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4-02-29 16:47:57

Ⅰ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1)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Ⅱ 简述中国电影发展史作文1000字

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感悟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类似的话,只能靠记忆拼凑起来,大跃进运动的发生与其说与赶超思想有关,还不如说与反“反冒进”思想有关。这句话引起了我的不解。
1957年4月,毛泽东在听取叶飞的工作汇报时说反冒进的人强调稳妥。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老是稳慢就会出大祸。对反冒进的人,办法就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提出新的口号,使他们无法稳。“冒进”是他们反对“跃进”的口号,我们要用“跃进”“代替”“冒进”,使他们不好反对。这就很可以说明,大跃进名词的由来也直接与反“反冒进”有关。
其实,早在1955年下半年毛泽东就有了大跃进思想的萌芽。在这一年7月和10月举行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和中共七届六中会议上,毛泽东对邓子恢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严厉批判,人为地掀起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在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情况下,毛泽东又进一步认为,中国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都应当适当地扩大和加快,在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也应当批判和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在有关八大的准备工作中,毛泽东提出,八大的“中心思想是要讲反对右倾思想,反对保守主义”。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右倾保守思想在许多方面作怪,使许多方面的工作不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发展。因此农业和农业以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迅速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新形势。从1955年第四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建设,出现了一股层层抬高数量指标和忽视综合平衡的冒进势头。1956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明确提出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在批判“右倾保守”,“提前实现工业化”的口号激励下,国务院各部纷纷修改长期计划指标,把15年远景设想和《农业四十条》中规定12年或8年的任务,提前在5年甚至3年内完成。基本建设项目也随之纷纷上马,“各方面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出现了急躁冒进错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次冒进是“大跃进”运动的前奏。
这样急躁的心态不就是需要时间降降温?需要时间平淡一下?
此外,除了对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的感想外,也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必然性。
以下我将就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谈谈我的认识。
首先,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中国要独立和自强就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
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龚自珍“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林则徐、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图强”;孙中山的国民革命。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这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共产党最初登上历史舞台时就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鸦片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但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没有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就决定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而,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反动统治的任务,就不能不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Ⅲ 中国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燃空薯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皮者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任彭年、沈浮、史东山、邵醉翁、何非光、杨小仲等。

(3)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现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中式大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国际市场有了新的开拓,商业价值也趋于提高。

Ⅳ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Ⅳ 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特点有哪些方面

一、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电影经历了萌芽时期、成长成熟时期、新中国电影时期。
萌芽时期。1905年,谭鑫培先生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戏曲片电影《定军山》。1913年,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22年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之后,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制片机构。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电影的成长成熟时期。电影艺术从娱乐性转变到反映生活、现实文化中。此时电影主要内容题材更多反映民族存亡,同时反映抗日战争、生活的黑暗、对封建文化的批判、社会人生的思考等,从而承担起启蒙教化、推动社会变革的使命。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等。
新中国电影。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大致分为六代导演。第一代导演:郑正秋、洪深等。中国第二代导演:费穆、郑君里、史东山等。
第三代导演:成荫、崔嵬、凌子凤等。此时的经典作品有:《刘三姐》、《红色娘子军》、《甲午风云》、《洪湖赤卫队》、《小兵张嘎》、《英雄儿女》、《烈火中永生》等。
第四代导演:称之为“学院派”。这个时期的导演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代表导演:吴贻弓、张暖忻等。经典作品:《城南旧事》、《小花》、《良家妇女》等。
第五代导演创作主体是北京电影学院1978级学生,八十年代初走上影坛,以饱满的情绪力量、冷峻深刻的文化反思、高度个人化风格、富于挑战性突破性的电影语言开创了“中国新电影”。代表人物: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等。
第六代导演也称新生代,指60-70年代出生,80年代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学习,90年代崭露头角的电影人。更具先锋性、前卫性、青春性的创作群体。主要导演有张元、王小帅、贾璋柯等。
二、发展中的中国电影
当代的中国观众的主体是年轻的一代,他们观影更多的是寻求精神上的宽松和舒适,体验一种无拘无束的感觉,而不想在看电影的时候背负着一种好似必须要承担的责任感,只有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一种平民化的电影,一种蕴含的“压力”很少的电影,才更易被今天年轻一代观众所接受。
近期,中国国产电影出现了收视上的春天,收视达到了13亿,影片的奇迹就是徐铮的新作《人在囧途之泰囧》,这部影片符合了大众的口味,更能反应百姓的需求,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切入现实,让浮躁的人们在繁杂的生活中,不仅知道事业的重要性,同时也知道更重要的是亲情和友情,影片中戏剧成分沿袭了第一部《人在囧途》的风格,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囧事,影片让人们看到在奋斗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艰难险阻,并以喜剧的形式展现,让人们既能产生笑感,又能激发深思。
中国电影需要科技的支撑。从技术角度上讲,中国电影特技与好莱坞大片中的特技相差甚远,当人们回味《阿凡达》影片中的虚拟技术时,人们或许会思考中国电影在技术上所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电影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条件,并且融入中国电影优秀的元素,以便发挥自身的优势。
中国电影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着,虽然我们与国外的电影还具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自李安的《卧虎藏龙》,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红高粱》等优秀影片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电影业一定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可以下载英语电影 浏览:246
好看的美国战争大片有哪些电影 浏览:569
电影打板abc怎么读 浏览:647
好看的电影催泪爱情推荐 浏览:696
超好看国产电影电影 浏览:188
一个电影院多少平方 浏览:856
左右分屏的3d电影怎么看手机 浏览:180
u盘电影怎么弄到电视上播放 浏览:368
近些年有哪些国产动画电影 浏览:598
无锡汽车电影院门票多少钱一张 浏览:967
转转如何出售电影 浏览:76
手机看电影用什么网站 浏览:998
电视怎么播放u盘里的电影下载 浏览:269
琼和什么电影 浏览:584
电影武藏好看吗 浏览:463
穿高跟鞋的男人什么电影 浏览:923
怎么播放百度网盘里的电影 浏览:939
妈妈服药自尽爸爸不在家是什么电影 浏览:972
哪种动物电影好看 浏览:209
快手电影特效怎么弄的 浏览: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