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投资的分红模式
一、票房收益
比如一部电影票房是1亿,它需要先扣除5%的电影发展基金和3.3%的相关税费,剩下的91.7%才是电影的可分账票房,其中影院和院线拿50%-55%,宣发占5%-8%,剩下的37%-39%%左右才是片方可分账票房,(1亿*33%=3300万)3300万左右才是投资人的可分账票房,等电影下映后三个月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物所进行票房结算,把钱汇入电影出品方公司的对公账户中,再由出品方公司按照投资者所投资占比打入投资人预留的银行账户中。
例如:如电影《战狼2》累计票房是56.83亿,分账票房53.20亿。而我们片方分账是20.84亿(片方所占比列是39.25%)
假如你投资100万战狼2.而战狼2的成腊正空本是2亿
个人所占成本的比列是100万除以2亿=0.005
个人所获得的利润是0.005x20.84=0.1042亿=10420000元
10420000除以1000000万=10.24倍
所以个人投资100万《战狼2》盈利9420000元
二、网络版权收益
影片在影院下轮瞎线后,会在各大平台进行放映,比如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这些都是按照流量进行收费的,也就是有效点击量(观看六分钟以上算一次有效点击量)!一般一个有效点击量是2-3元。这些平台的点击量收益最后都是分给投资者的。(比如《新喜剧之王》下线后,在腾讯视频播放次数1.4亿,会员6元,非会员12元。这就是一个网络平台可分红的金额)
三、电视台版权收益
电影在影院下映后也会在电视上播出,这就需要电视台购买电影的播放权,才能在电视上播放,电视台版权一般都是一次买断的,价格一般在500万-1000万,这些也都是投资者可参与分红的收益。
四、海外版权收益
海外版权需要同海外的电影公司进清派行商谈,同网络版权收益大致相同,可参考网络版权收益。
⑵ 电影票房和演员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1. 电影票房的分配涉及多个环节。首先,院线总票房需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和3.3%的税费。
2. 扣除这些费用后,剩余的91.7%票房中,院线大约会保留50%-55%,宣发费用占5%-8%,其余约40%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即出品方的分账比例。
3. 个人票房分红计算方式为:总票房乘以35%左右(往期统计约为35%)乘以个人的投资比例。
4. 除了票房,电影的其他收益来源包括电视台版权、网络版权、海外版权以及广告收益。
5. 票房的结算在中影集团监督下,与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合作,在电影下映后三个月内进行。结算后的款项会分配到出品方的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至个人账户。
6.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通常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结算周期为六个月一次。
7. 演员、导演、制片人通常会获得固定片酬,这部分薪酬算作前期投资的一部分,投资方的利润则来源于此。
8.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上述人员也参与投资,他们将按照投资比例获得收益。
9. 演员片酬的偏高与市场上资金的涌入有关,资金方常常高薪吸引明星以增加项目的知名度,并可能进行不当炒作。
10. 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影响,有建议对恶意抬高片酬和炒作的公司进行行政警示,并建立片酬指导制度。若片酬显著超过指导线,相关公司需提供解释。
11. 同时,应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减少社会不良影响,不宣传和炒作片酬问题,不鼓励发布收入排行榜。
12. 应通过指导原则限制以明星为中心的过度宣传,并鼓励艺人参与公益慈善,成为青少年的榜样。
⑶ 电影票房如何计算,收入如何分配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⑷ 电影票房如何计算,收入如何分配
电影票房的计算涉及多个环节。首先,电影在院线放映的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这部分资金用于支持电影产业的发展。接着,扣除3.3%的税费,这是国家收取的部分。扣除这两项费用后,剩下的91.7%,院线通常会扣除50%至55%,这部分是院线的收益。此外,宣发费用也会从这剩下的资金中扣除,一般在5%至8%之间。扣除院线的收益和宣发费用后,剩下的大约40%至45%,就是片方可以分账的票房,也就是投资人可以从电影票房中获得的部分。
票房分红的具体计算方式为:个人票房分红等于总票房乘以35%左右再乘以投资比例。这个比例是根据电影的市场表现和投资规模而定的。例如,如果一部电影的总票房是10亿,个人的投资比例是10%,那么个人可以得到的票房分红为3500万元。
除了票房收益外,电影还可能带来其他版权收益。这些收益包括电视台的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这些收益也会根据合同的具体条款进行结算。一般情况下,版权收益的结算时间会比票房收益晚一些,大约是六个月。
电影票房的分账和版权收益的结算都是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的。结算完成后,资金会先分账到出品方的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这一过程通常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完成。
电影投资的回报不仅仅体现在票房上,还包括电影的其他版权收益。这些收益的分配和结算也需要遵循合同的约定,确保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因此,投资人需要在投资前对电影的市场前景、宣发计划以及版权收益等方面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评估。
⑸ 电影票房收入电影院能够拿到多少电影票房收入一般多少归制片方,多少
电影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票房收入、发行权销售以及影像制品的销售。其中,票房收入是电影产业的核心收入来源之一,制片公司和电影院通过票房分账模式分享票房收益。
在中国,电影票房的分账惯例是,每100元的票房收入中,5元需要上缴电影基金,上税3.3元,剩余的91.7元中,影院可以拿走47元,院线可以拿走13元,而制片方和发行商则可以拿到剩下的31.7元。这样的分账模式确保了各方都能从电影的票房收入中获得相应的收益。
而在北美地区,发行商在票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约为55%。这意味着,如果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为100美元,发行商可以从中获得约55美元的收入。这样的比例设置体现了北美地区电影产业对发行商的重视。
此外,导演的收入来源也各不相同。有的导演只拿片酬,而有的导演则可以在片酬之外获得分红。片酬是导演为拍摄电影所付出的劳动和创意的报酬,而分红则是导演根据电影的票房收入或销售收入所获得的一部分收益。这种薪酬结构为导演提供了更多的激励,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好的电影作品。
总的来说,电影产业的收入来源多样化,但票房收入仍然是其核心。通过合理的分账模式和薪酬结构,电影产业能够确保各方都能从中获益,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⑹ 电影票房和演员片酬是如何分配的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6)电影票房分红第一次得多少扩展阅读
票房结算时间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是六个月结算一次。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演员高片酬也与大量外来资金涌入这一行业有关,很多资金为了让影视项目获得群众关注,不惜高价吸引明星演员加入,同时进行各种恶意炒作。”
曾钫建议,对恶意抬高片酬及恶性炒作高片酬的出品公司和制片公司进行行政警示,同时建立演员片酬指导制度,大幅超过指导片酬的出品公司和制片公司,需要出具说明文件来阐述高片酬的合理性。
为降低明星演员高片酬的不良社会影响,曾钫还建议,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消除社会不良影响,不宣传、不炒作明星片酬,不鼓励媒体出台收入排行榜。通过窗口指导,限制影视剧宣传中仅以明星作为过度宣传方式的行为。同时鼓励明显多做公益慈善事业,多参与学习,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人生榜样。
⑺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1. 随着2017年3月《电影产业促进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电影市场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票房收入连年攀升。从2013年至2017年,票房分别达到了218亿、296亿、441亿、455亿和559亿,2018年更是突破了600亿大关。
2. 电影投资的高回报潜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成为投资决策的重要选项。电影投资的盈利主要依赖于电影票房的收入水平。
3. 电影票房的分配机制涉及多个环节。首先,从总票房中需扣除5%作为电影事业发展基金,再扣除3.3%的税费,这部分为国家收入。
4. 扣除上述费用后,剩余的票房约为91.7%。其中,院线分得的比例约为50%至55%,宣发费用占5%至8%,剩余的约40%为片方可分账的票房。
5. 具体到出品方(投资人)的分账比例,往期统计显示大约为35%,即片方可分账票房比例。个人票房分红的计算公式为:个人票房分红 = 总票房 * 35% * 投资比例。
6. 电影版权的收益也是电影投资的重要回报来源,包括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7. 票房分红的到账时间通常为电影下映后三个月内。结算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之后将分账至出品方的对公账户,最后再由出品方结算至个人账户。
8.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通常在合同中有明确列出,结算时间一般为六个月一次。
9. 演员、导演和制片人的固定片酬属于前期投资的一部分,利润则归投资方所有。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这些人员也参与投资,他们将会按照投资比例参与分成。
⑻ 电影投资怎么分红
一、票房收益
电影票房收入在扣除电影发展基金和税费后,剩余部分为可分账票房。例如,一部电影的票房为1亿,扣除5%的电影发展基金和3.3%的税费后,可分账票房约为91.7%。影院和院线通常获得50%-55%,宣发占5%-8%,片方则获得37%-39%左右。以《战狼2》为例,其累计票房为56.83亿,片方分账为20.84亿(占比39.25%)。若投资者投资100万,则其获得的利润为10420000元,盈利为10.24倍。
二、网络版权收益
电影下线后,会在视频平台如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播放,并按流量收费,即有效点击量。一般每个有效点击量2-3元。例如,《新喜剧之王》在腾讯视频播放1.4亿次,若会员6元,非会员12元,则网络平台可分红的金额为该数。
三、电视台版权收益
电影也会在电视上播出,需电视台购买播放权。播放权价格一般在500万-1000万,投资者可参与分红。
四、海外版权收益
海外版权收益通过与海外电影公司商谈确定,方式与网络版权收益类似,投资者可参与分红。
⑼ 票房分红是怎么计算的
在可分账票房中,电影院及院线提留57%(部分影片同档期处于竞争劣势,出于增加影片排映场次的目的,给影院及院线承诺票房返点。返点一般占到可分账票房的3-5%);中影数字提留0-3%的发行代理费。
剩余的40-43%才是归于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净票房分账收入“。
发行方收取净票房分账收入的5-15%作为发行代理费用。但很多情况下,发行方预付影片的宣传发行费用,这时发行方会收取12-20%的代理发行费。如果发行方承诺发行保底、买断发行、预付制作费用等方式,将收取更高的发行代理费用。
最终,片方分账的票房回款公式为:
1*(1-3.3%-5%)*43%*(1-0.1)=33%。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制片方分账。也就是说,一部最终票房1亿的影片,票房回款为3300万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般说,一般票房达到电影成本3倍才可以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