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拍的电影《魔戒》用多少钱
魔戒3部曲总共2.7亿美元的投资
对于魔戒的热爱之情我们已经表达了很多,现在开这个贴主要是想通过一些更充实的文字表达对这部杰作的敬意和热爱。关于这部影片,可说的话题实在太多,所以出发点集中一点——先从最形象的视觉特效聊起吧。
最近的这次世纪之交,出现了3部在视觉效果上出类拔萃、登峰造极的幻想题材作品,99年的星战前传1,是CGI制作的代表,同年的黑客帝国1,同样用到了CGI,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子弹时间”,却是以传统设备创造出的摄影神话,2001年的魔戒首部曲,是视觉效果相对最复杂的,而它在视觉效果上的成功,除了新西兰的美丽风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纯手工工艺的精雕细琢。
片头序幕中的第二纪元大战,蓝幕(或者是绿幕?)起了大作用,Weta的电脑好好地震撼了我们一把。而随着镜头开始一步步把我们带入到中土世界中去,剧组和Weta也越来越多地展示出他们精妙的手上功夫。夏尔,是剧组一年辛勤耕耘的成果,本是一块荒草地,被种上了各种花花草草,加之悉心呵护,开拍时便成为了霍比特人的世外桃源。当然霍比特人的居所——袋底洞——的内景是在摄影棚里搭建的,同样布满了汗水——因为要根据巫师和霍比特人不同的身材准备两套不同比例的内景,再加上镜头里效果的衔接,才塑造了可以用电脑简单解决却难以达到如此精致的画面。
接下来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土世界的几大标志性建筑(类似现在地球上的埃菲尔铁塔、金字塔、长城)——巴多尔塔、米那斯魔谷尔、米那斯提利斯、奥桑克塔,有些在首部曲只是惊鸿一瞥,到后两部才露出全貌,它们都是Weta的能工巧匠手工打造的大比例模型,而且为了不同距离、角度的镜头,还制作了不同比例的完整和局部模型和场景,再加上电脑的合成,才有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大场面。
同样,第一部中的精灵栖息地瑞温戴尔和洛斯罗林安,魔瑞亚,冈多古代国王雕像,第二部中的圣盔谷,第三部中的黑大门、奥斯基利亚斯,等等景点场景,无不是以模型+布景,辅以电脑修饰,创造出一个只存在于胶片上的中土文明。
模型是为了表现一些大规模建筑的全景,以营造大全景镜头中恢宏的气势,而只要有可能,剧组就会选择真刀真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第二部中罗汉国的王宫梅杜西金殿(就是罗汉公主伊奥文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在一个全年平均风速150公里/小时的山谷,花了整整8个月的时间大兴土木,一座无法住人(内部是剧组拍摄期间的食堂)的雄伟宫殿拔地而起,而电脑只是修补了屋顶(好像是因为风太大,所以屋顶很难完成吧)和错落在各个山间的篱笆和茅屋,所以当罗汉国的主题音乐配合着画面奏响时,我们才有了头皮发麻的感觉。
其他的绝大多数场景,除了纯自然风景的,几乎都少不了剧组的辛勤劳作,因为这是地球上无证可靠的中土世界,没有什么现成的人类文明痕迹可以作为替代,只能靠电影人的努力将之付诸实现。
除了场景,还有非常费人工的一块,就是道具、服饰和化妆,这些在好莱坞的大制作里也往往是讲求真材实料的,但要如此大规模地完成这些风格各异、种类繁多的造型,又要符合托尔金文字中的神韵,难度可想而知,从几位工作人员日复一日地把几十万片的塑料圈拼成影片所需的锁子甲,结果磨平了自己的指纹就可见一斑。
当然仅靠手工是无法应付影片中的诸多大场面的,所以CGI必不可少,数次出现的万人级别的大战场景,以及各种运动环境(如建筑倒塌)和怪物都是Weta digital的杰作。但在这样一部从内容到制作都相当古典的作品中,CGI始终都是配角,虽然在很多媒体上它被作为重点来宣传。在这些场景中,不论是大军、建筑还是怪物,大多都不是纯CG的3D建模,而是先从真实环境取材,再用CGI加上动作效果,比如先制作建筑和怪物的模型,描入电脑后再进行动画处理,以保证材质的真实质感。而大军的话则是先拍摄数十人至数百人的镜头,然后复制。动作设计上则很好地利用了动作捕捉,双塔中的格鲁姆就是模型、动画和动作捕捉合成的典范,就连人物的表情都是从替身演员安迪的脸上捕捉下来的。
CGI虽然是电脑的工作,但也离不开人工,制作上同样马虎不得,而由于处理的对象是动态效果,信息量更大,所以往往更加需要精益求精,而且魔戒中几乎没有纯CGI镜头,所以和实景、模型在镜头动作和光线上的合成就更为复杂,很多镜头都花去了数周乃至数月的制作时间。所以到了第3部,由于赶工的缘故——放映日期和前两部一样都在年底,后期制作的时间没有变,但是需要处理的特效镜头差不多相当于前两部的总和——尽管还是保持了业界一流的水准,但和前两部相比部分场景还是可以看出些许力不从心的痕迹。
概括一下魔戒的视觉特效制作,就是在各方面追求最良好的质感,也就是说能用实景就不用模型,能用模型就不用CGI。这不是对新技术的抵触,而是对艺术品质的追求,事实上,不少的镜头和场景都是通过后期数字处理来进行色彩和光线上的调节的,因为这既方便又能够保证效果,总之一切以最终效果为重。
给这个章节做一个总结:魔戒的视觉特效从整体上并非是通过技术上的创新而达到现在的地位,同星战前传和黑客帝国相比,它在技术创新上处于下风,但这种技术上的保守却正好契合了影片所需要的氛围,同样是幻想题材,星战和黑客在形式上更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洒脱,而魔戒从骨子到外表都是一部古典主义史诗。在制作环节和制作过程上,它秉承了电影工业的传统,但通过无比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加上原著和剧组人员的奇思妙想,才成就了从业内到影迷甚至原先部分非影迷群体(比如说我)的大力追捧。我不知道剧组在新西兰的和他们的美国同行的收入对比,也不知道他们的工作量超出美国同行有多少(超出应该是肯定的了),但我知道魔戒3部曲总共2.7亿美元的投资和为时5年的制作周期,如果放到好莱坞是绝对行不通的,交给另一群人也难以达到现在的效果。
托尔金创造了中土世界,而彼得.杰克逊和他的同伙把这个世界当了真,不但自己神游其中,还把它在胶片上变成了现实,从而使得更多人从此也拥有了另一个世界。
2. 巫师3和中土世界战争之影打算选一款买,但是都没接触过前作,不知道哪款好玩,推荐买哪一款好。
可玩性来说。个人觉得巫师3啊,吹爆。因为不看攻略的话,绝对想玩2周目。体验不同的剧情结局。还有超级好玩的昆特牌。游玩时间很长。可以玩很久。。。中土世界我也玩过,打击感不错。也就体验了一些剧情。后期有点乏味。。。
3. 指环王确定内地重映,你会花钱去影院重温这部电影吗
指环王三部曲是非常经典的系列电影,给观众展现了一个浩大的中土世界,同时这个系列电影也是很多人的回忆。但对于我来说,我个人是不会花钱去影院重温这部电影的,因为在我看来指环王可以在各视频播放平台上观看,并且剧情也都非常熟悉了,没必要再去为了情怀额外花这个钱。
三、没必要再为了情怀额外花这个钱
当然了,有些人是为了情怀而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但在我看来,没必要特意去为了情怀花这个钱。因为这次指环王重新上映只是将格式转换成了4K,在画面上会更精细一些。所以这种行为更像是一种卖情怀的行为,并且也显得很没有诚意,所以真不建议再去电影院将这个系列的片子再看一遍。
总的来说,如果是给我选的话,我个人是不会去电影院花钱将指环王系列再看一遍的,因为我认为没必要,也没意义。
4. 如果把中土世界的历史全部都改编成好电影。大概会有多少部
托尔金有些作品没完成,要说拍电影的话就是精灵宝钻了。但其实我觉得《精灵宝钻》不容易拍电影……首先背景太宏大,整个一史书一样,又有很多场景要创造,维林诺啊,纳国斯隆德啊,刚多林啊,多瑞亚斯……太多了数不过来。再一个人物太多,关系太复杂。我记得在魔戒和霍比特人花絮里有说,剧组“最讨厌”精灵,因为选角太难,需要选“超级模特”,曾经几分钟的罗瑞恩精灵镜头就选了两年精灵角色……想想看精灵宝钻里那么多精灵,还有露西恩,美丽安,芬罗德这种大美精,还有维拉们,甚至伊露维塔……剧组会疯的吧。还有N多场战役,泪雨之战啊什么的,我第一次看书都有点懵,电影未必能很好的阐述各种复杂关系。或者说改编,那就不好了呀,托尔金儿子就因为认为魔戒没有完全表现出书的内容而决定坚决不卖精灵宝钻的版权,这或许也是件好事呢。以上观点全是我自己的,可能有片面之处哈……
5. 一部关于龙的电影,开头是城堡上有很多守城的,应该是美国大片,然后来来来一条大龙,人群就乱了,大叫
可能是霍比特人第一部。
城堡叫伊鲁柏,建在孤山。伊鲁柏是中土世界最伟大的矮人王国(更大的摩瑞亚地下城已经被炎魔灭亡,沦陷了)
矮人国王索尔异常喜欢黄金,于是在大厅里堆了巨量黄金和宝石。
结果巨龙史矛革打听到这里有很多黄金,就孤身一人飞到孤山,烧毁了附近的河谷城。巨龙势不可挡,又攻破并占据了伊鲁柏。
6. 被一堆公司当皮球踢,烫手山芋避之不及,《指环王》开拍前有多惨
在电影史上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但凡是后来震撼世界的经典电影,它们的诞生过程都充满了坎坷,今天要说到的影史上的巨著某王系列,也是如此。
版权问题关于这个系列电影,大家应该都知道是出自某戒这部奇幻小说。作为在西方家喻户晓的名著,这部电影自诞生以来之后其实也有被多次改编成各种影视、动画等等。也因为这样,所以版权问题相当复杂。
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一位制片人从联艺手上买下了这部电影版权,后来还从原作者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的后人里拿到了小说所有人物、场景、物体的商标权。
然而,在这个时候,转机来了。当时新线影业的董事长,他在得知这个项目后,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很可能会大爆的项目。当然,按他自己的说法,他也自认是电影界的赌徒,风险很大,但成功的话收益也高。
他在看过之前已经完成的一些项目以及剧本后,于是就让彼得·杰克逊过来谈谈。一开始,彼得·杰克逊还只是表示自己就拍两部就行了,“什么?拍两部?原著不是三部书吗?为什么不拍三部?”当时的彼得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之后,该项目也从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转移到新线影业,新线影业也倾尽全力支持这个项目。而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则保留了一小部分分成,哈维·韦恩斯坦也只是挂了个执行制片的名衔。事实上,新线影业为了支持这个项目也几乎是砸锅卖铁,一开始原定预算是1.3亿美元左右拍摄三部,但后来预算也是不断上涨,最后到了2.81亿美元。
最后的结果,这个系列,也成为了电影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巅峰山脉。
7. 请问:电影"指环王"中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是什么 详细的说一下 ,影视作品分析作业中的问题
叫中土世界啦
-------------------------------------------------------------
对于中土来说,和平之地在西方,比如夏尔和精灵族的居住地;而终极的幸福之地在大海的西边,则我 中土世界们不难联想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托尔金的魔戒系列分别写作于二战前和二战后,我以为他对幸福之地的方向指定应该是受当时普遍思潮的影响。当然,作为研究古英语和古代北欧语言的专家,托尔金不至于现实到把纳粹在中土上安排一个位置(如果非要有一个对应物,我觉得萨鲁曼以及艾辛格勉强算是),我觉得他实际上把邪恶势力设定为历史上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魔都国的位置,恰好相当于土耳其人鼎盛时期的疆域。特别是中土地图上莫过国向南一直延伸到地图之外,我猜想可能暗示着历史上土耳其帝国的亚洲以及非洲部分。历史上,匈牙利人是抵抗土耳其的主要力量,而中土的洛汗国最后也坚定地加入了抵抗索伦的大军,并且在刚铎大城之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至于刚铎,我们不妨联系一下斯拉夫人抗战土耳其的历史。当然这种解读方式有点类似红楼梦的索隐派,信不信由你。我们不过是在纸面上做一次有趣的旅行,一个游戏而已。
我不知道托尔金自己在书桌上描画中土地图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些,但我相信他无法完全避开历史和时局的影响。顺便说一句,画自己心目中的地图,可能是很多男孩子都做过的事。我也画过,我可以告诉你,无比过瘾。
弄清楚这些,下面一个问题是:中土有多大?中土生活着多少“人”?人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他们包括人类,也包括矮人、精灵族、霍比特人,甚至还应该包括奥克斯、乌鲁克这些没发育好的、专供索伦和萨鲁曼驱使的邪恶大军。
托尔金并没有回答这两个问题,他的中土地图也没有给出一个比例尺。因此我们有必要做一些研究工作。
中土有多大?我的答案是,它的地图上部分大致相当于中国东部一个省比如河北或者山东的面积。它应该没有英国那个岛大,但新西兰的南岛、北岛相对来说又小了点。为什么这么说?我来做一点简略的论证工作。
第三部里讲,洛汗国的军队集合起来要去援救刚铎,他们认为,如果保持战斗力而不是狂奔累垮,这段 中土世界路要走三天。洛汗国的军队都是骑兵,因此我想,骑兵一天行军四十到六十公里应该是常态,也就是说,洛汗和刚铎大致是北京到天津的距离。而两个国家的面积,从中土地图上判断,大致也应该与北京或者天津这样的直辖市差不多大小。推而广之,整个中土应该相当于河北省的面积。至于夏尔啦什么的,也就一个县的规模。
洛汗援救刚铎,集中全国兵力得到六千人马。按照古代男子三分之一参战这个比例可以估算出,洛汗国成年男子大致有两万人,成年女子亦在此数,再加上老幼,该国总人口大致六七万之间。刚铎要大一些,总人口可能在十万左右。那么整个中土的人类,应该在二十万左右。精灵族衰落了,估计数量很少。霍比特人可能相对要多一些,但以一个县的规模,应该达不到洛汗国那个人口水平。索伦攻打刚铎,动员了十万大军;萨鲁曼经营艾辛格,手下有万把自己制造的军队。因此,邪恶势力这边的总“人”口应该不比正义一方多很多(因为很多军队都是“制造”出来的)。如此算来,则中土的总“人”口应该在五十万以下。五十万居民生活在一个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岛上,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五个人,自然给人地广人稀的印象,因此才会有那么多雄奇瑰丽的风景。
我们有必要认识到,中土那些所谓的“国”,严格说来应该是一些城邦。你不妨想象古希腊的城邦:一个中心城市,把影响或者说统治力辐射到周边不大的一块区域。像洛汗、刚铎这样的大国,不过北京天津的地域规模,而人口又少得多了。这是典型的城邦生态。因此,我们又不妨把托尔金的中土历史,理解为古代希波战争的魔幻版本。洛汗和刚铎,相当于雅典和斯巴达;而魔都,则有着波斯帝国的影子。历史上希波战争希腊城邦胜利后,曾有万人远征波斯的壮举,色诺芬有《长征记》记之。我觉得可以对应魔戒中的佛罗多那一路。当然这种类比有点牵强,但阿拉贡最后统率人类联军远征魔都黑大门,则明显有亚历山大征服波斯 中土世界的影子。导演在影片中设计的象军,亚历山大曾在远征中多次战而胜之。
当然,不论索伦的邪恶势力到底影射土耳其人还是波斯人,历史上他们都是来自同一个方向,并且给欧洲人留下了印象深刻的伤害。我相信这种伤害也构成了托尔金的潜意识,然后通过魔戒系列这个渠道表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