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影的美学特征
中国电影的美学特点 中国电影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悠长的、时代特征决定了观众的观影选择,而观众的观影选择又决定了电影的生存命运。
B. 结合青春电影和喜剧电影阐述影视美学的特证
扎心了老铁
C. 电影美学包括什么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到制片、编剧,导演、音乐、摄影、服饰、表演等,其中导演最关键,因为他/她不仅要选择剧本而且要组织各种资源;制片也非常关键,因为他/她是投资人,也是资源配置的关键人物。好的剧本和团队是好电影的基础。
总之电影的美学可以从其表达的主体思想、表述方式、影像画面和声音四个方面去分析讨论,当然影像画面和声音也被一些学者认为同属于感知(知觉)范畴。
D. 跪求了啊,800字左右,很急。 请结合例子,谈谈你对悲剧或喜剧的理解,并分析其美学特征。
这是美学作业吧,可以就雷雨或者哈姆雷特分析下悲剧,建议看看亚里士多德的诗经 对悲剧解释的很好。作业不能上网抄噢
E. 默片喜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默片时代喜剧的魅力所在用肢体镜头演绎人生、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讲,默片时代是喜剧片的时代,更是美国喜剧片的黄金时代。早期电影喜剧作为纯视觉的表现形式,其效果更多的依靠演员的表演,而不是情节;更多的依靠形象的动作,而不是字幕;更多的依靠强烈的运动,而不是呆照。尽管喜剧片的表演最初来自于舞台哑剧的表演形式,但是喜剧片极富于情趣的演染和情感的表达,以及那种滑稽动人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视觉媒介的独特语言,因此也就最适合于默片形式的表现。这里并非过高的估价了喜剧片的美学价值,作为电影观众所普遍接受的形象的世界性语言,特别是卓别林的喜剧观念所体现出来的有目共睹的事实,早巳给予默片时期的喜剧片以恰当、公允的评价。正如雷内·克莱尔早在1923年就曾指出过的那样:"喜剧片是电影依靠其本身特点而取得最辉煌成就的一个领域"。事实上,在我们研究电影发展史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我们在对于电影观念的演变和对于电影本体的探索中,往往忽略了对于喜剧片的独特叙事功能的深入研究。
因此在有声电影出现以来,无论何时何地当我们看到默片喜剧时,仍旧被其青春常驻的艺术魅力所感染。而那亲切、成熟的艺术表现又不禁使人产?quot;祖传秘方"被遗失的伤感。
F. 简述周星驰喜剧电影的主要特征
我看周星驰的喜剧语言特征
有位高人说“语言毕竟是一种靠‘社会约定’而代表一定思想情感的高级符号系统。电影观众在听到银幕上的语言后,必须激发理性分析,才能领会它所代表的思想情感。”由此可见,电影人物的语言在影片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自从《大话西游》在北大清华等高校风靡之后,其中的许多高智商台词为大学生争相引为经典,甚至形成一种特有的“大话语言”现象。到底周星驰的语言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喜剧特征呢?综合比较后发现:周的电影台词大多具有戏谑而不失内敛、庸俗而不失儒雅的风格。简单地概括就是雅俗相济,就是影片台词通过文白相杂来突出喜剧效果。这种雅俗相济的风格主要得力于三种“不和谐”。
第一,人物身份与人物语言的不和谐。《唐伯虎点秋香》中四大才子共作了这么一首小诗:“山下一群鹅,嘘声赶落河。落河捉鹅一肚饿,吃完回家玩老婆”;此诗一经四大才子通过台词表达出来,诗歌的正统地位与诗句内容本身产生冲突,四大才子的文人身份与诗句的低俗性产生了不和谐,正是这些冲突和不和谐反衬出了喜剧效果。其影片中唐伯虎还有这么一句台词:“江南四大才子之中,就以祝兄最为洒脱,众人皆知,所谓‘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此乃祝兄座右铭不是吗?”就整句的语言风格来说,文化意味较为强烈,但“风吹鸡蛋壳,财去人安乐”这样俗语添加其中,就显得文白相杂,与人物身份也有距离,但却使人物形象显得机智、风趣。喜剧效果不言而喻。
《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应属“文盲青年”。即使这样一个没文化的人在取悦别人的时候,依然能够显出一派儒雅之气,诸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这样的成语更是信口拈来。人物的身份与语言的不和谐再度使该电影笑料百出、令人捧腹。
第二,影片语言与人物语言的不和谐。一部影片的影片语言有很多,包括能够传达给观众信息的人物表情。《少林足球》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少林足球队的两名守门员先后被抬出场外,此时剃着光头的阿梅(赵薇饰)请求上场守门,周星驰当时的表情极其凝重,心里充满担心。但他深情凝重的表情却搭配了一句“快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险的!”此时,所有的观众都被这种表情与语言不和谐的揉合逗乐了。而《喜剧之王》中的伊天仇事实上一直在跑龙套,但他每次都以极其认真的表情向人们说道:“我其实是一个演员”。人们同样为这种不和谐报以笑声和掌声。可见表情作为影片语言的一种,当它与人物语言发生不和谐的组合时,喜剧效果的突现就轻而易举了,因为它符合一切喜剧“寓庄于谐”的本质,也是雅俗相济的特定表现形态。
第三,影片内部人物语言的不和谐。《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台词非常多,许多被大学生奉为口头禅也不为过。这部影片不仅时空交错,而且人物语言的雅俗相济、不和谐的组合方式同样多种多样,甚至可以说每个演员都成了雅俗相济的载体:至尊宝作为山贼时可以说出“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的儒雅味十足的话,也可以撒一个散文味浓烈的弥天大慌:“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懂得珍惜,等到失去以后我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大的苦痛莫过于此……”而当他成为大圣之后,居然又可以说出“三八,我看你是个女的才不和你打,别以为我怕了你了”这样俗气乃至恶气十足的话语;春十三娘这样的妖怪同样可以说出“桃花过处,寸草不生,金钱落地,人头不保”具有《诗经》色彩的话语;唐僧在该剧中虽是啰嗦者形象,但他一会儿说“外面对于我来说只是个大一点的监狱”,语言中饱含大彻大悟的佛道精神;一会儿又唱“only you,能保护我,让螃蟹和蚌精无法吃我……”歌词中的俗世传统又有了回归的倾向等等。总之《大话西游》中的台词,不论演员的身份,都有雅俗相济,庄谐交错的迹象,这应该是该剧受到大学生喜爱的重要原因。
总之,周星驰电影的语言很值得人们思索,不管他是高雅的还是庸俗的。
G. 韩国电影美学特征具体有哪些方面
一、东方文化的禅境美
在和中国颇有文化渊源关系的韩国,近几年出现了一批艺术与文化修养深厚扎实的中青年导演。他们在构建东方人自己的现代电影模式时,敢于正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尤其是深入韩国血脉中的佛禅文化。用现代意识和新的镜头语言去重新破解和呈现佛理与禅境,通过禅境电影化的艺术尝试去探索建立东方现代电影镜头语言体系的具体途径。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这些韩国中青年导演创作了《华严经》《达摩为何向东行》《破戒》等一系列以佛为题材的电影,昭示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和文化态度。他们宣讲的不仅仅是禅学关于反观生命本身的话题,而是在熟谙了西方文化语境之后,去更清晰地反观迥异的东方文化的精髓,并把这种体验内化和重构为现代电影思维。金基德是用现代电影语言来阐释佛理的鬼才导演,他的《春去冬来》,以一种现代人的智慧来把握“色”“空”的辩证关系,使整部影片成为一个类似于参禅的感悟生死之道的过程。影片构思工整,处处玄机,营造了一种天人合一、静谧庄重的东方氛围,以此来净化观众心灵点化众生。
二、儒家文化的古典美
韩国电影深得东方古典美学的精髓,不仅追求中国古典诗词学、画论等艺术造诣之美,还坚持儒学传统伦理所宣扬之善。
H. 什么是喜剧怎么评价一个喜剧的好坏真正好的喜剧有哪些特点
我也很喜欢看喜剧。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解作笑剧或笑片,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于描写对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为讽刺喜剧、抒情喜剧、荒诞喜剧和闹剧等样式。内容可为带有讽刺及政治机智或才智的社会批判,或为纯粹的闹剧或滑稽剧。喜剧冲突的解决一般比较轻快,往往以代表进步力量的主人公获得胜利或如愿以偿为结局.
喜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观众的认同感。你喜欢这部喜剧那就是好的,不喜欢即使这部片子拍的最好,对于你来说还不如一步你喜欢的“烂片”。就像你自己说的喜欢杨金赐,很支持他,但是平心而论他的喜剧确实不如贾玲宋小宝的好笑,但是他的喜剧真的很棒。
基本特征: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已经谈到喜剧的特征,他认为:“喜剧模仿的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指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guāi é]“。在他以后,有人写了《喜剧论纲》,套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定义拟定了喜剧的定义,强调“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其模仿的方式是“人物的动作”,“借引起快感与笑来宣泄这些情感”。它明确提出喜剧来自笑这一结论,概括了喜剧最主要的特征,并被后世的理论家普遍接受。一般认为,黑格尔关于可笑性来自矛盾的观点,更值得重视。概括地说,喜剧的基本特征是:遵从滑稽突梯的艺术规律,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把戏剧的各个环节,诸如语言、动作、人物的外貌及姿态、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情节等均加以可笑化,使得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愿望与行动、目的和手段、动机与效果相悖逆,相乖讹,从中产生出滑稽戏谑的效果。
存在特征:喜剧只存在于人的行动和社会事件中,而不存在于纯粹的自然事物中。在自然界中,有很多事物因不符合种的属性而显示出丑的特征,如树木有美有丑,土地有肥沃和贫瘠,但它们本身都不会有滑稽。因为自然界的一切都顺应自然生成,内容和形式是一致的,也不存在动机与效果的矛盾问题。我们觉得有些动物的滑稽可笑,例如狗熊的笨拙,狐狸的诡谲,还有可笑的不自量的螳螂挡车,井底之蛙,作为动物本身的属性,它们没有什么滑稽可笑之处,只是审美主体的人的情感的赋予它们滑稽的内容,以人的尺度去衡量它们时,才感到它们的行为是好笑的。归根到底,滑稽的本质寓于人的心灵而不是在于自然物本身。因而,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不一致而引人发笑的事和行为,才是喜剧性的。这些可笑的事物可能是好的和值得赞扬的,也可能是坏的和应该批判的;还有可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既要有肯定又要有否定的。因之喜剧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的笑。有赞扬的欢笑,有讽刺的嘲笑,有诙谐的谑笑等等,因之喜剧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笑的性质也很不相同。
艺术特征: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的状态。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也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就不能成为真
正的喜剧。因而喜剧对丑的东西的批判总是间接的而又是意味隽永的,它往往要调运审美主体的积极情感去抨击丑的事物,在嘲笑中显出正义的力量,达到批判的效果。因而在表现手法中喜剧善用倒错和自相矛盾的技巧,在倒错的形式中显示真实。如《红楼梦》中宝玉、薛蟠等人行酒令一场,呆霸王胸无点墨,粗俗不堪,却偏偏附庸风雅,急得万般无奈,抓耳挠腮,终于闹出了“绣房里钻出个大马猴”之类的喜剧。这个滑稽可笑的情节正是绝妙地讽刺了这个恶少丑的形象,他的伪装斯文掩盖不了自己粗俗无赖的本质,因而这种欲盖弥彰的倒错更为可笑。这种手法不仅表现在喜剧中,在悲剧中它也表现为喜剧的效果。如《窦娥冤》中的县令桃杌给告状的张驴儿下跪叫他衣食父母的情节,这种极端突出地夸张生活中的倒错的现象也能创造出绝好的喜剧效果。这类倒错巧合、误会的手法也常用在歌颂类的喜剧中,如《女理发师》、《五朵金花》等。另外,喜剧还善用夸张的手法,例如上面举的内容,还有卓别林的表演,中国的传统相声表演技巧等等。
体现形式:喜剧的体现形式主要是讽刺和幽默。讽刺大多用于否定性的内容,它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极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启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但是,尽管讽刺的笑是具有否定性,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所持立场态度不同,笑的否定性性质和程度也不会一样,因而它们的美学意义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幽默也是喜剧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形态。它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美与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列宁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美、丑因素的不同配置组合,又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幽默形象。以前者为主导,构成风趣潇洒、可亲可佩的正面形象;以后者为主导,则构成鄙陋可笑却不无可爱之处的反面形象。因此,幽默突出地反映了人们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历史发展趋向的乐观精神,这种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正突出地表现了喜剧美学的一个主要方面。
人物矛盾:喜剧性人物虽置身于矛盾冲突之中,而且人物自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然而喜剧人物的根本特点就是对此没有自觉的意识,对自己的可笑境地全然无所察觉,他们既不会对外在世界,更不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喜剧人物或热衷于自己那蝇头微利蜗角虚名的追逐,为那毫无意义、毫无价值的所得而心满意足,或者以不现实的、空幻的行动作为严肃的目标,实际上却使目的落了空。即便如此,喜剧人物也不会因此而痛不欲生,不会深刻地自我反省。《悭吝人》中的阿巴贡与儿子发生矛盾冲突,以后当他再度与儿子相逢时,对于父子间的矛盾,却淡然处之,并不严肃对待,予以深究,这便是喜剧人物典型的行事态度。喜剧人物在主观的虚幻中实现着自我,实现着矛盾的和解,在自我的封闭中自以为支配着环境,驾驭着自己的命运,由此而自足自乐,达到了生活的和谐,心灵的平衡。因此,喜剧常常出现皆大欢喜的收场。但是喜剧性的大团圆,总是虚构的、非现实的,人们很容易从热热闹闹的和谐一致中,见出本质与假象之间的乖讹。阿里斯托芬的喜剧皆有这种特点。《和平》一剧中,人们从井里把和平女神打捞上来,于是和平的愿望实现了。在《财神》中,坏人变穷了,好人变富了,是由于人们把瞎眼的财神医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