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后天》中运用了那些蒙太奇,以及怎样运用的
蒙太奇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合成: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剪辑:制作这种艺术组合的方式或过程是将电影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在一个典型的铁路蒙太奇中,镜头包括引擎冲向镜头,巨大的引擎轮在屏幕上移动,长长的火车在镜头前飞驰而过,目的地标志占据了屏幕。
“滚动蒙太奇”(Scroll montage)一种多屏幕蒙太奇的形式是专门为移动图像互联网浏览器而开发的。
它与意大利戏剧导演欧杰尼奥·巴尔巴(Eugenio Barba)的《太空河》蒙太奇(space river montage)合拍,观众的注意力据说是“随着潮水般的动作航行而来,而他们的目光永远无法完全围绕这些动作”。
“滚动蒙太奇”通常用于在线视听作品,其中声音和移动图像是分离的,可以独立存在:这些作品中的音频通常在互联网广播上播放,而视频则发布在单独的网站上。
意义
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例如卓别林把工人群众赶进厂门的镜头,与被驱赶的羊群的镜头衔接在一起;普多夫金把春天冰河融化的镜头,与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衔接在一起,就使原来的镜头表现出新的含义。
爱森斯坦认为,将对列镜头衔接在一起时,其效果“不是两数之和,而是两数之积”。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
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早在电影问世不久,美国导演,特别是格里菲斯,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的作用。
后来的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蒙太奇学派,他们的有关著作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蒙太奇与长镜头在电影中如何应用的扩展阅读:
艺术延伸
1895年刚刚诞生的电影(如《火车进站》),完全没有剪辑。因此遭到质疑:为什么花钱去看日常生活可以看到的画面?埃德温·波特创造了电影剪辑。戴维·沃克·格里菲思为电影艺术建立了完整体系。但把这一体系变成真正理论的是苏联的谢尔盖·爱森斯坦。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相对于长镜头电影表达方法。即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蒙太奇就是编辑(Editing),意思就是把一些被摄影下来的镜头编辑成一部电影情节,刻画人物。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了时空上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可以产生演员动作和摄影机动作之外的“第三种动作”,从而影响影片的节奏和叙事方式。
所谓的蒙太奇理论最初是由谢尔盖·爱森斯坦为首的俄国导演所提出,主张以一连串分割镜头的重组方式,来创造新的意义,例如艾森斯坦在《波坦金战舰》里,将一头石狮子与群众暴动重复交叉剪辑在一起,制造出无产阶级起义的暗示性意义。此外,除了以上所说的影像蒙太奇之外,还有“音响蒙太奇”。
蒙太奇的另一位重要理论家是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效应,做了著名的镜头剪接实验(库里肖夫实验),发现了“库里肖夫效应”与“创造性地理”。
Ⅱ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
从导演方面的意义上讲,蒙太奇,就是导演把他想讲的东西,通过各种不同的镜头表现方式告诉你。带有强制性和主观性,控制观众的情绪,结局由导演决定。
而长镜头则与其相反,它纪录的事实在屏幕上展现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在我的想象里,蒙太奇和长镜头关系就如同对一道菜肴的态度。
面对着一条新鲜的三文鱼,西方人(长镜头)说肯定就要生吃啊,保持它真实的肉的质感、香味和营养,顶呱呱!而大部分中国人(蒙太奇)就喜欢煎着吃,因为中国人吃不惯鱼生,何况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美食文化,炒、蒸、煮、焖、炖、扣、卤、煎、焗、扒、炸、烤、灼、氽、溜、煲,厨艺博大精深。一道菜我变着法的做,做完粤式做湘式。。。一条三文鱼,任凭厨师处理,结果包罗万象。
蒙太奇,它不仅要以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手段完成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还要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手段处理画面与声音,色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方法和表现形式,对于画面的分切,延续,对列和组接。从这一意义上讲,简而言之,蒙太奇就是镜头的安装,组合与构成,即按分镜头次序装配。
这里面的艺术功能,概括地讲,有
1. 通过镜头分切与组接,进行对画面的选择及动作的取舍,对主题的概括和情节的集中。
2. 积极引导观众参与影视片的创作,吸引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3. 创造影视艺术独特的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将现实生活的.时空变成艺术的有限时空与无限时空。
4. 创造出影视片内部结构的严谨和外部结构的流畅,产生出强烈的节奏感。
5. 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和概念,构成具有特定意境和寓意的影视语言。
6. 声画的有机组合,多元素(表演、摄像、造型、声音、色彩等)的融合,产生完整,统一的声画合一的银屏形象。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
比如中国香港电影,林家栋,黄日华等主演的《复仇》电影中,25分处,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主演等人去到一个案发现场找寻三个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导演在这一个片段中试用了平行蒙太奇,把主演在现场找寻蛛丝马迹的片段,与在这之前发生凶杀案,凶手杀害屋主的片段分切,对列,组接在一起。
这种蒙太奇手法对画面的取舍十分准确而让剧情紧凑,集中:主演从现场环境中猜测出什么,下一个镜头就会紧接着凶手的画面。而且画面形式新颖,很有创造力。打破了现实时空这条线的局限,把过去跟现在联系在了一起。里面的音乐和画面的互相配合,紧凑有力,荡气回肠,再加上特殊的场景:凶杀现场,让观众也是揪了一把Σ( ° △ °|||)︴呀。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那些特工,黑帮题材的电影。例如《教父》这一系列的电影中,蒙太奇艺术的表现形式在这种黑帮题材中的演绎,真的会给剧本加分。
对于蒙太奇的理论、方法和学派而言,真正对其进行挑战,形成冲击的,是20世纪中叶出现的长镜头理论,长镜头学派,或称场面调度派。主要是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推动下,掀起创作浪潮。并且出现了蒙太奇与长镜头双峰对峙的局面。
长镜头学派代表人物,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的本质是“正式的艺术”,强调显示原本存在的含义,反对创作者以自己的意图给现实添加东西。长镜头即指影片中的单个镜头的胶片超过17米或延续时间30秒的镜头。
20世纪中叶,不少欧美电影艺术家创作了不少佳作,彪炳于电影艺术史册,如意大利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橄榄树下无和平》、法国的《好年华》、《狮子的标志》和美国的《大卫》等。
比如我国影片《小兵张嘎》中,罗金保带领小兵张嘎在敌人占领的村庄里寻找抗日游击队的长镜头。在这一长达一分多钟的连续的寻找过程中,镜头从未切换,人物、环境、动作交代得一清二楚。通过罗金保和嘎子的一系列动作,这个悠长而有变化多端的跟、拉、摇、升、俯、仰、推等综合性运动镜头,达到了逼真地再现当年抗日战斗生活的目的。
电视剧《嘿,老头!》李雪健喝酒片段经典长镜头,特别有意思,通过一个长镜头来还原表现主角的形象特征。
当时20世纪中叶,蒙太奇手法之所以受到长镜头派的抨击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当时某些用蒙太奇手段创作影视片中,平庸、矫情、湿疹、虚假等矫揉造作的弊病频繁出现。所以,对于它们二者。我们都不要为了“使用而使用”,故弄玄虚。而是要从艺术和美学的角度出发,给他们赋予新时代的创新力和想象力。
而所以现在许多年轻人都喜欢摄影,自己拍一些微电影或者MV等,都会充分利用蒙太奇和长镜头的方法。
现在有许多一镜到底的MV、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者婚礼的视频。在这些创作中,可以看到许多烧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强的作品。
期待二者各自完善和深化,合二为一的运用和推广,将影视艺术创作的总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
Ⅲ 电影中蒙太奇手法有哪些作用
1、蒙太奇手法通过对场面、镜头、段落的分切与连接,对素材进行取舍和选择,从而使电影要表现的内容主次分明,最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它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激发观众对于画面和剧情的想象。虽然每个镜头只能表现一定的内容,但把一些镜头有序组接在一起,可以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发观众思考。
3、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都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经过剪辑,实现对时空的再造,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
Ⅳ 蒙太奇和长镜头在电影中的作用
蒙太奇,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最先由路易·德吕克借用到电影中来
,到现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电影专门术语。
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心理,将影片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然后再根
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构成一部影片的艺术方法称为蒙太奇。
所谓“长镜头”,就是指影片中的单个镜头的胶片超过17米或延续时间30秒的镜头。即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的运动(推
、拉、摇、移等视距和视角的变化),在画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它以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
简单来说 蒙太奇是多个镜头的组接 长镜头是不间断的连续完整的一个镜头
打个比方讲一个人过河 蒙太奇就会分很多个镜头 先拍河水多汹涌 再接到这个人的脚 再拍一个全镜 或可以再拍一下人物的面部表情什么的
而如用长镜头拍摄 则会用一整个镜头来完成 一直跟随这个人过河的全过程
一般来讲 由于长镜头的这种特点多用于纪录片 因为真实再现了现场原状
而蒙太奇多用于剧情片 因为表现力强可渲染情绪
Ⅳ 蒙太奇与长镜头
长镜头与蒙太奇是电影中最基本的电影语言,说到长镜头,不得不说到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巴赞的长镜头理论。
法国电影理论家与导演巴赞,他的理论被称为西方现代电影的里程碑。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就是探讨电影的实践问题上,体现在批判蒙太奇镜头和主张长镜头两个关联的方面,他之所以批判蒙太奇镜头,是基于电影的真实性,现实特性上,他认为蒙太奇镜头靠得是不相连的镜头与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指意的功能,这种方法是主观的,顾名思义,长镜头就是连续拍摄法,一个连续的时空里相对完整地展现动作或事件。
几乎接近真实空间的景别和构图。长镜头影片中的单个镜头的胶片超过17米或延续时间30秒的镜头。
长镜头的产生:
1 。声音的出现。
声音可以代替某些功能来传达出画面的含义,交代一部分内容,所以镜头就没必要频繁切换了,
2.景深镜头的使用,景深镜头能使前景与后景的影像达到同样清晰的镜头。
3。镜头运动的发展。由于一系列技术问题的解决,镜头运动的技术日臻成熟和复杂化。
4。变焦镜头的普及。就是把长焦与短焦结合起来并随时调焦的镜头。这适用于需要不同的焦距镜头时摄影师可以随时调焦。
长镜头基本要素是:场面,人物,场景。如何建立内部的关系及动作所指向的功能,成为长镜头所要关心的问题
长镜头运用的丰富性,几个空间环境的交替变化,摄影机或固定或移动人物或运动或静止,场面远与近,都给我们带来美妙的体会。
电影中有些著名的长镜头,例如法国导演特吕弗《四百下》,最后一个小男孩跑向沙滩的长镜头,就非常经典,奥斯卡提名的《赎罪》,《人类之子》等等。
蒙太奇,法文montage,原来用在建筑方面,有“安装,装配”的意思。
现在是世界通用的电影专业术语,用在电影中,蒙太奇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和构成,将影片的内容分为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拍摄,然后又根据艺术构思和艺术技巧将这些段落,场面,镜头合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根据事物发展规律,内在联系,把不同的镜头连接在一起,叙述一个情节,展示一系列事件的组接方式。它是交代事物的过程和情节完整性,所以在设计画面,摄影师拍摄时,要注意镜头内,外涵义的联系,第一,每个镜头都应成为交代,叙述整个情节的一部分。第二,每个镜头要注意与上下镜头之间的连续性与承继性,一般情况下,镜头的顺序不能颠倒,不能任意去掉。
美国学派对电影的贡献主要在探讨蒙太奇的叙事上。
表现蒙太奇
苏联的蒙太奇学派把蒙太奇的研究提升到理论甚至美学的层面,
库里肖夫对蒙太奇进行美学概括。
苏联的蒙太奇探讨是如何把中断的景进行结合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复杂关系。
爱森斯坦注重镜头与镜头之间传达出的思想和理念,产生理性蒙太奇
普多夫金注意力放在如何不相连的胶片重新连接传达出的情感和情绪。并形成了抒情蒙太奇的观念。
为了让两个不相连的镜头连接传达出含义,尽可能简化某个信息量,让前景成为主要的呈现部分,使信息表现在镜头的平面上,中断画内与画外的空间连续性,也中断画内纵深空间与平面空间的连续性。本身所带有的主观性与强制性,慢慢走向反面。
二者都基于:电影是不同于现实的时空连续性的,可以通过导演的镜头与镜头切换与组接来实现某种创作意图的。