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革命老电影有哪些
长空雄鹰(抗美援朝)
平原游击队(游击战)
侦察兵
车轮滚滚
董存瑞
松花江上(抗击日寇)
渡江侦察记(红色经典)
激战无名川(抗美援朝)
南海风云
中华儿女(抗战英雄)
青松岭(阶级斗争)
闪闪的红星(经典)
烽火少年
鸡毛信
刘胡兰
金光大道
平原作战
决裂
塞上风云
战洪图
红色娘子军
艳阳天
锁龙湖
陕北牧歌
海上明珠
草原上的人们
长城新曲
芒果之歌
没有复制,都是自己打的!
⑵ 想找一些反应土改前后,农业合作社时期的电影看,但找不到。有知道的朋友可以推荐几部吗
金光大道。春风吹到诺敏河。
⑶ 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作品有哪些这些作品的简介是什么
《暴风骤雨》作者周立波,完成于1948年。 这是一部革命文学的经典作品,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革命运动,生动地描写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封建地主阶级及反革命武装进行了极其尖锐复杂的斗争。这篇作品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作品主要人物赵玉林、郭全海、老孙头。 小说描写了东北地区一个名叫元茂屯的村子从1946年到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过程。小说的上、下卷分别讲述的是土改初期“三斗韩老六”,土改后期复查和深入“砍挖”(即“砍大树,挖财宝”运动)的过程。元茂屯土改工作队进村后召开的第一次贫雇农大会“意外失败”,“斗争大肚子”的倡议仅仅得到了少数贫雇农底气不足的“赞成”和满腹疑惑的回应,问题就出在未能有效“发动”群众上。第一次斗争韩老六,真正“发动”起来上台控诉的只有赵玉林一人,“斗争”对于元茂屯的男女老少来说,只是感到像奇,或乐意,或发愁,或犯疑,或观望。斗争会也就在这种未经充分“发动”的复杂的群体心态的影响下,难以形成理想的。两个对立的阵营的紧张空气”,最终以闹剧式的“情绪缓和”而结束。第二次斗争会虽然是在经过对郭全海、白玉山、老田头等人的成功“发动”,并正式成立了“农工联合会”之后召开的,但韩老六的几句陈情和检讨,就让“斗争的情绪,又往下降”,以致出现了“人家就是地多嘛,叫他献了地,别的就不用多问了”的议论。好不容易由老田头的血泪控诉所激起的群情愤慨,也被韩老六的几滴鼻血所轻而易举地冲淡了。成功斗垮韩老六的第三次斗争会,除了工作队继续“发动”所见的成效之外,一个关键因素却是“韩老六鞭打小猪倌”而激起了民愤,是被斗争者弄巧成拙地将本来温和的斗争气氛激化为愤怒的烈火,是恶霸地主的现行犯罪行为将群众“发动”起来了。 小说下卷主要讲述的带有复查和整顿性质的“煮夹生饭”的过程,也是土改运动中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环节。这里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重新夺回被坏人篡夺了的农会大权。在失去了工作队这个“发动”的引擎之后,原农会领导人郭全海们立刻露出了“被发动”者的茫然、被动的角色本相,他们实在没有任何主动意识和能力去守卫土改成果,更不要说开辟新的局面了。其次是进一步发起“砍挖运动”。与前期土改斗争不同的是,现在的斗争重点对象已不是恶霸地主韩老六式的“坏根”,而是吃斋念佛、“修来世”不离口的杜善人和舍命不舍财而又胆小的唐抓子之类的“坏须”了。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者丁玲。全书是从一个后来被错划成富农的富裕中农顾涌,在附近村子听到土改斗争的风声开始的。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写了暴风雨到来前暖水屯人们心理上的变化,对斗争风暴的到来做了有声有色的描绘。作者以顾涌的出现为全书开头,并且选择他作为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是因为他的身份使他对土改十分敏感;与此同时,他又和农村各阶层保有密切复杂的联系;而对这种人采取什么态度,也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中的阶级政策,并系到土改运动能否顺利开展(作者原想表现工作组在这一问题上发生的偏差,后因写作计划改变而未能在现有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作者让顾涌最早出现还有一个用意,即通过他替亲家转移胶皮轮车,一开始就烘染出当时的政治气氛——蒋介石反动派正要向解放区进犯,土改斗争是在十分复杂十分紧迫的情况下进行的。
但顾涌并不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在写了顾涌回到暖水屯后就没有以更多的笔墨突出写这一人物,而是进一步写了土改斗争给这个村子带来的震动,以主要篇幅写了构成暖水屯基本矛盾的农民和地主两个方面的代表人物:张裕民、程仁以及钱文贵、李子俊等。他们在作品中被刻划得生动具体,鲜明突出,一个个有血有肉,达到了呼之欲出的地步。对于张裕民这个暖水屯的第一个共产党员,作品突出了他沉着、老练、忠心耿耿的品质,他虽然有过一些缺点,发动群众斗地主时有一段时间思想模糊,怕斗不倒钱文贵自己不好办,但他大公无私,冲锋在前,一旦思想明确,下了决心,便勇猛顽强,坚决果敢。正因此,他在群众中有威信,在干部中有号召力,在村里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张裕民一样从小受地主剥削的长工程仁,朴实憨厚,对地主阶级有本能的仇恨。因为和钱文忠的侄女黑妮的关系,他在斗争中也有思想矛盾,总感到有什么东西“拉着他下垂”。但他在斗争的暴风雨中还是站稳了自己阶级的立场,坚决和广大群众一道,向地主阶级进行了勇敢的斗争。他和张裕民都象质地纯朴的玉,虽有瑕疵,终掩不住本身的光辉。至于恶霸地主钱文贵,如果作为一个丰富的典型形象来要求,他的个性显得还不够突出,然而实之一般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却自有其独到之处。从他身上的确可以看到,地主阶级是怎样奸诈狡猾地抗拒土改斗争的。作者突出了钱文贵的谋略见识:土改之前就让儿子钱义去参军,土改时又搞美人计逼迫侄女黑妮去找农会主任程仁;他伙
同白娘娘、任国忠搞迷信,播谣言,利用女婿张正典欺压贫农,妄图转移斗争目标;就在被押上台斗争时,开始还故作镇静,想用“威严”的目光压制农民的控诉。他无恶不作,一手遮天,的确是几千年来统治中国农村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作者没有夸大他的能力,也没有低估他的淫威,分寸掌握得比较适当。除钱文贵外,作者还写了其他几个不同特点的地主:胆小绝望的李子俊,凶险厉害的江世荣,对农民恨得咬牙切齿的侯殿魁等;李子俊的老婆更是写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开始她装得百依百顺,想以此软化欺骗前来清算她家的贫雇农们;当这一着失灵时,虽然表面上还要强装笑脸,内心却恶毒咒骂斗争她的农民——特别是她在果树园中的心理活动,把一个地主婆在土改中的阴暗心理揭示得淋漓尽致,写出了一个具有鲜明阶级性和个性的人物。
⑷ 关于改革开放40年的电影
昨天晚上,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18电影频道之夜”闪亮登场,看点多多。电影频道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重磅推出“40年40部”年度影片,并将在电影频道黄金时段进行主题展播,包括《归心似箭》、《红高粱》、《红海行动》等影片。精选的“40年40部”优秀国产影片将于9月到12月在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这次大型主题展播,从3000多部国产影片中根据影片的社会影响力、电影史地位,综合电影频道旗下媒体的传播价值,通过电视媒体CCTV-6、网络媒体1905电影网、平面媒体《中国银幕》杂志,推出1979年的《归心似箭》、1980年的《庐山恋》、1987年的《红高粱》、1997年的《甲方乙方》、2009年的《建国大业》、2012年的《一代宗师》、2017年的《战狼2》、2018年的《红海行动》等40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年度影片”。1978年到2018年,40部具有代表性电影镜头的精彩混剪,引发在场嘉宾与观众的无限感慨。
《庐山恋》主演郭凯敏通过VCR表达了当年这部影片正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才历久弥新,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间都还会在电影频道反复播放,特别受欢迎。上海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任仲伦也特别回顾了198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庐山恋》,他感慨,中国电影人的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讲述者。”他表示,要将向上的青春气息贯彻至今后的创作中。
博纳影业集团一共有三部影片《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入选“40年40部”年度影片片单,董事长于冬分享了这三部电影的创作始末,他激动地表示薪火相传,承上启下,电影路上没有前后,每位电影人都是为中国电影而努力。
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曹寅,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现场为40部影片代表颁发入选荣誉。
□延伸
“星光行动”助阵脱贫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电影频道向广大电影人、艺术家设计师发起了“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号召,成功组建起一支汇聚平台优势、创造力、影响力的“星光行动”团队。成龙、白百何、李冰冰、吴京、陈坤、陈思诚、周迅、姚晨、黄晓明、黄渤、景甜等众多明星和10位艺术家设计师分别组成自己的团队,宣布了自己投身这场战役的决心。
在昨晚的电影频道之夜上,佟丽娅和杨幂作为演员代表上台发言。佟丽娅第一时间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新疆伊犁,她表示尽管自己的故乡钟灵毓秀,民风淳朴,但依然没有摘掉贫困的帽子。“脱贫攻坚战——星光行动”就像母亲的声音在呼唤她“是时候回家看看了!”她力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自己的家乡,并激情邀请全社会的有心之人一起发现、关注身边的贫困地区。星光志愿者杨幂也分享了自己的扶贫行动计划。她表示在未来的时间里,将发动身边的人结成星光行动团队,背起行囊,踏上重点贫困地区的土地。同时,电影频道正在筹备电影《兰考兰考》,以影像的力量助阵脱贫攻坚战。
另外,在电影频道之夜上,电影频道重点推介自己的王牌栏目。包括:由电影频道和周迅联合发起的口碑栏目《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第二季;由清华大学尹鸿教授作为评论人,邀请改革开放40周年相关的当事人与见证者一起讲述光影四十年变迁的《今日影评·鸿论》;以推介暑期档重点国产片为目的、打造浸入式舞美体验为特色的季播栏目《国片大首映》第二季。暑期备受关注的影片《阿修罗》、《神奇马戏团》主创也来到现场助阵,大家表示愿意选择《国片大首映》这个平台来向观众推荐新片。
电影频道主办的“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作为电影频道的一个品牌活动,已具备不俗的社会影响力,“第四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今年7月在山西大同举办,香港著名电影人吴思远担任评委会主席。包括《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深海浩劫》等多部中外影片都入围。成龙主演的成名作《醉拳》成为开幕影片。(本报记者王金跃 )
“40年40部”
1. 《归心似箭》1979
2. 《庐山恋》1980
3. 《喜盈门》1981
4. 《骆驼祥子》1982
5. 《武林志》1983
6. 《黄土地》1984
7. 《少年犯》1985
8. 《血战台儿庄》1986
9. 《红高粱》1987
10. 《霹雳贝贝》1988
11. 《开国大典》1989
12. 《焦裕禄》1990
13. 《大决战——淮海战役》1991
14. 《秋菊打官司》1992
15. 《东归英雄传》1993
16. 《大话西游——月光宝盒》1994
17. 《红樱桃》1995
18. 《红河谷》1996
19. 《甲方乙方》1997
20. 《一个都不能少》1998
21. 《横空出世》1999
22. 《卧虎藏龙》2000
23. 《开往春天的地铁》2001
24. 《英雄》2002
25. 《邓小平》2003
26. 《天下无贼》2004
27. 《神话》2005
28. 《云水谣》2006
29. 《集结号》2007
30. 《画皮》2008
31. 《建国大业》2009
32. 《唐山大地震》2010
33. 《建党伟业》2011
34. 《一代宗师》2012
35. 《中国合伙人》2013
36. 《智取威虎山》2014
37. 《大圣归来》2015
38. 《湄公河行动》2016
39. 《战狼2》2017
40. 《红海行动》2018
⑸ 急急急急急急!跪求土地改革历史剧剧本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婚姻法等宣传,县文化部门组织创作《光荣之家》、《寡妇翻身》、《互助变了样》等表现生活的剧本40多本和《美帝暴行》、《新旧婚姻对比》等评话书帽(序头),在各乡镇宣传演出。此期间,由县组织创作的福建省第一本反映农村生产题材的大型现代闽剧《红橘记》,在全县演出获得成功,后经省文联作家改编成话剧《种橘的人们》和电影《闽江橘子红》,推向全国。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陈春生创作《九命沉冤》、《一字千金》、《小小牛司令》、《罗汉钱》、《赤水岩》、《凤窝巨变》、《邹金财入社》等现代评话。县业余作者创作的闽剧小戏《双轮双铧犁》、《手巾换钢笔》等参加省文艺会演。
20世纪60年代,剧本、话本创作活跃,收获颇丰。闽剧小戏《回娘家》、《过年》、《探亲路上》、《锄稻根》、《八面红旗迎风飘》等均在地区或省会演中获奖。独幕话剧《育种人》、《小事不小》、《站在一条道上》,均在地区以上刊物发表或出专集发行,其中《育种人》被收入《华东独幕话剧选》。由县闽剧团作者杨基、方予等创作的大型现代闽剧《虎山行》,参加省第三届戏曲汇演,受到好评,被专家誉为福建的《朝阳沟》。陈春生口述、黄宗沂整理的现代评话《王秀珍》,由省人民出版社出单行本。
20世纪70年代,县闽剧团创作有影响的2本大型闽剧,一是集体创作,杨基、刘世今、游凯执笔的闽剧现代戏《东海战歌》,1975年5月赴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部分省、市、自治区文艺调演;一是杨基、张英惠创作的新编近代史剧《五虎口》,1979年10月参加省文化局在福州举行的国庆30周年创作剧目调演。黄宗沂、李友清记录整理的《陈春生评话选》,也由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出版专辑。业余创作中,在省、市有影响的作品小戏有《队长一家》、《一株稻穗》、《新老队长》、《新来的嫂子》、《二个队长》、《丰收新曲》、《瓜园红哨》,评话有《阵地烈火》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戏剧创作上较有成就的有:张英惠创作的儿童剧《长胡子的青蛙》参加全国会演并获奖;话剧《妻子》,获福建省第十五届戏剧会演优秀创作奖;戏曲《午夜梦回》,在“榕城杯”全国戏曲剧本征文大赛中获优秀剧本奖;现代戏曲《大小夫人》与人合作改编成同名电影,获第十五届卡布洛沃国际讽刺喜剧节荣誉奖;1992年他与杨基合作创作的8集电视剧《马江之战》,在中央、省电视台播放后,送美国纽约、旧金山播放。洪可人创作大型方言喜剧《红白喜事》,获1984年福建省“演出百场万元奖”;讽刺喜剧《鱼·肉·乡里》,获福州市国庆35周年戏剧调演剧本二等奖;闽剧《贻顺哥戴高帽》(与人合作)获福州市第十四届戏剧会演剧本一等奖;小品《呼唤》、《红色》,分获华东地区第四届戏剧小品大赛特等奖、一等奖。黄宗沂创作现代闽剧《铁莲花》(与陈元挺合作)获省创作奖;小闽剧《铁公鸡请酒》获省创作二等奖;《人约黄昏后》获市创作二等奖。周平的小话剧《锁》参加市会演获创作一等奖。林高在创作的小闽剧《龙眼树下》、《单脚蛏》均获市创作一等奖。杨基的《偷福穗》获市创作剧目会演剧本二等奖。
评话曲本创作方面,黄宗沂的《考验》1980年获全国创作奖;《五县寨风情》(入选福州现代评话选)1988年获省最佳创作奖;《白水壮歌》、《铁公鸡放炮》均获市创作一等奖。洪可人的《撞车记》,获省首届民间评话大赛最佳创作奖;《五龙村恩仇记》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曲艺会演创作奖。李友清的《痛说革命家史》参加全国曲艺会演,《金不换》获市创作一等奖、省创作三等奖。林高的《弃婴记》在市评话书帽会演中获一等奖。此时期,全县发掘、整理、创作的评话书目达135本,参加市级以上会(调)演或比赛15次,有16本获奖。
表34-11950年以来主要文学作品选目表
<table border="1" width="736" bordercolor="#000000" cellspacing="0" '="" style="font-size: 9pt;">
作者
姓名
代表作品
体裁
发表
年份
发表报刊或
出版单位
附注
王
植
伦
海帅沉浮录
小说
1986
福州晚报
获1986年全国报纸连载评比金奖
澳门掠影
散文
1987
福建地图出版社
萨镇冰
传记
1988
福建教育出版社
闽海怒涛
小说
1990
福州晚报
黄性贤传
传记
1991
马来西亚吉隆坡立成所务公司
林白水
传记
1992
福建教育出版社
魂系青山白水间
散文
1991
福州晚报
左海语丝
杂文
福州文化生活报社
福州
1982
旅游出版社
陈
元
麟
双连杯
歌舞剧
1981
省首届歌舞剧调演优秀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创作团结奖
草原一号
报告文学
1988
“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二等奖
我们看海去
散文集
1991
鹭江出版社
寻找自己
随笔集
张
英
惠
长胡子的青蛙
儿童剧
1983
福建戏剧
参加全国儿童剧会演
妻子
话剧
1984
福建戏剧
福建省第十五届戏剧会演优秀创作奖
大小夫人
讽刺喜剧
1987
与人合作改编成同名电影获第十一届小百花优秀故事片奖;第十五届卡布洛沃国际讽刺喜剧节荣誉奖
马江之战
电视剧
1992
(与人合作),在中央台播放并送纽约、旧金山播放
洪
可
人
红白喜事
方言喜剧
1984
获福建省演出百场万元奖
鱼肉乡里
讽刺喜剧
1984
获福州市现代戏调演剧本二等奖
撞车记
评话
1988
获福建省首届民间评话大奖赛最佳创作奖
五龙村恩仇记
小说
1988
福建通俗文艺
贻顺哥戴高帽
戏曲
1986
获福州市第十四届戏剧会演剧本一等奖(与人合作)
呼唤
戏曲小品
获华东地区第四届戏剧小品大赛特等奖
红包
小品
获华东地区第四届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
海局长及其一家
话剧
1983
福建人民出版社
陈
春
生
王秀珍
评话
1965
福建人民出版社
黄宗沂整理
陈春生评话选
评话
1981
福建曲艺分会
黄宗沂李友清整理
瑞云痛史
评话
1986
中国曲艺出版社
参加全国第一届曲艺会演
虾米弟
评话
1986
中国曲艺出版社
杨
基
虎山行
闽剧
1964
参加福建省第三届现代戏汇演(与人合作)
东海战歌
闽剧
1975
参加全国戏剧调演(集体创作)
五虎口
闽剧
1979
(与人合作)获省庆祝建国30周年调演创作三等奖
偷稻穗
闽剧
1982
获市创作剧目会演创作二等奖
黄
宗
沂
育种人
话剧
1964
华东独幕话剧选
站在一道上
话剧
1964
参加福建省业余独幕话剧会演
考验
评话
1980
福建通俗文艺
获1986年全国新书目调演创作奖
猎人借宿
闽剧
1986
获福州市普法宣传文艺调演创作二等奖
五县寨风情
评话
1988
福州现代评话选
获福建省最佳创作奖
铁莲花
闽剧
1991
福建戏剧
(与人合作)获福建省创作奖
林
岚
再见
小说
1983
福建文学
什么时候才能成人
小说
1984
文学青年
坡地
小说
1986
福建文学
好好爱我
小说
1987
奔流
茫茫人海你像谁
散文
1988
福建青年
驾起方舟
报告文学
1991
文明建设
真情流淌
报告文学
1992
文明建设
咖啡色的故事
小说
1993
海峡
温
济
清
雾茫茫
小说
1982
福建文学
把关
小说
1983
萌芽月刊
两情若是长久时
小说
1983
春风月刊
小草
小说
1985
福州《榕花》
快乐的女工
小说
1986
福建日报
春蚕
散文
1987
厦门日报
艄公
散文
1985
福州晚报
甜蜜的事业
报告文学
1988
北方文学
林
高
在
龙眼树下
话剧
1982
福建人民出版社
单脚蛏
话剧
1983
福建通俗文艺
弃婴记
评话
1984
获福州市书帽会演一等奖
李
友
清
痛说革命家史
评话
1975
参加全国曲艺会演
追贤记
评话
1989
获福州第十四届曲艺会演二等奖
金不换
评话
获福建省创作二等奖
真情假意
评话
获福州市创作三等奖
徐木林
双轮双铧犁
闽剧
1953
参加福建省民间小戏会演
刘宜梅
(执笔)
红橘记
闽剧
1954
(集体创作)后被改编成电影《闽江橘子红》
苏俊人
过年
闽剧
1961
福建群众演唱
林端生
小事不小
话剧
1965
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平
锁
话剧
1985
全国校园剧会演剧本三等奖
⑹ 生产队时期的老电影有哪些
1、庐山恋
中美建交后,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回到祖国观光,在庐山游玩的途中,她巧遇有志青年耿桦。两个对祖国怀有无限热爱且充满远大志向的青年走到一起,经过短短几天的相处,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然而很快耿桦便因此受到审查,周筠也郁郁离开。
十年浩劫结束后,已是清华研究生的耿桦在庐山和周筠重逢,这对相爱之人不愿再被分开,彼此约定婚期。而当耿桦的父亲得知周筠的身世时,却对这门婚事断然拒绝……
⑺ 讲述土地改革历史的影片
《暴风骤雨》暴风骤雨 (1961年谢铁骊执导电影)
⑻ 九十年代老电影有哪些
1,《情圣》
《情圣》(The Magnificent Scoundrels)是一部由李力持导演,周星驰,毛舜筠等主演的经典喜剧电影,于1991年上映。
2,《重庆森林》
《重庆森林》是泽东电影公司出品的一部都市时装片,由王家卫执导,林青霞、梁朝伟、王菲、金城武等主演。1994年7月14日,该片在香港上映。
3,《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汤臣电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艺片,该片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领衔主演。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
4,《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是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喜剧电影,由周星驰、李力持执导,周星驰、巩俐、郑佩佩等主演。影片于1993年7月1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5,《三月的狮子》
《三月的狮子》是矢崎仁司执导,赵方豪和伊藤清美主演的伦理爱情类电影,于1992年06月10日上映。影片讲述了一对兄妹的爱情故事。
⑼ 八十年代老电影有哪些
1,《末代皇帝》,上映日期:1987年10月23日。
《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
2,《红高粱》,上映日期:1988年2月(柏林电影节)。
《红高粱》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文艺片,由张艺谋执导,姜文、巩俐、滕汝骏等主演,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同名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历经曲折后一起经营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军侵略战争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计均因参与抵抗运动而被日本军虐杀的故事。
3,《吉屋藏娇》,上映日期:1988年04月14日。
《吉屋藏娇》是香港喜剧电影,由陆剑明执导,尔冬升等主演。《吉屋藏娇》讲述了郑裕玲和尔冬升是一对准备结婚之同居男女,但由于某种原因,其原有之新居未能入住,因此便租住其好友郑丹瑞祖父之古老大屋内。
利智及唐丽球本是郑丹瑞祖父卢海鹏之黑市夫人及侍婢,当二人死后其鬼魂仍留在大屋内等待卢之回来。人,鬼住在一起,便发生连串笑话。
4,《碧海蓝天》,上映日期:1988年5月11日。
《碧海蓝天》是一部法国爱情电影,由吕克·贝松执导,让-马克·巴尔、让·雷诺主演,于1988年5月11日法国上映。电影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著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电影。
5,《雨人》,上映日期:1988年12月12日。
《雨人》是巴瑞·莱文森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由达斯汀·霍夫曼、汤姆·克鲁斯、瓦莱莉·高利诺、迈克尔·D·罗伯茨、邦尼·亨特、贝丝·格兰特主演。
影片中,查理发现父亲将遗产留给了患自闭症的哥哥雷蒙,便想骗取这笔财富,并计划利用哥哥超强的记忆力去赌博赚钱。但在此过程中,血缘的亲情打破了原有的疏离,真挚动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
⑽ 讲述七八十年代时候的电影都有哪些
1、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是由张艺谋执导,周冬雨、窦骁等主演的爱情片,该片于2010年9月16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根据艾米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静秋、老三之间相识、相恋,最后天人永隔的故事。该片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和香港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并获得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2018年8月18日,被评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十大优秀爱情电影。
2、孔雀
《孔雀》是一部由顾长卫执导,张静初、吕聿来、冯瓅、冯砾主演的剧情片,于2005年2月18日上映。影片讲述了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安阳的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
3、青红
《青红》是由星美传媒出品的一部剧情片,由王小帅执导,高圆圆、李滨、姚安濂、秦昊等主演。该片于2005年5月17日在法国上映。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故事,父亲认定迁回上海才是唯一的幸福,于是将自己的理想强加于女儿,因此扼杀了青红人生中最可贵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4、归来
《归来》是20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剧情文艺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尾点,由邹静之编剧,陈道明、巩俐、张慧雯等主演。
该片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的在大时代际遇下的情感变迁故事。该片于2014年5月16日在全国上映并入选为第6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展映单元影片,截止到6月30日该片在中国内地收获2.95亿票房,刷新国产文艺片票房纪录;10月8日该片在韩国上映。
5、芳华
《芳华》是由浙江东阳美拉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冯小刚执导,严歌苓编剧,黄轩、苗苗、钟楚曦主演。
该影片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着变数的人生命运故事。
影片中战争场景的描绘宏大有力,盛宴般血色的战争,将主人公如泡沫一样虚幻美好的理想使命直接戳破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