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花木兰票房
花木兰票房锋咐在9位数以上。
《花木兰》是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真人版剧情电影,由妮基·卡罗执导、刘亦菲、甄子丹领衔主演,巩俐、李连杰特别出演,李截、安柚鑫主演,于2020年9月1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因新冠疫虚吵情影响部分国家/地区上线迪士尼+付费观看。该片根据迪士尼1998年出品的同名动画片改编,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勇战柔然的故事。
中国的皇帝颁布法令,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服兵役,抵御北方侵略者。作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战士的长女,花木兰站出来替生差基侍病的父亲应征入伍。她女扮男装、化名为花军,经历了种种考验,同时必须利用内在的力量,接纳自己真正的潜能。这是一场史诗般的旅程,让木兰蜕变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战士,也赢得来自国家与骄傲的父亲的尊重。
角色介绍
木兰是花家的长女,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姑娘,身上拥有着“气”。她英勇无畏、活泼好动。当皇帝召集大军抵抗柔然入侵时,她女扮男装、化名为花军,替父从军。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后,木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董荣是木兰从军时所在军队的统帅,他武艺高超、在战场上经验丰富。董荣不仅教会木兰各种武术,还是木兰的精神导师。他欣赏木兰的忠勇,启发木兰对“气”的领悟,并且鼓舞木兰去释放自己的气。
『贰』 花木兰口碑票房双扑街,到底是为何
迪斯尼为中国市场所量身定制的《花木兰》,前后斥资了多达2亿多的美元,但近获得了不到3亿人民币的票房。想到复刻《功夫熊猫》系列成功的迪斯尼,在此役中遭受了一个十分惨痛的滑铁卢。
当20年后的花木兰再重现大屏幕,带给观众的已经不再是惊喜而是失望。而迪斯尼是否该思考,这个本有着女性觉醒象征意义的人物,为何不能再带给观众以力量、勇气,以及传递自我探索的价值。如今的迪斯尼在资本或版图上,相对于20年前要更强大,但是对于艺术的探索以及人性魅力的挖掘上,它是否已经开始流于形式了呢?
『叁』 《花木兰》:扑街的不仅是票房和口碑,还有迪士尼的野心
《花木兰》扑街现象不仅仅是票房和口碑的失败,更是迪士尼野心的落空。从动画版的辉煌到真人电影的惨败,迪士尼在《花木兰》上的野心显露无疑,但最终却未能如愿。
动画版《花木兰》以7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收获了3.04亿美元的票房,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等多项提名,以及安妮奖10项大奖,展现出名利双收的辉煌。然而,真人版《花木兰》首日票房仅为5374万元,豆瓣评分4.9,IMDB评分5.4,形成鲜明对比,实为惨败。
迪士尼在《花木兰》的制作与宣发上投入巨大,2亿美元的制作成本,人民币13.67亿元的制作成本,加上全球广告宣发成本5000万美元,人民币约3.42亿元,显示出其野心勃勃。迪士尼预期《花木兰》在中国的票房为10亿元,并希望能再次冲击奥斯卡。然而,这些预期并未实现。
迪士尼的野心在《花木兰》中扑街的原因在于忽略了故事的内涵。花木兰作为唯一一个出身平民,凭借军功成为迪士尼公主的角色,其独特性并未在真人电影中得到充分展现。迪士尼试图打造宏大的故事,却在内涵上未能达到应有的高度,使得观众难以感受到花木兰的为难与磨练,以及其作为女性战士的坚韧与成长。
此外,迪士尼在文化挪用上低估了中国观众的感受。《花木兰》中存在大量历史错误和文化挪用,如福建土楼的设定、令人惊讶的鹅黄妆,这些在预告片发布时就引起了争议。西方对于东方的刻板印象通过这些明显的文化糅杂呈现出来,不仅影响了观感,也引发了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
华裔演员在西方电影中的形象问题也在这部电影中有所体现。导演妮基·卡罗对刘亦菲的评价,看似高度赞扬,但实际上反映了华裔演员在西方电影中“能打”这一单一价值观念的问题,令人感到心寒。
如果迪士尼在《花木兰》中舍弃“气”和女巫等令人费解的魔幻元素,转而深入挖掘木兰作为古代女性的独立性格、人物心理变化以及战争与成长的艰苦,这部电影不仅会成为一部宏伟的“史诗”作品,也将成为喜爱木兰的人们期待的真正的女性故事。然而,一部《花木兰》的失败,不仅体现了迪士尼的野心,也揭示了其自负之处。迪士尼对《花木兰》IP的诚意仅体现在资金投入上,而想要超越原作、做大场面的同时,却忽略了真正的用心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