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毕飞宇作品集的内容简介
收录有名篇《玉米》(《玉米》《玉秀》《玉秧》三部曲)、《青衣》、《上海往事》、《哺乳期的女人》等,并首次将其民国风貌文、短篇小说单独结集出版。
《玉米》:曾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家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震撼国内文坛、获奖无数的现实主义千秋之作。
《青衣》:曾获小说选刊奖、冯牧文学奖、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等,并曾入围2008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改编为热播电视剧《青衣》。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是作家首部长篇小说,揭示当下社会中普通人的人生困境,名篇《玉米》《青衣》的源头。
《上海往事》:小说比电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更为精彩,并首度集中收录摹写清末及民国题材的四部中篇小说,全面展现民国风情。
《雨天的棉花糖》: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卑渺命运,战争年代时代英雄主义与个人微小灵魂的极端冲突,被彻底扭曲的伦理感情悲剧。
《哺乳期的女人》:首度集中收录作家32部短篇小说。《哺》曾获全国十佳短篇小说奖、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等。
《平原》:乡村权力场的深入刻画和解读,用民间叙事角度解读“文革”,非同一般的文革小说。
⑵ 毕飞宇作品集的介绍
《毕飞宇作品集》是是由中国作家毕飞宇于2009年1月出版的16开的平装书。
⑶ 毕飞宇作品集的目录
毕飞宇作品集一《玉米》
毕飞宇作品集二《青衣》
毕飞宇作品集三《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
毕飞宇作品集四《上海往事》
毕飞宇作品集五《雨天的棉花糖》
毕飞宇作品集六《哺乳期的女人》
毕飞宇作品集七《平原》
⑷ 有部电影是根据毕飞宇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改编的哪里有这部电影下载啊
同名电影《哺乳期的女人》导演杨亚洲
⑸ 毕飞宇有哪些作品
著有长中短篇小说近百篇,代表作品主要有:
短篇小说:
《那个男孩是我》(1993年《作家》杂志)
《是谁在深夜说话》(1995年《人民文学》杂志)
《哺乳期的女人》(1996年《作家》杂志)
《白夜》(1998年)
《男人还剩下什么》(1998年)
《蛐蛐 蛐蛐》
《怀念妹妹小青》
《地球上的王家庄》
《彩虹》
《家事》
《相爱的日子》等
中篇小说:
《雨天的棉花糖》(1994年《青年文学》杂志)
《青衣》(2000年)
《上海往事》
《推拿》
《玉米》
《玉秀》
《玉秧》
长篇小说:
《平原》
《推拿》
《玉米》
《相爱的日子》
短篇小说集:
《慌乱的指头》
《祖宗》
《操场》等。
《毕飞宇文集》(四卷本,按照时间顺序编排,200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
《这一半》
《冒失的脚印》
《轮子是圆的》
《黑衣裳》
⑹ 哪位作家的哪些部包含残疾人物或涉残情节的中国与外国文学作品和故事拍成电影或电视剧
《潜水钟与蝴蝶》瘫痪
同名小说改变的同名电影
可以参考http://ke..com/view/957592.htm#2
《抗癌的我》癌症
影片改编自编剧威尔瑞瑟尔(Will Reiser)本人真实经历
可以参考http://ke..com/view/5869637.htm
《自闭历程》自闭症
本片据天宝·葛兰汀的自传改编
可以参考http://ke..com/view/479.htm
《听见天堂》失明
真是题材,但是具体出处不明
《永不放弃》小儿麻痹
日本电影参考http://ke..com/view/307615.htm#7
自己整理,绝无抄袭,版权所有,累死我了(凑上的四字。。。)
希望能帮到你
⑺ 毕飞宇哪些作品获过奖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从教五年。著有中短篇小说近百篇。主要著作有小说集《慌乱的指头》、《祖宗》等。现供职于《南京日报》。 近年来毕飞宇得奖众多,其中有: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哺乳期的女人》)。 冯牧文学奖(奖励作家)三届小说月报奖(《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两届小说选刊奖(《青衣》《玉米》)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奖励作家《青衣》《玉米》)。毕飞宇说:《玉米》是他的最爱,是他为年青一代人写的,他希望他们喜欢。
<玉米>
本书描述了玉米、玉秀、玉秧三姐妹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她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奇特关系,透视了家常场景下一颗颗神不守舍、暗藏杀机的女性灵魂,揭示出在一个贫瘠时代,权力对人性的腐蚀。
⑻ 介绍几部毕飞宇的代表作
《青衣》《玉米》系列,《平原》《上海往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小说集《祖宗》、《慌乱的指头》、《睁大眼睛睡觉》、《青衣》、《款款而行》、《男人还剩下什么》
⑼ 历届茅盾文学奖有哪些被拍成电影或电视剧的
电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1981),改编自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周克芹的同名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在1981年首次被搬上荧幕,北影厂和八一 厂各拍摄一部。2012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再次改编翻拍。本图为北影厂出品的版本。本片通过“文化大革命”中一个农村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了 劳动人民和基层干部抵制动乱、坚持生产、向往幸福生活的精神。
电影《闯王旗》(1978),根据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改编。电影讲述了李自成起义过程中发生的事情。1984年《李自成》被再次改编为电影《双雄会》,讲述了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成同盟共同推翻了明王朝的历史故事。
电影《芙蓉镇》(1986),根据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古华所著同名小说改编。该片是一部反映建国以来多次政治运动中小人物悲欢离合的电影。1989年台湾出品了电视剧版《芙蓉镇》。
电视剧《钟鼓楼》(1986),改编自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刘心武的同名小说。全剧叙述了普通百姓们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带有浓烈的北京市井的味道,是八十年代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2015),由路遥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得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剧讲述了上世纪70年代,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兄弟俩依旧坚守 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的故事。这是《平凡的世界》被第二次搬上荧屏,早在1990年的时候,《平凡的世界》就已经被改编为电视剧。
电视剧《少年天子》(2003),根据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凌力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剧讲述了清朝开国皇帝顺治五岁登基、二十四岁夭折的戏剧性人生。
电影《穆斯林的葬礼》(1993),又名《月落玉长河》,改编自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霍达的同名小说。描绘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六十年间的兴衰沉浮,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内容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
电视剧《战争和人》(2012),又名《沧海横流》,改编自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王火的同名小说。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儿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
电影《白鹿原》(2012),根据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争斗为背景,主要表达北方农民生存状态中那种耐人寻味的原生态的东西。
电视剧《抉择》(1998),根据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张平的同名小说改编。本剧讲述了中阳市市长李高成依法办事、坚持正义、打击腐败势力的故事。到2000年,该小说又被拍成电影《生死抉择》。
电视剧《尘埃落定》(2003),改编自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阿来的同名长篇小说。全剧通过土司家傻子少爷的眼睛,讲述了麦其土司家鸦片的种植、贸易的引入、汉人的进驻、解放军的到来这段交织着血泪的家族史。
电影《长恨歌》(2005),根据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王安忆的同名小说改编。影片讲述了一名上海传奇美女一生和四个男人的故事。2006年,《长恨歌》又被改编成电视剧。
电视剧《南方有嘉木》(1997),根据王旭烽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茶人三部曲》的第一部改编。是一部寓“国史”于“茶史”之中、借一个茶人世家三代人的兴衰史体现民族发展史和社会演变史的作品。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2010),改编自熊召政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奖作品《张居正》。该剧讲述了张居正在明朝万历年间推行万历新政从而使岌岌可危的明王朝得以实现万历中兴的故事。
电视剧《历史的天空》(2004),根据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奖作品,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改编。讲述了一个起伏跌宕,错综复杂的漫长故事,贯穿了从抗日战争到拨乱反正时期长达四十年的历史。
电视剧《英雄时代》(2003),根据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柳建伟的《英雄时代》改编。以史天雄和陆承伟为主线,由两人不同的信仰和价值观,以及不同寻常的兄弟关系和渊源引发出一场惊心动魄“两足相争”的人生话剧。
电影《听风者》(2012),改编自麦家的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奖小说《暗算》。该片讲述了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敌特人员意图颠覆新政权,为监听敌台而设 立的神秘部队701陷入了空前危机。在这场看不见的战斗中,演绎着一场腥风血雨的谍战传奇。另外,电视剧版《暗算》在2005年时已经播出。
电视剧《推拿》(2013),改编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毕飞宇的《推拿》。讲述的是沙复明、王泉、孔佳玉等人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最终收获了各自的爱情与幸福,在重新营业的“沙复明推拿院”实现团圆。2014年,《推拿》又被拍摄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