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总投资1000万,卖了1亿票房的电影,制片人,导演,演员会拿到多少
电影产业化,效益化~
出品方就是产品产家~
制片人也就是工厂派来的监督~
导演也就是干活的工头~
演员也就是工人~
所以演员就是干活的,一般来说电影票房好的话~
在圈内你可以得到名声和金字招牌以及身价的提升~
绝对不会得到利益分成~
所以在以上所有岗位上,工人的岗位工资却是最高的~
其次是导演,赚的最多的是出品单位~
还有就是编剧,编剧等于是产品知识产权人,通常他都能分得一杯羹~
另外票房收入不能代表整个电影的效益~
除了影院收入,赞助,广告,以及先关产品~
电影公司针对影院票房的提成大概在30%-40%左右~
当然你上映场次越多你的回收比例越小~
所以1000万的票房大概能回收350万左右吧~
然后出品公司拿走大部分其他的分给导演和编剧~
而演员收到的是名誉和身价提升~
⑵ 电影的制片主任能赚多少钱
制片主任等于是一个企业的CEO,报酬情况也是CEO比例。
在剧组明面收入要比导演低点儿,但实际的不好说。
具体数目看电影的投资,质量等。
⑶ 拍一部电影是谁出资拍摄是导演还是制片人赚的钱谁分最多
一般来讲,出品人 是出资方
导演是整部影片的拍摄总指挥
制片人负责对电影质量的把控
认真作答,望采纳~
⑷ 电影院跟影片是怎么分成的 比如一张电影票为30元,那么电影院拿多少 导演能拿多少,制片人和演
按照中国电影的票房分账惯例,假如是100元的票房,
5元钱是要上缴的电影基金,上税3.3元,剩下的91.7元,
影院拿走35—40元,院线拿约5元,制片发行商方拿剩下的约50.
导演,编剧、演员没有分成,只有报酬,但一般都会约定分红。分红导演和大牌演员一般没问题,但编剧就拿得到拿不到就两回事了。(本人就是编剧)
⑸ 组里场记和执行制片谁的薪酬高
执行制片的薪酬高。
场记属于导演组,执行制片属于制片组。国内一般剧组执行制片拿的比场记多是肯定的。
一般来讲,新人场记一百一天,也会有人愿意去,稍微有两部作品经验的一个月6k~8k,干了五六年的场记一万一个月,个别场记大牛2.5w一个月。
剧组工资最低的应该是场务和演员助理,平均每天150,然后是各个部门的小助理,每天200比如摄影录音灯光化妆,这些部门的大助理每天500~800不等(摄影组跟焦点的除外,他们最低每天1000)。
然后就各部门大佬,工资最高的,除了有名的艺人就是导演(台湾有个叫林合隆的导演17万一集),摄影师,制片人和制片主任,由于制片部门的工作大部分与钱打交道,不时会有灰色收入,很少有纯白的人,包括演员导演,个别人灰色收入比工资高很常见。
执行制片的概述
“执行制片人”英文原词为“Proction manager",本意为“执行经理”或“生产经理”。其主要工作是配合制片人的工作,帮助传达制片人的各项布置和要求,为影视剧提供设备道具保障,协调演职员之间,演职员与制片人之间的矛盾与问题。
制片人是代表出品人负责具体的电影、电视剧项目策划、生产、发行等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负责人,是影片生产的主持者、投资者或其代理人,是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人物。
从寻找适合的剧本开始,之后确认导演、主要的演员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接着去找投资人或者电影公司哪里寻找投资,随后才能开始拍摄影视剧。
发掘了剧本,对影视剧做了初步的构想,提供了影视剧开发和制作的环境和资源,甚至是选择导演。因此,制片人保留有对影视剧的最后的审判权。
⑹ 电影收入的票房是怎么分配的,演员多少,投资方多少,导演制片人分多少。
随着2017年3月正式推出《电影产业促进法》政策出台以及电影票房连年高升(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的票房分别是218亿、296亿、441亿、455亿,559亿)2018年票房突破600亿。源于政策导向和高收益,电影投资已经悄然植入到每一位投资人的决策当中。投资的动力源于收益,电影投资的收益主要来源于电影票房的高低。
那么电影票房是如何分配的呢?
首先,院线总票房需要扣除5%的专项事业发展基金,其次扣除3.3%的税费,这个是国家收取的。
其次,剩下的91.7%中,院线扣除50%—55%,宣发5%—8%,剩下40%左右,往期统计35%左右为片方可分账票房,也就是出品方(投资人)分账票房比例。
个人票房分红=总票房*35%左右*投资比例
最后,电影版权在电视台版权收益,网络版权收益和海外版权收益以及广告收益。
票房分红到账时间:
票房结算时间一般在院线下映后三个月内,由中影集团联合第三方会计事务所进行结算,然后分账到出品方对公账户,再由出品方结算给个人账户。
票房外的版权收益也会有合同内具体列出,结算时间一般是六个月结算一次。
演员、导演、制片人拿固定片酬,算在前期投资里,利润归投资方。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导演、演员、制片人也参与投资,那就按投资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