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关于国产电影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国产电影逐步步入工业化的正轨,在市场崛起可以说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体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条件相比于以前,变得好了很多。
还有,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也推进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同时国内大量资本企业的注入也让市场更加活跃,这其中就包括了我国互联网企业三巨头“BAT”,三者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影业公司,如阿里影业,网络影业以及腾讯影业。这些巨头企业的投资加入,无疑是给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大的血液。
发展现状
2018年全中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比2017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6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亿元,同比增长8.65%,市场占比64.0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2019年新增银幕9708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中国电影市场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电影创作和电影市场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B. 好莱坞大片风光不再, 中国电影能否走出失败主义|文化纵横
海南大学人文学院
【导读】近期,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在激发电影文化交流热潮之余,也使公众再次聚焦中国电影业。历经三年寒冬,中国电影市场终于迎来全面复苏。未来,中国电影产业将走向何方?又面临哪些问题与挑战?
中国电影产业的危机在2015年后就已显现,增长率放缓乃至萎缩,电影市场乱象丛生,电影生产沦为泛娱乐化资本运作的一环。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电影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技术、规范、产业链和全球化四个方面均存在缺陷,从而只能依赖国内市场和票房,难以跳出低水平发展陷阱。
曾经的工业代差导致改革以来的中国电影创作充满焦虑与挫折心态。世纪初的“中国大片”实质上是创作者以商业化的民族特色来对抗好莱坞、取悦世界市场,却因投机性的空洞表达和虚伪的“中国故事”而落败。如今,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西方故事日渐失去吸引力,而《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取得成功,则意味着中国新电影能够战胜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失败主义,探索一条中国式工业化之路。
中国电影应告别投机主义和失败主义,构建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转型的历史任务,才能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影产业的危机与前景
中国电影产业在2015年后面临危机,增长率放缓乃至萎缩,电影市场出现乱象。问题主要在于中国电影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技术、规范、产业链和全球化四个方面均存在问题。中国电影产业依赖国内市场和票房,难以跳出低水平发展陷阱。
中国电影产业的危机始于2015年,随后出现增长率放缓、甚至萎缩的现象。同时,电影市场出现了一系列乱象,如热钱涌入、投资证券化、虚假排片、烧钱票补等问题。电影生产逐渐迷失主业,沦为“大文娱”(泛娱乐化)资本运作的普通一环,过度依赖IP、算法和演员流量(粉丝电影)。这种状况难以持续,导致电影产业面临结构性缺陷。
中国电影产业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方面:电影产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多技术工种,利用体系化工程设备和复杂先进技术,以实现高度集约化的组织方式和高水平的技术化生产。然而,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方面存在差距,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效率低下。
2. 规范化方面:电影产业的生产流程需要实现程式化、科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以全面可控生产过程并提高生产效率。然而,中国电影产业在规范化方面存在不足,缺乏成熟的操作标准,导致效率低下。
3. 全产业链方面:影片的票房在整体电影产业收入中占比很小,而特许经营和衍生品等周边产出足以分散风险,支撑高投入大制作。然而,中国电影产业在产业链整合和优化方面存在不足,未能充分挖掘周边产出的潜力。
4. 全球化方面:电影产业具有全球影响力,影片出口占有重要的全球份额。然而,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方面存在不足,海外票房比重较小,尚未实现真正的国际化。
中国电影产业的危机根源在于未能形成完整的工业化体系。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电影产业需要构建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转型的历史任务。这包括:
1. 技术化:通过组织生产重工业化电影,利用体系化工程设备和复杂先进技术,实现高度集约化的组织方式和技术水平。
2. 规范化:实现生产流程的程式化、科学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以全面可控生产过程并提高生产效率。
3. 全产业链: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分散风险,支撑高投入大制作,如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特许经营和衍生品产业。
4. 全球化:实现电影产业的全球化,拓宽海外市场,提高海外票房比重,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国电影产业转型的关键在于构建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转型的历史任务。这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危机,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并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C. 国产电影发展快速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是内容创作。
中国电影市场在过去十多年中呈现了年均30%左右的高增长态势,近两年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产能平稳,票房增速放缓,外部热资本逐渐淡出,IP热减退,进入了理性的沉淀期和调整期,开始更多地依靠电影质量、依靠优质内容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观影需求。
具体情况
1、打造精品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创作电影精品作为立身之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要勇于开拓创新,推进电影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跨越。
2、借助技术提升电影质量和电影工业水平。未来高格式电影将是助推电影放映市场升级的强大力量,放映技术的升级也将带动制片技术和内容创作的升级。沉浸融入式的观影时代将要到来,会大大提升中国电影工业的整体水平。
3、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发展电影相关产业。要严格规范电影行业管理,杜绝影院偷漏瞒报票房的行为。要推动区域联动,增进影片宣传发行的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和企业间合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国电影发展的核心是内容创作
D. 电影行业如何实现结构性优化
现阶段国内电影市场在工业体系洞陪、传播体系、有效资源及其深度开发、创意与想象能力、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短板越来越凸显。而今年二季度以来出现的票房增速放缓,在某种意义上是近年业界资本对于中国电影过于乐观甚至盲目乐观的一种结果,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运颤亏发展态势下的一次必然调整。当务之急是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当前数量型、粗放式增长方式整体性不断地向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有效、有序、有力地转变,最终实现电影产业结构性优化。
现阶段国内电影市场在工业体系、传播体系、有效资源及其深度开发、创意与想象能力、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短板越来越凸显。而今年二季度以来出现的票房增速放缓,在某种意义上是近年业界资本对于中国电旁神影过于乐观甚至盲目乐观的一种结果,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态势下的一次必然调整。当务之急是要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当前数量型、粗放式增长方式整体性不断地向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有效、有序、有力地转变,最终实现电影产业结构性优化。
E. 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在什么地方
近年来,电影工业化作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一大趋势被屡屡提及,然而何为电影的工业化,业界并没有达成明确的共识。6月17日下午,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第二天,多位电影业界名人齐聚金爵电影论坛,围绕“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进行了丰富而精彩的交流。
李捷认为,电影工业化最大的挑战在于人才的专业化上,“制片和导演的专业化,在未来整个中国的工业化之路会成为非常大的话题。”身为导演的韩延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电影人正是在电影制作的种种细节中体会到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受益于此的。说到这里,韩延举了一个拍戏中演员站位的例子:“我刚毕业的时候带着同学拍电影,经常拿一块砖或者树枝树叶来标记站位。有时风一吹树叶没了,这条就作废了。后来我发现,香港人都是拿马克笔和大力胶标记站位的,我学到了这一招。这就是一个工业化的体现。”韩延感慨说,他这一代电影人一直都在享受前辈电影工作者留下的财富,而作为中国电影的新生代,他也需要多做探索,为新新生代铺路。
前辈在电影制作上积累的经验,要如何分享和传递给新生代,也是一大难题。对此,阿里巴巴影业副总裁吴倩提出,信息的沟通分享和沉淀,是一种工作机制的传承,这也是工业化的重点所在。而在现今社会,互联网为这种传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吴倩认为,工业化最重要的关键词是协同和分工,以及信息分享和经验传承,因此她希望韩延等导演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等方式,帮助到更多的剧组,将他们探索出来的新的方式方法,传承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谈及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障碍,郭帆主张,文化上的差异和隔阂是中国电影人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最大阻碍。他认为,美国的电影工业流程无法直接拿到中国使用,因为中国是人情社会,而美国是契约社会,所以很多好莱坞的工业流程,中国人无法在心理上接受;同时作为一名拍摄科幻片的导演,郭帆指出,科幻等类型电影的拍摄核心在于管理,而不是创作。所以他提出,中国电影业的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符合中国的管理方式。
来源: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