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屏幕是21比9还是16比9
这样是因为可以使拍摄的场景更加广阔,在电影院中播放时会更有气势,对于家庭的平板电视的话16:9更好些,这就是为什么电影21:9宽屏居多,电视剧基本采用16:9的原因。
电影画面比例:
一、早期电影的银幕比例为1.33:1(4:3):
1、在电影刚刚出现的年代,所有电影的画面大小形状都是差不多的。我们一般把画面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画面比例)。
从19世纪末期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几乎所有电影的画面比例都是标准的1.33:1(准确地说是1.37:1,但作为标准来说统称为1.33:1)。
也就是说,电影画面的宽度是高度的1.33倍,这种比例有时也表达为4:3,就是说宽度为4个单位,高度为3个单位;这种画面比例后来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所接受,称为学院标准(Academy Standard)。
2、20世纪50年代,刚刚诞生的电视行业面临着采用何种屏幕比例作为电视标准的问题。为了方便把电影搬上电视屏幕,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NTSC)最后决定采用学院标准作为电视的标准比例,这也就是4:3电视画面比例的由来。这个比例一直到今天仍是电视的主导标准。
二、变形宽银幕的出现:
1、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现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他们想出了新主意:立体电影和宽银幕电影。
这两种电影的试验实际上从20年代就开始了,但直到50年代才受到真正的重视。当然立体电影并未真正的成为大众消费的主流,宽银幕却一直传承下来;
2、变形宽银幕电影是指用变形球面镜头拍摄,把图象在水平方向挤压,使得画面能适合于1.37:1的胶片,如果对着光源直接看电影胶片的话,圆体看起来就会象又瘦又长的椭圆型。
当播放影片时,就用带有变形镜头的电影播放设备,利用光学原理重新把图象拉宽放映,使图象回到原来的纵横比。其他画面比例还有1.66:1和2.20:1(70毫米胶片)等,但我们的介绍集中于1.85:1和2.35:1就行了。
3、实际上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你在4:3的电视上能看到比宽银幕电影更多的内容。这是因为有些导演(包括詹姆斯·卡梅伦)会使用超级35毫米摄影机来拍电影,这样得到的原始胶片就是4:3的,在电影院里用宽银幕格式放映的时候实际上是裁取了4:3画面的中间一块。
4、等到制作DVD的时候使用的是原始胶片,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比电影院中更多的东西。画面中的白框显示了2.35:1的画面所裁切的部分;目前来说采用4:3银幕比例的电影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主流的电影以2.35:1居多。
Ⅱ 电影屏幕比例
按照你提供的情况来看
你看到的屏幕比例应该是4:3
4:3 显示器分辨率是多少
800*600;
1024*768 这个最常用
1152*864;
1280*960;
1280*1024;
都是4:3的,两数之比少以1.3的都是4:3分辨率的
拓展内容
我们一般把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称为长宽比(Aspect Ratio,也称为纵横比或者就叫做屏幕比例),宽屏的特点就是屏幕的宽度明显超过高度。标准的屏幕比例一般有4:3和16:9两种,不过16:9也有几个“变种”,比如15:9和16:10,由于其比例和16:9比较接近,因此这三种屏幕比例的液晶显示器都可以称为宽屏。此外,如果还有比较特殊的比例,例如24:9,当然也算宽屏。
Ⅲ 宽银幕电影的画面宽度是多少
放映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毫米普通电影画面宽高比(1.375:1)的电影;它的画面宽高比一般在1.66:1到 3:1之间,银幕宽度在10~20米之间。宽银幕电影有以下几种系统:
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系统拍摄时附加的摄影物镜将被
摄影像进行横向压缩,压缩比为2:1,放映时用变形放映物镜将被压缩的影像复原,这样就能在35毫米胶片上拍摄比普通影片画幅宽 1倍的景物。一般变形宽银幕电影的银幕宽高比为2.35:1,还音均为光学声带。其中非立体声系统为普通单条光学声带;立体声系统则普遍采用道尔比双条光学声带。1953年问世的西尼玛斯柯普系盯神统,银幕宽高比为2.55:1,还音用 4条磁性声带构成立体声,因此这种系统胶片片孔比一般35毫米胶片片孔小,以便在一定宽度内容纳4条声带。这样,就必须改变录音、洗印、放映等一系列设备,并需对每部拷贝涂布磁性声带,给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因此从60年代起,这种系统已逐渐停用。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这是一种非变形宽银幕系统,使用标准35毫米摄影机和常规光学系统进行拍摄,只在摄影机片窗前安装一个一定画幅比例的窗框,以减小画面高度,而不改变宽度。这是改变画面宽高比的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放映时在放映机上加一个与摄影画面宽高比相同的放映片窗,凯祥用短焦距放映物镜放映,以扩大银幕上的画面,从而获得宽银幕效果(见图[])。遮幅宽银幕系统画幅宽高比通常为1.66:1或1.85:1。盯则搏它的缺点是胶片有效利用率低,并由于采用短焦距放映物镜,增加了放映时的放大倍率,使银幕画面清晰度有所降低。但因制作方便,经济实用,故许多国家都广泛采用。
70毫米宽片宽银幕电影70毫米胶片宽银幕画幅宽高比为 2.2:1,其胶片上的画幅面积为35毫米遮幅影片画幅面积的 4倍以上。因此,放映时放大倍率低,画面质量好,而且都采用立体还音,能给观众较强的临场感。这种电影的代表是美国托德 -AO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用65毫米底片进行拍摄,印片时印到70毫米的正片上,拷贝上有6路立体声磁性声带,5路供银幕后扬声器用,另一路供观众厅周围的环境效果扬声器用。由于科技的发展彩色胶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都大有改善,镜头性能有所提高,用35毫米胶片拍摄原底,通过变形光学系统印片而获得70毫米拷贝的方法也得到应用。
Ⅳ 谁知道电影院的电影屏幕的尺寸
屏幕大小更多的是根据放映厅的具体尺寸确定。
例如
中国电影博物馆(高21米,宽27米,屏幕面积567平方米)
广东东莞万达影城(高22米,宽28米,屏幕面积616平方米)
上海和平影都(高15米,宽20米,屏幕面积300平方米)
北京华星影城双安店(高18米,宽26米,屏幕面积468平方米)
北京石景山万达影城(高12.6米,宽21.3米,屏幕面积268平方米)
长春万达欧亚影城(高13.4米,宽21.8米,屏幕面积292平方米)
长沙万达影城(高16.5米,宽22.5米,屏幕面积371平方米)
电影在产生初期,是在咖啡厅、茶馆等场所放映的。随着电影的进步与发展,出现了专门为放映电影而建造的电影院。电影的发展——从无声到有声乃至立体声,从黑白片到彩色片,从普通银幕到宽银幕乃至穹幕、环幕,使电影院的形体、尺寸、比例和声学技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影院必须满足电影放映的工艺要求,得到应有的良好视觉和听觉效果。
影院分代
第一代影院——90年代以前,以单厅、单体的老式电影院为代表。
第二代影院——95年前后,位于商业街内,以多厅和数字影院为代表。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圈业态。
第三代影院——2000年至今,电影院已经真正成为现代商业的一个业态,形式上,在数字影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能播放包括3D电影在内的各自电影,并有较为完备的附属配套设施。
第四代影院——2008年,开始出现在美国,以电影城为主体的微型商业综合体出现,这是集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与一身的电影新体验。
影院_网络
Ⅳ 80年的路天电宽印幕电影最大是多少寸
80年的露天电影宽影幕电影最大尺寸的话,应该是在三米多的长,两米多的宽吧
Ⅵ 电影的尺寸是多少屏幕的尺寸 有人知道不谢谢了,
128*96
160*120
这是手机的
176*120
176*144
192*144
240*180
352*240
320*200
320*240
352*288
720*480
720*756
Ⅶ 电影院的银幕长宽比是多少,为什么是这个比例
1.78:1 (16:9)。
IMAX原始胶片的画面比例是 1.43:1 ,数字IMAX的画面比例是 1.78:1 (16:9)。 一般电影是 2.35:1
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IMAX的构造亦与普通电影院有很大分别。由于画面分辨率提高,观众可以更靠近银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个银幕的高度内。
看电影注意事项
减少吐槽:需要注意有些电影可能不会符合每个人的口味,所以在电影院中会出现很多吐槽的人,这时不文明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影响旁边观影人的心情,而且也会影响整个电影院的观影气氛。
降低语调:需要注意一般电影院中每个人都是很安静的,只有电影的声音。由于电影的情节很好,可能有很多人都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尽管这样,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也要尽量降低语调,以免破坏观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