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疯狂原始人电影中哪些是虚构的,哪些是真的历史
疯狂原始人的情节基本都是虚构的。
『贰』 八百这个片子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电影描写的上海四行仓库之战,主要是一场政治表演。与淞沪会战其他战斗相比,激烈程度低很多。
至于现在为什么要有那么几个人去极力吹捧和宣扬这场战斗的伟大和空前绝后,个人认为,要么是无知,要么就是故意而为之,想着为蒋某人的无能扯上一块遮羞布,可惜这块遮羞布太小了,根本就遮不住什么。
『叁』 八百电影要中国明白什么
电影的一大亮点在于苏州河两岸的对比,租界的人在看戏,而另一侧却面对着生死的抉择。-河两岸,是地狱与天堂。这场战斗其实就是给南岸的外国人看的,为了博取他们的同情,获得英美等国家的支持。不过这部电影没有单纯聚焦于某个主角,而是群像描写,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是也避免了主角光环对于电影的破坏。电影中最令人感动的想必是为了避免日军炸毁仓库的墙,中国士兵选择舍生取义的那段。为了中国军人的荣耀,为了苏州河对岸的百姓,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机枪连的战士们每个人都毫不畏惧地绑上了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但是因为删减,电影的完整度还是受到了影响,尤其是电影存在画面情节不连贯的情况应该确实是有一-些改动。电影美中不足的是缺少了对于战争的思考与对于人性的审视,但是这样就有点为难剧组了,原因显而易见,抗战毕竟跟太平洋战场与欧洲战场还是有区别的,面前的敌人是自己最恨的人,如何放过他们?
『肆』 电影八百为何被下架
没有吧,我在小程序里能看到,就这个
『伍』 八百电影演的什么
一部讲述国民党抗日的电影,建议与林青霞的老电影《八百壮士》一起看。
『陆』 电影八百评价
看了《八百壮士》后,我心中有说不完的激动,这部爱国主义影片,主要叙述当时日军进攻上海的真实战况,我八十八军五二四团第一营官兵五百人,由团长谢晋元中校率领掩护国-军之撤退,并陷入三面之包围中,即战四昼一夜,有四行仓库通过稣州河进入英租界。这里面有一个很英勇的女孩,叫杨惠敏,自愿当童子军,父亲劝她回去,她不肯,说要让中国立起来。上海闹饥荒时,他去维护秩序,还将国旗送到四行仓库,路上危机重重,可为了立志气,强民心她死也要去。
故事的高潮在杨惠敏乘船送国旗一段,令人印象深刻。
大姑艺人唱八百壮士,在烽火连天的上海四行仓库已陷入日军围攻谢晋元沉稳的指挥战斗,杨瑞符营长足智多谋,八百壮士英勇顽强,打退多路进攻。上海各界人民热情支援八百壮士抗敌。女军杨惠敏身负国旗,在日军飞机轰炸下潜入仓库,将旗帜送入仓库。播音员为市民报告八百壮士战斗的情况。(孙爱军)
当时,全国的童子军坚守着“不要饷、不吃粮、不怕苦、不怕死”的号令。我为之感动因为他们不是作文https://www.ZuoWenwang.Net/为自己的利益而贡献,而是为了国家未来的前途而贡献着,不贪生怕死,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800个烈士,多么珍贵的“一笔财富”啊,就这样牺牲在了日本人的手榴弹中,我真惋惜埃这时,我的心中又萌生了憎恨之情,日本人为什么要将八百壮士赶尽杀绝呢?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上海呢?为什么要攻击中国,不和我们做朋友呢?为什么?为什么?难道,为了统治全世界,日本人要伤害所有人吗?要让所有人看不起吗?
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壮阔国土,璀璨五千年华夏文明,几万万华夏生灵开始遭受日军大规模的践踏与蹂躏。失陷的国土,逃难的贫民,溃败的军队苦难时刻的开始。日本人,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不是当时的中国不强大,那么,日军也不会来攻击我们了,从现在起,我要发奋读书,让祖国更加强大!让世界各国都和平共处,再也不发生这种事情了。“……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此时此刻,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回响在我的耳畔,我的心也像宋祖英那样装满了沉甸甸的祖国。
『柒』 八百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
抗战牺牲类型的,里面每一个人都是主角,他们每一个人都牺牲了。值得一看。
『捌』 电影八百里面的刀子历史真有此人吗
人物是虚构的,但真实的历史环境比影视剧中更残酷。那个年代很多的中国人为了祖国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
『玖』 电影八佰的历史原型
《八佰》取材自与日军奋战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的真实经历,歌颂面对强敌毫不退让,战士誓死保卫家国的崇高气魄。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租界一河之隔,孤军奋战4昼夜,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中日双方几十万大军拼死搏斗两个多月,到10月底,国军撤离上海,仅留下一支坚持最后抵抗的部队。
1937年10月26日至30日,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师长孙元良之命率420余人,对外宣称有800人,进入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毙敌200余人,伤敌无数,自己仅阵亡九人,伤二十余人。从此闻名中外,激发了全国抗日热情,被誉为“八百壮士”。
(9)电影八百哪些是虚构的扩展阅读:
在《八佰》中是没有绝对主角存在的,这种做法对于电影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劣势是电影从头至尾都缺乏了一个真正的代表性人物,作为典型聚焦的小人物们,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都不差,但你却又很难说他们哪一个人是电影的核心,这终究使电影留下了人物模糊的诟病。
然而另一面,这样的群像处理也使观众得以多角度走进了这部电影,当人们看到这些身为战士的小人物如何在这场战争中逐步蜕变,看到河对岸的普通民众从隔岸观火的冷漠到群情激昂的热血,其实作为观众在情绪上也开始逐渐升温,这恰恰是《八佰》的高明之处,它并没有用单一的悲壮来煽动观众的爱国情绪,而是从不同视角为出发,让人真正洞悉以这场战争背后的血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