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如何评论好的电影

如何评论好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5-08-09 12:33:10

如何评价电影《老师好》

《老师好》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

1.电影反映了80年代高中那段青涩懵懂的岁月,高中的我们,年少轻狂,无忧无虑,处处都是欢声笑语,想着与老师作对。那时的我们干净,纯粹。没有沾上半点世俗气,没有被生活压弯腰,没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2.一幅幅画面,让人回忆起青春,回忆起匆匆那年,都会想起一些人,即使受过再多的伤,经历再多事,这些人都是不会变的,无论何时何地,在干什么,在面对谁,一想起他们,浑身都会充满了神奇的力量。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只愿回到那个操场,和他们一起,一直向前。不是不重视,只是,太在乎。

3.苗宛秋老师,这个生动形象的老师,给了当今 社会 ,物欲横流,充满铜臭味的世界响铮铮的一巴掌。舍己为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两袖清风,把那个年代辛勤的园丁演的淋漓尽致,给当今 社会 的师风师德树立了榜样,标杆。

4.也许会感叹命运的不公,时不我待,为了理想,为了争口气。挣回我们的荣誉,班上同学背着老师练起了健美操,把第一名的位置拿回来。世上的人们,追名逐利,为自己,为别人,总也会追求想要的东西,马不停蹄。

5.安静最后出的车祸,是本剧让观众泪水潸然的点,当他帮老师平反以后,回来的路上谁会知道厄运降临。真的,人的一生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那些突如其来的离别往往将人伤得措手不及。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青春往往不是鲜花的盛放,而是一场兵荒马乱的草草收场。有人将青春挂在了雕花的窗沿;有人将闲情,抛洒在洁净的石板路上;还有人将故事,装进自己的行囊。人生啊,真的太缓慢,看遍了巷内的风景,仍记得是初识模样。每次都是自我嘲笑:爱回忆的人,脚步总会比别人慢一些吧。

当前关于老师的电影确实很少,估计让人记忆犹新也是以前的《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死亡诗社》等。《老师好》这部电影出现,让人们又可以重温老师这个话题。虽然《老师好》描述的80年代师生生活,这或许是因为于大爷年龄,演绎现在这个时候得老师有点不适合。或许80年代的师生关系,离我们很久远,那是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但校园生活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矛盾、早恋那点事,是学校永远都脱离不了的话题。

于谦扮演的苗宛秋老师,是一位地区优秀教师,对个人荣誉感很敏感,也很珍惜。在开始一群老师进校时,苗宛秋特别强调他的自行车,是区委奖励的,将那种对荣誉认同表现无遗。在教室中,将奖励的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以获得学生的认同。当茶杯奖字,被学生恶作剧变成大时,更是愤怒把茶杯放王海头上,以示惩戒。

在《老师好》中,苗宛秋不是一个伟光正的老师,他是一个有缺陷、但有教学管理经验、对自己学生真诚关心的老师。在到新的班级后,他给钱让海燕把头发烫直,还不忘让她明天还钱,用手绢试验关婷婷是否涂口红,用借火方式发现郭建设、蒋文明是否抽烟。这些开场的剧情,既表现了苗宛秋的教学经验丰富,导演也通过这种方式将《老师好》中的主角人物一一交代出来,可以说的别具一格。

苗宛秋在与这些问题学生三年较量中,学生们一直围绕他的自行车来频频出问题,其实就是对苗宛秋个人荣誉的挑战。而在这些较量中,苗宛秋解决了问题学生入团问题、学生早恋问题,在这些沟通中,让师生之间的的关系由不解到相互支持。

该剧前半部分剧情还是不错的,后面陷入了讲道理、谈理想的怪圈,这也是一些老师题材电影通病,教书育人是老师题材电影主题,如何不用说教式方式表现出来,一直是这类电影的挑战。

一个好的老师 足矣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每一个小孩都是种子,只是每个人花期不同,对于好的老师来讲,就是能够发现孩子的不同,并有足够的耐心赔着成长。

《老师好》刻画的很细腻与真实,没有把苗老师脱离现实的完美烘托,他也会和我们身边的老师一样,偏爱学习好的安静;从自行车、茶缸、表彰大会愤然离场中可以看出他对荣誉感的重视;就是因为有这些,才会在他把工资捐出、免费补课时让人肃然起敬、心升感动。

苗老师没有要房子,因为那是用安静的腿换来的,安静是他的希望,他希望安静代替他实现自己北大梦想,在他坐在空教室、在他缺席毕业照、在他蹒跚着去看安静,有悄然离开时,你会知道,这么多年他一直没有忘记他的学生,而你,早已热泪盈眶。

青春注定不完整,不完美的才是人生!

我可能看法不一样,要说为什么去看这个电影,可能主要是情怀,毕竟毕业好多年了,有点怀念校园时光,无忧无虑。

《老师,好》差点要成为一部深刻的电影,我可能看的方面比较大,我认为电影除了缅怀一下青春,更多的是对以前分数式的教学一种抵制,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电影最后的十五分钟,我一直没能看懂,当然并不是剧情不能,只是不知道最后这十五分钟不感觉突兀呢,完全就是为了歌颂教师伟大,青春美好而故意做出来的十五分钟,感觉让人看着别扭啊

电影中苗宛秋那种教学也是中国教育的弊端,一味的追求分数,我本身也是这样过来的,基庭先生倡导过自由教学,让学生拥有更多可能性,但我感觉一二线城市可能选择更多,三四线城市,或者乡镇只能靠分数,电影让我们看见了中国教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也让我们看见了无数☞毛坦厂中学☜背后的无奈与心酸。

电影当做缅怀青春的看就行,歌颂教师伟大的我还真没怎么感动,就当看了个喜剧片。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可能是无病呻吟,过度解度,但这是我的思考,我想把这些分享出来,或许不完美,但也可以为别人扩展一种思路。

看完这部影片,我最大的感触不是怀念,而是压抑。 人物之间的感情是真实而感人的。年少的 情感 是纯粹而美好的,有看一眼就动心的爱情,友谊也是美好的,率真,宽容,义气,师生呢,虽然有摩擦,但感情也是极为真挚的。 但透过影片,我看到更多的是教育的悲哀与反思。 过分压抑人的天性。 教育的功利化。影片中苗总端着一个印有奖字的搪瓷缸,这个瓷缸在剧中出现好几次。而与奖相关联的事件,还有教育部门奖励的自行车,学校分配的房子,优秀教师的评选。

时过境迁,当年的奖其实只是换了件衣裳,依然在教育这棵大树上驻虫。 孩子在这样的教育压抑下,却是异常坚强的。随着音乐的渲染,有几次我都以为这几个学生快要扛不住了——失恋,且失去入团机会的洛小乙的爆发依然是克制的,在婷婷家只是吃饭,被老师看不起,朝准老师的酒瓶却挥向自己,在安静家门口喊得撕心裂肺,似乎,下一秒就要毁灭;被老师抓到在天台练健美操的婷婷,孤单而坚定地跳了好久好久,为了,是为了因为自己而错失的班级荣誉,她似乎,下一秒就要倒下。但他们依旧活着,韧性地活着,恣肆地活着。就像被暴雨袭击过后,路边蔫了的野花,明天,依旧能挺立脊梁。

苗的出走,更多的是因为自己栽培的好苗子、快要考自己当年留下遗憾的北大时,因为自己的事,找县长求救归途中出了车祸,无缘高考。手中染满鲜血的蝴蝶结,思绪停在,安静在课桌下编着蝴蝶结,苗严厉地朝她伸出手,拿过那个蝴蝶结,毫不犹豫地将蝴蝶结扔出窗外……思绪又飘回65年高考前夕的自己,在教室吹着口琴的自己,那时候,老师也站在后门,苗回头看他,他,那个时候是点头默许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个十字路口,但其实,真正重要的也就那么几个。而高考这个十字路口,65年苗是因为文革前夕,85年安静是因为车祸,在与严苛死板教育制度反抗的凯旋途中。苗在孩子毕业当天,选择离去。他为何那样急着离去呢,现实的压抑,理想的破灭,那个安静编的蝴蝶,巧妙地将自己所受的压抑和孩子们所受的压抑联系了起来,这种压抑在安静的车祸后达到饱和而迸发,他无法面对熟悉的环境,无法面对心爱的孩子。其实,苗的压抑在之前的剧情一直就有铺垫,安静问“成为像你这样的老师不好吗”“不好……”,以及妻子的抱怨时苗的闪躲。而他,后来依然选择当任小学教师,则是一种与自己的和解,也是对教育的初心不变,希冀不改。 苗是矛盾的。在选班长及误会洛小乙的事件中,他俨然是一副偏心,专制,不好说话的模样,而其实,在后来,他慢慢被孩子活泼的天性感染,而这点感染,在校长说自己这两年工作做得不好、外面学生喊着自己名字,一看,是他们“浪费时间“给自己找自行车时,又被压抑下去,“再这么折腾下去,你们这一辈子都不会有人看得起”……而后来,拿着染血的蝴蝶结,他,选择离开,逃避。 幸福应是参差不齐的,不是一个模样刻出来的。

他们义气、勇敢、真挚,怎么会、怎么应该被人看不起?

感谢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位老师 这就是对这部很好的点评

时光,请允许我暂借一段你的温柔,执笔而写,以致我那还未逝去的青春。

──题记

青春,是一条奔腾的河,而哭过笑过痛过,才是青春该有的记忆。幸运的是,你不孤单,有这样的一群朋友,陪你走过这段轻狂岁月。而你能做的,只有珍惜。

“有的时候,一首歌突然就勾起一段回忆,无论是欢快的,还是忧伤的,都是最好的旋律。因为歌声中,有我,也有你。”这句话久久在我耳边响起。昨天看的电影仍令我历历在目。

一群充满活力、斗志倔强的少男少女,一位苦心孤诣、心急如焚的老师,在南宿一中开始了一场“青春保卫战”。

老师苗宛秋自己也曾是一名出类拔萃的学生,却因“文化大革命”当了一名“平凡”的老师,但他不气馁,用尽自己的心血,去教育学生。却没想到刚到高一(3)班,噩梦即将来临。

学生在课堂上涂口红,卷发,抽烟,看闲书……行为都令老师不满,而洛小乙更是明目张胆地拿着斧头上学并且迟到。但是,老师毕竟是神圣的,他尽管心里不愿,也只能乖乖交出东西并做出相应的体罚。

学生们却不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竟去拆老师的自行车,使老师在全村上出洋相。面对这些熊孩子,老师无可奈何,却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每一位学生。

当学生生病时,他毫不吝啬地捐出他一个月的工资,当洛小乙爷爷摔倒时,他竭力去帮助,即使自己的自行车丢了……

从中,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爱学生的。而我们却不懂得珍惜、理解,反而与老师作对。常常因为犯低级错误被老师批评,以前我总认为老师对我有偏见。现在,茅塞顿开,老师不正是想让我变得更优秀吗?

最令我难忘的也就是苗宛秋老师找洛小乙时,当所有人都放弃了这个小混混时,他却没有,而是坚信他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于是他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单枪匹马的去找学生。当那些人威胁他时,甚至是自己的学生拿酒杯砸自己时,他也毫不畏惧,告诫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那坚定的眼神似锋利的刀子直刺入我的内心,泪,悄然落下。好在,洛小乙也似乎醒悟,而是将酒杯砸向了自己。“真好,我没有去打搅你的暗自芬芳;真好,你也没有戳穿我的暗自坚强……”

学生们最终也领悟了老师的用心,不再淘气,设身处地的为老苗着想。可是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学生们的懂事总是那么的迟,逝去的青春却一去不复返。谁知最后,老苗竟来了一场不辞而别。青春就是这样,泪水和欢笑同行,这才最值得留恋。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遇,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两年的时光如流水般转瞬即逝,与老师相处的时光也开始着倒计时,所以,对于仍处于青春的我们,应不负光阴,勤奋学习,努力为老师为同学着想,在人生路上砥砺前行!

流年如水易逝,我坚信青春不会消亡,我们要懂得珍惜青春的美好时光,懂得感激老师的辛勤教育,不负韶华。携着远方的梦,去彼岸,去追逐,无怨无悔,永不回头!

如何评价电影《老师好》看到主演是于谦老师,没看之前以为是部喜剧片,这也和于谦是相声演员的关系吧,看完之后觉得非常的好看,这部电影展现了80年代的校园真实生活,于谦在里面扮演一名人民教师,在里面和学生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再现八十年代的师生百态及纯真 情感 。 这部电影电影给我感觉真的是笑点与泪点同在,真的是一种值得,我不知道什么技术,什么情节,仿佛自己也回到了读书的时代,已经参与进去,演员虽然都是新的,但是演技是非常的精彩,在加上里面客串的明星大咖非常的多,连吴京在里面也扮演着一位 体育 老师。 于谦在里面演苗老师,是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他有一颗把学生当成孩子的心,当然每个时代对于好老师的标准会有不同的定义对孩子进行有为教育,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成为孩子奋斗过程中的伯乐,这样的老师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的,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吗?如果你也喜欢就在评论区发布一下你的建议,

以前的老师虽然真的会打你但也真的会管你,现在的老师已经不敢打你了,但也不会真的管你。

长大后发现,老师是除了父母外,真心希望你好的那类人。这是看完这部片很多人的感慨。

作为于谦的电影首秀,看完《老师好》之后,我坚信于大爷是相声圈里最会演戏的。这和早年各种影视剧里跑龙套的积累不无关系。 观影前我最担心这会部闹剧路线的电影,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剧本处理的不错,很多细节笑中有泪,不狗血不浮夸,能让人有共鸣。

再来夸夸这部片的客串们:张国立,何冰,胡军,吴京,乔杉,艾伦等等,数都数不过来,比任何一部贺岁片的客串都要多。难怪有人要笑称这部片也可以叫《于谦老师的朋友圈》。

《老师好》是部笑中有泪的青春成长题材片,观影过程定会勾起对青春校园生活的回忆,值得推荐!

感谢悟空邀请

② 论述如何运用基本的艺术理论分析和评价一部好电影

1、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整个思想体系。从头到尾,从各方面来认识作品的总体倾向。

2、分析具体的艺术形象。主题是从作品的艺术形象中体现出来。主题的提示,须在具体艺术形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主题不是夹杂、安排在作品中的几句评论,只有挖掘形象的深层意蕴,找出作家的思想感情,才能概括得准确。

3、重视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合理性。为提示作品的主题,必须认识、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四、研究情节。情节安排,不单纯是生活的直接展现。

4、评主题。主题是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整个形象体系中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又称主题思想,主题是作品内容核心,是作品的灵魂与统帅,既贯穿全部作品,又在其中起到作用。 主题,从作品中体现出来,又包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渗透着作者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世界观。

5、评演员。演员对角色的表演 演员对角色的表演是在导演对影片的总体要求下进行的,有一定的限定性;同时又是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的基础上来完成,有一定的自由性。

(2)如何评论好的电影扩展阅读

可以说在电影百年的历程中,创作启发理论,理论推动创作,成为一个交互发展的过程。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

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

完全导演论则在电影作者论和制片人中心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导演的完整职能以及与投资人的关系,建立了从新好莱坞、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导演模型和导演资本制的应用原则。

③ 如何评价《狗镇》这部电影

《狗镇》的导演/编剧是丹麦籍的拉斯·冯·提尔。他的《黑暗中的舞者》曾创下丹麦电影史上最高投资记录,该片是他“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在去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原有望夺得金棕榈奖,后来输给了《大象》。这部电影借鉴了不少舞台剧的形式,布景非常简单,都是象征性的,像是实验话剧。一开始确实有些不习惯,进入状态就好了。按照导演的说法,是为了让观众忽视外在形式,更加关注人物和情节。电影还像戏剧一样,分了章节。9个章节都有主题,交代了大致情节。还有大量旁白,交代了村民的背景。拍摄方式是手持摄象机,略有些摇动,但不明显,可以忽略。
故事中的狗镇坐落于美国洛基山脉的峡谷之上,这里住着很少的居民,他们很普通,也善良。他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居住的房子也很破败,但却安居乐业。汤姆家的房子是整个镇上最好的,在兴旺的年代堪称为豪宅。汤姆是一个爱思考的年轻人,说他是作家也可以,他常自我感觉良好,喜欢开导别人。特别是在道德上,他有一种优越感。有一天晚上,他在小镇唯一的街道爱姆大街闲逛的时候听到了一声枪响。不久一个美丽的陌生女子格蕾丝无意中闯入这个平静、保守的小镇。小镇的街道通向幽深的死路,她无处可去了。她在躲避一个黑社会老大,她希望能暂时躲避在此。汤姆答应帮助他,支走了向他打听的黑社会老大。她给镇子带来了一种潜在的危险,居民们希望她离开。但在汤姆的热心开导下,居民们给了格蕾丝2个星期的考验期,如果她表现得好,便可以留下。
镇子上的生活清苦又闲散,基本上没什么事情可做。格蕾丝小心翼翼地敲开小镇每一户居民的房门,并以温和的态度迎合各式各样性格怪异的人们,以求得他们的肯定。两个星期过去了,格蕾丝终于被接受了。此后一段短暂的时间,她和居民们相处愉快,似乎她已经融入这个环境了。不久,警察到来,贴了一张画着她人像的寻人启事。小镇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人们局促不安。他们把格蕾丝看成给小镇带来危险的人,但经过汤姆的开导还是允许她留下了。7月4日,狗镇人们迎来了重大的庆祝活动,居民们借此机会表示他们真心诚意的接受了她,并期望她能永远与大家生活在一起,汤姆也在聚会前向格蕾丝倾诉了爱意。然而,正当怀着美好心愿的人们共同举杯庆祝时,警长再一次光临了狗镇,他将寻人启事换成了通缉令,谁在两星期内找到失踪的格蕾丝便能得到丰厚奖金。小镇人们心情又开始起伏,刚建立起来的所谓友谊在考验面前,脆弱无比。在汤姆的提议下,格蕾丝可以留下,但代价是她要付出双倍的劳动,而收入会更少。格蕾丝还是很感激,每天她更加忙碌。但似乎她做得再多也无法讨得大家的欢心,她很难从居民们的脸上看到笑容。
不久,小镇又有警察到来,格蕾丝正在给查克家的7个小孩当家教。查克知道她此时不敢声张便趁机强奸了她。而几天过后,查克的老婆维拉带着几个女人半夜摸进格蕾丝的家里,查克的凌辱却使格蕾丝成为了勾引有妇之夫的荡妇,维拉撕扯着格蕾丝。作为惩罚,维拉砸碎了格蕾丝用自己微薄的收入换取的7个心爱的小瓷娃娃,也砸碎了格蕾丝的心。并冷酷地扔下一句:“如果你能忍着不哭,我就给你留下一二个。”
格蕾丝看透了狗镇居民的伪善、冷漠和狰狞的面目,决心逃离。格蕾斯在汤姆的安排下以支付开货车的本10美元作为报酬。格蕾丝清早上了装满苹果的货车,车颠簸的开出了镇子,开了好一阵突然停了。本说前面有警察,说这是危险的运送,要付出更高的报酬。格蕾丝身无分文,本强奸了她。颠簸了一天,终于到了目的地,格蕾丝迫切希望摆脱不幸看到异地的阳光。车停下来,她却听到熟悉的狗叫,原来她又被带回了镇子。她被愚弄了。镇子里的人早就得到了她要逃走的消息。为了防止格蕾丝再次逃走,又加上诬陷格蕾丝偷了钱,她被当成狗一样拴了起来,在众目睽睽之下拖着沉重铁圈,缓缓地走回了家。
格蕾丝已完全麻木了。白天照常拖着刑具为居民工作,晚上她成为镇上所有男人发泄性欲的工具。后来她得知,出卖她的人就是汤姆,偷钱的也是。汤姆伪善的解释着原因,并想占有他,既然其他的男人都已经这样做了。格蕾丝拒绝了他,并认为他们的相爱是个错误。汤姆认为既然得不到格蕾丝,何必再失去小镇对他的信任和地位?于是,他找出当时老大给他的名片。
接下来的这几天,小镇的人们骚动不安,无心支使格蕾丝,他们似乎都在等待什么人的来访。过了五天,寂静的道路上终于响起了汽车声。汤姆代表小镇欢迎老大的到来,并向他们邀功,希望得到更多的赏金。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原来格蕾丝是黑社会老大的女儿,她原是为了不愿意当父亲接班人才逃离的。格蕾丝一直相信人是善良的,而狗镇让她明白了许多。老大谆谆善诱让她回到原来的生活中,而她还在犹豫。他的父亲让她选择“你先下去转一圈,想明白了你再上车”。
格蕾丝下了车,当她再次面对狗镇的人们,内心的凄凉让她做出了选择。她回到车上问老大“如果我答应重作你的女儿,我何时才能得到权势?”老大说“现在”。“好,那我不想再见到这个狗镇”。在“老大”的指示下,爪牙们放火烧毁了狗镇上的所有的房子,并开始屠杀。格蕾丝吩咐手下“有个家庭有好几个小孩,当着她(维拉)的面杀先她2个孩子,如果她能忍住不哭,那就停止……她欠我的”。外面熊熊的火光,哭声震天,格蕾丝含泪看着这一切,非常镇定。人都杀光了,只剩下汤姆。格蕾丝握着枪走出车厢,汤姆还在伪善的说什么这样的题材给了他怎样的灵感,他要写一本小说……格蕾丝用枪指着他的脑壳,“砰”的一声,什么都结束了。她回到车上,对父亲说“有的人,要自己亲手去解决。”狗镇消失了。那只粉笔画的狗跳了出来,对天狂吼!
看完这部片,心情十分低落,这种感觉就像当年看《天浴》、《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一样。《狗镇》是一个人性的试验场,拷问着人类的灵魂。人性诡异、黑暗。善,是相对的,是有条件的,人们往往疏忽了这一点。如果没有法律从外界约束,如果缺乏自省的内在精神,善很容易滑向邪恶的深渊。最可怕的是人们“正大光明”的做着罪恶的事情,却不以为耻。
格蕾丝在危难之时被狗镇居民收留,以为只要自己善良隐忍真诚的对待他人,居民也会同样对待自己。她对别人一无所求,只求一个容身之地。她每天天不亮起床,按钟点挨家挨户的忙个不停,拿着稀薄的人工,还要时常受人白眼,被人讥讽或挑衅,连盲了的老头都要吃她豆腐。她默默忍受,不辩解埋怨,一点牢骚都不发。格蕾丝是一个虔诚的信徒,笃信与人为善,她认为村民们应该是善良的,她原谅他们。但随着外部的压力越来越大,居民对格蕾丝越来越刻薄。他们把允许她留下当作一件莫大的施舍,变得贪婪自私和冷漠,无论格蕾丝怎样劳动,他们都觉得不足以偿还他们的恩赐。甚至,格蕾丝做得越多,他们便觉得自己得到的应该更多。这些最普通的人们,当他们自以为宽容、大度,当他们掌握着一切权利,而面对一无所有的弱者的时候,他们人性中恶的一面终于暴露了出来。白天女人们尽情奴役她,孩子们欺负她,晚上男人们玩弄她。镇子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毫无同情之心的利用她、榨取她。当他们把格蕾丝当狗一样拷起来的时候,他们自己也沦为了两足动物。而自诩爱她的汤姆除了把对她的帮助用来满足自己的道德感外,无所作为,甚至把偷窃之罪嫁祸于她,向居民和老大告密。而最终一切灰飞烟灭,不知是毁灭还是救赎。《狗镇》让我倍感悲凉。

④ 怎么写好影评

要写好影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电影 阅读剧本或剧情梗概:在开始撰写影评前,先了解电影的剧本或剧情梗概,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电影的整体结构和情节发展。 了解幕后故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影的拍摄背景、幕后故事以及导演、演员的创作意图,这些都能为影评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背景信息。

二、细致观察与分析 把握人物细节:影评中应详细描述电影中的人物性格、行为以及角色间的关系,分析这些人物如何推动剧情发展,以及自己在这些人物身上领悟到的道理。 关注情节与细节:对电影中的关键情节、转折点以及细节进行细致分析,阐述这些元素如何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对电影的理解。

三、多角度评论 思想评论:对电影的主题进行深入剖析,力求提出独到见解。同时,评论电影的现实意义,探讨其对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人物评论:可以对电影中的单一人物或同一类人物进行评论,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行为动机以及他们在电影中的作用。 美学评论:从电影的样式、风格、审美特性等方面入手,评论其艺术价值。这包括对电影的语言、结构、修辞、悬念、音响等方面的分析。

四、注重文采与思辨 选择合适的文体:影评一般以论文体为主,但也可以尝试使用书信体等其他形式。无论选择哪种文体,都应紧扣电影与评论,保持思想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总体把握与细节突破:在影评中既要总体把握电影的整体风貌,又要从细节处入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影评不仅要展现对电影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还要表现出对电影艺术价值的敏锐洞察,实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五、保持客观与公正 避免偏见与主观臆断:在撰写影评时,应尽量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电影进行评价。 尊重不同观点:对于其他影评人或观众的不同观点,应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尊重并理解他们的看法。

⑤ 如何写好电影电视剧影评

一、影评基本要点

  1. 语言要朴实,要个性化

写影评一定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要抄袭别人的评论。只有自己的感受和切实的语言,才会使自己的评论富有个性和新意,也才会给读者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

2.叙议要结合,突出评论

很多同学写影评时总是过度的描述电影本身,而非自己的评论。切记。影评写作要突出自己的分析评价。当然,分析评论也要在也不能脱离电影。

3.注意文章体裁,不要读后感

影评分析的格式与读后感的文章体裁不同,影评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读后感一般属于抒情文范畴。前者重点在议,理论色彩浓;后者的重点在感,抒情色彩浓。所以写影评的时候要注意文章体裁。

4.影评侧重点

影评的侧重点是影视作品的的艺术形式。要求紧扣影视的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二、影评框架

框架一:

第一部分:夸赞这部电影所带来的意义。

第二部分:详细说明这部电影有哪些突破。

第三部分:对于导演意图进行解读。

第四部分:评论电影镜头的特点、分析镜头表现方式有哪些独特之处。

第五部分:电影中所处的历史时代对自己有哪些启发后者新的发现。

第六部分:总结全文的整体思想。

框架二:

第一部分:直接点题,要评论这部电影的音乐。

第二部分:音乐在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第三部分:评论音乐在推动故事情节和渲染情景方面的作用。

第四部分:评论音乐和其他视听元素如色彩、蒙太奇方面的配合。

第五部分:整体评价音乐的作用,总结自己的观点。

框架三:

第一部分:大体介绍一下电影的剧情。表达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部分:从导演的意图出发评论电影的主题、导演要表达的思想。

第三部分:评论印象最深刻的电影情节对于解释主题有什么样的帮助或者作用。

第四部分:分析视听语言,从摄影的角度评论电影画面。

第五部分:做最后的总结。

框架四:

第一部分:看完电影以后引起自己的一些思考,并带来一连串的疑问。

第二部分:讨论电影中最重要的道具或者线索,说说这个道具或者线索的特殊意义在哪里

第三部分:电影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第四部分:电影的剪辑风格或者拍摄方式的特点。

第五部分:最后解开自己的疑团,并指出导演的一些不足。

⑥ 电影影评怎么写入门级的就行。大致格式,开头结尾

电影评论的撰写是一项既富有挑战又充满乐趣的任务。评论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例如导演的创新构思、声音画面的运用、影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时代背景下的意义、音乐的运用、剧情内容、灯光照明的效果以及拍摄技巧等。评论时,应当结合影片的具体内容,突出其在构思、结构、技术、人物等方面的亮点,以此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深入论证。

要写出一篇优秀的影评,首先要对电影进行深入分析。记录下影片中关键人物、镜头等细节,找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一篇出色的影评应当具备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避免落入俗套,以“新”“奇”为特点。

影评的题目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题目不仅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核心思想,还能激发读者的兴趣。题目应简洁明了,通常控制在6-7个字之间。在写影评时,先确定一个吸引人的切入点,这将为整篇影评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影评的开头部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例如,直接介绍影片亮点,或是引用影片高潮部分来吸引注意。此外,还可以运用“兴”的手法,通过联想其他事物来引入主题。引用电影名家的名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深度,还能为影评增添亮点。

影评的核心在于分析与论证。这部分应当围绕影片的主题展开论述,通过引用具体例子来支撑论点。虽然可以进行适当的描述,但应以分析为主,避免偏离主题。

影评的结尾同样重要。在总结全文内容后,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表达对影片的理解。引用名言或是托物言志,可以使影评收尾更加完美。

撰写影评时,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首先,影评是一种议论文,要求基础扎实。其次,影评没有具体字数限制,但建议保持在1200~1500字之间,以确保内容充实且不过于冗长。最后,写影评并不意味着需要具备专业的电影知识,但对影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论好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好的电影推荐栏目 浏览:587
被禁的韩剧电影有哪些 浏览:902
苹果手机怎么录电影到抖音 浏览:837
内蒙古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浏览:381
如何把下载好的电影导入iphone6 浏览:422
电影中浪漫的地点有哪些 浏览:210
周星驰认为十年之后的电影更好看 浏览:679
怎么向朋友讲解电影 浏览:992
小电影网站怎么进不了 浏览:355
宗关的电影院叫什么 浏览:265
卡尔巴拉电影免费看 浏览:703
电影的场景怎么制作的 浏览:195
电影小战士免费 浏览:760
mac怎么能免费看电影 浏览:661
电影院现场怎么购票 浏览:881
苏联七名狙击手电影免费版 浏览:212
如何自己给电影加字幕 浏览:132
电影优惠券优惠多少 浏览:887
如何发展电影公司 浏览:849
电影怪宴好看吗 浏览: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