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电影《控制》
没HOLD住的好莱坞特效
吴彦祖,姚晨,任达华等大牌的出演,好莱坞电影团队,未来科幻的悬疑片《控制》上映前可谓卖点十足,但真正看到这部电影,由心的说对比今年的另一神作《富春山居图》,《控制》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是群星云集,同样是噱头十足,但看到电影说实话真的只能用烂片二字来形容,不过对比《富春山居图》,《控制》还算有点业界良心,没有拍成3D……
这部电影的槽点很多,就连最基本的配音都有种粗制滥造之感,而电影所谓的6000万的好莱坞电影特效这个最大的噱头,其实个人感觉一切《控制》如此失败的根源所在,电影浩巨资请来的好莱坞团队,当然不可能让他们来香港只是吃个港茶,于是电影整个的重心就已然变了味道,一部悬念电影硬是生生的要融入高科技这么个话题,但毕国智这个以《海南鸡饭》同性爱情题材电影闻名的导演,在科幻题材上几乎是空白的,而给他的却是一个可能制作过很多好莱坞科幻特效电影的团队,这样的组合,导演肯定就是一味的迁就与这个团队,其结果昭然若揭,特效是做的很漂亮,但剧情和主线都是一塌糊涂,所谓的悬念众生,数度转折,犹如一场闹剧,丝毫没有什么气势和力度可言,剧情上就没有合理的张力和高潮,电影的经历都花在特写的镜头上,很多时候都是为了镜头而镜头,始终无法在电影上制造合理的带入点,就我而言我始终都无法真正的融入到这部电影中去,整个片子的节奏感几乎是为零的,比如电影中整个气氛变的很紧张,但电影里面的演员说话都还是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一样,真的无法理解这样的镜头,导演是怎么就敢喊过的。
电影剧情的问题重重,那么在来看这个所谓6000万的特效团队做了什么,所谓的“罪恶浮城”开头特效确实做的还算中肯,但把镜头落在城市之中,几乎所有的一切都与我们现阶段的一切没有任何两样,而电影中唯一在城市出现的高科技产品好像仅有一个透明的手机,而不管是衣着,发型,哪怕是一个板凳,都与我们现今的东西一模一样,真的无法理解这部所谓的未来高科技从何而来,科幻电影连最基本的“科”“幻”都没有做到,与普通的老式犯罪港片抛开几个无味的高科技镜头几乎没有多大的差别,看来好莱坞特效团队也不是那么好请的,资金不到位,特效都是来半套的。
《控制》其实剧本还是好的,但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电影,因为现在的我们还需要花高价来请人做特效,但时有时无的特效,剧情各种BUG,连最基本国语的配音口吻都没对好,其实请好莱坞团队的中国电影就没有哪一部是好口碑的,没HOLD住的好莱坞特效,其实好莱坞特效真的不是中国电影市场需要的!(转载须注明:原作者梦里诗书)
⑵ 谈谈如何评价电影的优劣,有哪些标准,用什么方法和理论依据
这难说了,一个人一套标准,不过基本上可归为两类。
1、形式主义派。将电影视为工业产物的商业片价值观,重视故事的作用,一切以观众为中心,说白了就是观众说好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观众不喜欢的电影就不是好电影。好莱坞电影人大部分属于这类价值观,将电影视为商业而非艺术,商业嘛,观众喜欢,票房高,赚钱多,那就一定是好电影,也可称之为造型主义派。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观众的评价和票房为标准。理论依据的话,电影归根结底是一门大众艺术,电影作品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诉诸于观众,给观众欣赏,因而观众是一切标准,观众即上帝。
2、现实主义派。将电影视为艺术的艺术电影价值观,重视影视创作的实验性和影像价值的探索性,一切以影像表达为中心。欧洲电影人多数属于这类,电影作为艺术是其根本观点,也就是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标准就是电影作品是否具备艺术价值,但这里艺术价值的概念绝不是主题,而是影像表达,也就是导演的镜头设计、场面调度、声音设计等电影元素是否尊重现实。方法就是电影批评那一套,三言两语说不完。依据就是巴赞的现实主义理论,木乃伊情结等等。
要我谈如何评价的话,要把以上两者结合。因为电影不能孤立来看,它是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体。艺术是电影的本质,是艺术性将电影独立出来的,电影首先是一门艺术,其次才是商业。但电影不能没有商业,否则电影就失去了其作为大众艺术的魅力,因为电影的最终结果是诉诸观众,一部再优秀的电影,倘若没人看,那么它的价值再高,失去了传播的观众群和作用对象,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一部再受欢迎的电影,倘若不具备任何价值,终究会在历史中迅速被人遗忘,重要的是倘若这类电影越来越多,电影终究会慢慢走向灭亡,因为停止了影像表达探索的脚步,终究会被其他艺术替代,就像曾经电影替代戏剧一样,事实上历史上就是因为如此,电视一度曾把电影推下历史主流舞台。
⑶ 关于如何评价一部电影
欣赏一部电影要结合好多方面,如背景,原作,出处等等。要注意主人公与周身事物之间的发展关系,并且意识到这种关系会带来怎么样的后果,如果是特殊电影,如超现实主义的《黑店狂想曲》,像这种电影基本属于文艺片,你无须理解,只要看着就行,明白一部电影的内涵比看完一部电影费劲的多,不过如果你每看完一部电影就查一下他的相关信息,如影评,导演,演员等等,这样看多了以后,你就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明白电影阐述了什么观点。重要的还是多看,希望你能满意。最后给你推荐几部电影,能看懂这些,以后就会看其他的了,注意要结合资料哦。
⑷ 如何评价电影《吸引法则》
不记得多少年前在电视上看的,但是这个故事一直就记得,普通的爱情轻喜剧,表演加分,至于各种情节推进方面的小牵强就忽略了吧,但是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挺好看,吸引人的。
⑸ 如何评价电影《服从》
Becky和Sandra并不是最好的朋友。Sandra是一家快餐店的经理,而Becky是一个希望得到收银员工作的年轻女孩。一个忙碌的日子,一个警察来电,指控Becky从一个顾客那里偷了钱,但是Becky强烈的否认。Sandra以她作为经理的责任感,遵从警察的指使拘留了Becky。这个选择开始演变成一场噩梦,悲剧模糊了合法性和理智,私权和谨慎之间的界限。
⑹ 如何评价电影步骤
⑺ 究竟如何评价一部电影可以称得上是好的电影
大卫·波德维尔在《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一书提出一个建议,认为应该把一部电影看作是一个整体,尽可能把形式纳入考量的范围,他提出了三个标准,分别是:coherence,complexity,originality。中文大致可以翻译为:一致性,复杂性和原创性。
按照波德维尔的说法,所谓一致性,主要是来自于传统的看法,传统上通常把一部作品的整体性看作是它的好坏的正面因素。波德维尔解释说,一致性就是指作品的intensity of effect,如果一部电影生动鲜活、扣人心弦并引人入胜,就应该被视为有价值的作品。
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电影的好坏,也是常常引起很多争议。但是我们可以持有这样的看法:只要这部作品能在很多层面上引起我们的注意,并在众多独立的形式系统中创造出多重的关系和试图创造有趣的形式模式,我们就可以认为这部作品是有价值的。
原创性作为标准也会引起争议。因为原创性对于一个具体的观众来说,除非他具备足够的电影史知识,常常是难以判断的。而且,为原创而原创也是没有意义的,道理很简单:不一样并不意味着就好。但是,一个制作者选择了一个旧题材,而表现手法却使它再生新意,或者创造了一些新的形式可能性,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