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3d电影从哪一年开始流行
1922年第一部3D电影诞生;1962年中国的3D电影第一部‘魔术师的奇遇’诞生
Ⅱ 3D电影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
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现象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
1922年,世界上第一部3D电影是《爱情的力量》,遗憾的是,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经遗失了。早期的3D电影都是以展示立体效果为主,片中常以指向观众的枪、扔向观众的物体为噱头。
1936年利用双镜头摄影机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有立体效果的影片,但此技术具有不少限制。之后从RealD三维等技术发展、阿凡达等电影流行之后,立体影片才进一步被广泛推广。
共12张
立体电影图片欣赏
有一名澳大利亚导演宣称,1936年纳粹德国时期已经成功拍摄两部三维电影。
1952年,讲述非洲探险的《非洲历险记》被认定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长片。该片的口号是“狮子在你腿上,爱人在你怀里”。尽管《生活》杂志在当时称该片“廉价、荒谬”,但观众们仍然热情地挤进电影院去体验片中的“自然视角”。
3D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
1954年,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们,绝大多数都对3D电影低眼相看,认为那只不过是在玩魔术而已,根本不是艺术。然而,希区柯克不这么想,他在1954年拍摄了3D版的《电话谋杀案》,成为了当时3D片中为数不多的精品。
Ⅲ 中国的3D技术为什么那么差啊
为什么中国电影的3D技术比好莱坞差那么多?这是每一个中国电影迷藏在心中的疑问。大叔今天不是要解答问题,而是找出一个解决方案。
先说一个大背景。
随着我们的网速越来越快,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大数据时代来了。举例说明,你以前去图书馆借书,得拿着书号一排排队,现在书都在电子阅读器里,你想看哪本搜一下书名就行;大叔现在出门都可以不带钱包,打车和吃饭都能用支付宝付款;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电脑写一堆文字,然后通过邮件发给领导;有人打我的手机,大叔不用接听就能从智能电话识别软件中知道对方是顺丰快递员还是房产推销电话;我可能和一个好友一年多没见了,但我能从他的朋友圈里知道他的一切动态……到最后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已经生活在各种各样的数据里,但这些数据又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形成一个大网,永远盘旋在空中,俗称“云计算”。
TMT领域的流行词可谓一年一换,前几年流行“云计算”、“大数据”,现在是“O2O”、“互联网+”,尤其是“云计算”这个概念,大叔在5年前做媒体的时候就在多个场合听过,那个时候,我们的手机用的还是诺基亚,2G网络,人们沟通重要通过短信和电话,视频通话只能坐在电脑面前用QQ实现,一般用户的邮箱空间也就500M,可以说各种环境都还无法支持,而短短五年,大叔认为现在的数据已经过剩了,数据从孤岛变成了沙漠。
再说回到电影。
3D电影真正流行的鼻祖卡梅隆曾说过,其实在1997年拍完《泰坦尼克》之后,《阿凡达》的构思已经基本完成,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实现影片的要求,因此,《阿凡达》才会姗姗来迟,那么,3D电影究竟对IT技术提出了什么样苛刻的要求,才使得高科技电影不得不停下他的脚步呢?
为实现3D电影中的特效,电影制作者需要处理7GB-8GB/秒的数据,3D电影每1分钟所产生的数据是17.28GB,整部《阿凡达》电影产生的数据高达3PB,不仅如此,能够处理PB级别的计算能力,想必也是极强的配置。事实上,云计算为很多影视作品提供了制作、存储和处理平台。同时,电影分发也可以用到云计算模式。电影制作完毕后,电影发行可以应用云计算将电影推送到电影院、影音店、互联网等渠道中。事实上,《功夫熊猫2》制作方梦工厂,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运用云计算。
云计算已经在电影业生根发芽,它可以对一部高清电影的每一帧进行数据处理,还可以进行版本的转换,特效的制作,大型场景的渲染,可以管理海量电影库中的影片,电影制作完毕后,电影发行也可以应用云计算将电影推送到电影院、影音店、互联网等渠道中。事实上,云计算降低了电影制作的成本,真正推动了电影业的发展。
如果云计算真这么好,为什么中国电影不用呢?1、贵,2、没技术。所以,我们看到的中国电影基本是字幕3D。现在,终于有点救了。
再来看一则新闻。
上周,2015中国国际云计算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惠普推出基于HP Helion云平台并针对中国市场量身定制的“中国云”战略。
“HP Helion”是什么呢?官方的解释是基于开放创新的云产品和服务,涵盖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为客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基础设施云计算产品组合方案和技术支持。你可能不懂什么是公有云和私有云。大叔找了一个比较通俗的解读:私有云就是你自己的家,只有自己或者你允许的人能住,一般你不愿意外人知道的隐私都放在家里;公有云就是收费景点,买了门票的都能进,隐私放这里可能会成为冠希;混合云就是两者同时存在了。“HP Helion”就像一个管家,帮你处理以上所有问题,并保证不出错。
惠普的“中国云”有多少个呢?16朵云,包括农业产业云、文化产业云、汽车产业云、园区云、旅游产业云、能源产业云、医疗健康云和教育产业云等8朵产业升级云,以及政务云、电信云、金融云、游戏开发云、移动应用云、桌面云、大数据云和开发测试云等8朵服务创新云。惠普全球副总裁企业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叶健表示,“这16朵云,只是根据实际落地项目第一批推出来的。它并不代表惠普的云服务只限于这些。未来,我们还会根据客户需求开拓更多的云应用,提供更多的云服务。”
惠普全球副总裁企业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叶健
在这16朵云里,有一朵大叔比较关心,就是文化产业云。据介绍,惠普将服务于好莱坞梦工厂的国际领先渲染架构和运营能力带到重庆,打造文化产业云平台。该平台将支持大规模数字化媒体制作,提供制作、渲染、转码等媒体制作一站式服务,可有效节省成本,完成影视级大规模媒体制作。
也就是说,过不了多久,借助惠普文化产业云平台,最新最炫的好莱坞电影技术将会第一时间与中国电影的制作者们共享,我们再也不用花重金聘请好莱坞的后期制作、特级渲染师甚至是导演,借助云计算,电影制作的成本不但大幅降低,效果却越来越好,中国电影也能拍出真正的大片范儿了。。
Ⅳ 中国的3D电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10年,阿甘导演“大作”《魔侠传之唐吉可德》
《魔侠传之唐吉可德》是2010年8月上映的国语电影,导演阿甘。是中国也是亚洲的首部全片3D立体电影,由阿甘执导,郭涛主演,
于英国完成后期制作工作。脱胎于西班牙作家作家米盖尔·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唐吉可德》
票房约3000万,制作成本7000万。评价基本上是负面,剧情烂到极点,从头到尾不知所云,看不出导演想说点什么,如果你只是想看热闹、看场面,对不起,你也会失望,技术成不成熟倒在其次,感觉摄制人员根本还没搞懂3D的概念,压根不会表现画面,只能说是一个3D电影的尝试吧。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演员表演黑卖力,只是从全局来看,卖力也成了吃力。
《龙门飞甲》
徐克导演2010年作品
《龙门飞甲》是中国第一部用3d技术拍摄的imax3d电影,徐克导演2010年拍摄的作品,是《新龙门客栈》的续集,是中国大陆继香港后大中华区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武侠电影。影片投资3500万美金,是导演徐克与动作巨星李连杰继《黄飞鸿》系列之后再度合作的电影作品,并汇聚周迅、陈坤、李宇春、桂纶镁及范晓萱等实力影星倾情加盟。出品方博纳影业集团已与IMAX公司正式签约,《龙门飞甲》也成为了继粤语后华语电影史上第一部获得官方认证的IMAX 3D电影。该片于2011年12月15日上映。徐克坦言,其实3D的计划原本应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实现的,但当时的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龙门飞甲》如果只是作为普通效果来看没什么出彩的,要到影院里去体验imax3d的震撼效果
附注:
IMAX-3D的立体效果确实强于数字3D,
现在世界上3D技术有很多种,而IMAX-3D采用的是目前公认的最好的3D立体技术,这种3D技术,可以呈现更为立体的效果,但代价就是用来播放的3D设备价格非常昂贵,不是所有电影院都能拥有的,因此导致IMAX-3D的票价居高不下。如果看普通电影,IMAX巨幕可能不划算,但看3D立体电影,虽然票价仍然很高,但更为逼真的3D立体影像,倒也物有所值
Ⅳ 3D电影是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吗
不是,第一部3D电影是《非洲历险记》。
3D技术在19世纪末就开始被发现,当时英国电影先驱威廉姆·弗莱斯·格林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电影的装置:在屏幕上同时制造两个画面,通过偏正眼睛使观众获得立体感。
到了1900年,弗雷德里克·尤金·艾维斯发明了立体摄像机,摄像机模仿了人体的眼睛,使两个镜头相距4.5厘米,相当于人类眼睛的瞳距。
1952年,讲述非洲探险的《非洲历险记》被认定为是史上第一部真正的3D电影。
促进3D电影发展的因素
1、科技迅速发展
电影是科技创新的产物,科技的高速进步带动了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以《阿凡达》为例,巨大的成功背后蕴含着强大的科技支撑。在《阿凡达》电影中有近60%的画面由计算机生成,先进的视觉效果以及全新发明的技术,用于实拍动作画面与CG 合成。
2、经济急速腾飞
纵观如今的电影市场,以“大制作、大投入”作为电影卖点的作品已经越来越多,数不胜数的电影制片公司开始加强对电影的投资,期待“高投入换来高质量”成为吸引消费者的最大亮点。
3、需求快速提高
在20世纪90年代看电影只是为了跟上潮流,而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品日益提高,观众观念的更新,他们对电影的需求地不断提升也促使着更多的高技术高含量的3D和影视特效向前发展。
3D电影的面世,无疑给观众了一个新的感官体验,立体的视觉冲击,强有力的打斗场面,给影片增加了无数的刺激。
Ⅵ 3D电影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3D电影是1953年5月24日首次出现。
3D电影一般指立体电影,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是好莱坞推出的一种电影。
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6)电影3d技术多久普及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1982年,迪士尼拍摄了短片《魔法之旅》,虽然这部短片只有16分钟,但通过CGI与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了在当时令人惊讶的3D效果。
1982年,《13号星期五》第三部上映,本片令80年代的3D电影慢慢复苏。
1983年,3D版的《大白鲨第三集》轰动一时,放映首周就赚得1300万美元的票房。但因为电影本身水准低下,3D效果也无过人之处,很快就让观众失去了兴趣。
1985年,《魔晶战士》成为世界首部3D动画长片。
2004年,第一部IMAX 3D长片《极地特快》诞生。该片在2000块普通2D银幕上放映,3D IMAX银幕只有75块。然而就是这75块3D IMAX银幕,获得的票房占全片总票房的百分之三十。3D+IMAX的“超强组合”,让发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
2005年,迪士尼的动画片《鸡仔总动员》采用了新型投影技术放映,消除了以往看3D电影时容易产生的眼睛疲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3D电影
Ⅶ 3d电影在甚麼时候开始出现在哪个地方起源在甚麼时候开始流行
1936年利用双镜头摄影机和偏振片可以造出具立体效果的影片,但此技术具有不少限制。之後从RealD 3D等技术发展、阿凡达等电影流行之後,立体影片才近一步被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