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跪求卓别林《城市之光》的影评
"You can see now?"
"Yes, I can see now."
一个潦倒的流浪汉爱上了失明的卖花姑娘,一个不太现实的爱情故事经过卓别林独到的演绎的让人涕泪交加,大师就是大师,举手投足皆是戏;没有对白,完全依靠角色的表演和精彩的配乐,影片的魅力却丝毫不逊色于现代的有声电影。
电影中主角的出场堪称经典,本该严肃正式的雕塑揭幕典礼,却被一个藏在布下的流浪汉搅得难以收场,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在人群上方闲庭信步,下面的官僚和绅士们急得手足无措,亦庄亦谐的对比不得不让人佩服卓别林的的伟大之处:关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士商权贵皆是陪衬,忠于平民才是忠于艺术。
影片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各种角色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主角虽身份低贱,被取笑,被欺负,被抛弃,被冤枉,却无时无刻不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一根不离手的拐棍,和一顶不太协调的礼帽,滑稽却让人敬畏。而那些所谓的文明的人却利欲两心,虽穿着光鲜,却让人鄙视,一对比,强烈的喜剧效果就出来了。片中的流浪汉一如镜头外的卓别林。
影片的结尾让人感动的掉泪,主角历经牢狱,重回街头,连那根维持最后尊严的拐棍都丢失了,潦倒不堪,却巧合般在转角遇见那位他为全力相助而入狱的卖花姑娘。从取笑他,到同情施舍,再到认出恩人的瞬间,几分钟的戏道尽了人生百味。社会险恶,爱情美妙,或许影片想告诉我们也许生活不值得自豪,现实让人可笑,但是总有值得去期待,去付出的美好。
P.S.向好莱坞的那个黄金年代致敬
500咯~希望有帮到你。
② 卓别林拍摄的《城市之光》有哪些意义
1928年,卓别林创作、主演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艺术片之一《城市之光》。这部影片后来在好莱坞庆祝它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由著名的电影史学家、影评家组成的评委会,把它评为美国电影史上的“十佳影片”之一。
③ 卓别林,最经典的电影有哪些除了城市之光,摩登时代这些较为出名外还有哪些经典之著 另外还有哪些黑
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顿的 将军号 谢谢 望采纳 有声的很多了
④ 作文著名电影大师卓别林的城市之光中
28 人赞同
我认为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没有哪一种结尾会更好一点,只能作为一种可能性讨论。确实如果没有相认更加符合现实。但艺术作品本身就不一定要完全遵循现实情况(完整的解释可以参见有关电影的精神分析学相关内容)。
至于卓别林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大团圆结局,咱们可以根据相关史料进行推测。
1.票房考虑
卓别林在拍摄《城市之光》的时候已经誉满全球,而且本人也成为身兼数职的资深电影人,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卓别林深知一个大团圆结局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任何时代都是一样)
2.当局压力
卓别林的电影里面永远闪现着人性的光辉,政府和权威在其中永远充当被嘲弄的对象(如早期作品《移民》,中后期的《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这让卓别林从一个优秀的电影人晋升为不朽的电影大师,但在当时卓别林却受到多方压力。最大的来自于审查相关压力和中情局的大佬-----埃德加-胡佛。(监视了卓别林一生,有关渊源可以查阅书籍《卓别林自传》,《埃德加的诅咒》,以及电影《卓别林传》1992)这可能也是影响因素。(但是纵观卓别林一生,他还是没有妥协过的.)
⑤ 电影《卓别林》中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摩登时代》,卓别林伟大电影之一。讲述的是一个工厂工人因为工厂的倒闭而进入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哭笑不得的事。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时钟,在影片的后面也反复出现了这个时钟,我个人的理解,这个时钟代表了一种时间的流逝与人们的思考,片名就叫摩登时代,那么主题和时代一定脱不了干系,这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
⑥ 卓别林的经典喜剧电影都有哪些
《摩登时代》该电影拍摄于1936年,是查理卓别林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之一。这部电影的背景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卓别林扮演了工人在工厂干活,被逼发疯而关入精神病院,这都是因为经济危机而导致人们的生存出现了危险,那个年代被称为黑色星期五,学生下学,公司倒闭等等。在最艰苦的时候,工人查理和孤女相依,黑暗的时期两人温馨的场面焕发出了人性可贵的光辉,这部《摩登时代》电影是美国电影界特别伟大的一部电影,也是经典作品之一。
如今《城市之光》已经在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起来,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大独裁者》该电影拍摄于1940年,由查理卓别林导演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德国残忍杀害犹太人想要统治世界的独裁者,在影片中人物的造型非常地明显仿照了希特勒的形象,可以看出对这个人的赤裸裸的讽刺。
⑦ 卓别林电影城市之光的寓意
影片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角色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的缩影。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们的同情。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看上去很美好的结局,却诉说着时代与社会的现实,让我们领略了人性险恶。城市之中正是有了像流浪汉这样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才显得有光芒,他是城市的光明所在,因为有许许多多像他这样的人,世界才如此美好。他是穷,是寒酸,是矮小,是没有文化,但他有一颗纯真的爱心。对于上层社会的人来说,他可能不名一文,可就是他这样一束微弱的光,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为了心上人,他愿意付出一切,而这些正是那些有钱的上层人根本不会去做的,大官贵族们更不会在乎像一个盲人姑娘一样的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残酷和冷漠。正是卓别林让我们意识到,世间还有这种单纯而又如此凄美的爱情故事。流浪汉的经历点亮了城市之光,卓别林的表演更是点亮了无声电影的光芒。电影中流浪汉的角色虽然让我们感到可怜,但他并不可悲,用自己的不卑不亢来与社会的黑暗作斗争,善良的一面在他这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在这座城市中只有蹩脚的流浪汉一直坚持着,他正是这座灰暗的城市中一道永不熄灭的光芒,他虽然矮小、卑微,但他却向世人诠释了至真至纯的伟大爱情故事。现实生活或许并不那么美好,甚至使我们失望,但总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期待,只要努力,就会有奇迹发生。
——逸若安年 新浪博客 观《城市之光》之感悟 节选——写得挺好的
⑧ 卓别林所有的电影有哪些
卓别林简介
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逝世,终年88岁。 卓别林一生为电影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提起卓别林的名字,许多人就会想起一个身穿肥大裤子、脚踏大头皮鞋、头戴破烂礼帽、留着硬毛刷胡子的流浪汉形象。在无声电影时代,卓别林已是驰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他多才多艺,精通哑剧、表演、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他的影片大部分由他自己编导、自己主演、自己配乐。他既擅长表演粗放的滑稽,又善于表演微妙的讽刺。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电影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 卓别林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
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
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卓别林在美国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参加进步的文化活动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他怀着满腔愤恨,带着妻子儿子离开美国回到英国。以后长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直到逝 查理- 卓别林是驰名世界的喜剧大师,也是默片时代的巨星。他所创造出来的流浪汉夏洛特的形象是家喻户晓,他擅长塑造小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来讽刺生活的现实。他在《淘金记》大获成功后, 又自编自导自演了《马戏团》,《寻子遇仙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等, 他与众不同的是把喜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喜剧不但引人发笑,而且引人深思,有强烈的现实感, 深刻的内涵。他后期的《凡尔杜先生》, 《舞台生涯》 等同样出色。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由于政治观点的不同, 受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被迫移居到瑞士, 但他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在1971 年被美国四十四届奥斯卡授予荣誉奖, 也是对这位大师的致敬。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诞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他的父母都是喜剧演员,经常在伦敦的游艺场里演出◇来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生活十分贫苦。由于过度劳累,母亲染上了喉炎,卓别林五岁那年,母亲在一次演唱时,由于嗓音过于微弱,被观众哄下了舞台。管事灵机一动,让卓别林代替母亲演出,卓别林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学妈妈唱歌,没想到观众却大为欣赏,报以热烈的掌声。卓别林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卓别林不满10岁时,为了挣钱,参加了兰开夏八童伶剧团”,与其他孩子一起,穿着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脸色苍白,母亲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让他离开了这个舞蹈班。 生性活泼好动的卓别林,一直向往当一名真正的演员,他曾随一个闯荡江湖的戏班巡回演出,还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当过一阵子杂技演员。
1907年,卓别林终于被伦敦专演滑稽哑剧的卡尔诺剧团录用,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几年过去,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获准到法国和美国等地演出。 1913年底,好莱坞的启斯东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别林,和他订了一年的合同,卓别林为启斯东公司拍摄了35个短片,从《赛车记》开始,卓别林那有名的化妆--圆顶帽、小胡子、灯笼裤、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了。卓别林对此曾经解释说,小胡于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呢,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 与启斯东公司合同期满后,卓别林又先后与爱赛耐公司、缪区尔公司、第一家公司等签订合同,1918年,卓别林受到英、美罢工工人的启示,拍摄了《狗的生涯》,描写流浪汉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的悲惨遭遇,1919年,卓别林和他的好友范朋克等组成了联美公司,1925年,完成了轰动一时的长片《淘金记》,描写19世纪末美国发生的淘金狂潮。《淘金记》在卓别林的艺术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既是他早期作品的总结,又为他以后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30年代到50年代,卓别林的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他先后创作了《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等优秀作品。在《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里,他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在《大独裁者》里,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舞台生涯》里,他进行了严肃的人生探索,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由于他积极参加美国的进步文化活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曾传讯过卓别林;当卓别林在欧洲旅行期间,美国司法当局声明拒绝让他再次入境,并以拘留相威胁,为此,卓别林于1957年拍摄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予以坚决回击。
1966年,77岁高龄的卓别林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此后便与爱妻奥娜一起,在瑞士风景秀丽的维薇安度晚年,直到1977年辞世。 卓别林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共拍摄了80多部电影。他的动作夸张而又内涵深刻,妙趣横生。他不但擅长表演,而且胜任导演、编剧,还能作曲配乐,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挥的。无怪乎萧伯纳称赞他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才子”。由于他的巨大成就,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71年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团高级绶带;就连曾经对他进行迫害的美国,也于1972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荣誉金像奖。 卓别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他早年生活困难,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下决心自学,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妆室里也分秒必争地埋头读书。他对于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敷衍了事。在拍摄《城市之光》时,有一段流浪汉把盲女的花打翻又拣起的戏,放映时仅75秒钟,但卓别林反复拍摄了五天才通过。如果在拍片中发生了问题,他便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或在背景后面独自冥思苦想,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
卓别林出身低微,对下层人民怀着深切的爱和同情。他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大师十分崇敬。法国人称他为我们永远的夏尔洛”。在他的故乡英国,卓别林每次回归,都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1952年9月 23日他在伦敦萨伏依饭店下榻这天,全城的公共汽车驶过饭店门口,都毫无例外地亮一下灯,向他们的老查利”致敬,今天,卓别林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和他的艺术将永远存留在人们心间。
1915年 流浪汉 / The Tramp;Charlie on the Farm;Charlie the Hobo
1917年 安乐街 / Easy Street
1918年 夏尔洛从军记 / Shoulder Arms
1918年 狗的生活 / A Dog's Life
1921年 寻子遇仙记 / The Kid
1923年 巴黎一妇人 / A Woman of Paris
1925年 淘金记 / Gold Rush, The
1928年 大马戏团 / Circus, The
1931年 城市之光 / City Lights
1936年 摩登时代 / Modern Times
1940年 大独裁者 / Great Dictator, The
1947年 杀人狂时代 / Monsieur Verdoux
1952年 舞台生涯 / Limelight
1963年 三十欢乐世界 / 30 Years Of Fun
1967年 来自香港的伯爵夫人 /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⑨ 卓别林电影《城市之光》中那段跳舞歌曲叫什么
印象中卓别林没有在《城市之光》中跳过舞,你说的是不是《摩登时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