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什么 冈仁波齐电影讲的内容
1、《冈仁波齐》电影简介:普拉村西藏腹地一个古老的村子,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 玛扎堆的朝圣队伍。
2、于是10个普通的藏民和一个孕妇,从村子出发,历时将近一年时间,沿着2500公里长的路,一路向前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影片中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绚烂的后期,有的只是行走,叩拜,平静地面对一路的生、死、成长和放下。
2. 《冈仁波齐》电影幕后制作是怎样的
《冈仁波齐》电影幕后制作
“冈仁波齐”是一座神山的名字,它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不仅如此,它还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3. 冈仁波齐好看吗
《冈仁波齐》很好看,在好莱坞席卷中国院线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导演长脸;在冯小刚说“垃圾电影是因为有垃圾观众捧场”的背景下,这部片子很给中国观众长脸。
下面来说说这部片子好在哪里。
——————————————
《冈仁波齐》好就好在:片子讲的是一件很高级、很有信仰的故事,但它没有丝毫的“自我感动”。
不自我感动成就了《冈仁波齐》。故事讲的是:11个藏民组成了一支朝圣队伍,从西藏芒康出发,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拉萨,在拉萨打短工挣够路费后,又磕长头1200多公里到达神山冈仁波齐。
(磕长头遇到绕不过的水洼,就从水洼中磕过来)
在这部片子里,戏剧冲突都被最大化地平实处理,很少出现近景和特写,基本都是远景和中景,就是保持最大的克制和理性。这在充满导演个人表达的艺术片门类里边,已经难能可贵。
但是,平淡并不代表平庸,将生老病死、春去秋来自然地融入这段朝圣旅途中,使影片具有了深刻的宿命感。
4. 《冈仁波齐》为什么吸引观众
西藏的朝圣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听闻,朝圣者的每一次匍匐前行,每一次叩首。在内心都是一次震撼,一次洗礼。《冈仁波齐》记录了来自芒康的十一位藏民,怀着不同的理由,一路向西朝圣的故事。他们穿越1200公里,一步三叩首,从芒康拜到拉萨,又从拉萨拜到神山冈仁波齐。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5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电影《冈仁波齐》以一群前往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冈仁波齐朝拜的信徒为主人公,讲述了一段看似平淡无奇,但却牵动人心的故事。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正好遇上冈仁波齐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这支十一人的队伍一起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0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
5.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冈仁波齐》
2014年是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的本命年,村子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这支朝圣队伍。
在我们为别人一句冷嘲热讽而内心忧愁时;在我们为生活中的某些关系而纠结郁闷时;在我们为眼前的鸡毛蒜皮而纠缠不清时……
有人决定用一年的时光,数步一叩首,俯身向大地。他们怀抱着不同的自我救赎之心,开始了一段两千公里的朝圣之路。为超度自己的累世业力,也为所有天下众生祈福。
《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就是记录了这样一群人。影片中11个有着不同故事的藏民,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神山冈仁波齐,他们一起踏上了历时一年,徒步跪拜数千公里,为赎去罪过,净化灵魂的朝圣之旅……
看了这部电影,你会为他们的虔诚、坚持、无所畏惧所感动。他们是有着什么样的信仰和毅力,要坚持去做朝圣这件事?这里边究竟珍藏着什么样的人生密码?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众多佛教徒要选择在藏历马年去转山呢?
因为在在藏传佛教里,这一年是释迦牟尼佛降生和成道的年份,也是冈仁波齐的本命年,平常转一圈积累一份功德,而在马年转山,可以额外多积累12份,也就是转一圈等于13份功德,所以,马年转山的人特别多。
位于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普兰县北部的冈仁波齐,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其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
这座绝美之山在四大宗教中,地位崇高,被看作是世界的中心。由于千百年来的宗教崇拜,赋予冈仁波齐无限神秘的形象,使它成了最神圣的山峰,也成为最具有文化意蕴的山峰。每次的藏历马年,诸神都会汇聚到神山——冈仁波齐。
这座神山,仿佛是联接天堂与人间的阶梯,是人间最有灵性的地方。每个佛教徒都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所以每个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夙愿,莫过于去冈仁波齐朝圣。
由此,可知电影中的这11名藏民,他们叩首朝圣的路上,顶风冒雪,一步一叩,是一种何等的神圣及纯粹。他们的灵魂回归和对生命的本真认知,包含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生命密码。
这一条朝圣路,他们走了一年。除了天气、路况等原因之外,他们还遇到许多我们无法想象的突发状况: 有时,人会受伤生病;有时,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要出生;有时,老人时辰到了就去世;有时旅费用尽,要暂时打零工赚钱……
他们一路走走停停,因为知道自己终将要去向哪里,所以,心安理得面对发生的一切。接受、面对、理解、放下。然后,歇息片刻,继续上路。
片中的朝圣队伍走到某个村庄,遇到一位老爷爷。老爷爷不断叮咛:走的步子不要太多了。你诵什么经就怎么走,喇嘛告诉你走几步就走几步。磕头的时候,额头一定要碰到地面,碰不到地的不算。心要诚,心要装下众生的平安健康。
每一步都算数,所以每一步都要用心去走。真正的朝圣,是在去远方的路上,回到自己心里面的家。
始终相信,我们这些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冈仁波齐,而我们现在每走一步,做每一件事,都在朝着心中的冈仁波齐“磕长头”!
既然决定上路,路上遇到什么,都是正常。既然是为自己走的朝圣之路,就要一个头一个头地磕完。
电影的英文名字: paths of the soul,意为“灵魂的千条万条道路”。这一路,你要把喜怒哀乐遍尝,要把生老病死流转。跳舞有时,悲恸有时。什么都会过去,什么都会回来。
影片中,扎扎的父亲一直在追问:“老天是不是有时候不公平?我爷爷没做过坏事,我父亲也没做过,我也没有。可为什么不幸与痛苦会发生在我身上?”
他无法理解,本来欢欢喜喜盖房子,为什么会发生意外,导致两个工人死去、两个工人受伤。为了赔偿伤亡者的家属,他欠下了20多万元的债务。从此,一蹶不振。
他的生命在出发朝圣之前,是卡住了的。在这条路上,他一直在追问为什么,追问因果、追问命运。
“为什么?”是人探索自己的起点。人的一生,这场从生到死的旅程,何尝不是一场在人间的朝圣?
也许我写这件事儿,就是我在纸上追问我的命运,追问何为因、何为果。我是在纸上做一趟灵魂的朝圣。好像在纸上磕长头,一个字一个字地修行。在写的过程中,我似乎慢慢把自己写明白了。明白了一切有因有果,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活成这样。
懂得了过去,于是也就懂得了接下来该如何活。在纸上的每一步,都是修行。生命中的每一刻,也都是修行。去做,去活,尽心尽力。
如果你没有在连绵起伏的雪山、荒凉的戈壁河谷、广袤无垠的高原路上,看到那些满脸疲倦但眉梢却透露着一股坚韧的藏民,是如何长年累月一步一叩头在朝圣的路上,你就无法体验到这世间竟还有如此纯净如斯的圣地。这是一种信仰的极致,也是一种心无旁骛的心灵极简。
“它描述生死,不卑不亢,无喜无悲。”不卑不亢,无喜无悲,是宁静的力量,来自于信仰的加持。
《大学》中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有信仰在,人会放下各种借口,也就放下各种烦恼。因为你内心的光,清明知晓: 这一生,你遇到的每一个人,经历的每一件事儿,翻过的每一座山,跨过的每一条河,走过的每一步路,流过的每一滴眼泪,都是为了自己的灵魂而体验。
朝圣的队伍带着信仰继续上路,他们无悲无喜,不卑不亢,信仰加持着他们,他们朝着那束光,不惧艰险、风餐露宿前往。
这一路像极了人的一生,把喜怒哀乐尝遍,转山、转水、转佛塔,欣喜有时,悲恸有时。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路在脚下,即刻前行,只为我们内心的那片“圣地”。
6. 如何评价张扬导演的电影《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也是很多宗教中的圣山。2017年,这部张扬导演,以朝圣为主题的公路电影上映了。
然而与大部分电影不同的是,它采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影片中的所有人都是活生生的,这个事情也是真实发生的。
电影的剧情极为简单却又不简单。步行两千于公里,耗时一年,从芒康走到冈仁波齐,这期间克服了无数困难。我没有去过西藏,但我去过佛教四大名山中的峨眉。徒步11个小时登上了金顶,是对体力、耐力和信念的考量。然而,在登山的过程中我看到佛教徒一台阶一跪拜,这种毅力和信念,领我自愧不如。
普通人可能觉得他们又蠢又笨,为什么不坐车去呢?我们不能用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行为,也没有理由去责备他们。对于他们来说世间金钱名利并不重要,只求心里的安宁。藏民们的善良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给过路者喝茶、留宿,尽可能不发生争端。这种善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
影片同时暗含了对现在和未来的思考。机械化的推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正逐步改变这个世界,哪怕是高原上的村落也不能幸免。是坚守传统还是赶上潮流,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剧里的老人没有答案,每个人都没有答案,但却在不知不觉间做出了选择。
影片没有出现配乐,对话实际也少的可怜,运用大量的空镜,中远镜头来展现。这么做确实能最大程度的保留真实性,心路无声,任何的添加都是对纯洁和志诚的亵渎。
影片的最后,杨培在冈仁波齐山脚下长眠,人们或许会感伤,但更多的是欣慰。一个人终其一生走完了他最想走的路,将自己的灵魂永远的寄留在这山川之中。朝圣之路,不仅是一种仪式;心诚则灵,不仅是一句口号。在这条路上有的是对自己的审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生与死,轮回不止;爱与恨,何时分离?
愿你我在这路途中都能求得那心田的宁静。
7. 热门电影《冈仁波齐》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尼玛扎堆饰)在父亲去世后决定完成父亲的遗愿,带着叔叔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时正马年,正好是神山冈仁波齐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里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玛扎堆的朝圣队伍。这支队伍里有即将临盆的孕妇、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残疾的少年,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故事也怀揣着各自的希望。为了去冈仁波齐,这支十一人的队伍踏上了历时一年,长达2500多公里的朝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