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片的票房分账是怎么分的
票房分账就是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
综合票房:计算电商服务费后的票房收入。
分账票房:服务费部分不计入。
投资人的收益按分账票房算。
电影的票房是放拆芹映方,制作方,发行方三方分成,比例一般为4:4:2。
具体的分成数额一般之前都有合同。
成本和宣传的费用一般三方各算各的,因为每一方都有自己的成本和宣传费用。
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旅指毕。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逗余比例分账。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
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贰』 好莱坞片商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票房分账是怎样的
在好莱坞的眼中,只有两种,一个是国内市场,一个是国际市场
国内市场:美国+加拿大,美国人毫不客气的把加拿大当然了自己的后花园。
国际市场:分为三大区域——欧洲/中东/非洲(EMEA),亚太地区(亚洲/澳大利亚)以及拉丁美洲。主要以票房收入作为划分依据。
好莱坞电影票房分账方式——阶梯式规则
一般而言,如果一部电影票房高的话,电影公司所分得利润的比例往往高于院线。例如,一部票房3亿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可以分到高达60%的收入。但是对于一些票房成绩不佳的影片来说,院线也要保障自己的收益。例如,一部票房仅1000万美元的电影,电影公司只能拿走45%的收入。虽说现在好莱坞的电影公司都很强势,但院线也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一味地妥协。总体来说,一部美国电影的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公司分得的比例大概是40-55%。
『叁』 引进一部外国电影多少钱
好莱坞的进口大片不是直接用钱买的,而是参照国际通行的分账形式来瓜分票房,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其中宣传的费用由制片方承担。当然为保护本国电影工业,每年引进的数量都有一定限制。
当然也有一些外国电影不是走这种形式的,主要是一些非好莱坞的影片,数量较少。
『肆』 好莱坞电影在内地票房的分账比例是怎样
1、从1994——2012年,好莱坞分账13%。即100元票房,给好莱坞13元。
2、2012年——至今,好莱坞分账25%。是交税后的25%。即100元票房,给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分走5%——5块;相关税费3.3% ——3.3块)剩下的91.7元中的25%给好莱坞,大约为22元左右。
3、现在中国跟美国正在重新谈分账比例,因为中美贸易战,估计波折很大啊!
『伍』 进口分账电影的票房分账比例是怎样的呢包括制片、发行、院线、影院。谢谢
大概是这样的 具体不清楚
好莱坞制片方 能拿到票房的百分之25
院线和影院能拿到百分之57左右吧
剩下的百分之18是发行方的 也就是中影和华夏的 因为在中国只有他们能发行好莱坞分账片
院线和影院的分成不清楚 应该是影院占大头
『陆』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
『柒』 电影院与制片方如何分票房收入
制片方通常需要通过发行方与影院的放映方接触,而非直接沟通。尽管制片方是最初投入资金和承担最大风险的一方,但在票房收入分配上,制片方往往是最后获得收益的一方。一般情况下,票房收入首先归院线,再由发行方获得,最后才是制片方。例如,电影《孔子》由10多家投资方联合投资,制片方耗资1.5亿人民币制作完成,并将其交付给发行方。发行方认为,《孔子》是一部大制作,需要大量宣传,因此投入1亿人民币进行推广。在宣传过程中,院线也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如场地布置、饮品包装等。
到了电影上映的第一个月,院线收入1亿人民币。按照合同,院线扣除自己应得的份额后,将剩余部分交给发行方,发行方再根据合同与制片方进行分配。这使得制片方在票房收入分配中处于不利地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并非绝对,大型发行方与院线之间往往存在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在分账比例上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像汤姆·克鲁斯这样的超级巨星,即便电影没有盈利,他也能从票房收入中获得10%至20%的分账比例。
在中国,票房收入为一亿人民币的情况下,制片方通常只能获得不到4000万人民币。而在美国,十年前,好莱坞通常采用三一三的分配方式,即一亿收入中,30%归院线,30%归发行方,30%归制片方。不过,对于规模较小的电影,放映方和发行方可能会索取更高的比例。
总的来说,电影票房收入的分配过程相当复杂,涉及到院线、发行方和制片方等多方利益。在这一过程中,制片方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但也存在例外情况。这取决于合作方的实力和具体合同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