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哪些心理变态高智商犯罪电影
听我慢慢说: 《电锯惊魂》建议你从一看几走,反正我看过以后就觉得第一部是最震撼的,后面的你想看就看,反正后面的跟第一部比起来我觉得就没得啷个刺激了,下不到的话来我这点拿碟。(恐怖+密室+高智商) 《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先看前者,再看后者,讲的是一个吃人的医生,得过奥斯卡的哦,乃哥子演的真得很,恐怖电影中最经典的角色。(恐怖+高智商) 《非常嫌疑犯》据说是比较NB的电影,我看过以后感觉还可以,可能是我看乃哈入戏不够深,反正我是喜欢凯文斯派西才看的,你看得时候认真点,应该还是不错的。(悬疑+高智商) 《天才雷普利》话说这个导演比较牛,所谓高智商不过一般,如果你想对朋友下手,想玩哈心理战,还是可以看哈。(谋杀+高智商) 《恐怖解剖室》这是我这年把看得比较过瘾的电影了,主要上面的解剖太爽了,你要是对肠肠肚肚有点怕就表看咯,反正我放了点给叉叉看,他说他有点孬,怕看了吃不下饭。再补充点。电影里的杀人手法一流,你可以学哈。(谋杀+高智商) 《玩转21点》我觉得一般,有空看哈就是,没得太多出彩的点得。(犯罪+还算高智商) 《十面埋伏》还可以,把他当成密室小说看嘛,过程不错,结果有点牵强。(犯罪+密室+高智商) 《搏击俱乐部》你要这部电影都没看过安,基本上你就有点恼火咯,不管他讲的是啥子,你都该看哈,反正我推荐的不会喊你失望得。(不好说,你看哈就晓得了,绝对震撼) 《致命ID》还记得到《空中监狱》高几乃个警察不嘛,就是他演的,相当NB的人格分裂片,也是乃种最后一秒才解开迷局的电影。(谋杀+人格分裂) 《行骗天下》好像你看过,就不多说咯。(诈骗+高智商) 《一级恐怖》瞒天过海,啥子叫演技,看了这个你就晓得爱德华诺顿不是吹出来的,绝对的演技高手。(犯罪+人格分裂+高智商) 《立方体》好像又叫《异次元杀阵/心慌方》,密室类的变态经典了,就看第一部就可以了,其他啥子续集前传,纯属骗钱的,表求甩它。(密室逃脱+心理惊悚) 《破绽》+《牛津杀手》一般点,有点类似本格推理,实在无聊可以看哈(谋杀) 《银行大劫案》杰森斯坦森演的,看哈嘛,个人感觉还算可以。(盗窃+还算高智商)《哭泣杀狼》校园谋杀案,几爷子没得事干虚构了个杀手出来,结果杀手就硬是出来了,整得几爷子鸡飞狗跳的,结局不错。你要晓得,创造完美的假象跟杀个人其实区别不大。(谋杀+控制) 《万能钥匙》结局不错,关于巫术的。(惊悚) 其他的啥子《大买卖》,我N年前看过,一般。啥子《天衣无缝》,《超完美谋杀案》,《幸运数字思莱文》这些你感兴趣就看哈嘛,反正我不咋个感冒。还有,乃点有啷个多的偷盗电影给你看哦,你看过的都基本上可以的了,我还想找高智商的电影安,要有啷个多NB的编剧斗嘛。你就表来这点找咯,还浪费乃几十分,哦,记得把分拿给我。 我再说哈楼上的乃几个,一二楼纯属鬼扯。三楼找的网络。四楼还算靠谱,《人骨拼图》你应该看过了嘛,中央6台都放过。《来自地狱》没得啥子出彩的得,就是导演猜测的关于乃个是开膛手杰克的电影,感兴趣可以看。《恶魔行动》没看过,《完美盗贼》就免了,除非你喜欢布鲁斯威利得很。四楼,路过打酱油的。五楼,S.B一个。六楼,他想说的可能是这两个片子叫《天道》和《背叛》,你就表对中国的电影抱啥子希望咯。
有哪些心理变态高智商犯罪电影?凌星电影院在线观看
2. 介绍几部变态杀人狂电影
天生杀人狂
在暴力家庭中长大的米基(伍迪·哈里森饰)生性狂野,而他的女友麦勒丽(朱丽叶·刘易斯饰)由于从小受父亲的骚扰,也自然滋长出叛逆情绪而粗野不逊。两人在共同杀死了麦勒丽的父母后,开始了亡命天涯的生活。这对疯狂的情侣在逃亡的路上大开杀戒,杀人不计其数。由于电视的连续报道和炒作,两人竟然成为了全国文明的新闻人物,甚至成了青年们的偶像。不久,他们终于被警方擒获。电视节目主持人韦恩·盖尔为了提高收视率,进入监狱对米基进行了直播访问。在米基的煽动下,监狱发生了暴动。米基趁乱,以韦恩等人为人质,救出了麦勒丽,并且逃出了监狱……
1994年,美国著名导演奥利佛·斯通经过改编将昆汀·塔伦蒂诺的剧本《天生杀人狂》搬上银幕。这部电影由于其中对暴力的渲染和对美国新闻媒体的讽刺迅速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尽管与昆汀的初衷不符,《天生杀人狂》还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影片。奥利佛·斯通通过MTV式的拍摄剪辑手法、肥皂剧和动画片的综合运用以及大量另类音乐等多种新颖的视听语言大大刺激了观众。《天生杀人狂》中的这些超前的后现代电影手法在今天的电影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本片从一个新鲜的角度重新审视了疯狂的犯罪行为与同样疯狂的媒体行为。剧中的主人公是一对喜好血腥和暴力的夫妇,他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杀人。他们的举动引起了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注意,并且在自己的节目上加以报导。这一来,他们的知名度很快地又被提高了。即使是他们被捕之后,记者的报导仍然没有停止。一切的犯罪在媒体的眼中似乎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我们该不该为此而感到悲哀呢?
奥利佛.斯通,这个好莱坞倍受争议的导演,总是一次又一次将人性以残酷而血淋淋的方式剖析给观众,又一次一次的用各种极端的视觉奇观冲击着观众的大脑与心灵,将之抬到震撼的颠峰。在他著名的《刺杀肯尼迪》一片中,导演通过凯文.科斯特饰演的律师一角展现了他对一个巨大的历史谎言的探究以及对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美国政府的质问与反抗。当我们游走在黑白与彩色两个世界之中,强烈的感受到谎言与假相邪恶而又强大的力量。影片中反复出肯尼迪被刺的实况录象,无声的处理使得那几声枪声更加令人毛骨悚然。到了《天生杀人狂》,斯通似乎又要再一次挑战观众思想和视觉接受能力的极限,于是一场狂乱的杀戮与反抗最终在影片中造成了一场世界末日的狂欢,胶片上布满着伤痕,流淌着鲜血。现实中大概并没有这种疯狂到极点的事情发生,那么导演安排这样一场令人恐怖惊心的杀人事件,他又用意何在呢?通观全片,我们会发现,杀人不过是一种象征手段,两个主人公正是利用这种方式去反抗这个社会中的邪恶与虚伪。
从反抗到混战
在影片的片头,一条蛇的特写占据了整个镜头。蛇自古以来便代表着邪恶与毒辣,它出其不意的攻击会使任何生物顷刻毙命。而主人公米其和玛莱的结婚戒指便分别缠绕着一条蛇,他们俩就象蛇的化身,毫不犹豫的将子弹射入人的胸膛。他们自从一开杀戒便在三周之内杀死了五十个人,而这仅仅是旅程的开始,当他们被关进监狱,即便是这铜墙铁壁仍然没能阻挡他们的力量,一年之后他们终于冲出一条血路逃脱了这个如地狱般的牢笼(此话出自典狱长之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米其和玛莱其实正是社会的两个畸形产物。米其出生在一个暴力家庭,从祖父到父亲都丧生在暴力的枪口之下,年幼的他目睹了残忍血腥一幕幕,于是这些恐怖的场景便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之中。而这个杀人不眨眼的狂人却对梦里的兔先生感到害怕。从小的经历让他奉命运为其真理,而杀人正是上帝赋予他的特权,结束那些不该存活的虚伪的人的生命。米其认为自己是有这样的权力的,当他在峡谷上对玛莱求婚时他俨然是用的上帝的口吻,并且也赋予了玛莱杀人的权力。玛莱生长在一个混乱的家庭,乱伦的父亲,充耳不闻的母亲,让她的身心都受到压抑,最终导致了她和米其用极其残暴的手段杀死了自己的父亲母亲,在施暴的同时她不断的咒骂和发自内心的狂笑表现出她即将获得自由时的激动与欢喜,当她临走时对弟弟说:“你自由了!”那个小男孩竟然也露出了会意一笑。米其和玛莱的初衷其实很简单,这两个爱到可以鲜血相溶的人只是想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中暴力横行,虚伪与谎言充斥铺天盖地,即便是最简单的生活也象美梦一样难以成真。人到绝路他们只有拿起武器去拼杀,用鲜血去铺铸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其实,在米其和玛莱心中同样存在着价值和是非善恶,只是他们对其所做的判断的结果就是决定其生与死。一路上,他们所杀之人都是对他们不敬者。例如,影片开始一场的杀人片断,起因实际上是那个男人对玛莱下流的挑逗。当米其的一颗子弹射向对手时,导演将镜头做了高速处理,我们看到子弹缓慢的逼近惊恐的人,神圣感油然而生,此时的米其站在神的高度去惩罚了这些言行下流,对女人不敬的人。而当米其因为发梦而导致错杀了那位印地安酋长,他的后悔懊恼,玛莱不住的指着他说你不好你坏时,更加让我们看到他们并非不分善恶的传统意义上的坏人。
然而,仅仅是扼杀身边种种恶的现象可能永生都无法到达幸福的彼岸,因为有一个更加强大的国家意识形态机器控制着整个社会的运行,而它正是恶的根源。在影片中有三个人物身份是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代表:警长捷克、典狱长以及记者韦恩。警长捷克实际上是一个嗜好血腥和玩弄女人的恶棍,他在抓获米其和玛莱的时候趁机占有了当时虚弱的玛莱,一年后更在监狱里试图引诱玛莱。他通过抓获杀人犯而出书成名,更想通过对米其的处置让他的名气进一步大放光彩。典狱长在这所监狱里仿佛一个地狱之神,在他统治的范围掌管着犯人的生命的权利,他也是个虚伪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官途步步为营,却没想到最后在自己的辖区发生了一场混乱的战争。记者韦恩是一个最具讽刺意义的人物,极大的嘲弄了当今的媒体。电视,这个作为后现代社会最大的发明物,从它的诞生之日开始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到如今,它展现给大家的已经是一幅光怪陆离的情景,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这已成为人人心中的疑问。韦恩是一个挑战者,他将向大家展示一次绝对真实的现场直播,他想要创造一次奇迹。但是到了最后关头,韦恩依然不彻底,原来他和他的同行仍然一样,制作这个节目也不过是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真实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重要。当媒体不断高呼消灭暴力的口号时,在另一边却制造着惨不忍睹的暴力场面带动着社会不断走向暴力的边缘。就是这三个人物:警长捷克代表着社会是非价值的判断者,典狱长代表着国家暴力机构的统治者,记者韦恩代表着国家意识形态的喉舌。
当社会成为这样一种景象时,米其和玛莱们应该怎样,他们只有极端的反抗,所以到了影片的最后才会有那样一场全体犯人与监狱人员的混战。在平民的社会米其和玛莱也拥有无数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他们甚至超过了许多的名人成为杂志的封面人物。而与米其和玛莱同样出自平民的人们也感受到了社会的荒谬,于是这些拥护者以同样荒谬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内心的呐喊,他们对着采访的镜头表达出对米其与玛莱的崇敬和对这种杀人方式的敬佩,甚至打出横幅写上“killme!”他们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认同米其所作出的纯粹的价值判断。
挑战传统的影片风格
在《天生杀人狂》中,导演不仅表现内容上作出了悖逆传统的大胆行为,在整部影片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体现出导演不同寻常的思想和功力。这种挑战传统的影片风格张扬着后现代主义的激情,并更有力的成为导演表述的手段。
全片以快速剪辑的方法插入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片断,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刺激了观众的视觉感受,同样是在内容上交代了主人公米其与玛莱的瞬间心理状态,借此将观众心理贴近影片中的人物心理,而达到一种感同身受的惊悚感。
此外,在影片中,米其和玛莱驾车行驶时,路旁和街边的墙壁上浮现出人类历史上的杀戮事件,跳跃的火焰,流淌的鲜血,高举的屠刀,这一切都是我们和米其、玛莱共同的记忆——人类战乱纷争的过去和现在,而生命何时才能在安宁祥和的环境中延续?
整部影片中最为明显的便是黑白彩色的交替穿插,这或许是斯通常用的手法。其中的黑白图景通常是表现生活中没有光彩的一面。因为生命的长河中真实和虚假,现实和虚幻以及美丽和丑恶或许正是在分秒中穿插前行,暴力本身并不是美好的,但是当暴力消灭掉丑陋时,也会呈现出美丽的场景。当米其和玛莱在第一场愤怒混乱的杀人之后,他们相拥而舞,在光影之下,他们象一对圣洁的天使般纯洁轻灵,甚至礼花也为他们而绽放。其后,在布满繁星的苍穹之下,玛莱的形象真的就象一个天使,她说道:“没有死亡,因为我和你都是天使!”
在前文提到了导演对后现代主义的运用,其中有一场饶有趣味的段落证实了这一点。在整部影片中,残忍和血腥并不完全弥漫于所有角落,导演用一场名叫“我爱玛莱”的室内剧讲述了米其和玛莱认识的经历,在其中展现了玛莱贪吃又乱伦的父亲的专制以及胆小怕事的母亲。用这种幽默的方式不仅缓和了影片的暴力色彩,更赋予影片浓浓的讽刺意味。
影片的结尾,米其开着车载着心爱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孩子驶向光明的远方,此时影片明媚的色调和前面黑暗血腥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他们所渴望的生活也就是如此简单。而他们和我们为什么却命该如此呢?
3. 监狱类型的电影有什么好看的
监狱不设防 监狱风云 肖申克的救赎 绿色奇迹 对垒风暴 高墙内的生活 飓风 火烧岛 破茧威龙 地狱醒龙 一级谋杀 火烧岛2 狱中龙 黑狱断肠歌之无期徒刑 逃出瓦龙堡 最后的一码 胜利大逃亡 亲切的金子 监狱淌血 空中监狱 2029星球女子监狱 监狱风波 监狱进行时 黑狱风云 劣等阵容 破茧威龙 新监狱风云
4. 有一个电影,好像是说一个变态被关进了监狱,但又出现了以他手法犯案的案件。。。
你说的应该沉默的羔羊,这是一系列的电影有几部,都还蛮好看。强烈推荐!
5. 求一部监狱电影很急。
晕~~~~~~~~~~~~
这么经典的电影.........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月黑高飞 Shawshank Redemption, The (1994)
导 演: 弗兰克·达拉伯恩特 Frank Darabont
主 演: 摩根·弗里曼 Morgan Freeman 蒂姆·罗宾斯 Tim Robbins 克莱希·布朗 Clancy Brown 马克·罗斯顿 Mark Rolston 约翰·德沃德 John R. Woodward 吉尔·贝洛 Gil Bellows 保罗·迈克格莱恩 Paul McCrane 威廉·桑德勒 William Sadler
上 映: 1994年09月10日 ( 加拿大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 拍摄地 )
对 白: 中英双语 中文字幕
评 分: 9.1/10( 166431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TS 48000Hz 5ch 754500Kbps
时 长: 142 分钟
类 型: 剧情
分 级: 瑞典:15 英国:15 西班牙:13 德国:12 芬兰:K-16 阿根廷:16 智利:14 加拿大:14A 挪威:15 澳大利亚:MA
剧情简介:
影片从1946年讲起,缅因州一位银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车,还把手枪里装了子弹,接着有他妻子与人私通的画面,再下来他就被判刑入狱,成了肖申克监狱的重罪犯。
在狱中,他与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帮助,成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为首的一群囚犯却经常袭击安迪。后来,狱警们发现了安迪的理财能力,都来找他做投资咨询,甚至孩子升学问题也来找他请教。监狱长让他做假帐,从中渔利。
多年过去,有一天,安迪郑重地对雷德说:如果你出狱,一定到某地一棵树下把一个盒子挖出来。当天夜晚,安迪越狱。雷德获释后照安迪的话做,两个朋友在墨西哥海滨重逢了。
<肖申克的救赎>对谁的救赎
《旧约.以赛亚书》中说道:“锡安必因公平得蒙救赎,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据说这里就是“救赎”一词的起源。据粗略统计,在整部《以赛亚书》中,这个词一共出现了16次之多。很明显,它象征着基督思想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至于到了宗教时代,“救赎”因其明确的指向性而一度成为了左右西方精神世界的关键词。 既然如此,那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救赎”产生于特定的人群(基督徒)和特定的年代(宗教年代),而随着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中信仰的缺失,人本主义代替了神本主义,这个词似乎也将不复流行。
然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着名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从斯蒂芬.金的《春天的四个故事》中看似无意地提取出了这个银行家的故事。随后,一部伟大的电影诞生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一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里关于救赎的故事。
那么,在这部影片里,德拉邦特想要表现的是谁对谁的救赎呢?
没有任何辩驳的自由,巧舌如簧的检察长把安迪的生命交给了肖申克漫长的岁月。被冤枉的银行家不会甘于命运,然而肖申克并非福地,第一天晚上就有人被活活打死了。“把信仰交给上帝,把身体交给我。”监狱长的训词非常露骨,他的意思无非是“在这里,你们没有自由,必须无条件地做任何事,不要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属于上帝的”,于是,一场关于尊严和人性的斗争就此开场,不过在这场斗争中,救赎主不是上帝。
救赎主是两个字:希望。被救赎的也是两个字:自由。
或许这篇文章的读者会认为我太过抽象化了,但是当你在头脑里从头至尾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闪回那些片段的时候,你会轻而易举地理解我这么说的缘由的。
希望,是整部影片的主题。
在安迪来肖申克之前,监狱里的话题除了变态、打架就是无所事事地消磨时间,混乱、肮脏、恐惧、绝望共同织就了这里恶劣的环境,犯人没有任何人权可言,为监狱长无偿出卖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在安迪入狱之后,这个不甘现状的银行家尽管依然无力改变犯人受压迫受凌辱的事实,但他却至少带来了希望,一种不曾有过的自由生命的气息。这种希望不同于监狱长口头上说的“我是世界的光明,跟着我就不会有黑暗”,因为他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基督”,他只是借基督之名行魔鬼之事,监狱长教育囚犯们“不许亵渎上帝”,其实他正是把自己当作上帝的,而骨子里,他残暴的禀性是要让囚犯们屈服于“纪律和圣经”,甚至于“要你吃你就吃,要你拉你就拉”,暗无天日的折磨最终把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制度化了,导致了老布的死亡,导致了瑞德出狱后仍带上了毫无人权的“请示”的烙印,失去了希望,就始终无法像一个正常人那样的生活,而监狱长的所为,正是要彻底磨灭肖申克犯人对于未来的希望。
安迪是注定要和的暴力制度对抗的,他带来了希望。这种希望,在于对恶势力(三姐妹)坚决的反抗,在于不失生活情趣的雕刻,在于不畏凶险为大家赢得那坐牢以来唯一一次由海利请客的啤酒,在于他当着监狱长的面播放大家从未听过的美妙音乐,在于他执着地带领大家修建全英格兰州最好的监狱图书室,在于他二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挖地洞逃生。对此,我们不得不说安迪是一个被导演诗性化了的英雄,德拉邦特对这个人物的塑造通过贯穿剧中的几个“HOPE”一目了然地呈现了出来,也许他本人就是一个希望中的人物,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方方面面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来自于瑞德。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安迪和他的约定,瑞德是否会和老布一样,因为被长期地制度化了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只能在长期的压迫之后在自由社会“到此一游”,缘于这个约定,瑞德坚持了下来,找到了他坚持“希望”的终点——自由。真正的自由是心灵的自由,很显然,这又是安迪用自己的行动对瑞德的救赎。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来自汤米,这个目不识丁的年轻人居然在他的感化下考上了高中,在那个安迪努力建立起的图书室里,人们暂时忘记了压迫、暴力、恐慌,自由祥和的生活的乐趣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希望。
当我再一次回顾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这个安迪,何尝不是另一个现代版的耶稣?他的受难,始终昭示着耶和华的那句预言“其中归正的人必因公义得蒙救赎。但悖逆的和犯罪的必一同败亡;离弃耶和华的必致消亡”,而德拉邦特似乎也的确要把他塑造成一个耶稣式的人物,从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的仰天长啸到监狱长自杀之前墙壁上的那一行字“主的审判很快降临”好象都在诠释着这一点。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一种自由人对于命运的反抗精神,这是一个在心灵上得到解放的人,任何实质的牢笼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一个现实存在的人,他的肉体虽受磨难,却并未消亡,而是用实际的行动来抗争,而老布,放飞了杰克,却囚禁了自己,这就和安迪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告诉人们: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在心里还有最后的一点希望,那就还活着,否则,安于麻木的现实,也就同死亡没有什么区别了。
是的,是“希望”救赎了“自由”,这是重新构建的现代文明里的救赎,除了自己,我们没法依赖虚幻的救主。曼德拉说过:“心,是一个人最强壮的部分。”假若我们的心不停息,希望,就始终存在。
最后,用安迪留给瑞德的那封信作结尾吧:
……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既然你已经走到这儿了,就再走远一点吧…
6. 监狱的电影有哪些
港影有
至尊36计之偷天换日
黑狱断肠歌之砌生猪肉
黑狱断肠歌2无期徒刑
监狱风云1-2
监狱风云之少年犯
女儿谷
力王
火烧岛1
火烧岛2横行霸道
5颗子弹
凤凰
狱中龙
黑狱风云
奇兵
监狱不设防
美剧有监狱生活/重罪人
守法公民
一级谋杀
牢里牢外/夺狱困兽
死亡实验
死刑犯
绿里奇迹
望采纳
7. 欧美的监狱类电影都有哪些
空中监狱
影片介绍
八年前,自游骑兵部队受训完毕的卡麦伦坡(尼古拉斯·凯奇饰)为了保护刚怀孕的妻子免于小混混的骚扰,导致过失杀人被判了8年徒刑。在狱中表现良好的他,终于在女儿八岁生日当天获得假释,卡麦伦坡希望能亲自将生日礼物送到女儿手中,因此要求典狱官让他登上空中监狱,以节省乘车往返的时间。但这踏空中监狱正巧搭载一批全美最残暴凶狠的犯人,准备运送到另一个新落成的监狱去。 联邦探员(约翰·库查克饰)为这踏危险任务准备许久。没想到飞机飞上天没多久,罪犯首领外号‘病毒’的葛森(约翰麦可维奇饰)就策动其他同伙,夺下飞机。联邦调查局在无路可退下,决定打下这架飞机——反正他们都是社会人渣。但意外卷入这场风波的卡麦伦坡又该如何为自己脱险,亲自将礼物送给从未谋面的女儿…… 《空中监狱》是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继去年的《绝地任务》后,又一部大型惊险的动作片。虽然以文艺片《远离赌城》翻红,但他却以动作片奠定一线票房巨星的地位,成为九十年代的新英雄。本片的构想来自编剧Scott Rosenberg亲自搭程过‘空中监狱’,在三天的时间里,他和机上的囚犯横越了数个国家,机上的紧张情绪和戒备森严的状况留给他深刻的印象。 万无一失的‘空中监狱’使运送的犯人根本无机可趁,但Rosenberg还是忍不住问∶囚犯有没有劫机的机会?他得到的回答是∶除非运用你疯狂的想像力。而他真的这么做了!这个题材马上得到《赤色风暴》、《绝地任务》的名制片杰瑞布洛克海默的喜爱,拍成电影在美国上映后,也顺利的登上暑假票房周冠军。
编辑本段花絮
·电影的灵感来自于一则讲述运载犯人的飞机的报纸新闻。 ·电影主题曲《How Do I Live》在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的同时,也被金酸莓提名为最差歌曲,不过最后哪个奖都没得。 ·根据Cameron Poe收到的女儿的信,飞机是7月14日起飞的,这天是法国国庆节,攻陷巴士底狱的日子。 ·拉斯维加斯的场景是在传奇酒店Sands Hotel拍摄的。1996年,当摄制组知道这个地标性建筑将被拆掉时,他们迅速架起了多台摄像机,使得我们在电影中还能再看到它。幕后制作
影片的爆炸场面非常多,处理也不错,节奏把握得当。该片并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动作片的陈旧框架,但每一个要素都下了一番功夫,注入了一丝创意,因此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肖申克的救赎网络名片
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Different Seasons)中收录的《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在牢狱题材电影中突破了类型片的限制,拍出了同类作品罕见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觉,因而在公映时成为卖座鼎盛的黑马。
中文名: 《肖申克的救赎》
外文名: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其它译名: 刺激1995,月黑高飞,地狱诺言
出品时间: 1994年9月10日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弗兰克·达拉邦特
编剧: 弗兰克·达拉邦特、斯蒂芬·金
主演: 摩根·弗里曼 、蒂姆·罗宾斯
类型: 剧情 纪录片
片长: 142分钟
影视评论
影史上伟大的无冕之王:《肖申克的救赎》
“来这里的,都是无罪的”——主题性悖论
终极的放弃与无上的拥有——意态性悖论
日落后的太阳——哲学性悖论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自由、友谊
一句话评论
幕后制作
贯穿全线的“三次救赎”
原声音乐
穿帮镜头
影片其他信息 票房成绩
制作及发行
其它公司
上映日期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文化解读
同名图书
出版信息 图书简介 作者简介 内容节选 读者书评贴吧相册 展开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1]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误被指控用枪杀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安迪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中渡过余生。 瑞德1927年因谋杀罪被判无期徒刑,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他现在已经成为肖申克监狱中的“权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钱,他几乎能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大家就赌谁会在第一个夜晚哭泣。瑞德认为弱不禁风、书生气十足的安迪一定会哭,结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输掉了两包烟。但也使瑞德对他另眼相看。 好长时间以来,安迪几乎不和任何人接触,在大家相互报怨的同时,他在院子里很悠闲地散步,就象在公园里一样。一个月后,安迪请瑞德帮他搞的第一件东西是一把石锤,想雕刻一些小东西以消磨时光,并说自己想办法逃过狱方的例行检查。之后,安迪又搞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巨幅海报贴在了牢房的墙上。 一次,安迪和另几个犯人外出劳动,他无意间听到监狱官在讲有关税上的事。安迪说他有办法可以使监狱官合法地免去这一大笔税金,做为交换,他为共同工作的犯人朋友每人争得了3瓶啤酒。喝着啤酒,瑞德猜测说安迪只是借用这个偷闲享受自己以前自由的感觉。 由于安迪精通财务制度方面的的知识,很快使他摆脱了狱中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其它变态囚犯的骚扰。不久,声名远扬的安迪开始为越来越多的狱警处理税务问题。同时安迪也逐步成为肖申克监狱长诺顿洗黑钱的重要工具。监狱生活非常平淡,总要自己找一些事情来做,安迪的重要事情就是重修图书馆。安迪不停地写信给州议会,为监狱申请到了一小笔钱用于监狱图书馆的建设用来纪念老布。 瑞德的假释提案再次失败,安迪送给瑞德一个口琴。 一个年轻犯人的到来打破了安迪平静的狱中生活:这个犯人以前在另一所监狱服刑时听到过安迪的案子,他知道谁是真凶!但当安迪向监狱长提出要求上报这一情况以争取重新审理此案时,却遭到了断然拒绝,并受到了单独禁闭一个月的严重惩罚。安迪的申诉行为使监狱长发怒,并且为了防止安迪获释,监狱长不惜设计害死了知情人。 面对残酷的现实,安迪变得很消沉......有一天,他对瑞德说:“如果有一天,你可以获得假释,一定要到巴克斯顿的大干田替我完成一个心愿。那是我向我妻子求婚的地方,把那里一棵大橡树下的一个盒子挖出来。那里有我给你的东西。”当天夜里,风雨交加,雷声大作,已得到灵魂救赎的安迪越狱成功。 瑞德获得了假释,他在橡树下找到了一盒现金和安迪留给他的一封信后,决定违反假释规定,寻找自由。便动身去芝华塔内欧。安迪和瑞德两个老朋友终于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滩重逢。 原来,安迪帮监狱长洗钱的时候使用了捏造的一个人的一切证件,而且20年中他用石锤一直在凿洞,瑞德曾经开玩笑说600年才能凿穿,安迪只用了19(1947年到1966年)年。期间他一直在换的海报其实是为了遮盖那个洞,安迪在那天晚上把监狱长洗钱的罪证用假的换了出来,逃狱后换上从监狱长那偷来的新衣服用那些证件领出了监狱长多年来贪污的钱并把罪证寄到报社揭发了监狱长的罪行。 安迪在狱中对瑞德说过,在谋杀案发生的晚上,他战胜了自己,放弃了谋杀的念头。无论他们是否先被谋杀,安迪都不会开枪。他的入狱,完全是个彻底的冤案。安迪在狱中对瑞德也说过,他原谅了他的妻子,是他专注于工作,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导致了她的出轨。他没有帮狱长洗钱时,就想法搞到锤子,决定要逃离了。他根本就无罪,也无需赎罪。当他得知自己的徒弟被杀害时,他知道自己的假释和减刑是不可能的——因为他的徒弟汤米考取了学院,会走出监狱。监狱长怀疑汤米从安迪那里知道自己的洗钱罪行,为了保护自己,所以他不会让汤米活着出去,从而杀害了他。还有一个原因,汤米是唯一一个能证明安迪无罪的人,因为他在其他监狱中认识了那个真正的凶手,一旦汤米走出监狱,就能够找到证明安迪无罪的证据,监狱长不想失去一个难得的财务专家,所以就杀害了汤米。安迪正是从徒弟的死看清了监狱长的嘴脸,也明白监狱长是不会让自己走出监狱的。所以他采取了越狱,并带走了监狱长的罪证。这也是对自己犯罪的一种救赎。影片之所以在后来给了安迪自由人的身份,就是因为安迪已经为自己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坐了二十年的牢。这二十年并不是冤狱----安迪自己也这样认为---他已经为罪行受到了惩罚。所以,尽管安迪的越狱依旧是一种犯罪,但是他还是获得了自由。人生道路上我们都可能有过错,但是当过错罪不至死时,我们要身体力行并从良心上进行忏悔,但是一定不要放弃希望,要努力的解救自己,从希望中得到力量,从而走向光明!
希望对你有帮助,同时感谢上两位,推荐这么好的电影!!!
8. 徐绵江有那些监狱电影
监狱风云二
9. 有什么关于监狱好看的电影.要最新暴力片.
越狱/空中监狱,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