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八佰》演绎了一个什么故事
据了解,电影《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役,主要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四行仓库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这场战争也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接近三个多月,当时的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
电影《八佰 》是由管虎执导,他曾在微博里表示过,因为很少有人了解四行仓库保卫战,所以他决定将四行仓库保卫战拍摄成电影,让大家感受到英雄们的热血战斗的过程。
这部电影原本定于2019年6月15日上映,后来官方宣布因技术原因,不能如期播出,影片定于2019年7月5日中国内地上映。据说,《八佰》开拍之前,为了还原1937年的时代感,进行长达整整两年的筹备工作,可见导演的用心,相信这将是一部良心剧。
除了剧情上之外,《八佰》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不仅请来黄志忠、姜武、张译、王千源等老戏骨加盟,还有张俊一、欧豪、杜淳、魏晨、俞灝明、郑恺等小鲜肉,让人非常期待。
❷ 《八佰》影讲的什么
“八百壮士”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八佰》是由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北京七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管虎执导,黄志忠、欧豪、王千源、姜武、张译、杜淳、魏晨、李晨、俞灏明等主演的战争题材影片。
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2)电影八百中哪些人死了扩展阅读: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
战争是冰冷和残酷的,《八佰》中的“静”凸显了这样的冰冷和残酷。电影开篇用摇移的大全景方式勾勒了苏州河北岸的“静”,这是满目疮痍之地,没有居民,只有残破与荒凉。
❸ 八佰电影里小湖北死了吗
1、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八佰》的背景,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蓄谋已久的日本法西斯悍然发动对上海的进攻,国军节节败退。堆金砌玉的十里洋场,已成为阴森恐怖的死亡之窟。陈树生所在的队伍,是上海沦陷前唯一在抗争的绝命团。
团长对外宣称有八百壮士,事实上陈树生的战友人数只有一半,就这一半,还掺杂着畏畏缩缩的逃兵和从未摸过枪的农民。
而他们要面对的对手,是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日军,拥有短枪长炮,坦克与轰炸机,火力凶猛气势强悍。
战士们齐心协力,守住了阵地四行仓库。日本久攻不破,恼羞成怒,双方激战到第二天,日本人放下狠话:三小时拿下四行仓库。
苏州河对岸,地上空中,乃至整个世界,都在看着这场必败的交战。狡猾的他们采用钢板做掩护,要凿开墙体,爆破大楼!哪怕是铜墙铁壁一般四行仓库,也无法抵挡敌人的疯狂进攻。
怎么办?枪弹打不穿敌人的钢板,一旦他们得逞,五二四团将全军覆没。危急关头,一个从未露过脸的年轻士兵,将自己血肉之躯化作炸药包。在飞跃前一瞬间,他中弹了,后背绽开血花,剧痛让他踉跄了一下,但还是坚持着拉响导火索,跃下日军的钢板阵。
他是陈树生,影片中新来的战友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跳楼那娃儿”,并心痛地展开他留下的汗衫。
所有观众都屏住了呼吸,想知道陈树生要给妈妈留下什么话。汗衫展开后,是八个鲜血写成的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泪水再一次涌出人们的眼眶,蝼蚁尚且贪生,人谁不惧死?但陈树生的壮举告诉我们:有些事,比命还重要!
2、历史上的敢死队员陈树生
《八佰》在开场时就打出字幕:“本片根据真实历史改编”,淞沪会战是真实的,四行仓库是真实的,团长谢晋元是真实的。而陈树生,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
据史料记载,陈树生来自湖北利川人,1934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88师,被编入补充团第一营。陈树生作战勇敢,表现突出,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的时候,他才21岁,已被任命为第一营二连二排四班的副班长。
双方实力悬殊,团长谢晋元心知战争一打响,所有人生还的机会都很渺茫。10月26日晩,谢晋元问大家:“可有什么话要留给家乡的亲人?”
有298名战士写下了自己的遗书,陈树生也在其中,但他没有用纸笔,而是用手指蘸着伤口的热血,在贴身的汗衫上写下了八个字的遗言:舍生取义,儿所愿也!
两天后,一个日军突袭小分队潜入四行仓库楼下,企图安装炸药,爆破大楼,陈树生自愿成为敢死队队员,将身体捆满手榴弹和炸药包,从高高的六楼跃下,和十几个敌人同归而尽。
❹ 八佰电影中都有哪些明星参演
《八佰》导演管虎曾说过,这是一部群像电影。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电影没有固定的主角。这也就意味着电影中国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当然,电影本身也是有注重点的。正因为是群像电影,所以参演的演员也是非常的多。
先来说主演的人几个演员。
第一个是张译饰演的老算盘
除此之外,谢晋元的饰演者是杜淳,老葫芦的饰演者是黄志忠。俞灏明饰演的是上官志标,特派员则是由黄晓明饰演。黄晓明一口浓重的山东方言倒也正和事宜。另外,侯勇、梁静、阮经天、姚晨、刘晓庆、辛柏青、郑恺等人也都参与了演出。
❺ 电影《八佰》可以在哪里看
腾讯、爱奇艺、优酷视频。
《八佰》是战争题材影片。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21年2月28日,获得2020新浪微博之夜微博年度电影。
(5)电影八百中哪些人死了扩展阅读:
不同于以往同类型的影片,《八佰》没有男女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所有人又都是配角。从片名开始,导演就将焦点设定在“人”身上“古时行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百人为佰”。人,才是最重要的。
《八佰》的人物塑造采用了群像刻画的手法,光是主要人物就有二十来个,但这也会造成“一开始还想把每个人名记住,但后来就记混了”的情况。该片从人性出发,既描绘了投身战争中英勇无畏的战士,也刻画了怕死畏战的普通人。
❻ 电影八佰为何会引发极端的争议
电影八佰为何会引发极端的争议?人红是非多,鸡蛋里挑骨头,用这两句话说这个比较合适,有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心理在作祟,一部电影的好坏,取决于它的编剧、导演、演员、后期,当然创意是首要的,它想表达什么?核心价值是什么?我们知道八佰是一部抗战片,在九一八来临之前,让中国人再次了解一下那个年代普通人是如何爱国的,面对外辱,中国人应该如何做,我想这可能是影片想表达的,至于某些人说的“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值得表扬”其实恰恰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要拿出典型来做例子,越是大众的越有效果,如果都是英雄才能做到了,普通老百姓就只能敬仰了,无法共鸣和激励的作用就会小了,正是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才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激发爱国情怀。
《八佰 》电影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四行仓库保卫战。这个战争,或许有很多人不熟悉,但谈起淞沪会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次战役是发生在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它的结束标志着淞沪会战的失败。
不过电影有些适当的争议,也是好事一桩,可以为今后更加完善提供参考,不过,上纲上线是没必要的。
❼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八佰》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 420余将士驻守在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抵抗三十万日军进攻,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主将对外宣称有800人,影片也由此得名“八佰”。
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凭着坦克和飞机的优势,对国军进行猛烈进攻,蒋介石派遣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10月26日,由于闸北地区抵抗越来越艰难,当局决定撤出大多数部队,去防卫上海西部郊区。独留下88师来防守。
她问谢晋元有多少人的时候,谢晋元告诉让有800人,才有了之后八百壮士的说法。从27日到30日,战斗打了四天四夜,引起了西方的关注,31日政府下令,停止战斗,退出战场。日本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了2000多人,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
《八佰》展现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年仅20岁四川娃的陈树生,挂满了手榴弹,跟日本军人同归于尽,写下的血书是“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姜武饰演的老铁,原本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遇事就躲,也是他在最后拿着大刀,唱着戏曲,奋勇杀敌。
真是这群人,面对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挺身而出“誓以我命固我土”,这人性的闪光点,才显得可贵。这也是《八佰》展现的,也是四行仓库守军们当年进行的,我们珍爱和平,我们反思战争。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铮铮铁骨,我们才能有当下美好的生活。
❽ 八佰电影演员有哪些
八佰电影演员有:
1、黄志忠:
在电影《八佰》中张译饰演的老算盘原本是某地保安团的账房,“算计”成了他性格中最显著的特点。作为一名失去组织的散兵,他在路上被收罗,带进了四行仓库。但他并没有杀敌报国的觉悟和勇气,逃离保命,才是他心里的首要念头。
❾ 电影八佰的历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的真实经历,歌颂面对强敌毫不退让,战士誓死保卫家国的崇高气魄。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中日双方几十万大军拼死搏斗两个多月,到10月底,国军撤离上海,仅留下一支坚持最后抵抗的部队。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师长孙元良之命率420余人,对外宣称有800人,进入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自己仅阵亡九人,伤二十余人。从此闻名中外,激发了全国抗日热情,被誉为“八百壮士”。
(9)电影八百中哪些人死了扩展阅读:
在《八佰》中是没有绝对主角存在的,这种做法对于电影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劣势是电影从头至尾都缺乏了一个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们,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都不差,但你却又很难说他们哪一个人是电影的核心,这终究使电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诟病。
然而另一面,这样的群像处理也使观众得以多角度走进了这部电影,当人们看到这些身为战士的小人物如何在这场战争中逐步蜕变,看到河对岸的普通民众从隔岸观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热血,其实作为观众在情绪上也开始逐渐升温,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处,它并没有用单一的悲壮来煽动观众的爱国情绪,而是从不同视角为出发,让人真正洞悉以这场战争背后的血与泪。
❿ 八佰电影中,最后为什么要过桥与其过桥被打死,不如继续跟日本人死磕啊,这样还能多杀几个日本人!!!
正确解释,自日本侵略开始,国民党就节节败退,撤退成了国民党的口头禅。所以影片前期的拼死抵抗最后的大翻转很有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