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孩子看什么动画片有教育性
众所周知,中国动画在80年代末、尤其是88~90年的黄金时期内,中国动画可以说达到了鼎盛时期,然而今年来,在众多国外引进的动画,尤其是日本动画的冲击下,中国国产动画正在逐渐衰弱。
那么为什么今年来日本动画会如此受青睐而国产动画却遭冷落呢?我就对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1.发展概况
中国动画: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
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
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这一事业前进的速度。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
80年代前,中国动画还只是被称为“美术电影”,80年代后才真正的被称为“动画”。
之后就是各种的探索阶段, 1988-1990可算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既有《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的积累,又有《黑猫警长》、《葫芦兄弟》这样有所创新的动画片,中国的动画事业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90年代后,中国动画却出现了大的倒退,“动画片”显然成了“儿童片”,无创新的体裁却刻意模仿国外动画,失去了大片的市场。
日本动画:
战前草创期——1917~1945年。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
战后探索期——1945~1974年。这个期间许多人常识不同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俗的,应有尽有。
题材确定期——1974~1982年。其开端是《宇宙战舰》的上演,引起了日本第一次动画热。
画技突破期——1982~1987年。起开端是《超时空要塞》上演(此部动画也在中国引进播放过),由于该时期人们追求视觉享受,画技大有突破。
路线划分期——1987~1993。日本动画进入成熟期。
风格创新期——1993至今。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即使方面都日趋成熟时,日本大会试图突破原由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和构思,带给观众新的感官冲击。②
新中国动画和日本战后动画起步时间相差无几,中国动画只是在一些基本的技术上进行变化,而日本动画却在构思等方面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可见两者发展至今出现的差距从何而来。
2.意识观念和题材内容
中国动画无法创新突破的最大原因就是国人们对于动画的观念还只是停留在70、80年代,认为动画只适合于10岁以下的小孩,把动画片归为“儿童节目”一类,而且中国动画的根本目的都是“教育性”,于是今年来的动画片出现了逐渐幼稚化的趋向,根本无法适应更大的观众群。
日本动画将其市场定位于12~20岁的青少年群。
意识观念的截然不同导致了题材内容的风格炯异。日本最为著名的动画之一《EVA》可以说就是完全面对高年龄层次的观众的,因为其内容对于15岁以下的青少年仍然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中国动画似乎从来都没有绕出过古老神话、传说的圈子,最好的例子就是最新的两部投资巨大的《宝莲灯》和《封神榜》;其他就是一些极其无聊、幼稚的内容,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从《宝莲灯》中其实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的最大弊病:“好人”打败“坏人”的固定模式。本来宣扬“邪不胜正”无可厚非,然而在《宝莲灯》中,为什么不放过沉香及其母亲,他的内心世界是如何的,这么做对他有何益处,他究竟为何是“坏人”,整部动画却毫无交代。
日本动画却不断在题材内容上进行创新,由于面对的是青少年群,其内容必须符合不断改变着的年轻人的口味,于是新的内容层出不穷,而且意义深刻,在表面的故事背后都藏着动画的主题,发人深省。而且还出现了很多适合学生心理的动画,《灌篮高手》就是最好的一个例子,《灌》一片在中国各地所引起的轰动绝对是有目共睹的,可见并不是动画片在中国无市场,而是要看面向的是哪种市场。
3.教育性、商业性和艺术性
中国动画是完全的教育性,大多出自“××美术制片厂”或“××电视台美术部”的制作,由于是国家资金资助,社会效应自然排在经济效应之前,成了“幼儿公益广告”,很难赢得青少年观众群。
相比中国的“教育性”,日本更注重的是“商业性”,日本动画基本上都是又各个动画制作公司自行拍摄制作的,所以排在首位的当然是经济效应,于是便要求抓住观众群的心理,提高收视率,必然要求自己的动画有所创新。于是,日本动画就产生了其艺术性。
动画也是一门艺术,而作为一个动画人,首先应该具有的是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的自觉。教育不等于讲大道理或是灌输常识,通过艺术来让孩子自己体会到真理不更有教育性吗?
日本著名漫画家尾崎南在看自己画的《绝爱》所改编的动画时被感动得哭了;高桥留美子在看《福星小子》剧场版的时候也是一样。只要你做出的动画首先感动了自己,它就能感动别人。
一部优秀的动画,可以让一个坚强的男孩落泪,也可以让一个忧郁的女孩纵情欢笑,让一个失意的人走出沉沦重拾信心。然而中国迄今为止有这样的动画吗?至少我仍未有幸观赏到。
4.制作技术和人物设计
在制作技术上中国已经有了极大的突破,可以说和日本相差无几(当然比起DISNEY的《恐龙》的3D技术还是差的多的),然而在人物设计方面却有很大的差距。
中国动画中的人物并没有自己极为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人物的眼睛,许多时候人物的表情、眼神和性格、剧情完全脱节,而同一画面上的两个人物根本毫无交流,似乎只是独立存在着的,这个给观众的视觉效果绝对是大打折扣的。
日本动画在人物表情的处理上却是极其特别的,虽然并不能像《恐龙》中把每块面部肌肉都表现出来,但却能通过眉毛、眼角和嘴角的细微变化将人物的性格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日本动画在人物设计上强调的是明暗对比分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当然,中国动画必须有自己的人物风格,在借鉴国外动画片的过程中,必须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5.前期配音和后期宣传
中国动画的配音实在不怎么样,有时声音和人物年龄完全不符,而且很少有能够很好体现出人物性格的配音。而日本却有专门的“声优”(即动画配音),虽然许多实际年龄要比人物大许多,但却能在性格和声音方面都做得与动画片中人物完全吻合,而且还有许多声优以配某个人物而出名的。
声音可以说是动画片中人物的灵魂,如何提高配音的素质是一大问题。
后期宣传在中国动画中几乎是看不见的,只有《宝莲灯》在制作结束后进行了“投资××千万元”的宣传,最多就是出现了一些笔记本和故事画册,CD和VCD已经算是极大的突破了。但是日本动画的宣传就是多种多样的了,首先是电视中的新片预告,一般来说是45秒左右的短片,配以音乐和介绍,接下来街头便会出现海报,而动画要是稍有名气,就会出现一大堆的周边产品: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瓷杯、纸巾、打火机……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能为制作商带来丰厚的回报,而制作商也能把收回的资金投入下一部作品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何乐而不为呢?
⑵ 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有哪些
第一名:《哆啦A梦》
推荐理由:激发小朋友无限的想象力及发明创造力
接受度:10分
趣味度:10分
益智度:9分
专家说:哆啦A梦不仅能让小朋友们学会友谊和互相帮助,更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当哆啦A梦从它的口袋中掏出一件有一件来自未来的世界的宝贝的时候,相信会激发每个孩子的发明创造力,对于充满幻想的儿童,具有极大的益智作用。
第二名:《字宝宝乐园》
推荐理由:以汉字启蒙全面提升儿童的学习能力
接受度:9分
趣味度:9分
益智度:10分
专家说:《字宝宝乐园》是今年推出的100集大型原创动画片,把“点横竖撇捺”这五个汉字最常用笔画幻化为人形,每个字都揉进剧情里,将早教寓教于乐这个理念贯彻的非常透彻。
可以说,《字宝宝乐园》在中国的动画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每看完一集,孩子就可以认识一些汉字,故事情节跟每个要学的字,都恰到好处的相结合,对于引导儿童认识世界,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众多幼儿园的必看动画片。
第三名:《米奇妙妙屋》
推荐理由:让孩子们乐观快乐的看待世界
接受度:9分
趣味度:9分
益智度:8分
专家说:《米奇妙妙屋》是迪士尼专为学龄前儿童全新制作的经典动画片。推出了风靡全世界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两大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孩子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认识世界,是一部寓教于乐、适合父母与孩子共同欣赏的卡通动画片。
第四名:《天线宝宝》
推荐理由:显著提升孩子们的模仿能力
接受度:9分
趣味度:8分
益智度:8分
专家说:英国BBC出品的《天线宝宝》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娃娃,不论大街小巷,小朋友们都在模仿天线宝宝的动作、说天线宝宝儿语和唱天线宝宝的儿歌,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的有趣经验,提升模仿能力。
第五名:《爱探险的朵拉》
推荐理由:让孩子们轻松看动画学英语
接受度:8分
趣味度:8分
益智度:8分
专家说:《爱 探险的朵拉》是由美国尼克儿童频道专门针对1-5岁学龄前儿童制作的美式英语教学动画片,可以说是风靡全球。这部动画片画面较简洁,便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语言清晰而且语速不快,孩子较易听懂;音乐和歌曲有很强的节奏和跳越感,容易上口。在探险中会反复教小朋友辨别颜色、形状、组合、数字、简单的英语和社交 技能等。
⑶ 有没有一种带教育方面的动画片
有啊!《中华勤学故事》,这部动画片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力图通过精彩的故事,丰富的卡通趣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同时又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懂得只有通过勤奋好学,不断努力,才能成才的道理。
⑷ 求推荐几部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电影
《今天.明天》
主要是教小朋友避震的,勇敢坚强什么的,也很幽默,色彩艳丽,形象可爱,小朋友会喜欢
《云朵宝贝》
觉得比较适合这么大孩子看的动画片。也是女儿特别喜欢的两个主持人红果果还有绿泡泡配音,每一集飞飞和飘飘都和宝宝一起学习一个自然界的小知识,动画片引导孩子和主人公一起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中间互动环节中反复强化记忆,拓展孩子的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爱探险的朵拉》
真的是一部不错的幼儿英语启蒙动画片,话语清晰而且语速也不快,孩子很容易就能听懂,里面的歌曲有很强的节奏,容易上口。
《蓝猫淘气三千问》 《大梦王小书包》 《双语不用教》 《火星娃学汉字》 《中华勤学故事》 《中华德育故事》 《千千问》 《孔子》 《福娃奥运漫游记》 《阿发贝乐园》 《五子说》 等等
拓展资料
动画的概念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动画片,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兴盛于美国,中国动画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是一门年青的艺术,它是唯一有确定诞生日期的一门艺术,1892年10月28日埃米尔·雷诺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莱凡蜡像馆向观众放映光学影戏,标志着动画的正式诞生,同时埃米尔·雷诺也被誉为“动画之父”。[1]动画艺术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产业体系,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
动画的英文有很多表述,如animation、cartoon、animated cartoon、cameracature。其中较正式的 "Animation"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的意思,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动画可以定义为使用绘画的手法,创造生命运动的艺术。
动画技术较规范的定义是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不论拍摄对象是什么,只要它的拍摄方式是采用的逐格方式,观看时连续播放形成了活动影像,它就是动画。
⑸ 求有教育意义的日本动漫类电影
你好,我是兔兔秃90,用网络网盘分享给你,点开就可以保存,链接永久有效^_^链接:
⑹ 比较适合小孩子看,带教育性质的动画片有哪些
对于小孩子来说,在童年时光里动画片真的是最重要的存在了,我小的时候也爱看动画片,其中有些动画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这真的是特别不错的。
小孩们通常都会从动画片中学会一些做人的道理,也会从动画片中学习一些坏毛病,因此,一部好的动画片,需要内容风趣,也需要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一样,而不是内容有趣,却没内涵。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了,孩子从小抓起,不要让他在看一些没有意义的动画片了,多让他们看看极具教育意义的动画片
聪明的一休
第三个是我小时候就看过的聪明的一休。一休是一位皇子,却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与母亲分开,去当一个小和尚,或许是他的身份给他带来了无穷尽的麻烦,不过,那些作恶者最后,都不得不拜倒在一休的智慧之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热心助人的他,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
这三部动画片极具教育意义,里面的故事,和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剧情都能够深刻的影响到小朋友。而且看这些动画片的时候,家长最好也要陪同在一旁,这样的话在孩子觉得疑惑的时候也能得到解答。
⑺ 什么动画片比较有教育性
国产动画最有教育意义,尤其是中央少儿频道演的国产动画,每一部都像教科书一样
⑻ 有没有教育性的动画电影
《人猿泰山》系列, 其中的故事既有切切实实的亲情,又有忠贞不渝的爱情,还有无坚不摧的友情, 绝对是一部上佳的教育动画片。
⑼ 适合小孩子看而且有教育性质的国产动画片都有什么
作为一个合格的妈妈,面对孩子吵嚷着要看动画片时,真的是无能为力。因为现在的动画片,真是越来越可怕了,之前不是就有新闻说几个小孩子演灰太狼,然后一把火烧伤了别人家的小孩吗?
看来要让孩子看一个安全的动画片,还真的是挺费劲儿的,毕竟连喜羊羊这种仁慈的小羊都能秒变孩子大杀器,还有啥动画片敢说自己是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的呢?
每个小朋友都有他们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候一部动画片不能让小朋友学到什么,但重要的是家长与他一起看动画片,能够让他感受到陪伴啊!不是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吗?
有时候小朋友也许感兴趣的并不是动画片,而只是因为缺少父母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