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面埋伏解读
“十面埋伏”最早作为汉语成语,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指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体现古代军事战术的周密性。元代杂剧《抱妆盒》首次以文字形式记载,后延伸比喻陷入复杂困境或精心设计的包围圈,近义词为“四面楚歌”。其核心意象强调“绝对的包围”与“无路可逃”的压迫感。
2004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以晚唐为背景,将成语的“围困”主题转化为情感纠葛。影片通过刘捕头、金捕头与歌妓小妹的三角恋,展现爱欲与背叛的致命博弈。视觉上,张艺谋以竹林追杀、雪地决斗等场景,将“埋伏”具象化为武打与心理的双重围剿,最终以同归于尽的悲剧收场,呼应成语的宿命感。影片票房达1.53亿元,成为新武侠风格的经典之作。
2003年陈奕迅的粤语歌曲《十面埋伏》,由黄伟文填词,以都市情感为切口重构这一典故。歌词中“埋伏”象征人际错失的无奈——主角即便布下天罗地网般的等待,仍与旧爱擦肩而过。歌曲结合陈奕迅的沙哑嗓音,传递出“主动追寻”与“被动错过”的矛盾,赋予成语当代情感共鸣。
三者虽形式迥异,但均围绕“围困”这一核心展开:
历史战争:绝对的武力压制;
武侠电影:爱情与权力的生死局;
流行音乐:情感层面的心理困局。
这一符号的跨领域生命力,印证了中国文化中“困境美学”的深刻影响。
⑵ 04年电影票房的一亿和10年电影票房的一亿有什么区别
2004年大陆总票房20多个亿吧,《十面埋伏》1.4亿就拿下了年度票房冠军
2010年大陆总票房100亿,冠军《阿凡达》轰下13.5亿
所以差别简直太大了,2004年1亿至少要相当于2010年5亿
⑶ 哪些影视作品在国内赔的“一塌糊涂”,在国外却“横征暴敛”的赚疯了
在国内票房惨淡,但是国外却火的一塌糊涂的电影也不乏其数。中国电影最近几年在国外的发展虽然缓慢,但是依然有进步。来说一说这些在国外赚疯了的电影吧。
龙争虎斗:1973,票房:2.3亿美元
该片作为神一般的存在,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此片的制作成本仅80万美元,却创造了全球2.3亿票房奇迹,在票房上击败很多同期上映的一级好莱坞大片,好莱坞新的功夫片由此诞生。遗憾的是,这也是李小龙最后一部完整的电影,在上映前6天李小龙就去世了。好莱坞以多种方式缅怀李小龙,美国授予他多项电影纪念奖。
⑷ 在国内赔得“一塌糊涂”,到了国外却赚疯的电影有哪些
在国内票房惨淡,但是国外却火得一塌糊涂的电影也不乏其数。中国电影最近几年在国外的发展虽然缓慢,但是依然有进步。来说一说这些在国外赚疯了的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