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大中国,有多少人渣
人多了人渣自然多,你看看那些社会上的小混混就知道人渣有多少了。
B. 一首《大中国》让他一炮而红,却在34岁时不幸因病去世,知道是谁吗
高枫死后被安葬在北京海淀区的温泉墓园。人们为他写上“歌者高枫”,并且在下面刻着:《大中国》永远与我们同在。歌迷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他。斯人已逝,但是他的经典会一直陪伴着我们。
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记住他在音乐里给我们的能量。那是一种积极的,快乐的正能量。在他的歌声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世间情爱的温暖,也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他的作品,代表了他的灵魂,激扬青春,风华正茂,激励我们重拾希望的前进、奔跑。希望我们能延续他的能量,更好地体会世界。
C. 创作出《大中国》的高枫曾经红极一时,为什么后来变得籍籍无名
以现在的社会状况来看,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的生活也是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看电影听音乐这是日常中必备的事情。在十几年前,《大中国》歌曲的确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作品,高枫也成为了每个人都认识的著名歌手。高枫的确具备非常强的创作能力,其实自己是非常的佩服他。
每位著名的歌手都值得我们去尊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事情也会增加我们的知识,让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学习中,这样也会有助于我们的快乐生活。
D. 中国有什么电影火遍全球
大中国范围的话有以下电影在世界有影响:
李安的卧虎藏龙,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票房口碑双赢。
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戛纳金棕榈奖
张艺谋的英雄全美票房榜数周冠军,十面埋伏口碑和票房也不错。
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和功夫也不错。
成龙的红番区、李连杰的霍元甲、袁和平导演的铁猴子在美国票房排行榜上都有一席之地。
吴宇森的喋血双雄和辣手神探当年在欧美也很火。
李小龙的唐山大兄、龙争虎斗、猛龙过江等都曾经红遍欧美。
E. 《大中国》的作词和作曲是谁
应该是高枫 不过也有别人唱过 这个人很有才华
艺名:高枫
原名:曾焰赤
身高:170CM
体重:64KG
出生地:武汉
家庭成员:父母,妹妹
生日:7月24日
星座:狮子座
籍贯:湖北武汉
最喜欢的服装:中山装,学生装
最喜欢的季节:春秋
最喜欢的音乐:不定
最喜欢的电影:迷墙
最喜欢的歌手:David Broza(以色列)
最喜欢的饮料:茶
最喜欢的水果:芒果
最喜欢的运动:游泳、羽毛球
最喜欢的颜色:蓝、绿、红
最喜欢的食物:鱼头
最喜欢的零食:葡萄干
最喜欢的动物:狮子
最喜欢的休闲运动:旅游
最喜欢的花:向日葵
最难忘的事:第一次登台
最尴尬的事:第一次登台
最大缺点:爱忘事
最大优点:思想灵活
高枫(1967-2002)
以演唱《大中国》走红流行乐坛的著名歌手高枫因病,经多方抢救无效,于2002年9月19日晚10时28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四楼A级一病房去世。
高枫原名曾焰赤,他在武汉上小学期间就开始登台表演,但音乐那时只是他的兴趣爱好,并不是他的专业。高中毕业,他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在工艺美院学习时,高枫开始涉足文艺界,为电视剧《赵四小姐与张学良》、《龙年警官》等配唱了主题曲,并开始练习作曲。
毕业后,高枫开始在北京闯荡,他放弃了学习多年的美术专业,开始从事音乐创作和演唱工作,平日依靠演唱维持生计。在内地第一个兄弟组合“楚奇楚童”的专辑里,高枫的作品占了近一半。与此同时,轰动一时的电视连续剧《戏说乾隆》、《皇城根》里也留下了高枫的声音。
随后,高枫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歌曲的创作中,一首首精美的作品问世了,唱红了一位又一位歌坛新秀。其中包括黄格选的《春水流》、红霞的《让往事飞》、思浓思雨的《双双飞》、老狼的《美人》等,并以一曲《大中国》为歌迷所熟知。
8月31日他参加新专辑《美丽新世界》发布会时有些不舒服,他也没在意。9月2日,他觉得状况不好,于是当天和4日分别在北京两家医院就诊,都没有查出问题来。6日,经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他患有PCP病毒性肺炎,当时高枫的肺部已经全部坏死了。13日,高枫的呼吸已经越来越困难了,院方于是给家属下了病危通知书。高枫本人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他非常乐观,进院以来一直陪伴他的父母也表现得非常坚强。14日,高枫的状况显得出奇的好,在他清醒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同意实施手术:全身麻醉后用呼吸机代替他本人呼吸。昨天下午,一根管子插进了他的肺里,外面接上了呼吸机,截至昨晚12时仍昏迷不醒。
尽管这个手术做得非常成功,但是已经为高枫准备后事的大唐说:“北京协和医院曾收治过一些得这种病的人,但是没有一个能够救活的。这个手术不过是延长一下病人的生命,同时让病人在没有痛苦中结束生命。”至于痊愈的可能性,大唐援引医生的话说几乎不到1%,顶多还能有两天生存时间。
想念好友最想见田震、黄安和金铭
据介绍,除了自己的家人之外,高枫在病危期间表示最想见3个人:田震、黄安和金铭。他的父母、舅舅和在美国的其他朋友都已经在几天前赶到北京陪伴他,而他远在美国的妹妹因为怀孕没能及时赶来。田震、黄安和金铭也都在他意识还清醒的时候来到他身边。
最近一直住在北京的台湾歌手黄安接到电话立即赶到医院。高枫见到好朋友,自己拿下呼吸面罩在黄安耳边说了一句:“帮帮我……”据黄安介绍,他和高枫认识才几年,虽然接触不多,但是很谈得来。不过,让他感到意外的是,高枫在新专辑《美丽新世界》的封面上把自己的头部“拿”下来,脖子上插了一把萨克斯管。当时他就和高枫说这个设计太不吉利了,没想到这才几天就……
一直低头哭泣的田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刚从宁波回来就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我迅速赶到医院,当我见到病床上的高枫时,他痛苦的模样真让我受不了了。我对他说,你很坚强,你一定能闯过这一关。他对我说,我答应你,我一定挺过去!”
最后亮相谈笑自若宣传新专辑
8月31日,在新专辑《美丽新世界》的发布会上,记者看到高枫谈笑自若。
在发布会上,刚刚担任某服装品牌代言人的高枫穿着一身浅灰色的西服,优雅干练,他刚从国外回国的父母也特意赶到现场参加发布会。高枫对这张专辑极为重视,而首轮订量超过20万张的优异成绩也让高枫及公司上下对它充满信心。高枫表示他在新专辑中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几乎一人包办了整张专辑的作曲和编曲。
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期望奇迹
昨天,是一个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日子,刚刚推出新专辑的歌手高枫不幸染上致命病毒而危在旦夕,现在我们所有的人只能去等一个不可预期的结果……
消息传来,无限往事涌上心头,仿佛高枫还在挥舞红旗带领着大家高唱那首振奋人心的《大中国》,仿佛高枫还在为自己新专辑的发行而激动着、努力着……
《大中国》的成功是高枫的成功。但是,在事业最顶峰的时刻,高枫远赴英伦求学。尔后,他又为了回国发展事业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在英国结识的女友分了手。带着理想的他回国后却心痛地发现,他将面对更为残酷的现实。
现在我想说的是,高枫,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你悲伤、心痛,我们多么希望你能奇迹般地醒来,重新站在舞台上,为我们演唱。
出版专辑:
1995年:《天那边的爱》
1996年:《丰收》
1997年:《最好的礼物》
2000年:《伦敦物语》
2002年:《美丽新世界》
F. 炎黄子孙,龙的传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大中华,中华大。大中国,中国大。中华大,大中国。大中华,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中华中华伟哉!
G. 华语电影的大中华影圈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由于中国大陆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香港电影业也重新找到路向,闯出北上合拍和留守香江的两大路径;台湾电影业也在低迷过后,焕发勃勃生机。一个史无前例的华语电影产业已经形成,并瞩目于全球电影市场。
大陆(2007~2011年)——主导市场
走出浮躁的大片潮流,中国大陆的电影人开始以更成熟务实的方式面对迅猛崛起的电影产业,电影类型也不断增加,各式新旧片种被不断激碰尝试。而大制作也重回剧本剧情主导的拍摄方式。
不过电影投资却出现前所未见的繁荣景象,来自世界各地的资金纷纷瞄准大中国市场,拍片量猛然增加至每年超过600部。2010年中国内地票房更突破100亿人民币,形成世界瞩目的电影市场。
飞速发展的电影市场,使得随之成长的电影文化渐渐深入人心;电影创作也受到极大鼓舞。然而,国家广电总局对上映影片的审查依然严厉,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电影大多重于娱乐,而怵于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省和批判;而仿照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的建立与否仍然饱受争议。
内地特色的传统主旋律电影,经过商业包装,成功演变成星光熠熠的大片,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而翻拍旧有题材、经典电影的翻拍潮流也在大陆电影中不断发酵,陈旧的题材不断翻拍造成创意的扼杀。
2010年大陆商业电影也取得了极大成功,如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和姜文执导的《让子弹飞》分别取得了6亿多人民币的票房,突破了中国电影在本土票房的最好的成绩。不过亿元票房的同时也被媒体批评部分电影存在虚报票房的炒作,以八卦新闻烘托的电影营销手段让观众生厌,这些虚假繁荣被不少电影人诟病,甚至被指出扼杀创意和中小成本电影的生存之路。[4][5]。
2011年中国大陆电影票房为20亿美圆,超越英国和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电影市场。
香港(2007~2011年)——创意之都
香港电影业经历过低谷和摸索后,被大中华市场重新激活,香港电影人的创作意念更加进入登峰造极的层次,无论是北上的中港合拍片,还是留守本土的纯正港产片,香港电影界以“两条腿走路”(北上合拍和本土创新)的形式奋勇向前。“两条腿”都佳作涌现,如中港合拍片的《功夫》、《叶问》、《十月围城》等,纯香港电影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志明与春娇》、《岁月神偷》、《线人》等。香港以成熟的制作机制和大量的人才,成为新世纪华语电影的创意之都[6][7]。
许多久违的前辈电影人,以传统的表达方式再度登场,掀起类型片的复苏潮流,如:港产贺岁喜剧如《最强囍事》《七十二家租客》等、情色三级片如《3D肉蒲团》等、卧底警匪片如《线人》《C+侦探》等、怀旧文艺片如《岁月神偷》《老港正传》等、动作片如《叶问》等、以及励志青春偶像片等。而香港新世代的电影人,则选择大胆创新的语言和表现手法,融汇各式独立电影的拍摄方式,形成气色清新、别具一格的香港新生代电影,如《志明与春娇》、《分手说爱你》、《抱抱俏佳人》等,新旧交碰,互相辉映给予两岸三地观众无限惊喜,票房报捷,更屡获殊荣,扬威国际。2010年罗启锐执导的电影《岁月神偷》获得柏林影展水晶熊大奖;2011年叶德娴凭著主演许鞍华导演执导的电影《桃姐》,获得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女主角,再次让香港电影蜚声国际,让香港和华人电影再次得到国际的嘉许。
电影人阵容也不断庞大, 吸纳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界精英。一大批新晋导演,如彭浩翔、黄真真、郭子健、伍健雄、翁子光、麦曦茵、萧定一、毕国智、钟澍佳、吴彦祖、林子聪、黄精甫、曾国祥、叶念琛、云翔、彭氏兄弟、麦婉欣、郑思杰、岸西、孙立基、洪荣杰、深泽宽、崔允信、郑思杰、庄文强、麦兆辉、郑保瑞等在不断尝试实验开创之后,开始自成一格、走向成熟,连同老一辈的新浪潮导演如许鞍华、杜琪峰、徐克、刘镇伟、王晶、刘伟强、陈嘉上、陈德森、罗启锐、张婉婷、尔冬升、陈可辛、岑建勋、甘国亮、程小东、方平、黄百鸣、曾志伟、麦兆辉、吴思远、张同祖、张艾嘉等创作力依然旺盛的电影界支柱,一起迸发出新世纪香港电影的光彩,并继续发光发热,使得香港电影业再次人才济济、精英云集。而幕前更加精彩,很多阔别影坛的“老中青”演员再次复出,与新星如李治廷、周秀娜、罗仲谦、陈伟霆、周柏豪、angelababy、彭罡原、梁洛施、薛凯琪、房祖名、农夫、陈奂仁、杜宇航、王祖蓝、黄宗泽、林峰、徐子珊、陈法拉等一同闪耀大银幕,带来不一样的激情和清新气色,掀起自八十年代香港电影新浪潮后,新一波电影旋风,这股新的电影潮流立足香港本土,以锐意创新的电影方式征服观众,并席卷两岸三地、世界各地。
台湾(2007~2011年)——商片复苏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欧美的影视产业受到影响,使得台湾电影有了喘息的机遇。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电影《海角七号》以商业化路线、加上台湾本土特色的剧情内容,在票房上获得空前成功。由《海角七号》开始,数部台湾电影均在台湾与香港市场有所斩获,如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赛德克·巴莱》更刷新台湾票房纪录。自《海角七号》、《艋舺》后,制片制也渐在台湾确立,改变以往单靠导演自理筹资、设备调控等拍片庶务的窘境。
台湾多数电影工作者均寄望这股“国片复兴浪潮”,不再只是昙花一现的荣景,而是让台湾电影产业能够就此站稳脚步、并持续发展。
澳门
参见:澳门电影
H. 中国的第一部国产电影是什么
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
1931年3月,由上海的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公开上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问世。
有声电影有“腊盘发声”和“片上发声”两种技术。前者是将声音刻录在唱盘上,放映时与影片同步播放,为电影配音;这也是世界上有声电影最初问世时采用的方法。诞生于1927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美国的《爵士歌王》就是如此。后者则是今天普遍应用的在胶片上录制声音的技术。由于成本和技术水平的原因,《歌女红牡丹》采用的是成本低廉、制作简单的腊盘发声方法,因而,它实际上应该称作是中国第一部“腊盘发声”的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主演蝴蝶等。影片描写女歌手红牡丹嫁给生活堕落的丈夫后,不仅备受凌辱,艺术生涯也走向衰落。但当丈夫卖掉女儿,又因失手杀人入狱后,红牡丹却忍辱负重,恪尽妇道,努力拯救自己的丈夫。影片描述了戏曲艺人的生活悲欢,也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妇女身心的*。除了对白之外,片中利用“有声”的优势插入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等4段京剧片段(由梅兰芳代唱),更增加了影片的轰动效应。这也和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片以歌唱家生活为题材如出一辙。影片于1930年中旬开拍,前后经过5次试验,至年底拍竣,耗资12万元旧币,1931年1月在明星大戏院试映,3月15日于新光大戏院正式公映。影片公映时盛况空前,并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了轰动,发行到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但严格地说,《歌女红牡丹》只能算是一部“半有声片”,因其只注意了对话的有声,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音响效果,所以看起来只有人说话或唱戏时有声,其它周围事物都是静悄悄的。这当然也是初期有声电影的通病。
与这部影片同时开拍的另一部有声片是“友联”公司摄制的《虞美人》。它同样采用腊盘发声技术,描写了一对儿戏剧演员演出《霸王别姬》一剧的幕前幕后。两部影片在技术上稍有不同。《歌女红牡丹》是影片拍完后让演员看着画面对口型配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后期配音。《虞美人》则是先把声音录好唱片,然后演员在现场按照放出来的声音表演。两者相比,各有千秋。《虞美人》稍晚于《歌女红牡丹》,于1931年5月上演。
腊盘发声的有声片在技术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唱片和放映的配合是最大的问题。特别是胶片一旦发生局部断毁,其后的剧情就难以再和声音相吻合,甚至会出现银幕上男人在张口,扩音器里传出来的却是女声的笑剧。因而,在这两部影片上演的当年,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试制“片上发声”的有声片。它们是由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公司合制的《雨过天青》和天一公司拍摄的《歌场春色》。这两部影片都是租用国外的设备,并由外国人参与协助制作完成的。首先完成的《雨过天青》于1931年6 月3日在虹口大戏院试映。由于该片租用的是日本的设备,并赴日本拍摄,不久后即遭到观众的抵制。1933年,亨生影片公司用自己研制的录音设备拍摄了《春潮》一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用国产录音设备制作的片上发声的有声电影。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原因,在有声电影问世后,许多电影公司仍然在继续摄制无声片,这形成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与有声电影长期并存的特殊现象。直至1936年,无声片才终于停止拍摄,中国电影从无声向有声的转变得以彻底完成。
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国产故事片
1922年,中国电影的先驱者之一张石川联合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在上海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这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最有成就的电影公司之一。
1923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片正剧《孤儿救祖记》,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王汉伦、郑小秋等主演。影片描写一个富翁杨寿昌在儿子死后,怀疑儿媳不贞,将其赶出家门。儿媳余蔚如忍辱负重,将儿子养大成人,送入杨寿昌所办的学校读书。一天,当年陷害儿媳的侄子密谋害死杨寿昌,夺其家产,被孙子余璞挺身相救,于是*大白,一家人终于团聚。
编剧郑正秋是我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其电影观念也秉承着中国文艺观的传统,认为电影应担负起改良社会,教化民风这一重要使命,因而他编剧的电影强调道德教化,关注现实问题,注重社会的内涵,被称为“社会片”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这部影片是郑正秋电影观念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他创作的第一部“社会片”。影片的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片中的人物也被归结为善与恶的代表,尤其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
在《孤儿救祖记》问世之前,已诞生十几年的中国电影正陷于低谷之中。这部影片除了在故事内容上摆脱了早期电影对西方电影例如滑稽片等的因袭摹仿,包含着浓厚的民族情感、民族观念外,艺术上也摆脱了文明戏式的舞台化表演风格,力求形象、情景的生活化和真实性,同时注重故事性和情节的引人入胜,这使得影片在当时的确不同凡响,非常契合观众的口味。
影片于1923年12月28日在上海公映。据记载,它成为第一部在商业和艺术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国产片,其在当时的声誉和影响超过了所有的外国片。影片公映之后,“未二日,声誉已传遍海上,莫不以一睹为快”。以后又在上海、南京、汉口、天津等地连映六七个月,“营业之盛,首屈一指;舆论之佳,亦一时无两。”《孤儿救祖记》的成功,不但使成立不久的明星公司获得了生机,并在此后成为二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制片机构之一,而且直接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国产电影运动”。此后数年间,国产制片业迅速崛起,据统计,1922-1926年间,全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自然导致了电影产量激增,国产电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中国电影借此开始走出低谷,进入自己的第一个空前繁荣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中余蔚如的扮演者王汉伦(1903-1978)。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影星之一,当时为一外资企业的英文打字员。影片在开拍之前四处寻找女演员无着,经同事中一位明星公司的股东介绍,王汉伦前往应试,颇得张石川的满意,从此进入影坛。影片的成功不但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代职业女演员,也成为享誉一时的中国第一位悲剧明星。
中国第一部长系列影片
1928年,明星影片公司在武侠、古装片等商业电影的逐渐兴起中,推出了一部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受到票房收入的鼓舞,明星公司一鼓作气,连续推出该片的续集,到1931年止,共拍摄了18集,由此它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电影长系列片。
《火烧红莲寺》取材于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郑小秋、夏佩珍等主演。影片表现在湖南乡村械斗复仇的背景中,浏阳县把头陆风阳之子陆小青学得高超武艺,返乡中误入妖魔潜伏的红莲古寺,后在众多武林高手及官兵的救助下,方得冲出魔窟,救出被囚禁的总督及被残害的良家妇女,并将红莲寺一把火烧掉。
这部影片是在20年代后半期商业电影开始在中国兴盛的背景下问世的。其时,古装片和武侠片成为商业电影的主要潮流。《火烧红莲寺》在武侠电影中加入了大量武林高手以“异技”斗法及半人半魔的神怪内容,成为“武侠神怪片”的开创者。例如影片的核心为“昆仑派”和“崆峒派”之间的法术争斗,这使影片从以往武侠片拍摄武打场面转向了注重以大量的特技镜头和机关布景来表现武林高手们的“飞剑白光”、“遁地逃走”等仙门妖术,同时并穿插有半裸的女人,半人半神的怪物,动作性强,又很热闹。
《火烧红莲寺》的成功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及神怪片热,许多公司纷纷效仿,其中以“火烧”为题材的影片就层出不穷,如《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火烧青龙寺》等。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火烧红莲寺》是中国大型系列电影的开山之作。这种依托于商业电影的系列片也在当时成为一种热潮。稍后于这部影片问世的系列片还有《乾隆游江南》(9集),《荒江女侠》(13集)。
I. 你知道哪些中国人在国外电影里面担任过主角
李小龙在好莱坞期间是非常不顺利的,因为好莱坞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制片公司不能接受由白人以外的演员担任主角,李小龙空有英俊的相貌,高强的功夫,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做一些配角,客串,龙套,武术指导……之类的工作,郁郁不得志的李小龙,最终选择了返回香港拍电影。他计划在香港搞出名堂,再打回好莱坞……他做到了,返港后拍摄的几部功夫片轰动世界,高傲的好莱坞终于放下身段,主动邀请李小龙拍戏,美港合拍了一部《龙争虎斗》,但影片还没上映,李小龙就去世了,他没有亲眼看到这部使他奠定了巨星地位的电影
J. 周润发是大中国的电影界老大吗
恩是的,目前他岁数还影视上成就,都可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