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拍一部电影需要哪些审批程序
1、自审
首先要确定电影剧本没有违反审查条例如:危害国家统一、泄露国家机密、迷信、淫秽、赌博、暴力等等。
2、报备
确定剧本没问题后,要到电影审查机构备案,电影审查机构会对报备案的电影剧本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即可开始拍摄电影。
3、审查
电影拍摄完成后,要把影片交由电影审查机构审查,审查通过后即可上映。
(1)一部电影需要哪些扩展阅读
根据《电影管理条例》具体审查规定如下:
第二十五条
电影片禁止载有下列内容: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电影技术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十六条
电影制片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负责电影剧本投拍和电影片出厂前的审查。
电影制片单位依照前款规定对其准备投拍的电影剧本审查后,应当报电影审查机构备案;电影审查机构可以对报备案的电影剧本进行审查,发现有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禁止内容的,应当及时通知电影制片单位不得投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电影制片单位应当在电影片摄制完成后,报请电影审查机构审查;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在办理电影片临时进口手续后,报请电影审查机构审查。
电影审查收费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八条
电影审查机构应当自收到报送审查的电影片之日起30日内,将审查决定书面通知送审单位。审查合格的,由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发给《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电影制片单位或者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应当将《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证号印制在该电影片拷贝第一本片头处。 审查不合格,经修改报送重审的,审查期限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重新计算。
第二十九条
电影制片单位和电影进口经营单位对电影片审查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审查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的电影复审机构申请复审;复审合格的,由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发给《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Ⅱ 一部经典的电影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一要有好剧本,好题材更要有独特的视角
二电影必须有一定的值得人民思考的内涵与人文情怀
三要有足够演技去驾驭角色的演员
四音乐要符合场景要求并且给人享受
五要有符合电影感情基调的色彩这样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Ⅲ 一部电影的制作有哪些步骤
出品人:一般都是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制片人:任务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负责整个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点完片,但也要保证质量。同时还是拍摄影片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确保大家没有“偷奸耍滑”、没有浪费投资商的钱等,跟工程监理的角色相似。
顾问:如果是历史题材或比较其它专业的题材的影片,为使影片更具说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制片人会邀请权威人士作影片顾问。
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场务(剧务):负责提供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备道具、选择场景、维护片场秩序、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等。
布景师:负责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的场景。
灯光:为达到电影艺术效果,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灯光效果。
造型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要求为影片中的演员定出造型。
化妆师:“浓妆淡抹总相宜”,化妆师亦需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员:根据剧本内容,为影片增添精彩场面,但又必须使用专业人士表演,特技人员功不可没。
后期处理:影片整体拍摄完封镜后,导演和监制看过母片之后感觉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处理,达到电影艺术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时还可能重拍某些镜头。期间有配乐、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对应的就会有作曲、配音演员、特技效果人员等。
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相应的还会有乐队、指挥、演唱者等人员。
剪辑:因拍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重复的或者多余的镜头,为使影片整体效果自然和谐流畅,同时兼顾导演及剧本的风格要求,剪辑师需要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影片拷贝:母片处理完成后,制片人会找专业的电影拷贝公司拷贝子片,运往各地电影市场,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制作凝聚了电影工作人员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好的作品的人,他们是伟大的、无私的。
网上查的。
Ⅳ 一部好看的电影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电影和音乐、绘画不同,是综合艺术,这至少影响两个方面:一是涉及摄影、音乐、服饰、文学、表演、化妆、美工等等多个门类,令观影者可以从各个角度去欣赏。二是做一部好电影,先要取决于创作者的意图构思是否高明,后取决于能否成功将意图表达出来。电影涉及的艺术门类多,影响的因素多,制作一部好电影很难。
还有个特点:电影是一种魔术,它通过各种手段虚拟一个世界,去感染你,打动你。所以拍电影,实际上是一门手艺。想要活好不粘人,没有好技巧做不到。
所以一部好电影,单纯着眼于它讲述的故事还远远不够,至少还要关注这部电影的题材 、思想、风格、创作技巧,这个技巧包括剧本、拍摄、剪辑、音效、表演等等。
Ⅳ 一部电影上映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策划-剧本-筹备-拍摄-后期-发行-宣传-上映
Ⅵ 拍一部电影需要哪些职务
最重要的是制片人,有他全有,全有没他也是白搭。
Ⅶ 拍一部电影都需要哪些主要步骤
1,选演员
2,与演员沟通剧本
3,体验演员演技
4,挑战演员极限度
5,感觉演员的配合情况
6,看演员的日常表现
7,开机后演员与导演的融洽度
8.。。。。
9.。。。。。
Ⅷ 拍一部电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员
1、出品人: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这部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2、制片人: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协助导演保质保量早点完成拍摄。
3、顾问:为专业题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
4、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5、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6、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7、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8、场务(剧务):负责提供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如准备道具、选择场景、维护片场秩序、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等。
9、布景师:负责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
10、灯光师: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灯光效果。
11、造型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要求为影片中的演员造型。
12、化妆师: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13、后期处理:按照导演的要求,对后期选择的镜头进行编辑和特效制作。
14、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
15、剪辑:负责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16、影片拷贝:母片处理完成后,制片人会找专业的电影拷贝公司拷贝子片,运往各地电影市场,待上市或上映。
(8)一部电影需要哪些扩展阅读:
电影构成:
技术
视觉滞留
“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
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拍摄技术
摄影术同样产生于19世纪的欧洲。1839 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地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1872 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
他曾在5年的时间里,多次运用多架照相机给一匹正在奔跑的马进行连续拍摄的实验,并于1878年获得成功。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手枪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终于以一架摄影机开始取代了幕布里奇用一组照相机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在欧洲,许多国家中的科学家、发明家们也都研制了不同类型的摄影机。
其中,美国的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为了使胶片在摄影机中以同样间隔进行移动,而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上孔洞的牵引方法,解决了机械传动的技术问题。“活动照相”的“摄影术”得以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电影
Ⅸ 拍一部电影需要什么
买一套专业的摄影设备,如果不想买的话,好像要做好打光什么,听朋友说后期制作很重要,下载专业的软件就好,那样的话拍摄的许多漏洞都可以补救的。
Ⅹ 一部电影需要哪些工作人员分别要做哪些事
出品人:一般都是负责影片前期的市场调查,看类似的影片的电影市场是否有前景(比如说票房情况、受欢迎程度、续集的可能性等),通过调查来决定是否值得出品该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们就找到所属的电影集团投资制片人及相关人员,开始选导演、剧本、演员、赞助商等。
制片人:任务基本上跟出品人差不多,他负责整个影片的“催化”工作,督促大家快点完片,但也要保证质量。同时还是拍摄影片过程中的“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整个影片的制作过程,确保大家没有“偷奸耍滑”、没有浪费投资商的钱等,跟工程监理的角色相似。
顾问:如果是历史题材或比较其它专业的题材的影片,为使影片更具说服力或可信性,以及提供必要的指导及帮助,制片人会邀请权威人士作影片顾问。
导演:负责将剧本中刻化的各个人物角色,利用各种拍摄资源(道具、场地、演员等)将剧本演绎出来,成片、拷贝等。
副导演:兼具导演及监制的角色,是导演的左右手。
监制:主要是针对剧本,为维护剧本原貌给导演的拍摄工作提意见。
演员:根据导演及剧本的要求演绎剧本内容。
场务(剧务):负责提供拍摄影片所必需的物品及便利措施,如准备道具、选择场景、维护片场秩序、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等。
布景师:负责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的场景。
灯光:为达到电影艺术效果,按照剧本及导演的要求布置片场灯光效果。
造型师:根据剧本及导演要求为影片中的演员定出造型。
化妆师:“浓妆淡抹总相宜”,化妆师亦需按照剧本及导演要求给演员化妆,同时还要考虑到造型的要求。
特技人员:根据剧本内容,为影片增添精彩场面,但又必须使用专业人士表演,特技人员功不可没。
后期处理:影片整体拍摄完封镜后,导演和监制看过母片之后感觉有些地方需要用科技手段处理,达到电影艺术效果而作的修改,必要时还可能重拍某些镜头。期间有配乐、配音、加字幕、加特效等。对应的就会有作曲、配音演员、特技效果人员等。
作曲:为影片编配合适的曲子。相应的还会有乐队、指挥、演唱者等人员。
剪辑:因拍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重复的或者多余的镜头,为使影片整体效果自然和谐流畅,同时兼顾导演及剧本的风格要求,剪辑师需要将整片中不必要的镜头剪掉。
影片拷贝:母片处理完成后,制片人会找专业的电影拷贝公司拷贝子片,运往各地电影市场,待上市或上映。
一部影片的制作凝聚了电影工作人员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所有为使影片成功上映而付出艰辛努力的人都是一心一意想为广大人民群众奉献好的作品的人,他们是伟大的、无私的。如果有人蓄意拍摄“图谋不轨、有违史实”的影片,那他就是社会渣滓、人民的敌人!
说多了,呵!~
总之,电影工作者确实很不容易,向他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