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如何评价本命年电影

如何评价本命年电影

发布时间:2023-12-14 14:09:17

㈠ 《一念无明》好看

好看。影片基调很压抑,但剧情内容丰富,值得一看
《一念无明》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讲述了余文乐和曾志伟饰演的父子,由于家庭责任而互相误解和亏欠,最终相携着面对生活的动人故事。影片对现实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挖掘,得到了国内外各大电影节的一致青睐,并斩获诸多奖项,如金马奖的最佳新导演奖和最佳女配角奖,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大奖等。凭借罕见的题材和真实动人的故事,《一念无明》被曾志伟夸赞是“十年一遇的好剧本”,也成功吸引了余文乐、金燕玲等影星零片酬加入。《一念无明》先后在国内外九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被影迷们评论为“媲美《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佳作”,“在切身共鸣和‘亲近感’上,胜过《比海更深》”。

㈡ 跪求《本命年》影评一篇 1500字左右

《本命年》是一部表现城市青年题材的影片,不仅具有某些“新写实”特点,而且极为耐人寻味。这部影片看似单纯、平静,实则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从影片中,我们能够感到谢飞对中国当代某些城市青年乃至市民层面的精神空虚、没有文化状况的那种痛心疾首的感受。影片一开始,本片的主人公、刚刚出狱的青年李慧泉正在穿过地下通道。当他走出地下通道后沿着大杂院中弯弯曲曲的小道终于来到了他自己那破败、零乱、布满灰尘的小屋时,我们知道,他的新生活开始了。观众隐隐约约地感到, 不管他的新生活如何展开,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不久,观众就被告知,他父母双亡、孤身一人,过了春节他就24岁了,就是说,对于他的新生活来说,他首先要度过他的本名年。本命年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意味着一个人一生中每12年遇到一次的不吉利的年头。按照这一习俗,他熬过了这一年,似乎就开始了一番新的天地。他能否顺利地度过这一年似乎是一个问题。但最令人震惊、而且也最让人思考的是,在影片中,李慧泉的全部故事在他的本命年刚刚开始的时候(即除夕之夜)就结束了。一个希望有新生活、并一度燃起了对生活的期望的人,在他的新生活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 导演谢飞与主演姜文
这很象他的"爱情"经历:一个相当微弱的爱情信息,刚刚收到,就被信息的发出者废弃了。影片对故事结局的处理很有特色,一是突发性,二是模糊性。方叉子的自暴自弃、走向绝路以及方叉子的家人对方叉子所表现的那种毫无情义的决绝态度对李慧泉的刺激,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朦胧爱情的迅即消失无疑只是一个积累因素。但问题在于,李慧泉把1万4千元存款取出来只表明他的绝望和自暴自弃,还并不等于自杀。 事实上,他直接死于一次抢劫事件,但是其死因却难以确定。这样一来,影片在主要表现李慧泉死于他的精神悲剧的同时,又为对他的死因的宿命解释留有一定余地。在影片中,爱情悲剧只是他精神悲剧的一部分。他不能正确地对待爱情,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不能正确地对待他必须面对的生活的沉重。生活的意义对他而言尚有待于发现和建立。 当他在酒吧第一次听到漂亮歌女的歌声时,叠印镜头的使用准确地表现了他此时此刻的感受:生活似乎突然变得有意义了。方叉子事件之后,爱情的希望对于他就有了决定性的意义。他的悲剧也在于,他把生活的意义完全寄托在一厢情愿的爱情上,这一点也有表明他生活空虚和表现城市青年没有文化的精神悲剧的作用。据说,在影片在拍摄过程中,有人对如何处理泉子和歌女的关系提出建议,即泉子是否可以把她"办了"。 对此,谢飞始终坚持现在的处理。仅从这一点也可以见出谢飞一以贯之的理想主义和社会批判精神。这一点更加重了影片本身的社会批判的力度。此外,人情冷暖、社会弊端等现实问题在影片中也都得到了一定的折射。

㈢ 让你百看不厌的一部电影是什么

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是张艺谋的《活着》,这部电影被称作是张艺谋拍得最好的电影,豆瓣9.2分。

这部电影于1994年上映,也是世界电影史最辉煌的年份之一,这一年出了很多优秀影片。该影片改编于余华的同名小说《活着》,由葛优、巩俐、牛犇、郭涛、刘天池、姜武、倪大红等主演。在这部影片中,你能看见诸位优秀演员年轻时青涩的模样,毕竟那时候巩俐才29岁,倪大红才34岁,郭涛也只有25岁。

这些演员在当今演艺圈的名声也是响当当的,也正验证了那句话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演技的打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是积年累月练出来的,厚积才能薄发。

影片讲述了富家少爷福贵(葛优饰演)一生坎坷的命运,初时还有一栋价值不菲的旧宅,因嗜赌如命,输掉了最后的家产,气死了老父。差点老婆家珍也要带两个孩子远离他,好在痛改前非,家珍最后没有放弃他。

一家人紧巴巴地过日子,他也依靠皮影戏谋生,虽不富足但还能管个温饱。岂料在与春生走街串巷的过程中被抓壮丁,好不容易被放回家的时候,老母已因病去世,大女儿因连续高烧竟然变成了哑巴。

在他身边总是伴随着一些不幸的事情,他亲眼目睹了老全和龙二的死,也庆幸自己捡回来一条命。所以他小心翼翼地活着,也更加拼命地活着。辛苦养大的儿子不幸被当了区长的春生撞死,而多年之后女儿也因为难产而死,留下了唯一的外孙馒头。

福贵的一生,并不如其名字那般顺遂,与之相反的是不幸总是发生在他们家。 福贵虽是大时代的一个小人物,但他们一家人的苦难生活恰是一个缩影。活着的意义在福贵的身上更显得尤为突出,他是历经生死的人,才更知活着比什么都更重要。

苦难的岁月里尤能顽强的生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过好每一天呢。

说实在话,百看不厌的电影真没有,我不相信一部电影你会去看100次,就我自己而言,我看过电影次数最多的是《罗马假日》。

还有的电影也看过几遍,自己做了个分类,喜欢的可以去看看。

励志:《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三傻大闹宝莱坞》、《叫我第一名》

文艺:《岁月神偷》、《返老还童》、《黑天鹅》

爱情:《泰坦尼克号》、《朗读者》、《这个杀手不太冷》、《空房间》

犯罪:《罪恶之城》、《沉默的羔羊》、《香水》、《告白》、《大卫戈尔的一生》

悬疑:《搏击俱乐部》、《第六感》、《恐怖游轮》、《蝴蝶效应》、《电锯惊魂》

动画:《飞屋环游记》、《大圣归来》、《玛丽和马克思》、《冰河世纪》、《名侦探柯南》

动作:《杀死比尔》、《功夫》、《黄飞鸿》

喜剧:《大话西游》、《东成西就》、《变相怪杰》、《唐伯虎点秋香》、《鹿鼎记》、《食神》、《九品芝麻官》、《审死官》、《少年足球》

科幻:《骇客帝国》、《盗梦空间》

魔幻:《哈利波特》

同性:《霸王别姬》、《爱在暹罗》、《蓝色大门》、《假面》、《盛夏光年》、《美少年之恋》、《霜花店》、《王的男人》、《刺青》、《游园惊梦》

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战马》,看了不下于八次,静美的苏格兰景色,纯美的英式口音,动人的故事,以及俊美的战马,以及傍晚那一抹晚霞,都是绝美的。它本是一匹野马,被男孩驯服后用于耕种,然后战争的到来让它被征用为战马。战马历经了上尉也马夫,无论是上尉还是马夫对马展现的都是尽可能的仁慈,无奈的只是战争的现实谁都无能为力。小男孩在战马被征用后虽然经常与上尉书信联系,但在上尉战亡后就断了联系,男孩不甘心,为了寻找他的马,他也做了参军。战马也几经波折,在做拉坦克的马时,它为了救年老的黑马,自告奋勇,那一刻惊呆的不只是里面的士兵,还有荧幕前的我,一匹马都尚且通灵性,为什么我们人却战乱不止!后面战马经历了农夫孙女,但没几天被军队发现,它就一路逛奔,最后直到被战场的铁丝网缠身才停了下来。战马的对面分别是英德军队,然后迷雾茫茫,分不清状况,在英国士兵确认是匹马时,他冒着风险拿着白旗走出战壕,敌对方德国士兵也没有开枪,英国士兵靠近战马后发现需要钳子剪短铁丝才行,他吼了一下,此时双方士兵都扔出了钳子,这一刻他们不是敌对方,是共同关心着战马的朋友。就在此时,德国边也走来了士兵,开始他们还是有所防备,但随着救战交流,他们的防备也降低,询问着彼此的家乡,最后马被释放了,两个士兵也不得不再次回到敌对身份,在临走时,两个士兵相邀如果战后他们还活着就去彼此的家乡。本是两国敌对,但因为一匹马被困住需要解救,两国军队的暂时化干戈为玉帛,去解救一匹马,这一刻是美好的。之后男孩也找到了战马,战争也宣告结束,战马也随男孩一起回到了家乡,在苏格兰乡间小路上,余晖印染着天空,照亮了男孩和战马,那一刻他们都是伟岸的!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不止是故事好,他的电影所展现的人性都是美的,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失去人性的美好!同时他的电影配色很美,很喜欢《战马》这部电影的配色,像一幅油画!大家有机会去看看这部电影还有斯皮尔伯格的其他电影!

韩国:燃烧 杀人回忆 熔炉

大陆:末代皇帝 鬼子来了 活着 驴得水

霸王别姬 疯狂的代价 双旗镇刀客

红高粱 秋菊打官司 有话好好说

我的父亲母亲 菊豆 老井 百鸟朝凤

落叶归根 盲井 盲山 芙蓉镇 本命年

小城之春 颐和园 白日焰火

港台:英雄本色 喋血双雄 纵横四海 辣手神探

龙虎风云 监狱风云 学校风云 濠江风云 窃听风云 癫佬正传 三少爷的剑 旺角黑夜

门徒 人民英雄 新不了情 倩女幽魂 色戒 双瞳 一一 悲情城市 黑 社会 枪火 神探 复仇

单身男女 大只佬 江湖告急 龙在江湖 野兽刑警 无间道 证人 线人 激战 湄公河行动 红海行动 鹿鼎记 喜剧之王 唐伯虎点秋香 济公 情圣

逃学威龙 上海皇帝 跛豪 赌神 等待黎明 何必有我 杀破狼 导火线 扫毒 特殊身份 大上海 毒战 甜蜜蜜

百看不厌一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

百看不厌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故事方面。整部影片故事内容叙述方面很简单,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父亲母亲相识、相爱时的情景。影片整个叙事过程没有很大的矛盾冲突,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以及父亲一生对村里教育事业的贡献。而然,就是这种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却表现出爱情的真谛,简简单单才是真。父亲一生对村里教育事业的奉献才是平凡中造就真的伟大。

二、在色彩运用方面。张艺谋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影片中色彩运用方面有很高造诣,我个人认为简直是登峰造极。每一个镜头色彩的运用都恰到好处,不收敛,也不夸张,看起来很舒服很和谐。当看到父亲和母亲相识的部分,整个画面看起来内心很敞亮很舒服很温暖。

三、整部影片,无论在构图、色彩、音乐和故事内容方面都达到了极度的和谐,让看过的观众都能产生共鸣。这部影片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就是一部教课书。

让你百看不厌的一部电影是什么?我想了很久,删删减减,还是觉得《东成西就》就是我想要的答案。在心情不好、郁闷、被领导骂等等,这部电影是最好的一剂良药,专治心情不好。

《东成西就》是1993年上映的一部喜剧电影。由刘镇伟执导,洪金宝动作导演,张国荣、林青霞、张学友、张曼玉、梁朝伟、梁家辉、王祖贤、刘嘉玲、钟镇涛、叶玉卿等人主演。演员阵容强大,都是影帝级别的大腕,难得看到一部片子有这么多的名明出演。当时有人说肤浅低俗什么的,这本来就是喜剧片,当然是怎么 搞笑 就怎么拍哟。

要说记忆深刻,当然还有梁朝伟的香肠嘴

张学友表白这段更 搞笑 ,文字无法表达,全是笑点。

仅仅90分钟的影片时间,全程都是笑点,眼泪都笑出来,把肚子都笑痛,就是这种感觉。推荐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看看,绝对给你治好。

托纳多雷的《还上刚琴师》:

在我所有阅片过程中这是排名第一的电影,它的名气已经大到对情节已经无需赘述,可以说这是一部把艺术,商业,哲学,影视技技巧,真实事件……融合得高度统一且价值非凡的一部影片。众所周知,哪怕就是将艺术和商业能够做到完美结合的作品就已经是凤毛麟角了,何况还要包括哲学,故事叙述,真实事件等元素!

乍看之下,要照顾到故事的方方面面,这似乎是件难如登天之事,但托纳多雷在此部影片中能够做到整体性毫无漏洞的程度简直像是出自上帝之手!

人和上帝的区别在于“思想”是每个人所生存在世界上的依据,而上帝是没有“思想”的。有人问“思想”是什么?这里所说的思想绝非是那些“功成名就”金玉良言,也不是圣经中关于谁的忏悔,而是记忆以及对记忆总结出的经验和反应。这些记忆,经验,反应组成了所谓的“自我”,也就是人对自己的认知,一旦认知形成,从此将鸡飞蛋打,永无宁日。“自我”,“认知”,“意识”,“思想”,这些统统是人类的专利,它诞生于某个国家,某个统治阶级的宣传部门,它们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遭人唾弃的,你应该怎么生活,知晓对世界万物的概念和一堆关于“努力拼搏,幸福生活”的意象!

1900非常幸运地躲过了此一“浩劫”,无“思想”的大脑是上帝亲吻这个“弃婴”脸颊的证据,无论从户籍制度上来说还是从人类的一份来说,他都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人会质疑解1900对于钢琴无师自通的能力,没有人会有如此的幸运,对此,我除了无言以对可能也就只剩下一声叹息了,他除了在钢琴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异禀之外更让人艳羡的是他那神游太虚的能力,从没踏上过陆地的他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偷走了世界!如果他对一朵花叫什么名字有概念,那么他就看不到这朵“花”了,看到的仅仅是“花”的概念。看不见海,听不到海声就犹如城市的人看不到城市的边界城市的肮脏一样,“概念”“知识”“印象”“偏见”“好恶”“愿望”……太多的东西让人一叶障目,做不到如实观照。

1900眼中的城市跟长在陆地上的人对城市的理解不同,选择哪一条街道,哪一栋楼,哪一扇门,做什么工作,跟哪个女人去生活一辈子,这是或许是只有上帝才能回答的问题,他的手指弹不了如此庞大的“钢琴”。其实任何自以为能够驾驭这架“钢琴”的人都是愚蠢至极的人,但自我良好的认知让人类在城市的舞池里孤芳自赏地扭曲身体以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

最后不得不说一句那个傲慢无礼,浑身散发着在烟花柳巷里浸泡出的市井味的杰利,这是个真实的 历史 人物,影片也还原了这个人物的真实尿性。将一个 历史 的真实人物安插在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会让观众产生高级的愉悦感,这会让故事更加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事就会变成传奇!

说起让我百看不厌的电影,相信大多数人都选的是喜剧类型,而周星驰是喜剧带领人,每一部都是经典!在我的心目中无人能及,他的电影我都会百看不厌的,每一部我从小到大都不知看了多少遍,比如《少林足球》、《功夫》、《鹿鼎记》、《赌圣》等等,他的电影不是只有喜剧这么简单,还有表露出很多的 情感 ,这些 情感 的演技和星爷现实的 情感 有相似之处,星爷会把这些真实的 情感 慢慢带进他的喜剧里面,真实性极强,给人带入感。比如《喜剧之王》、《大话西游》就可以知道,真要我说要选一部电影的话,我选《喜剧之王》,里面星爷的主演角色和现实的他最为接近,可以说在里面可以看到星爷是怎么走过来的,演员都不容易,他把喜剧演到极致,告诉了我们,做什么事一定要坚持下去,不放弃你就会成功。这部电影也影响我很久,也非常感谢星爷。而星爷现在老了也没有结婚,喜剧要演到极致就是悲剧,看到最后都会有很多感触,下一秒就落泪了。最后总结一下:让我百看不厌的是星爷,是《喜剧之王》!

一、《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

这部片上映于1993年,很老很老的片子了,是一部让人爆笑不止的极度 搞笑 片,片中大牌云集,比如张国荣、林青霞、梁朝伟、张学友、刘嘉玲、梁家辉、钟镇涛、张曼玉、叶玉卿等等港台的大牌明星,不知道这样的阵容放在现在,能拿到多少的票房。

剧中以射雕英雄传的人物为背景,融入了大量的 搞笑 元素和桥段,全片让人爆笑不止,没看过的小伙伴一定要去看看的。

二、《甲方乙方》

冯小刚早期导演并参演的一部作品,1997年上映,影片讲述了四个年轻的自由职业者,开办了好梦一日游的业务,为普通老百姓实现梦想的故事。由葛优、刘蓓、何冰、傅彪、徐帆、李琦、英达等明星出演。影片是一部贺岁喜剧片,其中让人爆笑的桥段也很多,比如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的葛优,饿的差点把耗子都给吃了的尤老板,和拿南京地图当做德国地图进行指挥的英达。我们不评价冯小刚为人方面怎么样,但是这一步电影确实拍的是不错,也是我经常拿出来观看的一部爆笑 搞笑 片,后来的《私人定制》就完全是炒冷饭,令人反感了。

推荐了两部非常轻松的爆笑 搞笑 片,非常适合心情需要放松的时候观看,当然有一部《花田喜事》也非常爆笑,大家也可以去看看,第一次看的小伙伴我保证你会笑到脸抽筋加肚子疼。

㈣ 姜文,赔了几千万都不低头的他,就这样屈服了

文/文刀贰

1992年,王朔带着《动物凶猛》走进了姜文的世界。

当时姜文看完小说后说:

“觉得像针管扎进了血管里,血冒了出来,闻到了西藏歌和大食堂的味儿。”

1992年5月1日,姜文开始在北京一间小屋里,写作电影剧本《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这间只有6平米、一张桌子、一张床的小屋里。

姜文将6万字的《动物凶猛》改编成9万字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那时姜文满是自信地说:

“中国这么多导演哪个优秀?现在没有,以后有!谁啊?我!”

1994年,电影的粗剪版被拿到了威尼斯电影节参展。

凭借这部电影,夏雨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从那开始,《阳光灿烂的日子》便成了中国影坛的梦之起点。

而影片中的马小军,便是当下姜文的隐喻:拼命融入时代,又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曾经的姜文,只想站着挣钱,拍自己喜欢的、读自己爱看的,他不指望别人能理解自己。

但如今的姜文却想“讨人喜欢”了。

在这彪悍的大半生中,姜文到底经历了什么?

1963年,唐山的部队大院里,出生了一个名叫姜小军的男孩子。

父亲姜洪齐是一名军人,母亲高阳是小学音乐老师,夫妻俩常忙于工作。

因此姜小军自小跟在姥姥姥爷身边过日子。

趁着没人知道姜小军的名字时,姜文这个名字就定了下来。

从那时开始,姜文的世界就开始出现了电影这个词。

那时候,农村经常放露天电影,姜文时常在趴在舅舅或是姨的背上。

他描述当时的情景:

离着老远就看见个白点,亮着光,越来越近,然后就看到上面晃动的人影。

6岁之后,姜文便离开了唐山,开始随父亲的部队住在贵阳。

但依旧没有甩掉他爱看电影的习惯,从《红灯记》到《珍宝岛的故事》,姜文几乎陷入了电影里。

眼看着要到了接受教育的年纪,10岁的姜文又去了北京,没过两年便考入了北京27中。

在班里,他的年纪最小,身边来来去去,全是比他大上好几岁的哥哥姐姐。

并且还有一个叫英达的小伙子与姜文交好。

1979年,英达考上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但姜文却被北京电影学院刷了。

英达哥们义气,找到了还是北京人艺台柱子的老爸英若诚,亲自给姜文辅导。

第二年,姜文坐在英达的后座上,晃晃悠悠就去了中央戏剧学院的考场。

但三场考试下来,姜文再次被刷,但恰巧遇上了主考老师张仁里。

要说张仁里为何会对姜文高看一眼,还要说到他在考场上背诵的那一段契诃夫的《变色龙》。

看着姜文并非池中之物的张仁里,将他从落败之中捞了起来。

在之后,张仁里又评价姜文:他对艺术的追求一丝不苟。

而这句话,也在后来得到了印证:姜文对艺术是真的发疯。

早在学校期间,姜文为了塑造老工人形象,专门蹲在学校门口的胡同里,观察来来往往的人。

接二连三的排练,姜文开始导演自己的小剧本。

有人说他导演的戏比导演系的人还好,人家夸他调度好,那时姜文还不明白调度是什么意思。

他只知道,什么人该在什么地方。

四年下来,这个比别人小三岁、张扬、幸运的姜文导了不少戏。

毕业之后,姜文被分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开始演话剧、排话剧。

在演了一年话剧后,导演陈家林看中了姜文,决定邀请她出演《末代皇后》里的溥仪。

他找来了溥仪的纪录片和《我的前半生》原著,反复观看,铭记于心。

接着他去拜访溥仪的弟弟溥杰。

按照溥杰口述,在脑中还原溥仪的生活习惯细节,回家躺在床上还要和弟弟姜武说溥仪。

正是这种较真的性格,让姜文的溥仪一炮而红。

从那之后,姜文爱琢磨戏的“毛病”跟到他现在。

尤其是出演谢晋导演的《芙蓉镇》的时候,姜文就老是改词,

但是谢晋也不生气,随着姜文的性子来,哪里改得好,谢晋还会表扬两句。

这让姜文越发张扬。

等到了与张艺谋合作《红高粱》时,姜文的脾性更是暴露无遗。

拍戏的时候,姜文总会在宿舍先排练一遍,等变得精彩了再去找张艺谋。

很多巧妙的设计全是两人一起琢磨出来的。

有时候两个人还会因为剧本吵起来,这一吵就吵到了杀青,吵到了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现场。

那时光着膀子,站在高原上的姜文还在想:哪天我也拍电影。

拍完了《红高粱》,姜文又马不停蹄赶到了《本命年》的剧组。

导演谢飞看着他说:“你小子迟早要当导演。”

和田壮壮拍《大太监李莲英》时,田壮壮又鼓励他:“你导演,我来给你演。”

就连王朔都说:中国需要这么一个人。

但即便是有了这些人的至高评价,姜文却还在对自己发问:能行吗?

而促使他迈向导演这一步的还是王朔。

当年王朔带着几本“著作”走进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大门。

而彼时的姜文还是一个演员,但看到王朔的《动物凶猛》时,积压在体内的拍戏之心,开始肆意而动。

最终姜文带着《阳光灿烂的日子》走进了中国电影圈。

在上映的那一天,姜文在剧组的上空挂了一个条幅。

上面赫然十二个大字:阳光永远灿烂,朔爷永远牛逼。

可临了,王朔也没能永亮在这片夜空,而是急匆匆的出现,又急匆匆的赴美。

可是被王朔感染的姜文,却在这条“用艺术表达”的路上狂奔而去。

能回头吗?

不能。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文已经35岁。

时过5年之后,姜文执导,再次拍了一部名叫《鬼子来了》的电影。

他说,这部电影只是对35岁的自己做一个总结。

刚好有一个名叫《生存》的本子摆到了他的面前。

于是姜文一点头,这部电影提上了日程。

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这部电影不按套路拍,常常想到哪拍到哪,但效果却出奇的好。

2000年,《鬼子来了》荣获第5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可还没等姜文高兴。

这部电影却因违规被禁止上映,而姜文本人也被禁止五年内不能导演电影。

几千万的投资,血本无归。

但好在电影口碑不错,为姜文积攒下了名气,以至于还能“混口饭吃”。

再没导戏的那五年,姜文也没闲着,紧锣密鼓地拍戏,

从《寻枪》、《天地英雄》、《绿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再到《茉莉花开》、《皇太极》。

六年拍了6部,姜文很是满意,认为自己算是高产了。

等到时间一过,姜文再次着手,开始讲述下一个故事《太阳照常升起》。

而那时,“升起”不单单是电影,还是一段至关姜文未来之路的关系。

2005年,32岁的马珂,已经有了多年的电视剧制作经验,小有成绩。

但他却不满意,一直想找下一个挑战目标。

并且他非常崇拜姜文,他觉得能拍出《阳光灿烂的日子》与《鬼子来了》的人一定是中国最有才华的导演。

在朋友的引荐下,马珂找到了位于太庙工作室的姜文。

两人畅谈了两个多小时,大部分时间都是马珂在说话。

他说:“老姜啊,你是一个好导演,我是一个好制片,你需要一个好团队来推广。”

但彼时的姜文还沉浸在自己的乐园中,压根没将马珂的话放在心上。

但姜文却记住了一口一个“老姜”的年轻人。

其实在电影开拍之前,姜文便知道这个电影赚不了钱,因为他早就预料到观众可能看不懂。

这样的电影,对投资人也是一个挑战。

而英皇的杨受成愿意投这部电影。

于是姜文提前告诉他,这部电影可能不赚钱。

但要脸不在乎钱的杨受成大胆地说:没事儿,你随便拍。

虽然资金的事过去了,但电影上映后,却出了更大的问题。

正如姜文预料的一样:观众看不懂,不仅看不懂,还不愿意装懂。

2007年,《当太阳照常升起》惨赔,这让姜文心里很是难受,开始琢磨问题的根本所在。

在这时,一句“老姜”唤起了他曾经的回忆。

于是姜文拿起电话,给马珂发了一条短信:“老弟可好?”

至此,两个相差10岁,却爱电影的糙汉子勾肩搭背,共建“姜山”,由此开启了“信马由姜”的时代。

2009年,史航给姜文推荐了《盗官记》,他看完后,和马珂一起去成都拜访了作者马识途。

马老问:电影谁来拍。姜文回答:我来拍。

随后马老爽朗一笑,说:“有的看了”。

版权敲定之后,姜文便开始准备剧本,在改了30稿之后,定稿开拍。

这一次,有马珂在,姜文没在担心资金的问题,并且马珂从不干预姜文对于创作的理解,任由他发挥。

一个只管卖,一个只管拍。

电影上映后,马珂对宣传说了八个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让子弹飞》里,姜文那句:翻译翻译,什么叫惊喜。

这个惊喜也让马珂惊喜得差点哭了。

原因便是自己错失了三千万,但硬生生让姜文给自己找了回来。

在那场“鸿门宴”的戏中,白酒是至关重要的道具。

“好几个百年老字号的白酒品牌都想植入,报的价格高达千万,有三家愿意一起上,也就是说仅一场戏就能赚三千万。”

但姜文却把这个植入的投资给否了,理由便是:白酒品牌一出,观众都出戏了,电影怎么看?

马珂急得快哭了,但姜文却说:“我给你找回来。”

到最后,果然只放了三个没标签的白酒瓶子。

姜文想“站着把钱挣了”,最终他实现了。

《让子弹飞》一上映,便夺得了2010年度的票房第三。

还引发了全国人民找暗喻的热潮,可耿直的姜文却说:“都是真事,没暗喻。”

有人喜欢,但依旧有人看不懂,姜文似乎也坳上了气,决定再弄一部能看得懂的。

于是《一步之遥》出现了。

这次马珂的要求也高了,他对艺术指导柳青说:

“颜色要高饱和度的,节奏要快的,强烈、鲜明、感染人。”

但就是姜文玩儿命创作出来的电影,观众还说看不懂,票房不尽人意。

姜文纳闷了,说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一个“不好意思的英雄故事”。

可《一步之遥》的命运却如同《当太阳照常升起》一样,没人愿意买账。

从2014年后,姜文伺机而动,一蛰伏便是4年。

最终姜文又经史航的推荐看了一本名叫《侠瘾》的小说。

姜文一看还想着:这不就是我们家那边的事?

他决定要把它拍成电影,而这种冲动,完全来自于他第一遍看完小说的刺激。

姜文找来编剧李非,两人一见面,李非便被姜文领进了小黑屋。

在落下“你写吧”三个字之后,姜文便绝尘而去。

李非一写就是400多天,期间瘦了40多斤。

而另一个编剧孙悦也说:“给姜文写剧本,是一个“力气活”。”

但好在电影《邪不压正》完成的效果不错。

这一次,姜文想要打造的便是让观众“看得舒服”。

在电影完成90%之后,高晓松当了第一个观众。

看完之后,他说:“满屏荷尔蒙飞溅,爱恨劈头盖脸。”

即便是这样高的评价,也不免让姜文有些紧张。

为了宣传电影,姜文带着《邪不压正》剧组出现在选秀节目《创造101》的决赛现场。

姜文走上台,略带僵硬和尴尬,还没弄清流程,便问身边的黄渤:

“我要念吗?这上面很多字,我从哪里开始念?”

姜文像是走错了片场,就连网友说都说:“姜文这次是真的努力了。”

从上海电影节开始,姜文就带着他的作品始终出没在网络热搜上。

这一次,他想尽力“讨人喜欢”,比起“站着把他钱挣了”,前者似乎更难。

但姜文这一次没给自己留余地。

可是在这样的极尽宣传之下,《邪不压正》却没翻起什么大浪,上映25天后,综合票房5.83亿。

但姜文却说:“我就是为了这点醋,才包了这顿饺子。”

电影的结果好与否,并不影响姜文的热情,但不合时宜的他,终究想在今天顺势潮流。

“站着把钱挣了”靠谱吗?

在姜文这里,绝对靠谱,用他的话来讲:

“你们投我,我还得选,看你靠不靠谱。”

而《圆桌讲究派》里窦文涛翻译了一下:“你还不配跟我亏。”

自从2018年之后,姜文便再无执导电影。

可他的电影总是被认为是浪漫的,他说:生活本就这样。

他还说:“我不是用来拍电影的,我是用来活着的,电影只是赶巧拍一下。”

而对用电影补充日子的姜文来说,用艺术表达就是宿命。

这个在观众看起来大老粗的“文化人”,就如此过了大半生“豪横”的日子。

至于接下来如何“讨人喜欢”,似乎姜文自己都不太明白。

又或许,姜文依旧不想弯腰,想乐呵地把钱挣了。

而他到底能否如愿,还是一个美好的未知数。

往期精彩:德云社的蜕变史,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何云伟,就这样改写了他的结局,午夜梦回时是否后悔过?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本命年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鹅的鸡姐是什么电影 浏览:476
好看的校花电影推荐 浏览:995
如何下载国外的电影网站 浏览:354
美国俄罗斯核潜艇电影有哪些 浏览:725
关于火龙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39
怎么剪辑腾讯电影片段做成小视频 浏览:922
野性的呼唤电影什么时候上映 浏览:199
现在电影院最好看的电影是什么 浏览:296
电影三个金币免费完整版 浏览:778
刘德华那部电影好看 浏览:313
徐峥的电影免费 浏览:384
手机如何保存电影片段到相册 浏览:578
魔戒一共多少部电影 浏览:923
电影免费的app 浏览:743
国内好看的特种部队电影 浏览:377
最好看的韩国惊悚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541
最好看的电影演员 浏览:497
网络大电影出品方如何赚钱 浏览:344
小伙拿枪对付铁甲尸是什么电影 浏览:204
英雄连怎么调电影模式 浏览: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