梁,是为后梁太祖。废唐哀宗为济阴王,次年杀之。
史料《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十四、 宋朝的宫廷政变
1、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死。传有其被弟赵光义杀害之说。“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烛影摇红,千古之谜”。但此事正史不载,后世史家也不取此说法。近年又有人考证赵匡胤是患脑血管疾病正常死亡。
2、1194年,六月,宋寿皇(宋孝宗)死。宋光宗不问丧事。七月,赵汝愚以太皇太后旨,立太子赵扩,是为宋宁宗。
3、1224年,八月,宋宁宗死。权相史弥远拥立皇侄沂王赵昀,是为宋理宗;以原定皇位继承人赵竑为济王

十五、 辽朝的宫廷政变
1、951年,九月,辽世宗强令诸部助北汉攻周。行至归化州(今河北宣化)境内祥古山时,被泰宁王耶律察割杀死。右皮室详稳(辽官名,相当于汉族政权的节度使)耶律屋质等奉辽太宗子、寿安王耶律璟攻杀察割。耶律璟即位,是为辽穆宗。穆宗嗜酒,日中方起,号为“睡王”。
2、1031年,六月,辽圣宗死,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兴宗生母耨斤夺取皇太后之位,垂帘听政,是为钦哀太后,旋逼死辽圣宗齐天皇后。
3、1034年,钦哀太后与弟萧孝先阴谋废掉辽兴宗,另立少子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告变。辽兴宗废钦哀太后,释萧孝先不问。
4、106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发动政变,为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等所平。耶律重元自杀,预谋者萧革等被杀。
史料:《辽史》
《续资治通鉴》

十六、 金朝的宫廷政变
1、1149年,十二月,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是为海陵王。
2、1161年,十月,东都留守完颜雍自立为帝,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十二月,完颜元宜等在瓜州(今江苏扬州南运河入长江口处)发动兵变,海陵王完颜亮被杀。
3、1213年,八月,胡沙虎(纥石烈执中)杀卫绍王,另立金章宗兄升王完颜珣,是为金宣宗。
史料:《金史》
《资治通鉴》

十七、 西夏的宫廷政变
1、1048年,正月,太子宁令哥与野利氏族人浪烈等人入宫刺杀夏景宗(元昊)。没藏讹庞杀宁令哥及其母野利后,立谅祚为帝,是为夏毅宗。
2、1061年,没藏讹庞父子阴谋杀夏毅宗,夺取皇权。没藏讹庞子妇梁氏(汉人)密告夏毅宗。夏毅宗在大将漫咩的支持下,擒杀没藏讹庞父子。一举夺回政权。
3、1081年,三月,汉人将军李清劝夏惠宗把黄河以南地归还宋朝,夏、宋以黄河为界,与宋议和。梁太后与梁乙埋、罔萌讹等设计害死李清。随后又把夏惠宗囚禁在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讹等聚集人马,斩断河梁,使惠宗不能与外界通消息。
4、1099年,辽朝派使臣来夏,用药酒害死梁太后,梁氏败亡。夏崇宗在辽朝支持下,开始亲政。
5、1170年,闰五月,任得敬胁迫夏仁宗“分国”,分夏国之半归他统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灵州啰庞岭地归他统治,建号楚国。任得敬又胁迫夏仁宗派遣使臣向金朝奏报,求封号,遭到金世宗拒绝。任得敬阴谋附宋自立。八月,与宋四川宣慰使虞允文相约夹攻金朝。夏仁宗捕获宋密使,设计杀任得敬,并杀任党。
6、1206年,正月,镇夷郡王安全在罗太后支持下,废夏桓宗自立,是为夏襄宗。三月,夏桓宗突然死去,年仅三十岁。
7、1211年,七月,齐王遵顼废夏襄宗自立,是为夏神宗。八月,夏襄宗死。
8、1223年,十二月,夏神宗在举朝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宣告退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夏献宗),自称“上皇”。
史料:《宋史》
《辽史》
《金史》
《续资治通鉴》

十八、 元朝的宫廷政变
1、1307年,元成宗死。皇后与左丞相阿忽台等谋立安西王阿难达。右丞相哈拉哈斯遣使报怀宁王海山,并先迎其母弘吉拉氏与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二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到大都。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称监国,杀阿忽台等,捕安西王。五月,海山至上都即位,是为元武宗。六月,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杀安西王,废元成宗后。
2、1223年,八月,铁失等在上都南坡杀元英宗,并杀左丞相拜住。诸王迎立晋王也孙铁木尔于北边。九月,也孙铁木尔在龙居河即位,是为泰定帝。十月,杀铁失等。
3、1328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八月,签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谋立元武宗子周王和世王束(此两字应为一个字),先迎其弟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九月,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顺。怀王至大都即位,改元天历,是为元文宗。十月,大都军围攻上都,倒剌沙降,天顺帝死。1329年,正月,周王在和宁以北即位,是为元明宗。四月,立弟怀王(元文宗)为皇太子。八月,元明宗与皇太子在王忽察都相见。皇太子与丞相燕铁木儿等毒杀元明宗。皇太子还上都,重新即位。
史料:《元史》
《续资治通鉴》

十九、明朝的“夺门之变”

英宗“土木堡”之后被俘,景泰帝即位。后迎回,成“上皇”,放南宫。景帝病重,英宗与看守太监和大臣密谋,出南宫,入殿复位。废景帝为宬王,景帝病死以王礼葬西山。英宗杀于谦。

二十、西太后夺权

就是慈禧夺光绪,不用说了吧。

民国的、南北朝中北朝的、五代十国的,就不说了。太多了,要过字数限制了。

❷ 孝武帝评论范宁所务惟学有哪些事例可以体现

范宁(约339年—约401年),一作范甯,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东晋大儒、经学家,晋徐兖二州刺史范汪之子,《后汉书》作者范晔祖父。
宁康元年(373年),授余杭县令。兴办学校,施行儒家。迁临淮太守,册封阳遂县侯。入为中书侍郎,多有贡献。得罪宗室司马道子,外任豫章太守。
范宁推崇儒学,反对魏晋玄学。 [1] 所撰《春秋榖梁传集解》 [2] ,是今存最早的《谷梁传》注解,阮元收入《十三经注疏》,是保留汉、魏以来《春秋谷梁传》之学的重要作品

❸ 刘骏文的介绍

刘骏文,一个追求心灵直观感受,热衷在晚间写作的90后青年作家。1除了日常写作以后,他还兼有编剧、新媒体主编、文学公益人等身份,系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1作品在《青春美文》《课堂内外》《经典阅读》等刊物有众多学生读者。1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青年作家改稿班”里最年轻学员。22014年,他的“暖心体”文字吸引百万人气3;2015年,兼职给央视节目写稿子,创作的微电影《追梦者》引发过多家媒体关注。4他的随笔作品《如果,在临川遇见你》一日引发万人阅读热3,与《倾世皇妃》作者慕容湮儿等被誉为江西90后文学四架马车。代表文艺作品集《你要相信世界没有腐朽》。1国家统计局主办的《中国信息报》1特别转刊推荐他的文化散文《抚州,一座有戏有梦有氧的城市》。5新华网、人民网、《凤凰周刊》等媒体曾对其进行推荐5,抚州市作家协会《临川文学》新媒体周刊主编和策划人6。2015年末网易文化联合中国网、一路书香新媒体市场数据,通过“互联网+知名活跃指数”,重点推荐10位当红的90后暖男作家,刘骏文入选。

❹ 北魏孝武帝元脩简介有哪些

北魏孝武帝,名元修,一说元脩(510年―534年),字孝则,北魏最后一位皇帝(532年―534年在位),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母亲妾李氏。
永安三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532年被高欢立为帝。534年与高欢决裂,高欢带兵从晋阳南下,孝武帝率众入关中投奔宇文泰,十二月被泰毒杀。同年十月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北魏从此正式分裂成东西魏。他死后,其谥号为孝武皇帝或出帝。
魏出帝曾被封为汝阳县开国公、通直散骑侍郎、中书侍郎。建义年间,辞散骑常侍一职,为平东将军、太常卿,后来又为镇东将军、宗正卿。永安三年,封为平阳王。普泰初年,转任侍中、镇东将军、仪同三司、兼为尚书右仆射,后又改加侍中、尚书左仆射。

❺ 谁告诉我孝昌的那个孝武里的华夏电影院,有会员卡要多少钱一位

直接用淘宝或者美团买,大部分都是25用淘宝好像不用手续费

❻ 【独孤信】

没有找到。对不起。

大概导演和编剧们都没想到用这位大帅哥来拍。。

只有些文字的,看看吧。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祖俟尼,和平中(公元460-465),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独孤信为鲜卑族人,其祖父俟尼自云中到武川任镇将,将家迁于武川,祖孙三代皆以武略称。史称他“美容仪,善骑射”。他是西魏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将,战功卓著,其声名远播大河上下,长城内外……他也是三朝国丈,三个女儿分别是北周、隋、唐的皇后。

他初投葛荣帐下为将,后投北魏,曾经匹马单枪生擒渔阳王袁肆周。因屡立战功,先后历任别将、员外散骑侍郎、新野郡守、荆州防城大都督、武卫将军、浮阳郡长、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军事兼尚书右仆射、荆州刺史、车骑大将军、河内郡公、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加授太子太保、大司马、柱国大将军、卫国公。隋文帝即位后,赠太师、上柱国、十州诸军事、冀州刺史,封赵国公,邑一万户,谥曰景。独孤信风度翩翩,雅有奇谋大略。宇文泰初启霸业之时,他镇守陇右之地,史称“及信在州,事无拥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人愿附者数万家。”“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由于他执政期间惠政颇多,因此,很受百姓爱戴。历史上有三位独孤皇后,北周明敬皇后,隋文献皇后,唐元贞皇后。她们系同父所生,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这位三朝国丈就是西魏宰辅独孤信。

魏晋末,天下大乱,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入主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公元四世纪末期,北方鲜卑拓跋部异军突起,联合其他部族,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魏初共有四十六个部落,其中鲜卑化的匈奴独孤部地位显赫,它世代与拓跋部王室联姻,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两位姑母,分别嫁给独孤部的首领与王子们,北魏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亦为独孤氏。独孤信便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显贵家族之中。他生于北魏宣武帝景明四年(公元503年),祖籍云中,其祖先伏留屯曾任部落大人,是魏初最重要的官员之一。到独孤信的祖父俟尼时,俟尼举部迁往武川,在北塞防戍边隘。当时北魏都城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为防御柔然,北魏太武帝在北魏的北部边境,沿边要害之处设置了一些重要的军事重镇,镇将全由鲜卑贵族担任。俟尼便担任过沃野军镇的镇将。俟尼辞世后,由独孤信的父亲独孤库者继任部落酋长。独孤库者英勇豪爽,讲求节气,北镇人民无不敬服他。其妻费连氏也是贵族出身。由于有这样的高贵血统相传,他们的儿子独孤信天生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并且,因为独孤信自小生活在辽阔的北方大草原上,受当地尚武之风的感染,骑马射箭,无所不精。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自幼熟读百家经史,深受汉文化熏陶。他认为祖宗们南征北战,威震四方,虽重武略,却忽视了文治,于是亲政后他便大兴“文治”。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他力排众难,迁都洛阳。南迁的鲜卑贵族们迅速汉化,而仍留在北方驻守边防的鲜卑贵族们则因远离都城,受汉化影响小,依然保持着鲜明的鲜卑旧习:姓复姓,说胡话,着胡装,崇尚武艺,聚部而居。他们逐渐被淘汰,地位骤降,身份沦落。独孤家族亦是如此。戍守北方的鲜卑士兵们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他们沦为“府户”,位如奴隶,怨声载道,加上当地是各少数民族杂居之所,民族冲突日益严重,北部边塞成了一个充满危机的火药桶。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初,高平镇(今甘肃固原县)镇兵推举高车酋长胡琛为高平王,举起起义大旗,北方人民欣然响应。义军力量迅速壮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沃野镇,胡琛又派遣大将卫可孤率军攻打怀朔、武川二镇。武川豪强贺拔度拔、宇文肱闻风,赶紧在当地招兵买马,组成了一支宗乡武装以抗击起义军。日后从这支小小武装中走出了不少人物:北周王朝的缔造者宇文泰,名将贺拔允、贺拔胜、贺拔岳兄弟,独孤信亦是其一。尽管家道中落使独孤信对已汉化的洛阳集团深感不满,但他毕竟是一个贵族子弟,义军起义直接威胁到了他的自身利益,故也加入了这支队伍。他驰骋疆场,英勇善战,几度出生入死,名扬一方。武川豪强们奋力抵抗,袭杀了卫可孤,给义军以重创。无奈此时“六镇风暴”刮起,席卷北魏。武川旋即被攻下,首领贺拔度拔不幸阵亡,群龙无首,队伍解散。独孤信只得随其家流徙到定州(今河北定县)。可才安定下来不久,起义风浪又波及到了河北。葛荣在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县)率军起义。定州人民将对鲜卑统治者的满腔愤恨转嫁到当地北镇流民的身上。为免遭杀戮,独孤信被迫加入义军队伍中,成为葛荣的一名部下。此时的独孤信正是一位翩翩少年,风流倜傥,才貌出众,且好“自修饰服章”,军中人皆称他为“独孤郎”。北魏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尔朱荣发动了河阴之变,掌握了北魏实权。这年秋天,他与葛荣在滏口展开大战。葛荣麻痹轻敌,战败身亡。尔朱荣见俘军中的独孤信本是鲜卑贵族,又年少英勇,气度不凡,便提升他为别将。不久,独孤信受命征讨义军的残余势力韩楼,他在战场上表现十分出色,单枪匹马,出阵挑战,一举擒拿了韩楼手下的一员干将袁肆周。此后,尔朱荣对他更加看重。元颢入洛阳后,独孤信再次受命为先锋,与颢军战于河北,破之,赐爵爱德县候,后迁武卫将军。尔朱荣独孤信

死后,高欢尽灭尔朱氏,独揽北魏大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可一世,唯独当时坐镇荆州和拥兵关陇的贺拔胜、贺拔岳兄弟不肯从命于他。于是高欢挑拨离间,唆使关西将领侯莫陈悦谋杀了贺拔岳。贺拔胜得到消息后,意恐奸人从中获利,忙命身边的大都督独孤信立即入关,接任贺拔岳的职位,招抚余众。独孤信日夜兼程地赶到陇关,才得知岳部将士们已推举字文泰作了统领。宇文泰也是武川镇人,与独孤信自幼相好,后又在沙场上并肩作战,感情笃厚。二人异地相见,分外高兴。不久,独孤信受命到都城洛阳向北魏孝武帝报告关陇一带的情况,行至雍州(今陕西西安),恰好遇见孝武帝派遣的大使元毗,遂中途折回荆州贺拔胜处。尔后,他“寻征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高欢在朝独孤信的多面印

中掌权,想自立为帝的心思昭然若揭,孝武帝实则是他手中的一个傀儡,二者的矛盾愈演愈烈。永熙三年,孝武帝拉拢宇文泰、贺拔胜等人,暗中调兵遣将,决定与高欢决一雌雄。但孱弱无能的他哪里是高欢的对手,最后只得西逃长安投靠宇文泰。众人见之,军心大散,一夜之间,逃亡者竟超过了半数。独孤信闻讯后,颇感为难。因为当时他的父母妻儿全在高欢的辖地之内,若想追随皇上,则需舍家而去,落个“不孝”的名义。但孝武帝毕竟是堂堂一国之君,身为下官不为其尽忠效力又会有“不忠”之嫌,况且他的昔日好友如今都已坐镇西边,于其前途甚为有利。权宜片刻之后,独孤信还是决定追随皇上,西入关中。于是他马不停蹄,一路追赶,至洛阳西北的漉水终于赶上了孝武帝。孝武帝见他单骑而至,心中真可谓感慨万千,叹声说:“将军今能辞父母,捐妻子而从朕,‘世乱识忠良’,此话当真不假呀!”遂赐御马一匹,进其爵为浮阳郡公。自此,魏分东西。是年,高欢另立孝静帝,自己执掌朝政,并迁都于邺城,史称东魏;宇文泰则鸩杀了孝武帝,于大统元年(公元535年)另立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二者分别以怀朔系军阀集团和武川系军阀集团为靠山,开始了十多年的对峙。荆州成为东魏的领地,但当地的人民却“心犹恋本朝。”因独孤信曾在荆州任过大都督,对当地民情甚为了解,西魏独孤信

朝廷便任命他为掌管三荆州军政事务的都督、东南道行台(派驻地方兼管民事的官员)、荆州刺史,想以此来招抚荆州人民。独孤信遂起程。到达武陶时,东魏的弘农太守田八能率领一群蛮兵将其挡在淅阳城(今河南西峡县北)之外,同时东魏都督张齐民也受命率3000名步兵与骑兵尾随独孤信之后。当时独孤信所带兵卒还不到1000人,形势十分严峻。他稍作思量后,镇定地对部下说:“敌众我寡,若回头攻打张齐民,前方之蛮人定会以为我军撤退,必将转守为攻,这样我军就会首尾受敌,难以脱身;不如首先进攻前面的田八能,若能击败他,张齐民军就会不战自溃了!”于是他领兵力挫田八能,张齐民果然随之败逃。独孤信接着又乘胜袭击穰城(今河南邓县),当时穰城由东魏西荆州刺史辛纂把守,辛纂带领兵马出门迎战,被独孤信打得落花流水,惨败而归。城门还未来得及关上,独孤信已令都督杨忠为先锋夺城。杨忠对守卫城门的东魏士兵们大声喝道:“我大军已至,城中还有人马接应。你们若想寻一条生路,为何还不避开逃命去呢?城门上的士兵一听,顿时作鸟兽散。杨忠趁机率领士卒冲进城内,擒杀辛纂,城内的军民吓得服服帖帖。独孤信接着又分开兵马,平定了三荆。但东魏岂肯善罢甘休。半年过后,高敖曹、侯景突然率军进攻穰城。独孤信见大兵临近,自己则势单力薄,赶紧向朝廷求援。可西魏援军久久不至,终于寡不敌众,只好与部下杨忠弃城南下投奔梁朝。南梁的都城建康是一个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繁华富庶的都市,但这一切都不能吸引独孤信。他虽身居其中,心却无一日不思念着北方故土,终日郁郁寡欢。他几次上书给梁武帝请求北返,西魏也派遣使节来与梁商讨此事,但均未果。一直到三年过后,梁武帝才允许独孤信等人北返。独孤信闻讯后,欣喜之余不禁泪下:“我苦苦期盼达三年之久,终于盼来了今日!”临行前,他向梁武帝告辞。武帝问他:“朕闻你父母均在山东,不知今将何往?”独孤信不假思索地说,“为君臣者岂能因顾念家人而事二君乎?”梁武帝听后感到十分惊奇,他没想到这位北方蛮族之士竟会如此注重忠义礼节,遂备厚札相送。独孤信返回长安后,因自己兵败东魏,又弃城奔梁,“亏损国威”,上书给魏文帝请求治罪。文帝阅后,不置可否,便交由尚书们商议。七兵尚书、陈郡王玄等人奏曰:“独孤如愿兵败,使国蒙羞,理当受罚。但他独守孤城,只因援军未至才被迫投奔南梁,且他有平定三荆之功。请陛下赦免其罪,官复原职。”独孤信因祸得福,不久便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开府仪同三司。

独孤信卓有军事才华,被誉为一代名将。当年的“独孤郎”还只是锋芒初露,如今的独孤大将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久经沙场,用兵如神,屡次出奇制胜,为西魏立下汗马功劳。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刚从建康归来不久的独孤信便跟从宇文泰出征东魏。此次出兵十分顺利,一路势如破竹,弘农即刻被攻下,又在沙苑大败高欢亲率的10万大军。得胜后班师回朝,文帝对众将士大加赏赐,独孤信被封为河内郡公。一日,独孤信巡行于俘虏营中,偶然发现了一位远房亲戚,忙—上前去寻问家中情况,谁知那位远戚却告诉他其父已经过世了。独孤信顿时肝胆欲裂:“没想到当初一别之后,我们父子竟再无见面之期了!”于是赶回家中,“发丧行服”。不久,他接令回朝,与冯翊王元季海一起统兵两万直逼洛阳。时任洛阳刺史的广阳王元湛闻风丧胆,弃城而逃,独孤信等不费一兵一卒,轻而易举地占据了金墉城。大统四年,东魏卷土重来。侯景、高敖曹二人为先锋围攻洛阳,高欢则亲率大军随后而至。东魏军来势凶猛,“悉烧洛阳内外官寺、居民,存者什二三。””独孤信等被围困在金墉城内,情况大为不妙。此时,独孤信异常冷静,一方面派人十万火急地送信至朝中请求增援,另一方面鼓舞士气,严加防范,固守城中“旬有余日”。当时西魏文帝正欲与丞相宇文泰去洛阳祭拜列祖列宗的园陵,收到告急文书后,马上率援军东行。至澶东,侯景等人连夜解金墉之围离去。宇文泰轻骑追击至黄河边上,侯景布阵迎战。因战马中箭受惊,宇文泰不幸跌下马来,幸为李穆所救,只得败退而归。西魏军稍作休整后,再度发起进攻,“是日,东、西魏置阵既大,首尾悬远,从早至晚,战数十合,气雾四塞,莫能相知”。独孤信、李远任右面先锋,赵贵、怡峰任左面先锋,交战皆失利,其他将领见状忙引兵后退。独孤信本已身处劣势,又见文帝、宇文泰不知去向,深知自己也无回天之力,只好弃卒先归。大统六年(540年),东魏侯景从三鸦出发,准备收复荆州。独孤信统5000骑兵驰出武关增援,侯景一见,连忙撤军返回。第二年,岷州(今甘肃省岷县)刺史赤水纠集蕃王梁仙定举兵反叛,朝廷下诏令独孤信率军讨伐,以平定叛乱。独孤信奉旨至岷州,见赤水、梁仙定怒斥道:“你们身为朝廷命官,沐浴龙恩,而今竟举兵反叛!看我不拿你们这等不忠不义之贼!”两军交战才几个回合,梁仙定就被独孤信的部下杀死。但其兄弟儿子们仍不死心,率余军继续作战。独孤信勒兵转向万年,驻扎在三交谷口。叛军不肯屈服,“并力拒守”。独孤信想:长此纠缠下去,于我军不利。遂生出一道妙计,诡骗叛军道:“你们这些叛贼死到临头还不反悔,今我大军已至,尔等已身陷重围之中了!”叛军闻知大惊,环顾四周,只见山上风吹草动,果真似有万千大军埋伏其中,吓得赶紧放下武器,抱头鼠窜,各自逃命。独孤信率军乘胜北追,一直追到岷州城下,城里的叛军知道大势已去,慌忙出城缴械投降。独孤信又立大功一次,被朝廷加授为太子太保。魏自分东西以来。两边各不臣服,常为领土之事争战不休。大统九年(543年),烽火又起。高欢与宇文泰各自率兵在洛阳邙山展开大战,经过几次交锋,西魏左军赵贵等五员大将相继失利,东魏占居优势。宇文泰又亲自出阵与东魏交战,再度失利,只好在日暮时分引兵逃走。高欢忙派兵追击。正在这个危急时刻,独孤信赶到,与于谨招聚剩下来的散兵游勇,从后部偷袭东魏追兵。追兵怎会料到身后竟然还会有敌军,顿时惊慌失措,军心大乱,“西魏诸军由是得全”。西魏不仅外有东魏强敌,内部反叛亦接连不断。大统十二年,凉州刺史宇文仲和聚众反叛,独孤信率怡峰前去征讨。宇文仲和固守武威城,独孤军屡攻不下,相持甚久。独孤信仔细斟度形势,终于找出了叛军的漏洞。是日深夜,他命手下诸将用云梯从东北方攻城,自己则率精兵从西南方进攻,两面夹击叛军。城内宇文仲和的士兵们正昏昏入睡,及待发觉,虽奋力抵抗,但为时已晚了。黎明时,独孤信等便攻入城内,擒捉宇文仲和,并俘获了叛民6千户,全部解押至长安。独孤信因此被拜为大司马。此后,独孤信又分别于大统十三年、十六年两次出征,进位至柱国大将军。与丞相安定公宇文泰、广陵王元欣、赵郡公李弼(李密曾祖父)、陇西公李虎(李渊祖父)、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并为八柱国,“当时荣盛,莫与为比”,并且福荫诸子,他的五个儿子分别被封为公、侯、伯,累计加封四千户。独孤信兼通文武之道,能张能弛,不仅是一名英勇善战的武将,也是一位长于治理地方的官员。大统三年(公元537年),他进据洛阳时,洛阳城已是荒凉一片。昔日的繁华消失殆尽,残垣断壁时有所见。许多居民流亡离散,名门士族更是踪影全无。独孤信得知河东籍的柳虬和裴诹之还分别留居阳城和颍州,便征召他们,分别任命他们为行台郎中,开府蜀。有了这些当地名门望族的协助,独孤信威信大增。弘农裴志本已隐居山中,此刻却“纠合义徙举广州归同”,陈析、韩雄等地方豪强相继投奔到独孤信帐下,原属东魏的颍、豫、襄、广、陈留等地也自动并入西魏领土之中。独孤信在坐镇陇右的近十年中,治绩更为突出。陇右是西魏的后方,各民族杂居在此,地方豪强势力盘根错节,人们一旦有冤屈上诉,几年都得不到解决。这里是一块是非之地。西魏朝廷也为此大伤脑筋,数易刺史,但均不能改变这种状况。大统四年,独孤信任陇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独孤信对当地的情况早已有所耳闻,但他毫不畏惧,决心治理好陇右。上任后,他立即着手办理数年来积压的案件。他铁面无私、据实查办,不论犯人有何后台,均按其罪行加以处治。这样,百姓们郁闷心头已久的冤气终于得到化解,心相归之。而当地豪强亦被他的此举所威慑,再也不敢为非作歹,作威作福了。收拢民心之后,独孤信又“示以礼教,勤以农桑,”几年下来,州府府库充实,百姓也日渐富足。邻地的流民见之,纷纷举家投附,秦州所辖户数一下子增加了几万。顿时,独孤信名声大噪,“信著遐迩”,宇文泰因此赐其名为信。只是树大招风,一篇《檄梁文》为他招致祸根。《檄梁文》是侯景之乱之际东魏大臣魏收写的一份奏折。魏收在文中诡称独孤信“据陇右不从”,宇文泰得知,遂起戒备之心。趁独孤信移镇河阳之际,任自己的侄子宇文导代替其职,并且还亲自视察其地。

西魏政权一直为宇文泰所控制。宇文泰,字黑獭,是一个鲜卑化的匈奴人。当初魏孝武帝败给高欢后,能在西边得以苟延残喘,全靠宇文泰。但由于孝武帝不甘再次沦为傀儡,西迁不到半年即被毒死。此后,西魏的三个傀儡皇帝——文帝、废帝、恭帝都在宇文泰的操纵下先后上台。宇文泰与独孤信是同乡,世居武川,其发迹也主要依靠武川势力集团。他深知独孤信风度弘雅,深得人心,且功高勋著,在武川集团中威望甚高,不得不对其加以防备。独孤信亦察出事有端倪,便主动上书,提出自己身居陇右已久,请求还朝。宇文泰假意不许。正好此时东魏使者带来独孤信母亲亡故的消息,独孤信再次上书,“陈哀苦,请终礼制”。宇文泰又装作一副迫不得已的样子,让他发丧行服。当然,宇文泰也心存愧疚,毕竟独孤信与他从小相善,为他效力不少,便追赠其父独孤库者为司空公,其母费连氏为常山郡县,并且于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升迁独孤信为尚书令,待六宫建制之后,又拜他为大司马。可这一切并未挽回什么,二者之间的间隙由此产生,并不断扩大。宇文泰广聚英俊豪杰于其麾下,数度东西征战,就是为了给后代子孙坐镇天下打好基础。到恭帝时,西魏已名存实亡,宇文氏的夺权篡位只是早晚之事了。宇文泰开始考虑立嗣的问题。他自己已不想篡位,故在立嗣之事上慎而又慎。此事也的确非同小可,因为被立为后嗣的人将是明日之君,宇文家的江山全掌于他一人之手。宇文泰已有一嫡子略阳公宇文觉,系其正配夫人冯翊公主所生,他应是理所当然的后嗣。然而宇文泰却久久不能作出决断。这是因为在宇文觉之前,姚夫人生有一庶出长子宇文毓,宇文毓之妻恰好是独孤信的长女。宇文泰担心立宇文觉为后嗣会使独孤信生出异心。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出绝妙好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他召集公卿们共同商讨立嗣之事,颇为难地说:“我意欲立嫡子觉为后嗣,又恐大司马独孤公多心。你们以为该如何是好?”独孤信乃朝中元老,威望极高,众官员左右为难,亦不知如何是好,唯有保持沉默。整个大殿寂静无声,突然尚书左仆射李远站出身来,声色俱厉地道:“立子以嫡不以长,此乃自古以来的道理。略阳公身为嫡子,立他为嗣是理所当然之事,宇文公还何须多虑!若是担心独孤信不从,请让我先斩了他!”遂拔刀而出。众臣惊竦震动,不知所措。宇文泰亦赶紧站起来,故作发怒地说:“休得无礼!有话好讲,何至如此!”独孤信见状,知道一切都是事先图谋好的,深感无奈,只得说:“的确应立略阳公为嗣,我并无异议。”李远方收起剑来。如此一来,还有谁敢不从,众人纷纷表示李大人所言极是。立宇文觉为后嗣的事情就这样确定下来。事后,李远拜谢独孤信说:“只因事关重大,才有刚才冒犯之举,请独孤公恕罪。”独孤信心中气恼至极,但也无可奈何,只淡淡说了一句:“今日之事全赖李公才得以定下呀!”朝中归来,独孤信忧愤交加:我捐家为国,几十年来征战沙场,治理地方,为宇文氏竭尽效忠之力,而今却遭他嫌忌,受他排挤。前景难测呀!这年秋末,宇文泰北巡,不慎途中身染重病,便派驿马传令召见侄子中山公宇文护赶到泾州拜见。宇文泰说:“我自知大限已至,而几个儿子尚都年幼。如今外面敌寇强大,天下大事就全托付于你了!你一定要尽力而为,以成我平生之志!”几天后,字文泰卒于云阳。世子宇文觉继位,独孤信被任命为太师、柱国、太冢宰。宇文觉当时年仅15岁,一切大事均由宇文护裁夺。不久,宇文护建立北周,立宇文觉为周天王,自任大司马。宇文护名望地位一向较低,虽受宇文泰倚重托以后事,但众王公大臣对其独掌政权,专横跋扈皆怏怏不乐,不肯服从于他。其中以赵贵为尤。赵贵也是朝中元老之一,当年正是他首推宇文泰代统贺拔岳的余部使其从此发迹,后又跟随宇文泰屡次出征,被封为八大柱国将军之一,地位等同于宇文泰。谁知宇文护建立北周后,竟加倍排挤他,地位大不如从前。赵贵不堪忍受,想除去宇文护,但他的势力还略嫌单薄,于是他想到了独孤信。赵贵早知独孤信遭宇文氏排挤已久,心中正愤愤不平。独孤信听赵贵一说,深觉言之有理,只是又感时机尚未成熟,便劝赵贵不要鲁莽行事。岂料此事竟被开府仪同三司宇文盛探知,迅速告到朝廷。宇文护大怒;趁赵贵上朝之际将他抓起来,所有关联此事的人都满门抄斩,唯独孤信除外。因他名望素重,只是免去了其官爵。但这仅是权宜之计,宇文护如何能容得下有心反叛自己的人。一个月后,御赐毒酒,逼令独孤信自尽于家。时年。独孤信55岁。独孤信在魏分东西之际毅然舍家为国,选择西魏。此后,他苦苦跟随宇文泰达几十年之久,为他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竭诚尽忠。正是在独孤信这样一批英雄豪杰的鼎力相助之下,宇文泰的势力不断增大,羽翼日渐丰满,使得西魏政权最终瓦解,宇文氏建立了自己的天下。独孤信也因此从西魏末相变为北周开国元勋。只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同历史上众多的开国元老一样,独孤信虽辛苦一卓,功勋卓著,竟不得善终。西魏末年,他始遭嫌忌,虽官爵累加,权力却被架空,到北周开国之际,竟被迫饮鸩自尽,溘然逝去。不过在其身前身后,有三个女儿先后封为皇后,诸子亦加官进爵,正如《北史》所谓“三代外戚,何其盛哉”。这也许是九泉之下的他唯感欣慰的吧。

关于独孤信的轶事:

独孤如愿不但少年英雄精于骑射,而且生得俊美非凡,他出身于鲜卑贵族之家,更擅于修饰,因此自少年时便被称为“独孤郎”,后来做官更被上下级同事公认为“璧”人。独孤信

彼时秦州刺史任上发生的一件事最能体现独孤如愿的绝世风采。话说他一次外出打猎,兴致一高就忘了时间,结果等到回城已是日落时分,就要关城门了,独孤如愿放马快驰之下,头上的帽子被震斜了也不知道。谁知晚霞映照着这样的骏马少年,却将引得路人都目眩神驰,鲜衣怒马,翩翩少年,夕阳晚照,冠帽微斜——天,这还是人吗?根本就是神仙降世啊!众人一时心向往之,都想要学学。买马习射是来不及了,于是——第二天一早开始,秦州城里有了新潮流:官吏士民都把帽子歪着戴,只盼能跟上独孤公子的一厘半分。后人有言——独孤将军如此玉树临风,妻子也肯定错不了。遗传基因好,所以几位独孤小姐肯定都是美女,并且使得隋朝皇族也都长得一表人材。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俊美皇族。

❼ 祖冲之有哪些贡献

主要贡献有:“祖率”,《缀术》,改革闰法,应用“岁差”,编撰《大明历》。

《缀术》

在《缀术》中,祖冲之提出了“开差幂”和“开差立”的问题。“差幂” 一词在刘徽为《九章算术》所作的注中就有了,指的是面积之差。

“开差幂” 即是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的差,用开平方的方法求它的长和宽,它的具体解法已经是用二次代数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而“开差立”就是已知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的差,用开立方的办法来求它的边长;同时也包括已 知圆柱体、球体的体积来求它们的直径的问题。

所用到的计算方法已是用三次方程求解正根的问题了,三次方程的解法以前没有过,祖冲之的解法是一 项创举。

“祖率”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

改革闰法

祖冲之吸取了赵厞的理论,加上他自己的观察,认为十九年七闰的闰数过多,每二百年就要差一天,而赵厞六百年二百二十一闰也不十分准确。因此,祖冲之提出了391年144闰月的新闰法。

祖冲之的闰周精密程度极高,按照他的推算,一个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8141日,与今天的推算值仅相差46秒。

(7)孝武帝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早年经历

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

祖冲之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做研究工作,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

祖冲之接触大量国家藏书,包括天文、历法、术算方面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条件。

❽ 《白鹿原》冷秋水嫁给白孝武了吗 她的结局是什么

《白鹿原》冷秋水嫁给了白孝武。

结局:冷秋水嫁给了心系这片原的白孝武,和白孝武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角色形象:

冷秋水是白鹿原上名医冷先生的二女儿,先前冷先生和白嘉轩订下娃娃亲,冷秋月嫁给白家的二儿子白孝武。她性格刚毅是非分明,与姐姐冷秋月感情极好,但是又不和姐姐一样懦弱,敢于反抗和抗争,在传统和变革中蜕变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女性形象。

(8)孝武帝的电影有哪些扩展阅读:

《白鹿原》的主要内容:

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白家人沿袭村子里的族长,主人公白嘉轩一生娶过七个妻子,最后一个陪他终生,并育有三儿一女(白孝文、白孝武、白孝义、白灵)。鹿三是白家的长工,黑娃是他的长子。鹿家以鹿子霖为代表,他有两个儿子(鹿兆鹏、鹿兆海)。

小说主要讲述了他们的下一代白孝文、鹿兆海、黑娃这一代人的生活:白家后代中规中矩,黑娃却从小就显现出不安分。长大后,白孝文继任族长,黑娃在外做长工,认识了东家的小老婆田小娥,他将她带回村后,受到村人的排斥。黑娃离开村子后投奔革命军,又成为土匪。

在此期间鹿子霖、白孝文等都吸上了鸦片,将家败光,去异乡谋生。鹿三以儿媳田小娥为耻,最终杀了她,因终日被田小娥死时的情形折磨而死去。白孝文则在外重新振作,终有一番作为,白灵加入了共产党。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

❾ 电视剧白鹿原孝武的扮演者母亲是谁

白鹿原 (2012)

: 王全安
编剧: 王全安 / 陈忠实
主演: 张丰毅 / 张雨绮 / 段奕宏 / 吴刚 / 刘威 /成泰燊 / 郭涛
类型: 剧情 /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 陕西话
上映日期: 2012-09-15(中国大陆) / 2012-02-15(柏林电影节)
片长: 154分钟(中国大陆) / 188分钟(柏林电影节) / 175分钟(香港国际电影节) / 220分钟(试映版)
又名: White Deer Plain / Bailu Place

阅读全文

与孝武帝的电影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好看的校园纯爱电影 浏览:534
老板的生活电影有哪些人 浏览:507
复仇者联盟3是哪些电影的人物 浏览:113
周星驰玩股票什么电影 浏览:281
周星驰吹箫电影叫什么 浏览:396
免费5G影院电影 浏览:313
2017yy看电影频道是多少 浏览:952
苗苗为什么没去塞班国际电影节 浏览:123
小电影直播app有哪些 浏览:341
电影上映多久才不算剧透 浏览:50
哈利波特一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740
极冻浩劫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651
王宝强怎么走上电影路 浏览:322
有哪些好看的成长电影 浏览:128
十部最好看的电影战争 浏览:387
电视机安装软件看免费电影 浏览:864
中国小朋友看的电影有什么 浏览:757
日本学校泳装格斗电影有哪些 浏览:771
特工类好看电影国外 浏览:1000
怎么从电影中截图视屏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