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
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
『贰』 美国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并指出其特点
《花木兰》是由华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妮基·卡罗执导,刘亦菲、甄子丹、巩俐、李连杰领衔主演的真人版剧情电影,定档于2020年3月27日在北美上映。
该片根据1998年迪士尼同名动画改编,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获战功的故事。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花木兰的故事,投资制作了动画电影《花木兰》(Mulan),从西方人的视觉和审美,再现中国故事。木兰诗中的木兰是一个非常女人的女儿,会织布,会为父亲分忧,美版中的木兰就像一个闯祸精。
(2)如何评价花木兰这部动画电影扩展阅读:
《花木兰》剧情简介——
中国的皇帝颁布法令,要求每家出一名男子服兵役,抵御北方侵略者。作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战士的长女,花木兰(刘亦菲饰)站出来替生病的父亲应征入伍。她装扮成男人,化名花军(Hua Jun),经受了种种考验,同时必须利用内在的力量,接纳自己真正的潜能。这是一场史诗般的旅程,让木兰蜕变为一名受人尊敬的战士,也赢得来自国家与骄傲的父亲的尊重。
『叁』 如何评价花木兰有哪些亮点
《花木兰》剧情拖沓、战争场面太过无力,缺乏历史的厚重感等,但若以爱情片的角度来观影,则会被木兰与文泰之间不动声色的爱所打动。亮点是恢复女儿装的木兰和文泰拥抱,心存大义的二人注定要放弃所爱,那样深沉的爱,令人动容。
『肆』 如何评价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
在北美生活,又有一个正当年的女儿,感受到了迪士尼宇宙中公主的存在是多么的重要。公主们是几乎所有小女孩最初的审美标杆,是人生导师,是亲人是朋友,是她们眼里最初的自己。所以首先要说,在这个公主家族中有我们中国代表,还是挺骄傲的。
『伍』 看完动画片《花木兰》鉴赏
周五的英语课老师给我们放了美国迪斯尼的动画电影《花木兰》,这是我一直想看但还没来得及看的电影。
这是一个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故事,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
这部影片中的花木兰机智、勇敢而有自我想法。为了为家族争光,嫁个有钱势的人,她竭力克制自己的个性,最终还是没有成功。她痛苦,她伤心。从木兰的这种个性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她的身上集聚着中西方的性格。东方的孝顺,西方的自我个性。
在场景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如:龙、长城、建筑、剑、国外热衷的中国功夫、家族制等的运用,处处都体现着中国文化。虽然背景,场景有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为蓝图,但在人物的刻画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还是西方的张扬、幽默、民主,极好的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这部影片还有着极好的教育意义。我们看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孝顺,不甘落后勤奋而努力地向着目标的性格,与匈奴勇敢、机智地斗争。在她的身上集聚着美的品德,让人很佩服、很受感动。
影片中有一角色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充满幽默感的龙——木须。龙是中国的象征,木须的安排是合乎中国文化特点的。木须的出现给整部影片加上了调味料,增添了不少的欢乐。他有着夸张的性格,冲破中国传统严肃、正经的局面。
我在想,为什么咱们中国的传统故事自己拍不出好的动画片,人家美国人却能拍得这么好呢?看来是中国动画制作人才缺乏想象力,没有创意啊!
看了一遍英文字幕英文原音后有点在想看一遍中文配音的,因为还有些地方没看明白,而且中国的配音还是很不错的。
『陆』 观动画电影《花木兰》有感
观看《花木兰》的整体感觉就是挺搞笑的,其实搞笑之余就其中的教育意义,尽管只是一部动画片,它的表现手法是在让感到轻松的时候受到启发和启迪。故事中的人物也颇具典型意义,影片的故事情节峰回路转,给观众耳目一新,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吸引了观众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影片的魅力。
《花木兰》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大体就是讲叙了在中国封建社会有一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本影片也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并增加了很多新元素,使得故事生动有趣。故事开始是匈奴突击中原,为解救国家为难和保护人民的安全,皇上向全国每家每户征召壮丁对抗匈奴,花弧带伤受命,但木兰不忍心年老体弱的父亲去征战,于是就想到了代父从军,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是绝不允许的,在封建的古代社会,女子以勤俭节家为美,要服从三从四德,相夫教子,终日要闭首家门,很少抛头露面的,更不要说要去打战了。可木兰出于孝心,背着父母偷偷地奔向军营应征。此时花家祖先现形来讨论木兰从军一事,并且引发了争吵,认为木兰不应该从军,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他们担心木兰万一弄不好会败坏花家历代的声誉,影响不好,同时也担心她作为女儿身去征战的安全问题,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才有了决定,那就是派花家的石龙神去保护木兰,可木须却把那石龙神给弄坏了,后来没办法他只好冒充石龙神去帮助木兰,在守护木兰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笑话。故事中木须虽然是冒充的,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尽忠尽责,处处为木兰着想,为木兰出谋划策,是个善良机智有义气的人物。
在木兰从军时她结识的三个伙伴也各具风采,都是值得赞颂的人物,尤其是那个大块头和尚给人印象最深,他庞大的身躯闹出了很多笑话,但他也凭着这个优势在众人危难的时刻挽救了大家的生命,成为大家推崇的偶像。
李翔是个刚强的硬汉子,故事中木兰对他情有独钟,他超强的才干和优良的人品,还有强壮有魄力的身型,俊俏的外貌,都深深地吸引了木兰。故事中当他发现木兰是女子时,他是很为难的,惜日和自己很要好并称兄道弟的“好兄弟”竟是一个女子来的,实在不敢想象,一时间他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的,感觉自己被好朋友欺骗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感到十分地愤怒。木兰犯的是欺君之罪,要判死刑的,李翔出于木兰对他有救命之恩,冒险地放生了木兰。此时他是带万分的伤感离开的。精彩的故事情节的后来当时服从大家追求完美结局的心理,李翔在患难之中对木兰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后来两人便有情人终成眷属,也为故事的完美结局添上了句号。
除了正面人物的特写,影片也注重对反面人物的刻画,特别是对丞相的封建性、歧视女子、心胸狭窄、胆小怕事、没有半点肚里撑船的量度的性格特征进行了一系列的描绘,不过影片就通过这样的对比才可以突出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优良的品质。影片中描写了匈奴的野蛮、无理、凶狠的形象也是突出了正面人物的勇敢无畏保卫国家和人民,敢于献身的正义形象。
影片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体现主题,突出地描写了木兰孝顺、勇敢、机智、善良的良好品质,在封建社会也敢突破封建势力,追求自己的理想。影片也教育人们应具有孝顺、勇敢、善良、正直、阔达心胸、机智灵敏的品质,遇到困难时,应勇于排除困难,解决问题,面对生活。
『柒』 评价迪斯尼动画《花木兰》
《花木兰》是一部我很喜欢的迪士尼动画片,迪士尼还出了《花木兰2》,两部都不错,但我比较喜欢第一部。《花木兰》粤语版里的木须由葛文辉配音,他的配音真的很搞笑很投入很生动,可惜《花木兰2》里面没有他的配音,这是我更爱第一集的重要原因。
我认为《花木兰》最可贵的是它既幽默又让人感动,且具有迪士尼动画的一大特点——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教给人坚强、勇敢和机智。
『捌』 动画片花木兰中文影评
从电影《花木兰》看中西文化
《木兰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一部文学作品,长期以来它和女英雄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近带女革命家秋瑾还引用她的典故入诗,“谁说女子不如儿男?”、“巾帼不让须眉”成了中国家长激励女儿最长用的话语,可见,中国人是非常推崇花木兰的英雄实事迹的,有趣的是在中国花木兰没有延续自己抗击匈奴的符号意义,却成了最古典式的女性主义。
我们没有必要去考究中国文本和这部最美国的好莱坞G级片究竟有什么出入,不难看出,导演只是托了中国故事的衣钵向全世界的小朋友献上他们一贯的大礼——享受愉快的电影过程,我想,再学究的老先生都不会和这部动画片过意不去,它实在是太讨巧了,小朋友门喜欢,还能怎么样呢?真的不是给上了年龄的人准备的。
所以,我所关心的是动画片在转述中国经典故事上的成功,虽然说只是市场的成功,不过从贩卖中国魅力的角度来说,美国人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我们怎样去表达我的的典藏并被人喜欢呢?是用一幅老中国的面孔去讲花木兰、杨家将和岳飞霍元甲吗?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浅阅读的时代,逗大家开心就好,所以我们看到,在电影《花木兰》的结尾,美国人给我们来了一个更中国式的大团元结局。皇帝对李翔说“这么好的女孩不是到处都有的”,李翔也心领神绘,千里迢迢的来到花家送还帽子,最绝的是木兰:你可以留下来是晚饭吗?这里,你可以理解为好莱坞对小朋友门期待视野的又一次献媚,当然也可以看做为美国人把中国的大团圆结局给彻底搞过头了。在原文中,只是写到木兰以前的朋友来花家拜访,更没有写到,有男人对木兰暗生情素,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看看电影中对木兰的特殊照顾,最敏感的就是安排了一场洗澡的情节,一方面,为将士门将信将疑的认为木兰是女人打好了铺垫,另一方面也迎和了小观众对两性关系的初步认识与兴趣。当然,该场景自然是很好的消融了,诙谐又不缺乏“有意思”。而反观我们的文本根本找不出任何这方面的蛛丝马迹,若没有点噱头怎会有人理解呢?所以,好莱坞的一大好处就是把花木兰真正“女性化”了,无论是小朋友还是世界范围内的大龄观众门都觉得亲切可人,可见感情戏是美国好莱坞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中反映出美国派对人性的态度:每个人都是充满了感情的——无论她是不是英雄,而中国人一碰到英雄人物便严肃得不得了,总想把他往高、大、全上弄,最后在历史的长河中风化成一个古老的符号,活泼不得,这便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会在美国人手中宣传开去的原因。我想,有一位男子喜欢上木兰是多么正常的事,如果《木兰词》中稍有暗示也不见得就会掉价,或许,我们今天的中国观众们会在看完电影后还可以理直气壮的批评动画中的李翔确实没有书中描写的那样帅。
另外,我们看到,电影对原著也有大胆的加入有趣的角色,这当然不是《木兰词》的错了,但我们可以看出,小龙和小蟋蟀还是博得了满堂彩,从电影《狮子王》开始,这种插科打诨的角色成了迪斯尼动画中最有特色的元素,这次在中国经典上“动刀”, 迪斯尼当然是手到擒来,在推动故事情节和逗笑上有时简直成了最重要的角色,看完电影,你仍然相信没有这两个家伙,但你若是想起这部电影,你一定会首先想到那个陈佩斯陪音的小龙,这就是把经典交给迪斯尼的好处,他门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阐释一古老的故事,他们建立起了一个和中国完全不同的木兰世界,或许,这个版本比我们的更出名,或许,在我们的小朋友还没有看过《木兰词》的时候就已经知道木兰有个男朋友,还有一个小龙和小蟋蟀是她的宠物,这就是迪斯尼,你是说它好呢还是讨厌它呢?真的很难。
当然,我们看到,就算是小龙和小蟋蟀其实也是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予以尊重和“理解”之后的产物,小龙是花家先灵们的使者,敬重先灵是中国给世界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龙是最中国的符号,所以就算是中国观众也可以买单照收的,更何况那个关在笼子里的小蟋蟀呢!他是用来祈福的,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的敬畏,虽然被美国人彻底解构了,可到底也不乏“中国味儿”,另外诸如木兰相亲,媒婆和木兰父亲对神灵的敬重等等,都是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的,而且,我可以说,其中的手法不比中国的真人古装戏差,甚至还要好很多。
《木兰词》和电影《花木兰》,我们可以看做对同一事件的两种阐释方式,中国人自有其婉转徘徊的叙事方式,美国人也有cowboy直接与简单的作风,任你喜欢哪样,真正的花木兰只在你自己的心中。
『玖』 对花木兰的评价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花木兰其人其事仅限《木兰辞》中,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并无记载,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拾』 花木兰和花木兰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我觉得是花木兰是有点原始版的,而动画片,却是有点童真版的,可爱版的,不过我喜欢花木兰,而不是花木兰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