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蔡正仁的演出列表
2006年1月29日
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日,19时:2006南北演艺名家迎春戏曲大反串晚会播出
2006南北演艺名家迎春戏曲大反串晚会在东视文艺频道播出。
节目有京剧演员马长礼的白派京韵大鼓以及他和李炳淑演唱的黄梅戏经典唱段“天仙配”,上海滑稽表演艺术家周柏春的评弹《小飞蛾自叹》,黄豆豆、吴昊、陈琳、李颖的京剧《四杰村》,南北话剧名家严翔与雷恪生的京剧联唱,倪琳、马晓晖、小荷的沪剧联唱,张达发、张咏梅、萧雅的淮剧联唱,蔡正仁、晓林的真人秀,计一彪、朱俭、朱桢分别用苏州话、上海话、东北话演绎的喜剧小品《拾玉镯》。参加越剧旦角流派联唱的,有唱王派的史依弘,唱吕派的沈籦丽,唱袁派的倪迎春等。唱傅派的方佩华;茅善玉演唱的周派《送凤冠》;还有反串四大名旦的京剧老生范永亮和李军,古稀高龄的评弹名家赵开生将荀派的经典形象红娘学得维妙维肖。李家耀、谭义存的评话《武松打店》,盛小云的唐明皇和张军的杨贵妃;秦建国、孙徐春、关栋天三人扮演的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一曲《饮酒歌》,马秀英的沪剧《罗汉钱》,孙小梅的豫剧《花木兰》,余红仙的京剧《珠帘寨》,孙正阳的扬州《空城计》等。
2006年2月15日
农历丙戌年正月十八日:钱程从艺25周年研讨会召开
“钱程从艺25周年研讨会”在上海话剧中心召开,傅全香、蔡正仁、王汝刚、杨绍林、赵化南等近20位文艺界专家和学者出席研讨会。为这位上海滑稽界年轻一代中最受瞩目的演员作艺术回顾和肯定的同时,大家也对上海本土艺术的代表——滑稽戏做了一次“前程”把脉。
“钱程的形象和功底这么好,却缺乏代表剧目和艺术典型,他现在应该寻找适合他的剧目和角色。”研讨会上,作家沈善增的一番话得到了大多数专家的认同。上海沪剧院的诸伯承说,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孙看了钱程在滑稽戏中的沪剧表演后感慨不已,认为当时沪剧界都没有唱得这么好的青年演员,但钱程毕竟不是沪剧演员,在他主演的40多部滑稽戏中,印象最深的只有《GPT不正常》。在为钱程出色的基本功叫好的同时,专家们也为缺少适合钱程演出的剧目深感遗憾。
从1981年就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学习的钱程,在说学做唱等各个基本功方面都是同代滑稽演员中的佼佼者。不过,有如白面书生的端正长相却成为他演滑稽的一大障碍。对此,诸伯承认为,滑稽戏除了依赖人物造型和夸张的语言表情外,更应该以“肉里噱”取胜,即靠人物性格“抖包袱”,而这都和剧本的结构设置有关。但那时,“能给演员有充裕创作空间的好剧本不多,所以很多演员难以有自己的代表作”。
“钱程个人运用各种姐妹艺术和综合元素的能力无可厚非,现在滑稽在表演技术领域也越来越有拓展,但它的艺术内涵的发展还是有限。”会上,上海大学的教授邓朴安提出滑稽戏面临缺乏“现代感”的问题,由于地域语言的局限、包袱构成的老套,加之内容和现代生活的距离,使上海年轻人感到疏离。
由于滑稽戏善于针砭时弊的特点,“与时俱进”的内容是其节目的重要特点。但一些专家认为,那时的不少滑稽还是依靠潜层次的“噱头”做卖点,讽刺时事的已经越来越少。即使是如今新的滑稽品种——电视情景喜剧《老娘舅》、《红茶坊》等这些收视率极高的节目,也仍然存在剧本粗糙的问题。
滑稽笑星王汝刚则说,最近郭德纲的相声在北京很红火,据他了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继承传统之外加入了大量现代的内容。郭德纲把自己20世纪70年代生人的生活经历放在了段子里,由此也吸引了大量同龄的年轻观众,这些都值得滑稽界借鉴。
2006年6月24日
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九日,19时30分:“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一场暨金喜全拜叶少兰为师仪式举行。
“菊坛群星荟萃——金喜全展演月”第一场在逸夫舞台举行。本场演出后举行金喜全拜叶少兰为师仪式,参加拜师会的有袁雪芬、李蔷华、蔡正仁、岳美缇、孙正阳、王梦云、李炳淑等戏曲名家。
演出剧目
《群英会》(金喜全,尚长荣,陈少云,安平)
2006年7月6日
农历丙戌年六月十一日,14时:纪念沈传芷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演出第一场
纪念沈传芷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演出第一场在苏州昆剧院兰韵剧场举行。
演出剧目
《绣襦记·莲花》(王泰祺(特邀))
《玉簪记·问病》(岳美缇)
《琵琶记·描容别坟》(梁谷音,计镇华)
《金雀记·乔醋》(蔡正仁,张静娴)
2006年7月17日
农历丙戌年六月廿二日:2006全国昆曲小生演员培训班开班
2006全国昆曲小生演员培训班在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开班。在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里,蔡正仁、汪世瑜、岳美缇分别教授《琵琶记·书馆》、《牡丹亭·硬拷》、《占花魁·湖楼》三折戏。培训班吸引了全国仅存的七大昆曲院团的50余名优秀小生演员,他们中大多在各团担纲主演。学员中还包括一些慕名而来的京剧、桂剧等剧种的演员和祖国宝岛台湾地区及海外学员。为了使学员学成回团后便能登台演出,因此各团还派出配合小生演出的旦行、丑行及鼓、笛等学员。
2006年8月19日
农历丙戌年七月廿六日,下午:全国昆曲小生培训结业演出举行
逸夫舞台举行“全国昆曲小生演员培训班结业汇报演出”。越剧小生萧雅兴致勃勃地献演了《湖楼》片段,给观众带来了越剧味道的昆曲感觉。
来自全国各大院团的小生,演绎了由蔡正仁、汪世瑜、岳美缇分别传授的《琵琶记·书馆》、《牡丹亭·硬拷》、《占花魁·湖楼》三折昆曲经典剧目。这三折戏涉及昆曲小生的不同风格,《书馆》极为动听,气氛紧张,对嗓子的要求很高,以唱做繁重见长。张军完整演出的《硬拷》,南北曲配合很有特色。《湖楼》边唱边演,富有动感。演出《湖楼》的三位演员,一位是因主演白先勇青春版昆剧《牡丹亭》而蜚声海内外的俞玖林,一位是在青春版昆剧《1669桃花扇》中主演的施夏明,还有一位是女小生翁佳慧。三位小生青春亮丽,场上掌声此起彼伏。
2006年11月22日
农历丙戌年十月初二日:上海市政协京昆与地方戏曲室成立
上海市政协京昆与地方戏曲室成立。上海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尚长荣,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昆剧团团长蔡正仁共同为京昆与地方戏曲室揭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宋仪侨主持成立仪式。
2007年4月20日
农历丁亥年三月初四日,19时15分:高一鸣作品演唱会举行
:《高一鸣作品演唱会》在逸夫舞台举行。指挥:胡炳旭、龚国泰、高一鸣。
演出剧目
京胡协奏曲《飞燕》(陈平一)
《智取威虎山》选段(杨占凯)
《智取威虎山》选段(童祥苓)
《刑场上的婚礼》选段(范永亮)
《龙江颂》选段(赵群)
《龙江颂》选段(李炳淑)
《磐石湾》选段(李崇善)
《曹雪芹》主题曲(高一鸣)
《酒魂》选段(王桂蓉,杨占凯)
《剑阁闻铃》选段(杨淼)
《梅妃》选段(刘桂娟)
《郑板桥》选段(李军)
《痴梦》选段(孙毓敏)
《瘦马御史》选段(耿其昌)
《桃花扇》选段(杨春霞,蔡正仁)
《乾隆下江南》选段(关栋天)
《胡笳》选段(迟小秋)
《曹操与杨修》选段(何澍)
《贞观盛事》选段(陈少云)
《贞观盛事》选段(夏慧华)
《贞观盛事》选段(尚长荣,关栋天)
《廉吏于成龙》选段(尚长荣,关栋天)
2007年4月28日
农历丁亥年三月十二日: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戏曲文艺晚会举行
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戏曲文艺晚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由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主办。
演出节目
《国粹飘香》流水联唱:《双阳公主》(丁晓君)、《春草闯堂》(耿巧云)、《锁麟囊》(李海燕)、《穆桂英挂帅》(董圆圆)
《长生殿·小宴》(蔡正仁,张静娴)
《将相和》(张建国,邓沐玮)
《杨门女将·探谷》(邓敏,徐滢,潘月娇,靳春玺)
《牡丹亭·游园》(沈丰英,沈国芳)
《四郎探母·坐宫》(李维康,耿其昌)
《贵妃醉酒》(梅葆玖)
《大登殿》(于魁智,李胜素,管波,赵葆秀)
2007年10月3日
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三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一场
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当日为京昆经典名段演唱会,上海京昆艺术中心老、中、青三代同台献演。
演出剧目
“开幕曲”京昆大乐队
京“行云流水”(旦行)(郭睿玥,隋晓庆,赵欢,董雪萍,查思娜)
京“行云流水”(生行)(范永亮,徐建忠,许锦根,傅希如,刘少军)
昆《刺虎》“叨叨令”(余彬)
昆《酒楼》“商调集贤宾”(袁国良)
京《玉门关》(金喜全)
京《四郎探母》(胡璇)
昆《从军行》(吴双)
京《珠帘寨》(王佩瑜)
昆《伤逝》(黎安,沈昳丽)
京《武家坡》(何澍,李国静)
京昆《桃花扇》(张军,赵群)
京《打龙袍》(王小砖)
京《铡美案》(唐元才)
昆《借扇》“滚绣球”(王芝泉)
京《坐宫》(李军,史依弘)
昆《寻梦》“品令”、“豆叶黄”(张洵澎)
昆《狗洞》“桂枝香”(刘异龙)
京《打严嵩》(陈少云)
昆《琵琶行》“长诗”(张静娴)
昆《痴诉》“斗鹌鹑”、“紫花絮”(梁谷音)
京《凤还巢》(杨春霞)
昆《拾画叫画》“颜子乐”(岳美缇)
昆《开眼上路》“解三酲”(计镇华,张铭荣,缪斌)
京《穆桂英挂帅》(李炳淑)
昆《八阳》“倾杯玉芙蓉”(蔡正仁)
京《曹操与杨修》“寂寞三更”(尚长荣)
京《九江口》(尚长荣,蔡正仁)
2007年10月6日
农历丁亥年八月廿六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二、三场
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在逸夫舞台举行。
午场(13时30分)为京昆同台折子戏。
演出剧目
《十八罗汉斗悟空》(严庆谷饰孙悟空)
《游园·惊梦·寻梦》(张洵澎饰杜丽娘)
《扫松》(计镇华饰张广才,张铭荣饰李旺)
《水浒记·借茶》(梁谷音饰阎惜娇,刘异龙饰张文远)
《徐策跑城》(陈少云饰徐策)
《玉簪记·秋江》(岳美缇饰潘必正,张静娴饰陈妙常)
夜场(19时30分)为京昆合演《白蛇传》,杨春霞(游湖)、赵群(结亲、酒变)、谷好好(盗草)、史依弘(金山寺、断桥、合钵、毁塔)分饰白素贞,蔡正仁(游湖)、张军(结亲、酒变、上山)、金喜全(下山、断桥、合钵、毁塔)分饰许仙,倪泓(游湖、结亲、酒变)、查思娜(金山寺、断桥、合钵、毁塔)分饰小青,吴双饰法海,金锡华饰艄翁,侯哲饰小和尚。
2007年12月2日
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三日:纪念言慧珠风华绝代京昆演出第二天
纪念言慧珠风华绝代京昆演出在上海逸夫舞台举行。
演出剧目
午场
京剧《花木兰》(史敏)
京剧《霸王别姬》(夜深沉)(田慧,陈霖苍)
昆曲《焚香记·阳告》(梁谷音)
昆曲《长生殿·小宴》(张洵澎,张军)
京剧《奇双会·写状》(梅葆玖,蔡正仁)
晚场
昆剧《墙头马上》(华文漪,岳美缇,刘异龙,顾兆琳)
2007年12月20日
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一日,14时: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演出第三天
同日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演出在长安大戏院举行。
演出剧目
午场(14时)
《宦门子弟错立身》(柯军,张淼,魏春荣,马宝旺,张卫东,董萍,曹文震,田信国,李欣)
夜场(19时30分)
《虎囊弹·出门》(曹志威)
《女弹》(董萍,张淼)
《宝剑记·夜奔》(刘巍)
《长生殿·小宴》(蔡正仁,史红梅)
《千里送京娘》(侯少奎,胡锦芳,杨帆)
2007年12月29日
农历丁亥年十一月二十日,13时30分:上海逸夫舞台2007年12月29日演出
当日逸夫舞台午场由上海京剧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锁麟囊》(隋晓庆,严庆谷,严海鹰,虞伟,[傅亚维]],庄顺海,徐建忠)
夜场为海上戏曲花似锦——上海六大戏曲院团迎新展演,当日为昆剧专场,由上海昆剧团演出。
演出剧目
《单刀会·训子》(吴双,季云峰)
《金雀记·乔醋》(蔡正仁,张静娴)
《风筝误·惊丑》(胡刚,张军)
《义侠记·戏叔别兄》(梁谷音,计镇华)
《虹桥赠珠》(谷好好,丁晓春)
2008年4月28日
农历戊子年三月廿三日:《剧坛瑰宝——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音像专辑发行
《剧坛瑰宝——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音像专辑在沪正式发行,这标志着历时7年的上海抢救优秀传统表演艺术工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上海录制完成经典剧目和折子戏作品共109个,剧种涵盖京剧、昆曲、越剧、沪剧、滑稽、评弹等上海主要戏曲剧种,以录像与音配像形式,首次为李玉茹、倪传钺、袁雪芬、杨飞飞、筱文艳、杨华生、蔡正仁等一批上海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留下了“完整的艺术档案”。长篇评话《水浒·武松》、长篇评弹《描金凤》、沪剧《雷雨》、京剧《凤还巢》、昆曲《烂柯山》、越剧《王老虎抢亲》、滑稽戏《传统独角戏》、淮剧《探寒窑》等,成为首批出版的14种音像制品。
一些年事已高、无法录制剧目的戏曲表演艺术家,都接受了录像访谈,以口述历史的方式,把他们的从艺经历和长期艺术实践以形象化的方式留给后人。
2008年4月30日
农历戊子年三月廿五日,晚:北京保利剧院2008年4月30日演出
4月30日至5月3日保利剧院上演全本昆曲《长生殿》,演出分《钗盒情定》、《霓裳羽衣》、《马嵬惊变》、《月宫重圆》四本,蔡正仁等主演。
2008年5月8日
农历戊子年四月初四日:上海昆剧团团庆三十周年北京演出第三天
上海昆剧团团庆三十周年北京演出,当日在长安大戏院演出。
演出剧目
《四杰村》(王俊鑫)
《下山》(侯哲,倪泓)
《扫松》(张铭荣,袁国良)
《评雪辨踪》(蔡正仁,张静娴)
《活捉》(刘异龙,梁谷音)
2011年12月22日
上海昆剧团表示,昆剧《长生殿》高清电影拍摄将表现以蔡正仁、张静娴、刘异龙、方洋等为代表的昆剧表演艺术家的舞台风采和表演精华,并通过电影将它们保留下来。
数字高清昆剧艺术片《长生殿》
开机时间:2011年12月20日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上海昆剧团联合摄制
导演:龚应恬
主演:蔡正仁、张静娴等
策划人:唐斯复
2. 周立波有没有演过电视剧、电影
电视剧《家里比较烦》饰演周家长子,和吕凉等合作,情景喜剧
《我的老豆是大佬》
《噱占上海滩》饰演刘天宝
《唐伯虎点秋香2》饰演文征明(文徵明)
《壹周立波秀》(凤凰卫视制作的6天脱口秀节目,2010年新年期间各地卫视争相转播)
《娱乐没有圈》饰演 精神病医生 (客串)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2》
3. 滑稽演员周柏春后人有吗
4. 周柏春先生有多少徒弟
1949年周柏春和姚慕双开始教徒弟,学生就是如今双字辈的演员,其中最早一批学生,师从周柏春已有整整59年。从滑稽技巧的传授,到舞台上的搭档演出,周柏春培养徒弟始终不遗余力。 (“双字辈”滑稽演员 童双春:是我们的老师主动让台,他是可以说是滑稽界红极一时的人,自己退到后面,把我们推到前面压台,自己做配角,把我们推上去当主角)在周柏春的经典滑稽戏《满园春色》中,众多“双字辈”的徒弟,就已经有了精彩演出。 (《满园春色》实况一点)而众多徒弟当中,模仿周柏春最神似的要数王双庆。虽然如今他也已经77岁高龄,但是老师传授的表演方式,他还是记忆犹新,模仿起来也游刃有余。 (“双字辈”滑稽演员 王双庆:周老师讲起来,他站上去,脸似笑非笑,人家已经要笑了,他很稳的,不像人很着急的,喉咙口没痰他也要咳,嘴唇摸摸,笑笑,我现在学有点腔调,亲爱的同志们,你们好,我是周柏春)在周柏春和姚慕双的悉心培养下,双字辈的滑稽演员,逐渐成为上海滑稽的中坚力量。他们表演的《看电影》、《打电话》、《拔牙齿》等滑稽戏,如今也已经成为一代经典。(选一段最好笑的)在舞台上,周柏春总是教徒弟如何插科打诨,而在舞台下,他也总是非常严肃地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双字辈”滑稽演员 李青:他说你今后唱戏要注意,唱戏台上的演员,演戏要先演人,演自己要做人,做人做得好,你就可以演好的戏)如今周老先生已经与世长辞,在周日即将举行的周柏春追悼会上,几乎所有的双字辈滑稽演员都将前往送别恩师,送别这位传奇的滑稽大师。
5. 滑稽的演员有哪些
6. 中国三大笑星
1.赵本山民族:汉族
生日:1957年10月5日
身高:175cm
体重:63kg
籍贯: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莲花乡石嘴沟
庄稼院长大的民间演艺奇才。从小与二叔学艺,著名的摔三弦儿原型就是其二叔。赵本山的喜剧小品妇孺皆知、美名远扬,连续多年获得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一等奖,被观众誉为“红笑星”“小品王”“土神”“东方卓别林”“中国笑星”等美誉。艺德高尚,成功不忘家乡,先后为灾区、为家乡希望工程修路捐款几十万元。《刘老根》、《刘老根Ⅱ》、《马大帅》、《马大帅Ⅱ》、《马大帅Ⅲ》系列电视剧中担任导演和主角,另外导演并参演《乡村爱情》故事、《关东大先生》,把中国影视喜剧向前推进一大步。赵本山现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辽宁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青联委员、辽宁省政协委员、铁岭市形象大使。
2.郭德纲,1973年生于天津,自幼酷爱民间艺术。8岁投身艺坛,先拜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后曾跟随相声名家常宝丰学相声,曾受到多位相声名家的指点、传授。其间又潜心学习了京剧、评剧、河北梆子等姊妹剧种,辗转于梨园,兼工文丑与铜锤行当的经历,对丰富自己的相声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借鉴,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2005年底,在网络与媒体的相互作用之下,郭德纲借势风云突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磨打锤炼,一跃成为现今相声界年轻演员之中的佼佼者之一。 是相声世家侯耀文的弟子
姓 名:郭德纲
英文名:Guoguo
性 别:男
籍 贯:天津
出生地:天津
现所在地:北京
身 高:165cm
体 重:83KG
血 型:O型
婚姻状况:已婚,妻子王惠
子女:儿子 郭麒麟
星 座:摩羯座
生 肖:牛
学 历:初中肄业(初二就退学)
生 日:1973年1月18日
职 业:“草根艺人”、相声演员
徒 弟:何云伟、曹云金、岳云鹏、孔云龙、朱云峰、栾云平、赵云侠、于云霆(于谦之子)、李云杰(相声师承为杨进明)、刘云天(刘云天拜郭德纲为师学的是评书,相声是拜的孟凡贵为师)、郭鹤鸣、曹鹤阳等。
3.姓名:周立波
生日:1967年4月22日
出生地:中国上海市
祖籍:浙江宁波
身高:172cm
体重:65Kg
星座:金牛座
语言能力:吴语(上海话)、国语、英语。 [编辑本段]●滑稽演员 周立波,出生于1967年4月22日,1981年进入上海滑稽剧团,师从上海曲艺界暨滑稽界元老周柏春。成名于80年代末,其表演风格独树一帜,融各派冷面滑稽于一体,又不失人文才情的调侃和嘲讽。这些年,周立波为了拓展自我局限,下过海、经过商、出过国,但始终牵挂着表演艺术。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这么些年的生活积累,社会阅历一直在促使我寻找全新的,能表现现代海派演艺文化的突破点,机缘到了,我会重新站上舞台。果然,2008年底,由周立波创作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笑侃大上海》在上海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一票难求。其艺术形式为独创的海派清口(区别于依赖色情笑话的荤口),一个人,一个提示夹,一张椅子,以上海话脱口秀的形式演出2个小时。
7. 上海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童双春逝世,他生前留下了哪些代表作品
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悲痛遗憾,愿艺术家童老走好,天堂没有痛苦。
童老是一个很敬业的人,对于自己工作十分热爱。在2020年8月份,童老还跟自己的老搭档李青站进行表演,当场虽然腿脚不麻利,但依旧也是让笑声不断,只要童老一上场,那是给观众们带去无尽的欢笑。
对于童老来说,就是以滑稽的笑声给大众带来欢乐。童老表示,我们的脑子里需要有一根与时俱进的创作神经,只有不断的吸取生活中的真实养分,这才会给我们创造更好与时代同步,且观众们欢迎的曲艺作品。感恩童老的付出,为我们世界带来一片笑声!
8. 周柏春的介绍
周柏春原名姚振民,祖籍浙江宁波,1922年12月22日生于上海。1939年与胞兄姚慕双搭档在电台演播独脚戏。一级演员。民盟会员、中共党员。建国后,历任蜜蜂滑稽剧团团长,上海滑稽剧团艺委会主任、顾问,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上海曲协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表演上博采众长,善于“软逗”、“阴噱”。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三届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
9. 周柏春的对弟子的教导
周柏春和姚慕双共同培育了大批滑稽戏人才,仅“双字辈”就有近30人,如王双柏,王双庆,吴双艺,童双春,李青等。对钱程等更年轻一辈的滑稽演员,周柏春也是关爱有加。滑稽明星钱程回忆说,他的《十三人搓麻将》就是周柏春亲授的。钱程说:“那时,我就到周老师家里学艺。学会后,周老师还会问:‘什么时候再来啊,我再给你说一说啊。’”之后,周柏春又把自己最拿手的《说英语》也传授给了钱程。钱程说:“这是姚周的吃饭家什呀,他都毫无保留地全教给了我。”钱程深切地感到:“周老师走了,再要出现像他那样的冷面滑稽,太难了。”
现在滑稽功夫很深的严顺开,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他1963年一分到上海滑稽剧团就傻了眼,因为他对怎么逗人笑一窍不通。严顺开回忆说,他和周柏春先生合作的第一部滑稽戏叫《一千零一天》。开排时严顺开对自己还是没有信心,周柏春先生就做他思想工作。结果严顺开的首演很成功。以后的新戏演出中,周柏春总是坐在台下观看,这给了严顺开极大信心。
作为曾经受过周柏春指点的年轻一代,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滑稽演员王汝刚回忆说,虽不在同一个团,但他经常能得到周柏春的无私指点和帮助。性情和气的周柏春从不训斥青年人,总是以鼓励为主,激发年轻演员的潜力。周柏春没有门户之见,无论是不是他门下的弟子,他都加以悉心指导。在晚年,他不但常为年轻演员开讲座传授技艺,还时常亲临现场看青年演员的演出,并在演出后提出中肯意见。“在周老师身边,年轻演员都有如沐春风之感。他真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王汝刚感慨。
10. 周柏春的养生经验
周柏春说得好:“长生不老的人是没有的,但益寿延年是可求的。
周柏春作为普通人,有常人一样的生活起居:从小养成的习惯,不睡懒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晚上现在没有演出任务,通常看一会电视节目,一般10点以前睡觉。午后稍作午睡“打一会盹“。一日三餐很简单,早上一只大饼、一根油条、一瓶牛奶,中午和晚上吃饭,每餐饭量小汤盅大半碗,有时晚上也吃粥—食粥可以护胃养生致神仙。小菜荤腥不拘,以素为主,爱吃腌笃鲜(咸肉、鲜肉加竹笋合煮的汤)。周柏春患有糖尿病,他作为病人的养生经验是“要管好自己的嘴“,不贪(多吃)不馋(吃甜食)。故吃东西尽量避开甜食,但偶尔也吃一二口以煞煞馋(解馋)。从来不吃保健食品,以致别人送的保健品搁置过期而发霉变质。饮料通常只是茶水。他晚上爱看电视节目。因为看不清报纸上的细字,都由子女和妻子读报,他则以耳代目。因为《上海中医药报》上有较多介绍治疗糖尿病、养生保健等的文章,这也成了他在众多报纸中喜欢、常常听读的报纸之一。生活环境,包括夫妻恩爱体贴、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及其事业、工作、下一代的前途等,对于养生十分重要。
周柏春的夫人吴克瑾今年也80多岁,夫妻双双高寿,相敬如宾,相濡以沫恩爱体贴,所以生活给予美好的回报。夫妻恩爱必须建立在相互信赖上,只有相互信赖,才能互相体贴和支持。言语中洋溢着周柏春对妻子的感激之情。周柏春告诉笔者,他们夫妇共养育了6个孩子.几个子女通过自觉刻苦学习文化,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现在周柏春不仅有工作和生活状况不错的第二代,而且第三代五个孙子、外孙都是大学毕业,其中2个在澳洲悉尼攻读硕士研究生,第四代中最大孩子在市重点中学读高中,成绩名列前茅。周柏春子女虽多,虽不住在一起,也不是百依百颐,但难得的是,都能体贴父母,经常上门探望双亲,特别是双休日,必定与父母在一起,合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这些都为周柏春营造了一个长寿的生活环境,他感念生活,赞美生活,无欲无求,知足常乐,心情舒畅。人间需要爱,需要欢笑,人间没有欢笑就会变得一片死寂。滑稽大师,爱憎分明,赞美生活,歌颂光明,鞭挞丑陋。他们是为人间传播欢笑的人,他们用幽默艺术装点生活,让人间充满了欢笑和快乐,使世界变得美好祥和。
病逝2008年3月25日晚7点50分,在滑稽戏舞台上活跃了长达70年时间的老艺术家周柏春,因病在上海市华山医院去世,享年86岁。周柏春是我国滑稽戏泰斗,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在听闻讯息后专门致电,称曲艺界又痛失了一位南方独角戏大师。
肺功能衰竭带走大师
周柏春于07年9月2日因脑溢血住进了华山医院,后因肺炎引起的多种脏器衰竭而去世。他的女儿周伟儿告诉记者:“他走之前所有的儿女都陪伴着他,他走得很安详。”
周柏春原名姚振民,祖籍浙江宁波,1922年生于上海,是著名的滑稽戏艺术家姚慕双的弟弟。从1938年开始,两人就登上了电台,搭档表演滑稽戏。直到07年上半年,周柏春老先生还活跃在电视荧屏上。但是昨晚却突然传来他离世的消息。
周柏春的大女儿周伟儿在将父亲遗体送往太平间后,表示:“他走得很安详。”说这句话的时候,周伟儿的神情虽然很疲惫,但是显得很冷静,“因为一个星期前他就报了病危,而且此前也经过多次抢救,所以我们都有心理准备。”
周伟儿告诉记者,周柏春是去年的9月2日住进华山医院的:“当时他是脑溢血突然发作,进来就报了病危,后来医生说,因为他的年龄大了,出现脑萎缩,所以溢出来的血正好填在那些空隙里,没有对大脑的其他部位形成压迫,所以住院的第三天他就完全清醒了。”但是因为年龄太大,周柏春在治疗过程中又患上了肺炎。“这大概是他住院两个星期以后的事,然后他的病情就一直反复,不停发烧,刚刚退烧了没几天,又开始发烧,病毒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他自己的免疫力也越来越差。”
周柏春的肺炎直接导致了他身体各器官的氧气供应不足,以至于最终产生了包括肾、心脏等器官在内的多脏器衰竭。到上周二(18日),周柏春的病情再次恶化,第二次报病危。
儿女不忍心让他接受痛苦
在周柏春抢救的最后一刻,医生曾征求过家属的意见,要不要割开气管帮助呼吸、要不要使用电击恢复心跳,周伟儿所代表的家属都拒绝了:“我们实在不忍心让他再接受更多的痛苦,还是让他安静地走吧。”
据悉,周柏春去世时,他的两个女儿和三个儿子、以及孙子、外孙都陪伴在他的身边。其中,他现居澳大利亚的大儿子还是多次从国外赶回照顾老人。
周伟儿安静地说,周老先生在住院期间精神状态一直都很不错,在上周二报病危之后,虽然已经无法说话了,但是意识还一直很清醒。“他对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好,要麻烦谁做一件什么事,都随时把谢谢和请挂在嘴边,有时候精神好了,还会把他以前的那些唱段拿出来唱一唱,所以不管是医生、护士甚至是护工,都很喜欢他。”
最后时间还为病友唱歌
说起父亲的为人,周伟儿无比追念:“爸爸一生为人正直、低调,对待工作认真、勤奋,待人和气、从不跟人红脸,也从来没有大腕架子。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钟爱的滑稽事业。”平日凡事要麻烦到别人,周柏春总是要客气地说“谢谢”,即使是在病重时他也从来不轻易流露自己的痛苦,生怕给家人带来压力。“接触过他的人都晓得,他不管对谁都是笑嘻嘻的,其实在他患病后期,一直备受病痛折磨,但他却从不跟我们抱怨。”
周伟儿还告诉记者:“对待医院的医生、护工,爸爸也总是客客气气,哪怕是请人家递个水杯、扶一把这种小事,也总是一再道谢。有时兴致上来了,他还会给病友们唱一段《唱支山歌给党听》。有了‘老滑稽’周柏春在,病房里常常会飘出阵阵笑声。”
恩爱老妻的离去仍瞒着他
很多人不知道,与周柏春一生恩爱的妻子,于4个月前刚刚病逝,为了不影响周柏春养病,儿女们一直瞒着老人家,但老人家好像有心灵感应,总是一再问起。
与周柏春相交多年,彼此更有亲属关系的老滑稽演员嫩娘昨晚透露:“他们夫妻俩为人好得没话讲,二十年前,我的女儿在衡山饭店结婚,请他们夫妇来吃喜酒,讲好要派部‘差头’接伊拉,伊拉随便哪能伐肯,还讲‘15路坐坐老便当额’。有次我们一起去宁波演出,周家姐姐走得快点,跟我坐在一部车子上,三阿哥周柏春走得慢,没赶上,周家姐姐特别不习惯没有三阿哥陪在身边,就隔着车窗念叨他,念了很久,三阿哥耐心听着,等伊讲完了,就耸耸肩坐到隔壁车子上,换了别的男人,估计早就翻毛枪了,伊就从来不跟爱人争。”
一直到老,爱妻是周柏春的耳朵,总是在记者采访时竖起耳朵帮周柏春聆听问题,而周柏春则是爱妻的眼睛,电话号码都要他来记、来拨号,两人相依为命,周柏春最终也尾随爱妻的脚步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