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荐一些不出名但很有欣赏性和艺术性的电影!!!
他们推荐的貌似都很有名!看看《怪物》吧,感触很深!还有《兰陵王》,宁静的早期作品
Ⅱ 适合艺术欣赏的音乐电影有哪些
音乐之声 出水芙蓉 歌剧魅影 雨中曲 妈妈咪呀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西区故事 红磨坊 芝加哥 贝隆夫人 都算是歌舞片一类
如果是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那推荐 海上钢琴师 她比烟花寂寞 钢琴教师 放牛班的春天 ONCE 黑暗中的舞者 歌舞青春
Ⅲ 电影艺术欣赏的介绍
《电影艺术欣赏》是2005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标晶。
Ⅳ 的电影艺术欣赏看了什么电影啊
新忠烈图
3.4分
主演:吴奇隆黄奕元华尹子维
导演:刘新
类型:动作历史剧情武侠
看点:明朝矛盾冲突生死对决
时长:89分钟
年代:2007
地区:内地
语言:汉语普通话
别名:The Valiant Ones New
简介
Ⅳ 艺术电影的欣赏
塔可夫斯基曾经以自身的感触为艺术家下了定义:“艺术家并不自由,因为她必须置身于一些艺术规范当中,这些规范确定他的职责但也束缚了他的自由;然而他又是自由的,因为他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可能性,即“对自己的命运作出假设,并且坚持到底,不会因时而变。”艺术家外没有艺术,这句话点出了我们欣赏一部艺术电影时所要把握的两个部分:一方面,电影艺术的高度自由使得它可以超越古典主义对美、丑的定义以及其他种种限制,包括叙事、风格、画面等,因而对于这种艺术活动的欣赏要拥有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思考和详尽分析,用单纯一种电影分析规则来解读所有艺术电影是完全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电影艺术也受到各方面规则的限制而不可能显得过于难以解索,不论我们是否认为电影是否具有超越其他各门艺术的优越性,我们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时的方法和手段对电影至少是部分适用的:我们从绘画的角度欣赏电影中的构图,从音乐的角度欣赏电影中的配乐,从文学和戏剧的角度分析电影中情节……同时,文本分析(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等)、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第二电影符号学等)等众多分析方式的引入使得电影艺术的形象终于有迹可循。在欣赏艺术电影的过程中,这些分析理论的运用(即使是下意识的调用)是理解这类电影最重要的一环,另外一环,则是充分的人文情怀与思辨。
Ⅵ 有哪些艺术性与娱乐性兼备的商业电影
我本人觉得有一些理由:
其实我觉得顾名思义,艺术电影追求的是影片的艺术内涵,以行业认可为目标;商业电影追求的是票房及其衍生物的市场价值,以消费者认可为目标。大家可能会思考而商业电影往往为了迎合广大观众的欣赏口味,拍摄手法以视听感官的刺激为方向,于是这个导演看见那个导演的方法受欢迎就拿来借鉴,日久天长就难免落入俗套。
1.威尔史密斯
《当幸福来敲门》 很感人
《独立日》票房冠军
《全民情敌》这个剧本我觉得很新奇
《黑超特警组1、2》很好看很推荐
《绝地战警1、2》推荐第一部,可能大家会喜欢
《机械公敌》可爱的机器人形象,我觉得这个设计的很可以
我觉得既然电影在萌芽阶段便是一种媒体,那么分析者也因此一直在寻找电影的本质,寻找电影独特及借以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特色。
近10年来,即使是一部艺术电影也必须或多或少的考虑到自身的商业化效果,拍摄手法不拘一格,我们还是更乐于看商业电影的,灌输给人们的是华丽的电脑特技,戛纳始终是一处堪比耶路撒冷的圣地。
Ⅶ 推荐一些很有艺术审美价值的电影
电影的话,大师的作品欣赏价值都很高,画面我比较喜欢的:塔可夫斯基、安哲洛普洛斯、安东尼奥尼、伯格曼。
动画的话,宫崎骏的都不错;听你说了《画皮》,想着了日本的一位木偶动画大师——川本喜八郎。
具体几部电影,我现在想着的:阿飞正传、悲情城市、乡愁、雾中风景、红色沙漠、职业:记者。
另外,《无极》《画皮》不能说“很有艺术审美价值”。我说的这几部也不并是都“很有艺术审美价值”。
Ⅷ 求一篇电影艺术鉴赏
《夜宴》内外
“墙内开花墙外香”可谓是近年来国产所谓大片的普遍特点。自从李安的《卧虎藏龙》刺激起国内各大导演的表现欲后,诞生了《英雄》,诞生了《十面埋伏》,诞生了《无极》。几部片子都是在国内骂声一片,而在国际上却屡获大奖。凭借着舆论的力量以及演员阵容,他们倒也在票房上进帐丰厚。其实就其优劣进行比较非常困难,应该说几部片子各有特点,我认为,论情感力量,以《卧虎藏龙》为上,论视觉效果,以《英雄》为上,论电影语言,以《无极》为上(《十面埋伏》姑且不计,倒不是说他非常不好,只是实在和《英雄》太大同小异)。
诚然,这些影片远非世纪经典,但却开创了一个中国电影的新纪元。我想我们都应该承认,国内电影现在正在飞速的进步,不管这样的进步是不是沿着大家希望看到的方向,至少,在国际影坛上,中国已经有了较高的地位。这从《无极》的全球首映,从章子怡的星光璀璨都可见一斑。
然而在奥斯卡情节的调戏下,国产导演们一边不断尝试着示好,一边又不停重复着自己。这样一来不但奥斯卡失去了耐心,国内的观众和媒体也越发不买帐。试想如果《无极》是出现在五年前,那它所带来的轰动效应应该不会逊色于《英雄》。
可是正是这种契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越来越多的导演。去年,周星星来凑了个热闹,今年,冯小刚也下水了。
《夜宴》启行。
经历了去年《无极》与《功夫》的喧嚣之后,今年似乎格外安静。《夜宴》选择了相对低调的宣传方式,没有大肆张扬。这是一个聪明的选择,在观众已经对此类影片基本过敏了的时候,高调只会起到反作用。然而另人担心与失望的是剧组在威尼斯的冷遇。其实想来也合情合理。除了章子怡,《夜宴》中的明星大多是土产的,再加上一个几十年没出过国门的葛优,人家轻视你是有理由的。虽然章的石榴裙让国人大为骄傲了一回,但就《夜宴》来说,威尼斯之行并不是非常成功。毕竟这不是章子怡一个人的电影,她还不是那中可以一个人撑起整部电影的明星,比如张曼玉的《清洁》,只需她光芒四射就是电影的成功。
我相信,被去年的《无极》洗劫之后还有勇气走近《夜宴》的观众一定是期待着真正的娱乐导演冯小刚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再加上演员表中偶像实力明星一应俱全,票房号召力还是足够的。
我从来不掩饰自己认为《无极》不错的看法,所以我对《夜宴》也没有恐惧。只是听了许多的评论也对其无太高期待。走进影院,初窥《夜宴》,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多想法,和当时第二次看《无极》时一样。这种感觉不像看《功夫》后觉得无语,说不出《功夫》哪里好,也说不出哪里不好。
对于《夜宴》,不敢说批评,只能说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评论评论。
从剧情来说,前半部分基本是照搬了《哈姆雷特》,只是把时间空间换到了五代十国,还是一个王子复仇的故事。到了结尾处,王子复仇失败,篡位的皇帝得知自己心爱的皇后要置自己于死地后选择了自我了断。于是皇后成功登基。
在电影公映前冯小刚就说过,这其实是一个女版的哈姆雷特,应该是皇后复仇记。一个原本弱小的女子在权利的争夺中逐渐变的毒辣和复杂,最终达到了最高峰并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更加险恶的位置。
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有戏剧张力的故事,虽然前半段王子复仇已经尽人皆知,但其后的剧情还是能抓的住人。冯小刚在这里发挥了自己能把故事讲精彩的特长,让整个剧情进行的有滋有味。起码,观众不会在观影过程中打瞌睡。结尾的设置很值得玩味,虽然是一个略显俗套的桥段,但留下了更多的悬念,也让人能感受权利纷争的险恶以及人物命运的悲苦。始终不露面的刺客让观众有充足的想象空间。
大方向上,冯小刚还是基本做到了成功。故事本身是成功的,但把问题细化,就会出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冯小刚自己也说过:“拍大制作其实很简单。”正是因为他的这句话,让《夜宴》成了一部任何一个专业导演在拥有足够多的资金和足够庞大的剧组阵容后都能捣腾出来的平庸之作。
一直以为,冯氏电影的精髓在于那些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对现实世界的嘲弄,通过冷幽默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人能在嬉笑的同时领略生活的真谛。他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用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感动制造这些点滴的人们。
可是在《夜宴》中,冯小刚却只能把这些才能全都埋没,整部影片谈不上精彩纷呈,也没有奉献深厚的人文或情感力量。单论视觉效果还值得称赞一番,但观众对叶锦添也快审美疲劳了。这样不温不火的商业电影在观众中一定是得不到什么好评价的。于是对其满怀希望的观众败兴而归,而本就不怀好意的则更是找到了论据。
其实在导演技巧和镜头运用上,本片还是有一些亮点,比如片头字幕。烈火中一卷夜宴图,一蝎伏与其上,并以其毒尾攻击图中人物。毒液在画纸上扩散,又被烈火烧开,“夜宴”的字幕随火苗一并蹿出,以此暗示了先帝之死,皇室纷争以及鸿门夜宴。视觉效果,意境同时完美的呈现。
其后章子怡身着奢华的红色礼服缓缓步入厅堂,镜头同样柔和的跟随其后。大厅繁复却压抑的格调尽收眼底,章的红色礼服在其中甚是显眼,这也给整部片子定下了复仇,欲望,以及其中阴沉的基调。整个字幕期间无一刻的黑幕,这个长镜头让观众能立刻进入观影状态,期待着剧情的进行。谭盾的音乐本来也很出色,只是大提琴的主旋律让人不由得想起卧虎藏龙,这就削弱了音乐的表现力。不过这段字幕依然是近年来国内电影中少有的精品。
说到音乐,除了这开头的一段外,谭盾没有一味重复自己。本片中,他采用了更多样化的风格,有淳朴的中国少数民族器乐,比如越人歌,也有西洋交响乐曲风。开头羽林卫行刺王子的一场戏中,导演把杀戮处理的格外血腥,可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背景音乐却选择了一段悠扬舒缓的钢琴。在郎朗的演绎下,这段音乐用淡淡的哀伤把残酷悄悄带进了观众心底,只这一个细节,就为此景带来了浓厚的情感,让观众同情弱者,同时心潮澎湃。我认为这是片中音乐最为出彩的地方。可惜,这样精彩的导演技巧只维持了短短的几十秒中,音乐又流于俗套,接下来的剧情中,基本还是打斗的时候敲鼓,煽情的时候钢琴,无甚新意。真的希望冯小刚能把前文所叙的技巧在整部片中贯穿运用,那样的话,至少音乐会是本片极为突出的地方。
此外,在这样一部中国古装大戏中,对西洋器乐的过度使用,造成了影片感官上的不和谐。往往是在一片古朴的东方建筑中发生的事件,却硬为这些事件加上由西洋交响乐队演奏颇具现代感的轻音乐。如果单把这些旋律拿出来看都无可厚非,也许冯小刚是在寻找一种中西合璧的的风格,但这样使得整部影片的形式与内容略显分散。
至于武打,本来武打不是整部戏应该着力表现的东西,只需在必要时加上那么一两笔就足够了,而且以袁和平的能力看,完成这个任务应该游刃有余。可惜的是,影片用了大量笔墨在武打的描述上,甚至有些场景并非必要。观影过程中,我甚至怀疑导演和剪辑师在工作时是不是打了瞌睡,一些毫无必要的场景也生生加入(比如那段什么也没表现的马球……)。而在大量的武打场面,袁和平也没有奉献出超一流的指导,不管在创意还是视效上都难称一流。而且在冯导的镜头下,杀戮也极力的真实,冷酷,甚至有些过度冷酷。本身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突然爆发出了杀戮就已经足够有震撼力,但如果过度表现残杀,刀刀见血,则让观众难以接受。
还有章子怡与吴彦祖的那场剑戏调情,镜头调度非常出色,整个武打过程被拍摄的像一场舞蹈,这正契合了此场景“以武寄情”的主旨。只是要说这一段非常必要也不见得,为了表示娩后与太子武工高强?或是为了说明太子软弱?把武打一段一刀切掉应该也没什么好可惜的。
接下来谈谈片中的演员。本来按理说,《夜宴》丰富的戏剧张力应该很适合演员的发挥,特别是章子怡,娩后复杂的性格以及由弱至强的的转变提供了一个很有深度以及层次感的角色,而篡位的皇帝除了残忍的政治手段之外还有一颗赤诚的爱着皇后的心,太子日夜无眠等待复仇却又软弱犹豫的矛盾。应该说每一个主要角色从大体上看都有极深的可挖掘性,可是纵观整部片子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演员都选择了“放”的表演方式,使得整部电影非常“话剧化”,演员的表演和台词乍看起来都略显夸张。其实仔细考虑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冯导对与整部影片做出的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
从《英雄》开始,中国电影突然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即所谓古装大片。这种片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中的台词非常夸张,甚至往往引起影院中的笑场。这种所谓“搞笑”、“假”的台词在《无极》中被发挥到了极至。有人说写出这些台词是因为便于翻译成英语并面向国际,并对此大肆批评。其实对于一部古装史诗来说,其中很多台词是会有“大”而且“空”的问题,毕竟很多剧中的故事都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台词也就难免出现脱离生活的情况,而且电影是一门源于生活又高与生活的艺术。可是许多观众甚至是影评人不会理解这些,他们一边指责这些电影的台词“假大空”,一边又看着某些劣质电视剧不亦乐乎,而那些剧集中的台词和表演令人发指。
然而如何让广大观众接受,或是忽略这些台词的问题,相信前面几位导演也是考虑颇多的。《英雄》中张导希望以视觉冲击力让观众忽略台词的空洞,而《无极》中陈导则试图要求演员以“收”的方式表演来弥补(《无极》中的演员除了谢霆锋一个不太成功的“放”之外都是“收”)。这些努力在观众看来其实都不算非常成功。于是在《夜宴》中,冯小刚又尝试了新的方式,即要求演员“放”。让“话剧化”的风格贯穿全剧,以削弱话剧式的对白在电影中的突兀。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不但聪明而且效果显著。《夜宴》中虽然也存在比较夸张的台词,但不像其前作那样在电影进行中生硬的跳出,而是和整部电影浑然一体,和演员的表演交相辉映。
可是正因为这样的要求,也多少限制了演员的发挥。于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只是葛优的冷酷面无表情,章子怡的痛哭和高傲,还有黄晓明的愤怒,所有人物都略显脸谱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真正的好演员需要证明自己可以胜任任何风格,任何性格的角色。于是我们不得不赞叹葛优对皇帝这个人物的拿捏。他收起了那副“冯小刚御用”的脸,虽然多数时间里,他都是冷酷的,人们看不出他脸上的任何表情,可是每一刻他凝视着镜头,眼睛深处的那份孤独,恐惧,惊诧和无奈总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震撼。令人赞叹的还有他对台词的把握,虽然是话剧式的“放”,但对于语气的运用,声调的选择都恰倒好处,夸张却不过火,冷静又不失激情。让人明知道他是在演戏,却不由得为他的表演而动容。通过这个角色,我更坚定的认为葛优是目前中国最好的演技派之一。
国际巨星章子怡被导演和观众都寄予了极高的希望,冯小刚说过,他把《夜宴》最大的希望放在了章的身上。而她也利用自己的国际声誉为《夜宴》带来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作为一个演员,她在片中的表现却没有达到一个国际巨星应该有的水准。虽然她在片中美丽高贵,虽然很多的场景中只要她一出现,就立刻是镜头当仁不让的核心,虽然一些内心复杂的情绪被她表现的丝丝入扣,但是和《茉莉花开》一样,她的表演依然暴露了没有层次感的问题。也许这些东西是需要资历的积累,而章子怡还那么年轻,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能够走的更远。毕竟从《我的父亲母亲》一直到现在,她的进步,不管是名气上还是演技上,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在几乎所有演员选择“放”的时候,令一位目前国内的当家花旦周迅在表演上却选择了“收”。她的角色戏分虽然很轻,但在剧情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周迅台词不多,更多的以眼神说话,而让她出彩的剧情也几乎没有,最后的歌舞重头戏中她又不得不戴上面具。可是即使如此,每一次她的出场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她把那个痴情,外表弱小内心坚强的青女楚楚动人的演绎了出来。当她误饮毒酒之后,随着越人歌翩翩起舞之时,诠释的是那样一种坚强,令人心痛的坚强。一直都不喜欢周迅唱歌,但当剧情进入到此时,我甚至感觉到这支越人歌,只有周迅那种磁磁的,沙沙的嗓音才是完美的。除下面具,青女的泪与血溶在了一起,依然是不着痕迹的表演,却尽碎人心。本来在一部话剧味很浓的影片中,这种“收”的表演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周迅以她的灵气让人记住了青女。
在表演方面,其实导演要做的工作就是告诉演员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表现力。结局前,无栾逝在了皇后的怀里,章子怡一直泣不成声,我突然想到了《英雄》中,最后残剑趟在飞雪怀里。这个时候其实张曼玉的表演很精彩,把宣泄的情感都压在了默默流下的眼泪后面,可是我正准备称赞时,谋导还是让她放声的痛哭了出来。立即,深刻的情感力量此时消减为了庸俗的煽情,而真正能打动观众的是人物的感情,不是导演的感情,所以,这一幕变得不再有韵味。
现在坐在《夜宴》现场,我祈祷着冯小刚千万不要让章子怡在这里放肆的哭喊起来,不要让好不容易酝酿起来的情感力量一瞬间随着章的宣泄而瓦解。可是冯导的做法比谋导有过之而无不及。章大声的哭喊了“无栾……!!!”然后音乐想当然的悲情了起来。顿时,似乎整部影片都归于俗套。
不过总的来说,《夜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虽无太多过人之处,却不至于遭至口诛笔伐。如果把他看做是导演对另一种全新的风格的尝试,那是应该鼓励。毕竟这样的商业巨制只要宣传到位,演员阵容足够庞大,是稳赚不亏的。只是,对我来说,我还是更希望冯导只把此片视为一次玩票。自己的风格无人可以替代,没有必要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冯小刚也许就是最好的娱乐片,“贺岁片”导演。《夜宴》能经受的住多久时间的考验。也许若干年后,观众还会记得审美疲劳这个词,还会记得阿伊土拉公主是谁,却忘记了章子怡演过哪一部冯小刚的电影。但愿接下来在商业巨制中迷失自己的不会是贾樟柯,徐静蕾,当然更不希望是冯小刚。这些大师带给我们的是感动,欢笑以及智慧。至于所谓的武侠大片,就让我们把记忆留给金庸,留给《英雄》,留给《卧虎藏龙》或者甚至是《无极》和《夜宴》吧。
记得在看完《无极》之后有人和我说,不管这一部部大片是如何让人失望,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影在进步,中国观众在进步。的确,连续几年大片的轰炸让观众的欣赏能力不只是停留在某一部影片上,而导演们即使只是为了满足观众不断提高的胃口也会努力让自己发掘出更多更好的想法,制作更好的影片。好的电影观众高兴,促使电影大环境也越发的好了。有了好的环境,难道不会产出更多好电影吗?周而复始,奥斯卡情节估计也就不是一个情节了。
Ⅸ 有哪些能被称之为艺术品的影视作品
我觉得这部《马男波杰克》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虽然说他是从一个礼物的角度来表现这个动画电影,但是每一季它给人的主要剧情还有启示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他通过动物的那种角度来揭示了人性的丑恶。日常生活中就是普通人类和拟人化的动物进行相处。所以我觉得其实这部影片更能给人一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