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卓别林什么时候开始拍电影
卓别林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2. 卓别林在哪家公司拍摄了多少影片
埃山奈影片公司把卓别林喜剧片的拷贝,成百上千的卖向市场。1915年卓别林在这家公司拍了12部片子,1916年拍了2部,1918年还给他们拍了1部,共15部喜剧片。
3. 卓别林共有多少影片
卓别林从1919年开始独立制片,一生共拍摄了80多部喜剧影片,如《淘金记》(1925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 《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等。这些影片不仅在美国,而且也在世界各地引起了观众浓厚的兴趣。卓别林电影成了从20年代至50年代美国戏剧电影的最成功的代表,也成了那个时代电影的一种标志。
参考资料:http://www.tv.cn/channel/chqjs/zxdt/1100063502.html
作品年表
凯斯东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4年
谋生
夏洛特自鸣得意
梅布尔奇遇记
夏洛特和雨伞
夏洛特拍电影
夏洛特跳舞
酒吧和爱情间的夏洛特
夏洛特候爵
夏洛特爱上了老板娘
梅布尔驾车
夏洛特和马表
咖啡待者夏洛特
讨厌的夏洛特
夏洛特太太
夏洛特的球棍
强盗朋友
夏洛特和法蒂在摔跤场
夏洛特和香肠
夏洛特和时装模特
牙医夏洛特
道具管理员夏洛特
画家夏洛特
春天的热度
夏洛特卖弄风情
护工夏洛特
夏洛特和法蒂吃喝作乐
门卫夏洛特
情敌夏洛特
小伙计夏洛特
夏洛特和梅布尔赛车
搬运工夏洛特
夏洛特爸爸
蒂丽情史
夏洛特和梅布尔漫步街头
国王夏洛特
埃森耐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5年
夏洛特崭露头脚
夏洛特花天酒地
拳击师夏洛特
夏洛特在公园里
夏洛特结婚
流浪者
夏洛特在沙滩上
学徒夏洛特
夏洛特小姐
夏洛特在银行里
海员夏洛特
夏洛特在杂耍场
1916年
卡门
小偷夏洛特
夏洛特的不幸
缪区尔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6年
柜台长夏洛特
消防队员夏洛特
小提琴手夏洛特
夏洛特晚归
夏洛特和伯爵
高利贷者夏洛特
置景工
夏洛特溜冰
1917年
警察夏洛特
夏洛特疗养
移民
夏洛特越狱
第一国民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8年
狗的生涯
保证人
士兵夏洛特
1919年
田园牧歌
愉快的一日
1921年
孩子
夏洛特和铁面罩
1922年
发薪日
朝圣者
联美电影公司拍摄的影片
1923年
巴黎女人
1925年
淘金记
1928年
马戏团
1931年
城市之光
1936年
摩登时代
1940年
大独载者
1946年
凡尔杜先生
1952年
舞台生涯
回英国后拍摄的影片
1957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
1967年
香港女伯爵
4. 卓别林一生共有几部电影,有多少部是主演
谋生
夏洛特自鸣得意
梅布尔奇遇记
夏洛特和雨伞
夏洛特拍电影
夏洛特跳舞
酒吧和爱情间的夏洛特
夏洛特候爵
夏洛特爱上了老板娘
梅布尔驾车
夏洛特和马表
咖啡待者夏洛特
讨厌的夏洛特
夏洛特太太
夏洛特的球棍
强盗朋友
夏洛特和法蒂在摔跤场
夏洛特和香肠
夏洛特和时装模特
牙医夏洛特
道具管理员夏洛特
画家夏洛特
春天的热度
夏洛特卖弄风情
护工夏洛特
夏洛特和法蒂吃喝作乐
门卫夏洛特
情敌夏洛特
小伙计夏洛特
夏洛特和梅布尔赛车
搬运工夏洛特
夏洛特爸爸
蒂丽情史
夏洛特和梅布尔漫步街头
国王夏洛特
埃森耐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5年
夏洛特崭露头脚
夏洛特花天酒地
拳击师夏洛特
夏洛特在公园里
夏洛特结婚
流浪者
夏洛特在沙滩上
学徒夏洛特
夏洛特小姐
夏洛特在银行里
海员夏洛特
夏洛特在杂耍场
1916年
卡门
小偷夏洛特
夏洛特的不幸
缪区尔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6年
柜台长夏洛特
消防队员夏洛特
小提琴手夏洛特
夏洛特晚归
夏洛特和伯爵
高利贷者夏洛特
置景工
夏洛特溜冰
1917年
警察夏洛特
夏洛特疗养
移民
夏洛特越狱
第一国民影片公司拍摄的影片
1918年
狗的生涯
保证人
士兵夏洛特
1919年
田园牧歌
愉快的一日
1921年
孩子
夏洛特和铁面罩
1922年
发薪日
朝圣者
联美电影公司拍摄的影片
1923年
巴黎女人
1925年
淘金记
1928年
马戏团
1931年
城市之光
1936年
摩登时代
1940年
大独载者
1946年
凡尔杜先生
1952年
舞台生涯
回英国后拍摄的影片
1957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
1967年
香港女伯爵
5. 卓别林所有的电影有哪些
卓别林简介
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逝世,终年88岁。 卓别林一生为电影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提起卓别林的名字,许多人就会想起一个身穿肥大裤子、脚踏大头皮鞋、头戴破烂礼帽、留着硬毛刷胡子的流浪汉形象。在无声电影时代,卓别林已是驰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他多才多艺,精通哑剧、表演、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他的影片大部分由他自己编导、自己主演、自己配乐。他既擅长表演粗放的滑稽,又善于表演微妙的讽刺。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电影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 卓别林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
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
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卓别林在美国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参加进步的文化活动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他怀着满腔愤恨,带着妻子儿子离开美国回到英国。以后长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直到逝 查理- 卓别林是驰名世界的喜剧大师,也是默片时代的巨星。他所创造出来的流浪汉夏洛特的形象是家喻户晓,他擅长塑造小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来讽刺生活的现实。他在《淘金记》大获成功后, 又自编自导自演了《马戏团》,《寻子遇仙记》,《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等, 他与众不同的是把喜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喜剧不但引人发笑,而且引人深思,有强烈的现实感, 深刻的内涵。他后期的《凡尔杜先生》, 《舞台生涯》 等同样出色。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由于政治观点的不同, 受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被迫移居到瑞士, 但他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在1971 年被美国四十四届奥斯卡授予荣誉奖, 也是对这位大师的致敬。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诞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他的父母都是喜剧演员,经常在伦敦的游艺场里演出◇来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生活十分贫苦。由于过度劳累,母亲染上了喉炎,卓别林五岁那年,母亲在一次演唱时,由于嗓音过于微弱,被观众哄下了舞台。管事灵机一动,让卓别林代替母亲演出,卓别林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学妈妈唱歌,没想到观众却大为欣赏,报以热烈的掌声。卓别林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卓别林不满10岁时,为了挣钱,参加了兰开夏八童伶剧团”,与其他孩子一起,穿着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脸色苍白,母亲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让他离开了这个舞蹈班。 生性活泼好动的卓别林,一直向往当一名真正的演员,他曾随一个闯荡江湖的戏班巡回演出,还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当过一阵子杂技演员。
1907年,卓别林终于被伦敦专演滑稽哑剧的卡尔诺剧团录用,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几年过去,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获准到法国和美国等地演出。 1913年底,好莱坞的启斯东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别林,和他订了一年的合同,卓别林为启斯东公司拍摄了35个短片,从《赛车记》开始,卓别林那有名的化妆--圆顶帽、小胡子、灯笼裤、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了。卓别林对此曾经解释说,小胡于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呢,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 与启斯东公司合同期满后,卓别林又先后与爱赛耐公司、缪区尔公司、第一家公司等签订合同,1918年,卓别林受到英、美罢工工人的启示,拍摄了《狗的生涯》,描写流浪汉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的悲惨遭遇,1919年,卓别林和他的好友范朋克等组成了联美公司,1925年,完成了轰动一时的长片《淘金记》,描写19世纪末美国发生的淘金狂潮。《淘金记》在卓别林的艺术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既是他早期作品的总结,又为他以后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30年代到50年代,卓别林的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他先后创作了《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等优秀作品。在《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里,他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在《大独裁者》里,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舞台生涯》里,他进行了严肃的人生探索,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由于他积极参加美国的进步文化活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曾传讯过卓别林;当卓别林在欧洲旅行期间,美国司法当局声明拒绝让他再次入境,并以拘留相威胁,为此,卓别林于1957年拍摄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予以坚决回击。
1966年,77岁高龄的卓别林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此后便与爱妻奥娜一起,在瑞士风景秀丽的维薇安度晚年,直到1977年辞世。 卓别林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共拍摄了80多部电影。他的动作夸张而又内涵深刻,妙趣横生。他不但擅长表演,而且胜任导演、编剧,还能作曲配乐,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挥的。无怪乎萧伯纳称赞他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才子”。由于他的巨大成就,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71年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团高级绶带;就连曾经对他进行迫害的美国,也于1972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荣誉金像奖。 卓别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他早年生活困难,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下决心自学,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妆室里也分秒必争地埋头读书。他对于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敷衍了事。在拍摄《城市之光》时,有一段流浪汉把盲女的花打翻又拣起的戏,放映时仅75秒钟,但卓别林反复拍摄了五天才通过。如果在拍片中发生了问题,他便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或在背景后面独自冥思苦想,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
卓别林出身低微,对下层人民怀着深切的爱和同情。他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大师十分崇敬。法国人称他为我们永远的夏尔洛”。在他的故乡英国,卓别林每次回归,都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1952年9月 23日他在伦敦萨伏依饭店下榻这天,全城的公共汽车驶过饭店门口,都毫无例外地亮一下灯,向他们的老查利”致敬,今天,卓别林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和他的艺术将永远存留在人们心间。
1915年 流浪汉 / The Tramp;Charlie on the Farm;Charlie the Hobo
1917年 安乐街 / Easy Street
1918年 夏尔洛从军记 / Shoulder Arms
1918年 狗的生活 / A Dog's Life
1921年 寻子遇仙记 / The Kid
1923年 巴黎一妇人 / A Woman of Paris
1925年 淘金记 / Gold Rush, The
1928年 大马戏团 / Circus, The
1931年 城市之光 / City Lights
1936年 摩登时代 / Modern Times
1940年 大独裁者 / Great Dictator, The
1947年 杀人狂时代 / Monsieur Verdoux
1952年 舞台生涯 / Limelight
1963年 三十欢乐世界 / 30 Years Of Fun
1967年 来自香港的伯爵夫人 / Countess From Hong Kong
6. 卓别林一生共拍过多少系列的电影或其他什么等
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时,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查理·卓别林,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逝世,终年88岁。
卓别林一生为电影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提起卓别林的名字,许多人就会想起一个身穿肥大裤子、脚踏大头皮鞋、头戴破烂礼帽、留着硬毛刷胡子的流浪汉形象。在无声电影时代,卓别林已是驰名世界的喜剧演员。他多才多艺,精通哑剧、表演、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他的影片大部分由他自己编导、自己主演、自己配乐。他既擅长表演粗放的滑稽,又善于表演微妙的讽刺。
1889年,卓别林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里,他的父母是音乐厅的演员。由于父亲早亡,母亲精神失常,他被迫流浪街头。他住过孤儿院,当过马夫、小贩。14岁那年,卓别林加入流动剧团,跑遍了英国各个角落。19岁时,他当上了一个著名剧团的演员,并随团到欧洲、美国等地演出。1913年他到了美国,开始从事电影事业,并于1914年在影片《威尼斯赛车记》中创造了一个悲剧小人物“夏尔洛”,从此这个有特别装束的流浪汉形象风行世界70年,经久不衰。
卓别林给电影观众带来了无休止的笑声,甚至可以使人笑出眼泪来。然而,人们却无法说明那是欢乐的眼泪还是辛酸的眼泪,别人只可以让观众发笑,卓别林却可以让观众笑完以后深思,这是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不能做到的。1936年,他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巨大讽刺力量的影片,影片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把人都弄成了疯子。资本家为了剥夺更多的利润,连工人吃饭都要靠传送带和“吃饭机”。1939年,卓别林秘密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大独裁者》,揭露和抗议法西斯对全人类的迫害,博得了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热烈欢呼,成为风行世界的一部优秀作品。
卓别林一生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他的一些代表作品,如《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总是寄同情于穷人,而嘲弄那些富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喜剧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泪水的苦味,充满了对受压迫受欺凌的人们的同情。
卓别林在美国居住了近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参加进步的文化活动而受到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1952年他怀着满腔愤恨,带着妻子儿子离开美国回到英国。以后长期定居在瑞士洛桑附近的韦威,直到逝
查理- 卓别林是驰名世界的喜剧大师,也是默片时代的巨星。他所创造出来的流浪汉夏洛特的形象是家喻户晓,他擅长塑造小人物,通过他们的遭遇来讽刺生活的现实。他在<<淘金记>> 大获成功后, 又自编自导自演了<<马戏团>> ,<<寻子遇仙记>> , <<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 等等, 他与众不同的是把喜剧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喜剧不但引人发笑,而且引人深思,有强烈的现实感, 深刻的内涵。他后期的<<凡尔杜先生>>, <<舞台生涯>> 等同样出色。这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由于政治观点的不同, 受美国麦卡锡主义的迫害, 被迫移居到瑞士, 但他对电影事业的杰出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在1971 年被美国四十四届奥斯卡授予荣誉奖, 也是对这位大师的致敬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诞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他的父母都是喜剧演员,经常在伦敦的游艺场里演出。后来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他和比他大四岁的哥哥,生活十分贫苦。由于过度劳累,母亲染上了喉炎,卓别林五岁那年,母亲在一次演唱时,由于嗓音过于微弱,被观众哄下了舞台。管事灵机一动,让卓别林代替母亲演出,卓别林故意用沙哑的嗓子学妈妈唱歌,没想到观众却大为欣赏,报以热烈的掌声。卓别林就这样第一次登上了舞台。
卓别林不满10岁时,为了挣钱,参加了“兰开夏八童伶剧团”,与其他孩子一起,穿着木屐跳舞、唱歌,往往累得脸色苍白,母亲看到他日益消瘦,十分心疼,就让他离开了这个舞蹈班。
生性活泼好动的卓别林,一直向往当一名真正的演员,他曾随一个闯荡江湖的戏班巡回演出,还曾在一个马戏团里当过一阵子杂技演员。1907年,卓别林终于被伦敦专演滑稽哑剧的卡尔诺剧团录用,他刻苦训练,精益求精,把杂技、戏法、舞蹈、插科打诨、令人发笑的忧郁和让人流泪的笑巧妙而自然地融为一体,初步形成了他后来的那种独特的哑剧风格,几年过去,卓别林成了卡尔诺剧团的台柱,获准到法国和美国等地演出。
1913年底,好莱坞的启斯东制片公司看中了卓别林,和他订了一年的合同,卓别林为启斯东公司拍摄了35个短片,从《赛车记》开始,卓别林那有名的化妆--圆顶帽、小胡子、灯笼裤、大皮鞋和文明棍就陆续出现在银幕上了。卓别林对此曾经解释说,小胡于是虚荣心的象征;瘦小的外衣和肥大的裤子是一系列可笑行为和笨拙举止的写照;而手杖呢,不但是纨绔子弟的标记,而且可以用它勾住别人的腿或肩膀,增加喜剧效果。
与启斯东公司合同期满后,卓别林又先后与爱赛耐公司、缪区尔公司、第一家公司等签订合同,1918年,卓别林受到英、美罢工工人的启示,拍摄了《狗的生涯》,描写流浪汉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的悲惨遭遇,1919年,卓别林和他的好友范朋克等组成了联美公司,1925年,完成了轰动一时的长片《淘金记》,描写19世纪末美国发生的淘金狂潮。《淘金记》在卓别林的艺术生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既是他早期作品的总结,又为他以后更成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
30年代到50年代,卓别林的创作生涯达到了巅峰,他先后创作了《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等优秀作品。在《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里,他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剥削和劳动人民遭受的苦难;在《大独裁者》里,他把矛头直接指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舞台生涯》里,他进行了严肃的人生探索,表现了对未来的希望。
由于他积极参加美国的进步文化活动,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曾传讯过卓别林;当卓别林在欧洲旅行期间,美国司法当局声明拒绝让他再次入境,并以拘留相威胁,为此,卓别林于1957年拍摄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予以坚决回击。
1966年,77岁高龄的卓别林拍摄了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此后便与爱妻奥娜一起,在瑞士风景秀丽的维薇安度晚年,直到1977年辞世。
卓别林在其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共拍摄了80多部电影。他的动作夸张而又内涵深刻,妙趣横生。他不但擅长表演,而且胜任导演、编剧,还能作曲配乐,演奏多种乐器,他的大部分电影都是自编、自导、自演、自己作曲、自己指挥的。无怪乎萧伯纳称赞他是“电影界独一无二的才子”。由于他的巨大成就,1962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71年法国政府授予他荣誉军团高级绶带;就连曾经对他进行迫害的美国,也于1972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荣誉金像奖。
卓别林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他早年生活困难,没读过几年书,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他下决心自学,在演出的空隙,甚至在化妆室里也分秒必争地埋头读书。他对于艺术要求十分严格,从不敷衍了事。在拍摄《城市之光》时,有一段流浪汉把盲女的花打翻又拣起的戏,放映时仅75秒钟,但卓别林反复拍摄了五天才通过。如果在拍片中发生了问题,他便在化妆室里来回踱步,或在背景后面独自冥思苦想,直到获得满意的解决。
卓别林出身低微,对下层人民怀着深切的爱和同情。他曾批评莎士比亚的戏剧里都是些王公贵族,宣称:“我所构思的喜剧情节非常简单,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并解脱困境的过程。”他的作品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大师十分崇敬。法国人称他为“我们永远的夏尔洛”。在他的故乡英国,卓别林每次回归,都受到人们热情的欢迎。1952年9月 23日他在伦敦萨伏依饭店下榻这天,全城的公共汽车驶过饭店门口,都毫无例外地亮一下灯,向他们的“老查利”致敬,今天,卓别林虽然已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和他的艺术将永远存留在人们心间
7. 怀念卓别林..他活了多少岁拍过多少影视剧作
1889年4月16日,卓别林诞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贫民区。卓别林是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1977年12月25日凌晨4时,查理·卓别林———世界著名的幽默大师,在瑞士科西耶逝世,终年88岁。 1914年,他演出的第一部喜剧片《谋生》问世。1923年他创建了自己的查理.卓别林影片公司,成了好莱坞第一个真正独立制片的艺术家。他一身兼任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拍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巴黎一妇人》(1923年)、《淘金记》(1925年)、《马戏团》(1928年)、《城市之光》(1931年)、《摩登时代》(1936年)、《大独裁者》(1940年)、《凡尔杜先生》(1947年)、《舞台生涯》(1952年),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1957年他在英国执导并主演了《一个国王在纽约》,他导演的最后一部影片是 《香港女伯爵》(1967年)。1972年,他重返好莱坞,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接受了为表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所作的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授予他的艺术成就奖。卓别林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将人道主义精神与社会批判因素融入他的喜剧之中,创造了世界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高峰。 卓别林一生共主演过八十多部影片,代表作品:《安乐狗》、《狗的生涯》、《寻子遇仙记》、《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等。
8. 卓别林电影
我最近刚刚连续看了好几部这位大师的电影,感觉真的很不错。特别的,我认为,他的确很适合现在的中国人看,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在他那个年代,资本主义还在发展阶段的德国人能从资本主义已经比较先进的英国人那里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现在我们也是一样,当美国丑陋的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后,我们才刚刚开始,因此很有意思的是,那个时代的批判社会电影恰恰反映了我们自身目前的现状,例如在《摩登时代》里的机器化将人变作机器一般,如《发薪日》里底层工人拿到薪水后肆意的麻木的沉寂在酒精中,除此以外丝毫找不出生活中的乐趣可言。还有对对物欲社会下爱情悲剧的深刻描写的《巴黎一妇人》又如在《大独裁者》中对专制和狂妄自大的专制者的无情嘲笑和批判,以及电影最后代表卓别林本人憧憬的主人公精彩绝伦的和平演讲。总之,你都能从这些中多多少少看到我们自身。看这样的作品,应该思考一下的是,我们为什么只有少的可怜的反映我们自身现实的批判作品问世,无论是文学,影视,诗歌等等各种艺术现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在社会转变期间,都是现实和个人的世界观同时伴随着发生巨大的变化的,因而,深刻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大师总是会在这个时侯诞生,正如没有拿破仑的法国大革命,就没有法国的文学大革命,没有俄国的沙皇,就没有普希金和契科夫,没有二战,就没有海明威和所谓“垮掉的一代”,现实总是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他们或者赞扬,或者批判,或者漠视,通过他们的阐述,世界才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得以深刻的表现,深刻的文学艺术作品总是诞生于此时。因此,在我国,正当是百花齐放,必然会诞生伟大的艺术的时候,无论以电影,文学,话剧等形式,还是以小品,戏剧,音乐等形式,都应该能产生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人,但却恰恰相反,压制让乌烟瘴气的肤浅文化代替了深刻的思想,而对本该爆发的激情的限制,使它以一种可憎的面目以更大的规模出现,尽管也偶尔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但就像是海中的树叶那么弱不禁风,起不到任何影响,以致于,我们不得不到外国去找我们的现实的深刻表现,从他们的艺术获得对我们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
推荐几部我看过的吧。
大马戏团
巴黎一妇人
朝圣
发薪日
淘金记
狗的生涯
城市之光
摩登时代
大独裁者
凡尔杜先生
一个国王在纽约
9. 卓别林拍了几部有声电影
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大独裁者》,(1940年)
《凡尔杜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
-共三部
-Ps.《摩登时代》虽然是一部无声电影,但是实际上它包含声音,比如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摩登时代》也是第一部可以听得到卓别林本人的声音的电影。电影结束时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亲自哼的。虽然如此这部电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无声电影。
-1992年还有部《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编剧
记录了卓别林了一生
-小罗伯特·唐尼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