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的综合性
电影艺术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纪实艺术与表演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有机地综合到一起。特别是电影艺术综合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综合性,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将编、导、演、摄、美、录、音、道、服、化等多个职能部门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制片人的宏观策划下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其三,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2、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1)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戏剧既是综合艺术,又是表演艺术,戏剧艺术多年来在编剧、导演、表演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电影艺术提供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一些电影作品的编、导、演或者来自舞台,或者两栖于戏剧艺术和电影艺术,例如好莱坞的著名影星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费雯·丽、英格丽·褒曼等均是从舞台走向银幕;中国从老一代演员赵丹、白杨到新一代演员巩莉、章子怡等也是如此。
(2)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影视艺术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剧本,对于电影来说,文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文学的各种体裁都曾经直接对电影产生过巨大影响,出现过诗电影、戏剧电影、散文电影和小说电影。
(3)电影与绘画等其他艺术的关系 电影从绘画、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造型艺术善于处理光线、影调、色彩、线条和形体,为影视艺术的画面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营养。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电影观念的更新,突出表现在对造型性的重视与探索上,如《黄土地》画面上大半黄土、小半蓝天的构图、《红高粱》片尾无边无际的红彤彤的高粱,都显示出电影艺术造型性的巨大生命力。
(4)电影与音乐的关系 电影与音乐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成为电影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5)电影与摄影的关系 电影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甚至认为,电影的基本特性就是照相性。当然,我们必须强调指出,以上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进入影视之后,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被影视艺术所同化和吸收,使得电影和电视艺术成为与众不同的独立艺术。
『贰』 电影的现实主义元素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人物泼辣豪爽的个性,第二个是直接诙谐的语言。
『叁』 电影的几个要素是什么
一、拍摄前观察环境
摄像前要先注意周边的状况,这样在拍摄时就可以考虑哪些镜头可以选择,哪些场面可以用什么景色。另外,拍摄时可千万不要大意。时刻不可忘记周边或是身后的状况,特别对背后的沟渠、马路等要引起重视,不要脚踩空或来往车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二、拍摄清晰的摇镜头
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画面叫摇镜头。摇摄一般有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两种方法。
三、拍摄清晰的移镜头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移动拍摄可以使用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置不断移动的态势。移摄一般分为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以及上下移动拍摄等几种方法。
移摄特别要注意一下三点:(1)选择合适的移动设备。(2)移动速度要慢。(3)移拍时尽量使用广角镜头。
四、拍摄清晰的跟镜头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称为跟镜头。跟镜头大致可以分为前跟、后跟、侧跟三种情况。
在跟摄时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通常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而且景别也保持不变。这就要求在拍摄者与主体人物运动速度基本一致,这样才能够保证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相对稳定,既不会使主体人物移出画面,也不会出现景别的变化。不管画面中人物运动如何上下起伏、跳跃变化,跟镜头画面应基本上是或平行、或垂直的直线性运动。因为镜头大幅度和次数过频的上下跳动极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而画面的平稳运动是保证观众稳定观看的先决条件。
五、拍摄清晰的变焦镜头
平时我们经常从电视上看到这样的画面,镜头对准一个广阔和场景,渐渐地镜头推进,最后聚焦于某个细节,这种方法经常运用于花卉、烛光、小动物等细节的拍摄。
如果被摄物体或镜头运动变化很大,一次聚焦不能满足要求,可采用跟点的方法完成镜头拍摄。保证镜头拍摄全过程画面清晰。
运用变焦距镜头拍摄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对变焦距动点、动向和动速的控制。在运用变焦距拍摄时推拉的起动和落幅要果断,犹豫和迟疑都会影响镜头运动的流畅甚至引起表现意图的混乱。在整个拍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摄像者要保持稳定,采用变焦拍摄的方法虽然看上去感觉比较简单,不过只有通过经常反复地操作才能运用得熟悉,对于展示远近变化的场景或者某种特定的氛围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拍摄清晰的长焦镜头
一是要调准焦点。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小,特别是在物距较近,光圈口径较大时,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在拍摄过程中焦点必须调准。这时您可以通过摄像机上的寻像器调整焦点的方法,将画框中心对准被摄主体,用手调整焦点环,直至寻像器上形象最清晰时为止。如果焦点环上的数值与实际物距有误差时,也以寻像器形象是否清晰为准。
二是要防止拍摄时的抖动。由于长焦距视场角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上下左右方向稍微一颤动都将会引起画面的抖动。这种抖动不论是在固定镜头还是在运动镜头中都会干扰和影响观众对屏幕形象的观看。我们在进行拍摄时,保持拍摄设备的稳定也是很必要的,这也是保持影像清晰的重要条件。画面不稳定,令人的视线无法集中,往往觉得头晕目眩。
『肆』 电影中的文化元素有哪些
人物,背景啦去看看电影!
『伍』 什么叫做电影元素
电影元素是组成一部电影的,有七个元素: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镜头。
电影是一种叙事为主的艺术,其叙事方法虽千奇百怪、变化多端,但其结构模式可归纳为几种类型。结构指作品内容的组织、安排、构造,如词组结构、句型结构、段落结构。我们不但要静态地研究结构形态;还要动态地研究结构生成;微观研究结构成分;宏观研究结构网络。
结构主义领袖皮亚杰认为:“一个结构包括了三个特性: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身调整性。”整体性指若干 电影胶片成分建构体系的组成规律;转换性指结构是动态的转换体系(而非静态的形式);自身调整性指结构转换不会越出结构边界之外,具有守恒性和某种封闭性。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文学的叙事结构即情节安排,他认为悲剧情节应有头有尾(完整)并有长度(时间延续过程)。
传统叙事作品中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最典型的是戏剧冲突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结构主义建立了“中心化结构”,而解构主义坚决反对中心化,认为中心“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种功能,一种使无数符号替换物的活动成为可能的无定点”,他们从“作品”走向“本文”。
巴特认为“本文无所谓构造,本文中的一切都一次次得到意指和多次运用,本文没有一个极尽的整体,也没有终极结构。”他还认为,“根本不存在文学独创性这种东西……所有的文学都是互为文本的”。
编辑本段叙事结构 电影的叙事结构也有多极(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指组织关系和表达方式,可称为本文结构或总体结构,它与蒙太奇结构含义相当,是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包括“潜结构、策划、设计、烘托以及作为结果的对形式与内容的总体感觉”(萨·托马斯语),叙事结构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躯干,是其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
第二个层面指电影整体系统的组织关系,如类型片结构模式,它在总体结构之上。
第三个层面在总体结构之下,即影片内部各元素的组合关系,如情节、画面、剪辑组合关系。
总之,电影叙事结构参与元素更多,因而更复杂,需有精细的情节设计和精巧的结构布局才能讲好故事。新浪潮所创的“无结构”其实是一种更隐蔽、自由而松散的结构。结构并非直观可见的对象,一般观众难以分析,这正是对电影作叙事结构模式分析的意义所在。
(5)电影主题元素包含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五种常见电影结构模式类型:
①因果式(戏剧式)线性结构。以故事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以线性时间戏剧化展开故事(少用闪回、插叙),叙事链单一(无并置、对照、复调,但故事可多线索发展),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完整结局,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如生死抉择、最后一分钟营救等高潮。多数传统电影属此类,其经典情节结构强化了“幻象真实”和“移情”,迷惑观众入戏,如《关山飞渡》、《真实的谎言》。
②回环式套层结构。以多层叙事链为叙述动力,以时间方向上的回环往复为主导(非线性发展),情节过程淡化,讲述方式突显,意义不在故事中而在叙述中产生,它调动观众参与意义建构,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戏,不给出确定的结局和意蕴,如《罗生门》、《法国中尉的女人》、《罗拉快跑》。
③缀合式团块结构。没有明晰的时间线性故事发展和因果关系,也没有连贯统一的情节主线和戏剧冲突焦点,以打乱时空的叙事片断缀合而成,各个片断或团块之间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结构或意象并置组合的诗化结构。它不以情节和哲理取胜,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寻味,如《城南旧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罗》。
④交织式对照结构。以两条以上叙事链(不只是两条故事线索)组合形成对照性张力运动,建构复调主题,其因果关系、戏剧线性叙述仍然存在,只不过更复杂化,它将移情幻象与哲理思考合而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⑤梦幻式复调结构。以梦境和幻觉为主要叙述链接和内容,以两个以上叙述声调形成对话和冲突,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多重对话(人与人、人与自身、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观众)形成对话狂欢,如《野草莓》、《八部半》、《梦》。
『陆』 电影元素是什么包括什么
组成一部电影的,有七个元素:语言,故事,结构,思想,角度,情绪,镜头. 语言 如同音乐与文学一样 电影也有自己的语言 也如同一般语言具有无数元素一样 电影的语言也具有它自己的组成元素 比如汉语有很多具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和字 这些词语和字就是汉语的组成元素 这些元素被有目的的运用 就形成了语言 电影语言的组成元素是许多有相应意义的声音 音乐 镜头 它们被有目的的运用的时候 也就形成了电影语言. 结构 结构是与故事关系最紧密的 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其相应的结构 而这些结构是遵循其内在标准而存在的 电影的结构是什么 就是在事件确定下来以后 你打算以什么形式去讲述这个事件 举例说 我们故事讲的是两个人物经历的平行发生的两个事件 你打算怎么去讲呢 是利用蒙太奇穿插得同时讲这两个事件 还是先讲一个然后再让另外一个人以回忆的方式去讲 或者讲完一个然后让他(她)去假想另一个人的经历 然后再让对方否定呢 电影中故事被讲述的形式 就是电影的结构 情绪 我曾经讲过 情绪有三种 人物情绪 镜头情绪 影片情绪 我们这里把电影解剖了独立作为元素来讲的 是镜头情绪 因为人物情绪并不是电影的独立元素 它是依附于故事的 甚至是故事的一部分 而影片情绪是一个整体 是一种风格 是构建在各种元素的有机结合之上的 不是一种独立的元素 镜头情绪与角度最近 但它们有本质上的一点区别 任何一个单独镜头都具有情绪 而这些情绪有的可能表达的是剧中人物的感觉或态度 这个感觉和态度实际上于创作者的态度未必是一致的 甚至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情绪与角度的区分 是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标准的:电影角度的出发点一般是创作者本人的态度 而镜头情绪的出发点是摄影机的对于影片中事件进行记录的身份
『柒』 一部好电影包括哪些元素
大众的要求下的一部好电影起码要具备以下几个元素:(一)一个好的剧情(二)一次心灵上的震撼(三)一种温馨,一次快乐也许观众对于电影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要求,但我想具备以上三点的电影已经完全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电影的内涵了:电影无需复杂,愉悦就好;电影无需言语,领会即妙;电影无需理由,好看就是王道。也许有些时候只有电影才能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那么就让电影的艺术与魅力来给予我力量吧,那种感受无与伦比,快乐并兴奋着。
『捌』 电影主题分类
电影类型(Cinematic Genre):
在电影理论中,类型是指(商业)影片分类的基本手段。一种“类型”通常是指构成影片的叙事元素有相似之处的一些电影。
影片类型划分:
常用的划分影片类型的标准有三个:场景、情绪、形式。场景是指影片发生的地点。情绪是指全片传达的感情刺激。影片也可能在拍摄时使用特定设备或呈现为特定样式,即形式。
●场景
·犯罪片:人物出现在犯罪行为领域
·黑色电影:主要人物出现在虚无主义、存在主义的领域,或用这样的手法描写主人公
·历史片:发生在过去
·科幻片:人物出现在不同的现实中,通常是未来或太空
·体育片:体育项目以及属于某项运动的场所
·战争片:战场以及属于某场战争的场所
·西部片:美国西部从殖民地时期到现代
●情绪
·动作片:通常包含一场“好”“坏”之间的道德争斗,通过暴力或物理力量进行
·冒险片:包含危险、风险、和/或机遇,经常含有高度幻想
·喜剧片:试图引发笑声
·剧情片:主要关注角色的发展
·幻想片:现实之外的玄想虚构(例如:神话,传奇)
·恐怖片:试图引发观众的恐惧
·推理片:通过发现与解决一系列线索从未知到已知的前进过程
·爱情片:详述浪漫爱情的元素
·惊悚片:试图引发观众的兴奋或紧张
●形式
·动画片:通过手工或计算机制作的静态图片连续呈现制造的动态错觉
·传记片:不同程度改变事实基础,将真人的生活戏剧化的影片
·纪录片:对事件或人物的真实追踪,用来获得对某一观点或问题的理解
·实验电影(先锋电影):为测试观众反应或拓展影片制作/故事呈现的边界创作出来后公映的影片
·音乐片:不时用所有或部分角色歌唱穿插的影片
·短片:在较短时间内努力包含“标准长度”影片的诸元素
●年龄
·儿童片:幼儿电影,与家庭片相比,并不试图吸引幼儿以外的观众
·家庭片:试图吸引各年龄层人士,且适合幼儿观众观看。例如迪斯尼影片
·成人片:仅为成年观众准备的影片,内容可能含有暴力、使人不安的主题、淫秽语言或明确的性行为。成人片也可能作为色情片的同义词使用赞同6| 评论
『玖』 如何确定一部电影的主题元素
首先,你所讲的故事必须表达你周围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否则,这故事就是空洞无实的,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无论对电影技巧和媒介的运用多么娴熟,所讲的故事也是枯燥乏味,毫无意义的。
那么,怎样才能准备好去拍出令人信服的好片呢?事实上,每个人的选择已经确定,只不过没有显露出来而已。秘密就在于:生活将给每个人打上独特的记号,而这些记号——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都将决定你如何生活、追求是什么,以及什么是你能热情而权威地通过故事表达出来的东西。
而这些记号究竟是什么呢?怎样才能识别出它们呢?每个人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即突然发现生活中某一部分的模式,随即感到一种莫大的超脱与兴奋,这感觉来自于人们看到了是什么在驱使他们于生活中前行。曾几何时,大家定居在一个小区域里,每个人最终都能看到你的行为习惯,并将此与你的性情和过往联系起来。这样的现象在农耕社会仍然存在。如果没有这些来自他人的反映,我们便很难发现自身的性格倾向。更进一步说,这些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诚如赫拉克利特所说:“性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